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金融評論(2016年第3期 總第23期)
定價:40.00元
售價:29.2元,便宜10.8元,摺扣73
作者: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4986177
字數:
頁碼:1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期主要內容:廖岷的《我國商業銀行異化創新業務風險分析及監管建議》,李文紅的《國際金融危機後銀行監管的兩個重要發展趨勢與中國實踐》,謝平的《銀行信貸齣錶業務與金融監管對策》,Nicolas Veron的《G20金融監管體係的“中國夢”》, 餘永定的《中國的經濟風險與化解》,管濤的《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給是整體供給側改革的關鍵環節》,鄭京平的《對癥解決問題是硬道理——中美供給側改革比較分析》,梁紅的《中國漫長而波摺的利率市場化之路-來自美國的經驗啓示》,劉燕的《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中美對比與政策建議》,Jacob Kirkegaard的《中國的受教育水平:成績不佳》,EdwiTruman的《關於匯率政策與金融市場的反思》,Joseph Gagnon的《中國及其他國傢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獨立性》。本書內容詳實,可讀性強。
“作為一名對宏觀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不得不說,《新金融評論》這一期的深度分析讓我眼前一亮。關於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的研究,就如同一幅精密的地圖,為我勾勒齣瞭當前世界經濟錯綜復雜的圖景。文章詳細剖析瞭主要經濟體央行在應對通脹、刺激增長以及維護金融穩定之間所麵臨的艱難權衡,並對其政策取嚮進行瞭前瞻性的預測。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匯率波動、資本流動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如何相互交織,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走嚮的論述。讀完之後,我對於一些國際熱點事件的金融影響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意識到在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的聯動性是多麼緊密。此外,對於新興市場國傢如何在動蕩的國際環境中尋求發展機遇的分析,也為我提供瞭新的思考角度。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前瞻性,無疑是我進行投資決策和理解宏觀經濟趨勢的得力助手。”
評分“我一直認為,《新金融評論》是金融領域的一本‘思想庫’。這一期尤其是在關於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之間平衡的探討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文章沒有迴避金融創新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比如新的金融産品和模式對現有監管體係的挑戰,以及可能滋生的新型金融犯罪。但同時,它又積極倡導在鼓勵創新的前提下,如何構建更加健全、有效的風險防控機製。我喜歡其中一篇對於金融科技公司閤規經營的討論,作者深入剖析瞭這些公司在數據安全、信息披露、反洗錢等方麵的閤規要求,並提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此外,對於監管科技(RegTech)的應用和發展,也進行瞭詳盡的介紹,讓我看到瞭技術如何能夠賦能監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導航員,在波詭雲譎的金融市場中,為我們指明瞭創新與風險並存的航道,也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評分“這一期的《新金融評論》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氣’。那些關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專題報道,讓我看到瞭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麵所做的努力和麵臨的挑戰。文章通過一係列真實的案例,展現瞭銀行、信貸擔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服務機構是如何為小型企業量身定製融資方案,幫助它們剋服資金瓶頸,實現發展的。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篇報道采訪瞭一位白手起傢的創業者,他的企業規模不大,但産品很有競爭力,在獲得銀行一筆及時的貸款後,公司得以迅速擴張,解決瞭大量的就業問題。這讓我看到瞭金融的力量,它不僅僅是數字和利潤,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引擎。此外,關於普惠金融的探索和實踐,也讓我看到瞭金融機構在拓展服務邊界,讓更多之前被忽視的群體能夠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方麵所做的積極嘗試。讀完之後,我對金融行業多瞭一份理解和敬意。”
評分“今年的《新金融評論》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我一直在關注金融領域的最新動態,而這一期的內容,特彆是關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探討,簡直是我的福音。文章深入淺齣地分析瞭這些新興技術如何顛覆傳統的金融模式,從支付、藉貸到資産管理,都給齣瞭非常有價值的洞見。我尤其喜歡其中一篇關於Libra(雖然它後來遇到瞭一些挑戰)的文章,作者不僅梳理瞭其技術原理,還對其可能帶來的全球金融格局變化進行瞭深刻的預測。讀完之後,我對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期待這些技術能夠真正落地,為普通大眾帶來更便捷、更普惠的金融服務。此外,對於傳統金融機構如何擁抱變革、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討論也非常精彩,為那些還在觀望或猶豫的業界人士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整本雜誌的選題都很及時,分析也足夠深入,讓我感覺收獲滿滿,不虛此行。”
評分“老實說,我對這期《新金融評論》的整體印象是‘有深度,有溫度’。雖然我不是金融專業的科班齣身,但裏麵關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幾篇文章,真的讓我感同身受。尤其是關於P2P平颱爆雷後的追償難問題,以及近年來層齣不窮的電信詐騙,這些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者不僅僅是在羅列現象,更多的是在剖析背後的原因,比如監管的滯後性、信息不對稱的加劇,以及金融機構在閤規和風險控製方麵的不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篇報道采訪瞭幾位受害者,他們的經曆讀起來令人心痛,同時也更加堅定瞭金融機構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此外,關於金融教育普及的討論也很有意義,作者強調瞭提升公眾的金融素養是防範風險的根本之道。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這個‘小白’揭示瞭金融世界的復雜與美好,也提醒我要時刻保持警惕,理性投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