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
定价:68.00元
作者:张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848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本书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融资、互联网证券、互联网理财及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突破性进展。通过技术精解、更多银行和企业的案例分析,详细探讨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的典型特征及趋势,深入分析了极具价值的商业模式。从余额宝到微信,从大数据、云计算到移动时代的来临。阅读本书既可以全面了解互联网金融如何应用在融资、理财、交易、支付、营销等多个细分金融领域,又可以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图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书适合对互联网 普惠金融感兴趣的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目录
目.录Contents实践篇第 1章普惠金融:金融困惑的解决之道 / 21.1 大道普惠 / 3 1.2金融实践中的困惑与普惠金融解决之道 / 61.3“经济新常态”下的普惠金融 / 8第 2章普惠金融的基石:互联网的力量 / 112.1“互联网 ”金融变革 / 12 2.1.1 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哲学 / 12 2.1.2 “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行动指南 / 15 2.1.3 “互联网 ”时代的金融变革 / 15 2.2互联网 普惠金融的核心技术 / 17 2.2.1 大数据与云计算 / 17 2.2.2 移动互联网 / 21 2.2.3 生物识别技术 / 23第 3章互联网 普惠金融:当前社会投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案 / 283.1“新常态”下的社会金融难题 / 29 3.1.1 三农融资难题 / 29 3.1.2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 30 3.1.3 资金供给方 / 30 3.1.4 信用体系不完善 / 313.2大象起舞:传统金融业何去何从 / 32 3.2.1 传统金融业面临的四大变革 / 33 3.2.2 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 / 34 3.3小试牛刀:互联网企业如何创造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 35 3.3.1 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性金融产品 / 36 3.3.2 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性金融实践 / 38 3.4多层次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云平台建设 / 43 3.4.1 云计算和云服务 / 44 3.4.2 金融云 / 44 3.4.3 金融云的应用 / 45 3.4.4 金融云的困境 / 46 3.5方与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与监管之道 / 47 3.5.1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 47 3.5.2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 48第 4章互联网 金融的四大业态 / 51 4.1互联网 银行 / 52 4.1.1 “互联网 银行”的发展历程 / 52 4.1.2 “互联网 银行”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 / 54 4.2互联网 保险 / 66 4.2.1 “互联网 保险”的发展历程 / 66 4.2.2 互联网保险险种分析 / 67 4.2.3 “互联网 保险”带来的变革和普惠效应 / 68 4.2.4 未来进一步促进“互联网 保险”发挥普惠金融的功效 / 71 4.3互联网 证券 / 72 4.3.1 “互联网 证券”的发展历程 / 72 4.3.2 “互联网 证券”带来的变革 / 72 4.3.3 体现金融公平、普惠金融演进的必经之路 / 754.4互联网 基金 / 75 4.4.1 “互联网 基金”的发展历程 / 75 4.4.2 普惠金融目标人群对基金产品的需求 / 76 4.4.3 “互联网 基金”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 / 77 4.4.4 未来进一步促进“互联网 基金”发挥普惠金融的功效 / 78第 5章金融可以这样玩: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金融 / 80 5.1移动支付 / 81 5.1.1 什么是移动支付 / 81 5.1.2 手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支付 / 82 5.1.3 移动互联时代的移动支付 / 83 5.1.4 典型移动支付应用介绍 / 84 5.2P2P的功与过 / 87 5.2.1 什么是 P2P / 87 5.2.2 P2P网络贷款为什么会兴起 / 87 5.2.3 我国 P2P网络贷款如何控制信用风险 / 88 5.2.4 P2P粗放式初期发展中存在哪些不规范的问题 / 89 5.2.5 P2P网络借贷的未来图景 / 91 5.3众筹 / 92 5.3.1 什么是众筹融资 / 92 5.3.2 众筹融资的典型案例 / 93 5.3.3 投资者参与众筹融资的风险 / 94 5.3.4 众筹融资的监管挑战 / 95 5.4互联网征信 / 97 5.4.1 传统征信的基本框架 / 97 5.4.2 大数据与互联网征信的兴起 / 99 5.4.3 芝麻信用的实践 / 1016.6.4 以安全为要务,加强交易风险预防和管控,全力保障客户账户和资金安全 / 152 6.6.5 以金融“惠民”为重点,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大力让利客户 / 154 6.6.6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普教网络金融,提高市场认知度 / 1566.7 中国光大银行:云缴费践行“互联网 普惠金融”模式 / 157 6.7.1 云缴费践行普惠金融 / 157 6.7.2 云缴费的业务模式 / 1606.8 华夏银行:大力推进互联网上的“第二银行” / 166 6.8.1 传统 ETC业务介绍 / 166 6.8.2 互联网 ETC的业务模式 / 168 6.8.3 未来发展规划 / 1756.9 江苏银行:以大数据为,打造传统银行的核心技术——“税 e融”小微网贷业务 / 176 6.9.1 网贷产品情况分析 / 176 6.9.2 商业银行开展网贷业务的意义 / 180 6.9.3 商业银行如何打造优质网贷产品 / 181 6.9.4 江苏银行“税 e融”业务的实践创新 / 183 6.9.5 江苏银行网贷业务的实践体会 / 1856.10 包商银行:立足百姓民生,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 186 6.10.1 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总体发展情况 / 187 6.10.2 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实践典型案例 / 1926.11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信通小时贷”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 / 193 6.11.1 “信通小时贷”提出的行业背景 / 193 6.11.2 “信通小时贷”的设计理念 / 194 6.11.3 “信通小时贷”的产品案例介绍 / 195 6.11.4 “信通小时贷”的产品特点与创新 / 202 6.11.5 “信通小时贷”的产品意义 / 2046.12 安徽农信:社区 e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新模式 / 205 6.12.1 平台建设思路 / 205 6.12.2 平台主要功能 / 207 6.12.3 平台建设初步成效 / 208 6.12.4 平台发展前景 / 209第 7章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 普惠金融”中的实践 / 2127.1 国美金控:账云贷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 213 7.1.1 账云贷开发的背景 / 213 7.1.2 账云贷的市场前景 / 213 7.1.3 账云贷的特点 / 214 7.1.4 账云贷的风险管理 / 2147.2 网信集团:全方位开展普惠金融 / 215 7.2.1 网信理财: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资产与资金两端 / 215 7.2.2 众筹网:创新创业孵化生态系统 / 218 7.2.3 先锋支付:移动融资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 2197.3 夸客金融:金融老兵的新金融实验 / 220 7.3.1 金融老兵的二次创业 / 220 7.3.2 正规军的新金融实验 / 222 7.3.3 大数据护航风控 / 2287.4 宜信公司:互联网 普惠金融创新实践 / 230 7.4.1 宜农贷互联网金融扶贫项目 / 230 7.4.2 宜信金融云服务平台 / 233 7.4.3 宜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普惠金融的经验总结 / 2367.5 开鑫贷:共享金融实践 / 237 7.5.1 开鑫贷简介 / 237 7.5.2 业务情况 / 238 7.5.3 平台特色 / 239 7.5.4 共享金融的案例 / 2407.6挖财:老百姓的资产管家 / 241 7.6.1 挖财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圈 / 242 7.6.2 挖财践行普惠金融的路径 / 242 7.6.3 挖财践行普惠金融的驱动力 / 2467.7 金贝塔:“互联网+聪明的贝塔”创新普惠亿万投资者 / 248 7.7.1 创新背景:普通投资者亟待专业金融服务 / 249 7.7.2 “聪明的贝塔”融合移动互联网 / 250 7.7.3 金贝塔创新的核心价值 / 254第 8章“互联网 普惠金融”的技术设施 / 2608.1 阿里金融云 / 261 8.1.1 普惠金融创新从 IT赋能开始 / 261 8.1.2 普惠金融的典型实践:从金融上云到云上金融 / 270 8.1.3 金融云创新公式 / 2768.2 互融云 / 277 8.2.1 产品优势 / 277 8.2.2 特色产品——P2P网贷系统 / 280 8.2.3 技术路线 / 288 8.2.4 总结 / 293附 录 / 294
作者介绍
张伟 博士、副研究员、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清华校友总会理事、副秘书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校友办主任《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五道口校友会副会长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人,我一直在关注“互联网+”这个概念如何渗透到各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互联网+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时,我感觉它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领域。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对金融科技有着深刻洞察的专业人士。我期待书中能够解答我的一些疑问:互联网究竟是如何让金融变得“普惠”的?它解决了哪些传统金融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我脑海里会勾勒出这样的内容:书中可能首先会梳理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外延,阐述其在促进经济公平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它会详细介绍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数字货币、大数据风控等,并分析它们如何为普惠金融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又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更清晰地理解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评分说实话,我对金融领域的很多专业术语都感到头疼,但“普惠金融”这个词,却总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觉得它代表了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公平的金融发展方向。而“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这种可能性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的书名,用“理论与实践”来概括,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好像它不会是那种只讲概念、不谈落地的空洞之作。我在想,这本书的作者,会不会是一位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他会不会以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金融理论和前沿的互联网技术融合在一起?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比如某个APP是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某个平台是如何为农村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和理财服务,或者某个技术是如何帮助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我更想知道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挑战?是技术上的瓶颈,还是监管上的难题,亦或是用户习惯的改变?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应对这些挑战的思路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互联网+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口号,而是一项正在发生的、能够切实改变很多人生活的事业。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社会、惠及大众的科技应用充满好奇,而“互联网+”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变革力量之一。当我看到“互联网+普惠金融”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它可能正在讲述一个关于如何让金融服务不再遥不可及的故事。这本书,我猜想,应该会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是会深入挖掘背后的逻辑。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作者可能会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普惠金融的时代意义。然后,他会把目光聚焦到互联网技术上,详细阐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是如何被应用于金融领域的,又是如何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是如何在保障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金融服务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互联网+普惠金融是如何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让金融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那些曾经被边缘化的群体。
评分我一直觉得,科技的进步最终应该是为了让更多人受益,而金融服务恰恰是很多人生活、创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互联网+”和“普惠金融”这两个概念碰撞在一起时,我感觉这预示着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金融新时代的到来。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理论与实践”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会深入到一些实际的机制和操作层面。我脑海里会勾勒出这样的画面:作者可能会先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普惠金融如此重要,它解决了哪些社会痛点,以及互联网技术如何为解决这些痛点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接着,他可能会探讨一些具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移动支付、P2P借贷、众筹、大数据征信等等,分析它们各自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和潜在风险。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会不会讨论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可信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于那些曾经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银行服务的群体,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便捷、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互联网技术如何赋能金融,真正实现“普惠”的价值。
评分最近迷上了“互联网+”这个话题,总觉得它像一个魔术棒,能把很多原本高高在上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在书店里闲逛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书名就挺吸引人的——“互联网+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虽然我不是金融专业的,对“普惠金融”这几个字还有些模糊的认识,但“互联网+”这几个字倒是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这本书说不定能讲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普惠金融,以及互联网技术是如何让它落地生根的。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以前银行那些繁琐的业务流程,是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变得简单高效,让那些原本被忽视的群体,比如偏远农村的农民,小微企业的老板,也能方便地享受到金融服务。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真的像它的名字一样,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分析,又有脚踏实地的案例展示。我猜想,作者应该会从宏观的政策导向讲到微观的产品设计,从技术实现的挑战讲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实践”这个词上,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一些真实的、成功的、或者甚至是失败的案例,从中学习经验教训,理解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是如何从概念走向现实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不再对“普惠金融”停留在碎片化的印象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