基本信息
書名:信貸基金投嚮農村的激勵機製:基於垂直聯結和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研究
定價:36.00元
作者:潘朝順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136358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迴答如下關鍵問題:(1)我國互聯性放貸者主要參與哪些市場,正規金融應與哪種市場的互聯性放貸者垂直聯結;(2)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是放貸者的剝削工具還是剋服不完全市場的手段;(3)、正規金融、互聯性放貸者及農戶,農村金融市場與農村其它市場,在效率和分配方麵如何相互影響;(4)正規金融和互聯性放貸者什麼情況下可以、如何垂直聯結;(5)垂直聯結是否會增加成本,正規金融讓利於農戶的剩餘是否會被互聯性放貸者截留等。
內容提要
本書擬從垂直聯結和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的視角研究建立“-正規金融—農戶”的分析框架,運用問捲調查、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相結閤的模型、案例等分析方法,試圖解決農村正規金融信貸風險高,資金外流規模大,農戶融資睏難的問題。
目錄
1 導論
1.1 農村資金外流——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2 國內農村金融理論和實踐探索
1.2.1 農村金融探索的起點——官辦金融
1.2.2 農村金融探索的主要方麵——製度變遷
1.2.3 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新趨勢
1.2.4 垂直聯結的呼籲及遺留的問題
1.3 國外農村金融理論和實踐探索
1.3.1 20世紀50~60年代信貸補貼計劃及失敗
1.3.2 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探索及遺留的問題
1.4 研究視角、對象和意義
1.4.1 互聯性金融交易與垂直聯結的研究視角
1.4.2 研究對象——、正規金融、互聯性放貸者及農戶
之間的互動機製
1.4.3 研究意義
1.5 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本書的結構安排
1.5.1 激勵機製成功的標準和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1.5.2 本書的結構安排
1.6 技術路綫和研究方法
1.7 創新之處
1.8 基本概念界定
2 理論準備和分析框架
2.1 理論準備
2.1.1 理論選擇的依據
2.1.2 新製度經濟學
2.1.3 信息經濟學和機製設計理論
2.1.4 博弈論
2.2 農村金融市場的特點
2.2.1 金融交易的特點
2.2.2 農村金融市場的特點
2.3 “一正規金融一民間互聯性金融一農戶”的分析框架
3 我國農村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及垂直聯結發展狀況——以廣東為例
3.1 調查設計和統計方法
3.2 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3.2.1 調查對象的分布、個體特徵與環境
3.2.2 融資渠道、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和垂直聯結結構
3.3 調查結論
4 農村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作用的紛爭與厘正
4.1 互聯性金融交易作用的爭論
4.1.1 互聯性金融交易作用爭論的由來
4.1.2 剝削論
4.1.3 效率論
4.2 互聯性金融交易的效率
4.3 小結
5 農村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的效率與閤作剩餘分配
5.1 互聯性金融交易基準模型——確定性下的交易
5.2 互聯性金融交易自然風險模型——風險的分擔
5.3 互聯性金融交易蓄意賴賬模型——債權的保護
5.4 互聯性金融交易討價還價模型——閤作博弈解
5.5 信貸約束條件下的互聯性金融交易的局限
5.6 小結
6 垂直聯結的條件及競爭對剩餘分配和效率的影響
6.1 正規金融和民間金融垂直聯結的條件、效率和分配
6.2 互聯性金融交易企業違約與正規金融債權保護
6.3 互聯性金融交易企業之間的競爭對垂直聯結剩餘分配和效率的
影響
6.3.1 壟斷、閤謀、競爭下垂直聯結的剩餘分配
6.3.2 競爭下垂直聯結的效率
6.4 小結
7 國內外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和垂直聯結的經驗
7.1 國內外民間互聯性金鼬交易的經驗
7.1.1 壟斷或寡頭下的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
——柬埔寨的案例
7.1.2 完全競爭下的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
——巴基斯坦的案例
7.1.3 閤作博弈下的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
——中國廣東溫氏集團案例
7.2 國內外垂直聯結的經驗
7.2.1 菲律賓的垂直聯結實踐——國傢農業生産力計劃
7.2.2 無挪用資金的垂直聯結實踐——中國廣東德慶案例
7.3 小結
8 結論和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政策建議
8.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附圖
附錄B 附錶
附錄C 廣東農村金融調查問捲
後記
作者介紹
潘朝順,男,安徽人,1969年齣生,管理學博士,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係副教授,主要講授金融學、金融中介學、證券投資學、農村金融學等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課程。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廣東省社會科學基金等課題5項,在《農業經濟問題》、《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財經研究》等專業期刊發錶論文20餘篇。主要研究領域為金融學、金融中介學、金融産品設計、農村金融學等。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宏大的主題和細緻的副標題所吸引。“信貸基金投嚮農村的激勵機製”這個核心,直擊瞭我對於農村經濟發展痛點的思考。我們都知道,資金是血液,而農村恰恰是很多時候“血液”不夠充沛的區域。那麼,如何纔能讓這“血液”更順暢地流淌,並且流嚮最需要的地方,甚至還能激發“細胞”的活力?這正是“激勵機製”所要迴答的問題。我很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案,無論是從政策設計、金融産品創新,還是從風險管理、信用體係建設等多個角度,都能夠找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我最近在關注的一個課題:如何纔能讓信貸資金真正“看見”農村的價值,並被有效地引導和使用。我們常常聽到關於農村金融的挑戰,比如風險高、信息不透明、抵押物不足等等,但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更積極的視角,關注的是“激勵機製”。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好奇。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否會從微觀的個體齣發,分析農民、閤作社、小微企業等農村經濟主體,在獲得信貸支持時,有哪些內在的動力和外在的引導;又或者,是否會從宏觀的製度層麵,探討如何設計一套更有效的政策框架,來鼓勵金融機構將更多資源配置到農村。
評分“垂直聯結”和“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這兩個術語,讓我對這本書的理論框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猜測,作者可能在試圖構建一種新的金融生態模型,來解釋信貸基金在農村市場的運作邏輯。這種模型,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傳統的金融模式在農村地區會遇到瓶頸,而通過“垂直聯結”和“民間互聯性”的創新,能夠剋服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高信貸資金的配置效率。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的具體形式,以及如何將其納入到正規金融體係的監管和支持之下,而不是簡單地將其排斥或壓製。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相當有吸引力,“信貸基金投嚮農村的激勵機製:基於垂直聯結和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研究”。我是一個對鄉村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特彆感興趣的讀者,所以立刻就被這個題目抓住瞭。在我看來,信貸基金在農村地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是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關鍵動力。而“激勵機製”這個詞,則讓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剖析那些能夠有效引導信貸資金流嚮農村、並且能夠激發農村市場主體積極性的具體措施。是不是會涉及到政府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還是會更深入地挖掘金融機構自身的激勵模式,比如風險評估的創新、不良貸款的處置策略,甚至是針對農村特定産業的信貸産品設計?
評分“垂直聯結”和“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這兩個概念,則讓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顯得更加不一般。我理解的“垂直聯結”,可能指的是産業鏈上的上下遊企業之間的金融閤作,比如大型農産品加工企業與基層農戶之間的訂單式信貸,或者農業科技公司與農民專業閤作社之間的技術推廣與資金支持。這不僅能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能通過産業鏈的整閤提升整體的效益。而“民間互聯性金融交易”則更讓我聯想到那些在農村地區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的金融互助模式,比如鄰裏之間的藉貸、擔保圈,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民間信貸組織。作者是如何將這些分散、靈活的民間金融活動,與正規的信貸基金結閤起來,形成閤力?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如何將這些“草根”智慧轉化為支持農村發展的強大力量,而不是簡單地將其視為需要規範的“灰色地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