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个人金融年鉴(2003-2005)
定价:299.00元
作者:南京明 等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一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8021007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金融文献”、“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统计资料”等12个版块,全景展示了中国个人金融改革成就和发展前景。
目录
图片资料
编委名单
编辑说明
编 专文特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会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第二编 金融文献
一、中国银监会银监二部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三、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四、中国银行总行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五、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六、交通银行总行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七、招商银行总行领导关于金融经济的文献
第三编 金融论坛
一、全国个人金融论坛
(一)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论坛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个人金融论坛
(三)中国银行总行个人金融论坛
(四)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个人金融论坛
(五)交通银行总行个人金融论坛
(六)华夏银行总行个人金融论坛
(七)招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论坛
(八)金融学术论坛
二、地方个人金融论坛
(一)中国工商银行省市区分行
……
第四编 大事简记
第五编 金融创新
第六编 投资理财
第七编 法律法规
第八编 金融监管
第九编 金融先锋
第十编 统计资料
附录
作者介绍
阎庆民,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一部副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前沿课题研究》、《中外同业执借比较研究》、《加入wto对重庆金融业的影响研究》等7部,在《金融研究》、《改革》、《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现代法学》、《金融时报》等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文摘
序言
我本身是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但一直以来,我对从微观的个人金融视角去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和市场变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中国个人金融年鉴(2003-2005)》这个时间跨度,在我看来,恰好是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加速,个人金融需求逐步释放的关键时期。我非常希望这套年鉴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分析,帮助我理解那个时期中国居民在金融决策上的特点和趋势。例如,我想了解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居民的风险偏好是如何变化的?投资组合的构成是怎样的?对于保险、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如何?以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信贷的需求是如何被满足的?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群体在金融行为上的差异化分析,那将对我的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让我更清晰地把握中国个人金融市场的演进逻辑。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和趋势有着长期关注的读者,总觉得要理解经济的宏大叙事,离不开对个体层面的细致观察。《中国个人金融年鉴(2003-2005)》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国经济腾飞、居民财富快速积累的黄金时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展现出在这个时期,中国普通民众是如何进行金融决策的。比如说,我想了解当时居民的收入结构是怎样的?消费模式有哪些显著的变化?在投资理财方面,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有哪些新的投资渠道开始兴起,比如股票、基金、信托等等?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热,普通家庭是如何参与其中的?以及,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信贷产品在那个年代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如何?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详细的统计数据、图表,甚至是一些当时的社会调查报告,我相信它将为理解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居民消费升级提供宝贵的素材。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金融发展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尤其关注普通人在金融变迁中的角色和选择。《中国个人金融年鉴(2003-2005)》这个主题,在我看来,恰好捕捉到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个人金融行为的剧烈变化。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让我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期中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消费支出、储蓄投资、负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数据和趋势。例如,我特别想知道,当时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在金融产品选择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支出对个人金融决策的影响有多大?以及,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创新,普通民众是如何学习和适应新的金融工具和风险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或者对当时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人金融行为进行深入剖析,那将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更立体地理解中国个人金融市场的发展脉络。
评分这套《中国个人金融年鉴(2003-2005)》我关注了很久,终于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作为一个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历程比较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脉络,个人的金融行为和选择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这几年恰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个人财富积累和消费升级加速的时期,所以能有一套系统梳理这个阶段个人金融状况的文献,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期望的是,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能够通过翔实的内容,展现出那个时代中国老百姓在财富管理、投资理财、消费信贷、保险规划等方面所经历的转变和思考。比如,当时大家对股市、基金的看法是怎样的?房贷是如何逐步走进普通家庭的?信用卡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始普及的?这些具体而微的个人金融行为,恰恰折射出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生动的窗口,让我能够“穿越”回那个时间段,去感受和理解当时中国家庭的金融生活图景。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史抱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从微观的个人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我觉得更能触碰到时代的脉搏。《中国个人金融年鉴(2003-2005)》这个时间跨度,正值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高速增长,老百姓的财富观念和金融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我非常好奇,在那个信息相对不那么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远不如现在的年代,普通人是如何接触和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比如,那个时候大家主要的投资渠道是银行存款吗?还是已经开始涌现出各种理财产品?对于房地产的投资热潮,普通家庭是如何参与的?以及在消费信贷领域,信用卡、消费贷款等是如何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详实的统计数据、案例分析,甚至是一些口述历史的片段,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中国人在那个转型年代里,如何从“储蓄为王”的传统观念,逐步走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消费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