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金融危机后的新世界
定价:26.00元
作者:韩凤荣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64055011
字数:
页码:1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金融危机后的新世界》从提出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始,结合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讨论危机后世界大调整、大变革涉及的价值观、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及趋势。所选取的问题都涉及中国未来发展遇到的问题、面临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些研究,给出中国经济发展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目录
章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
n节 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n一、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n二、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n三、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一一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经济
n过度金融化
n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影响
n一、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n二、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
n三、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
n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n第二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
n节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含义
n一、什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n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特点
n三、世界主要国家的危机感和战略调整的意愿
n第二节 危机后的新思潮
n一、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n二、自由与干预之争
n三、对全球化的反思
n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n第三节 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带来的启示
n一、必须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n二、及时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n三、过度透支未来必酿苦果,适当储蓄、节 俭仍然是经济
n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
n第三章 全球化何去何从
n节 全球化新时代的标识
n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表现
n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n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n第二节 全球化与世界权力的转移
n一、全球化与权力转移
n二、全球化与贫富差距
n三、全球化何去何从
n第四章 是自由主义还是干预主义
n节 资本主义的几次大调整
n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n二、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交替
n第二节 是自由还是干预
n一、市场不是的
n二、市场失灵和凯恩斯革命
n三、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出现和衰退
n四、是还是市场,是干预还是自由
n……
n第五章 拿未来的钱来生活
n第六章 福利国家的困境与未来
n第七章 世界大变动、大调整中的中国
n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来解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地缘政治格局。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经济危机与政治冲突划等号,而是深入剖析了这场危机如何改变了全球力量的对比,以及新兴经济体如何在新的秩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讨论,作者清晰地描绘了在后危机时代,传统的国际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建立新的、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框架的必要性。书中通过详尽的案例分析,展现了不同国家在应对经济挑战时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地区和全球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书中对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展现出的经济韧性和政治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对全球政治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性和矛盾性,而是用一种客观、理性的笔触,呈现了一个更加多元和动态的国际舞台。读完这本书,我对全球政治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中心化模式,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加分散、更加互联的未来。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为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文化思潮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框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经济学家的视角,而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这场危机如何催生了新的社会运动、艺术表达和思想潮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确定性”和“重塑身份”的讨论印象深刻。在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动荡后,人们开始质疑过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在新的现实中努力寻找新的意义和身份认同。书中通过丰富的文化现象实例,展现了这种探索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从独立音乐的兴起,到社交媒体上涌现的各种亚文化,再到对传统叙事的解构和重塑。作者还探讨了危机如何激发了人们对“社群”和“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在数字时代,这种渴望如何以新的形式得以满足。这种跨学科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场经济事件,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催化剂。读完这本书,我对后危机时代的人类精神面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相信人类在挑战面前所展现出的强大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金融危机后的世界会是充满绝望和衰退,但作者却描绘了一个充满韧性和机遇的新景象。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而是深入剖析了这场风暴如何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以及那些隐藏在混乱背后的新力量是如何悄然崛起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去中心化”趋势的讨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挑战着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也为个人和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作者用生动的故事和翔实的案例,阐述了那些曾经被视为边缘的创新,如何在危机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并逐渐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引擎。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经济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框架,而是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可能性。那些关于创新、适应和重塑的讨论,让我对如何在新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满了信心。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不再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了期待。它教会我,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总有新的希望在孕育,新的机遇在等待发现。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对于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战略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宏观经济的分析,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企业层面,探讨了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在动荡的市场中实现自我革新和战略突围的。书中详细剖析了不同行业的典型案例,从科技巨头到传统制造业,它们在危机中采取了哪些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敏捷性”和“韧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再是僵化的长期规划,而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的企业,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蓬勃发展。此外,书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信任危机后,企业如何重建公信力,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成为了新的课题。作者通过大量数据和分析,证明了那些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企业,反而获得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本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手册,它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它跳出了传统的经济分析模式,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和文化层面,探讨了金融危机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者并没有枯燥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展现了这场风暴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共享经济”和“慢生活”的章节,它们不仅仅是应对经济压力的策略,更是一种对过度消费和物质主义的反思。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这场危机最深远的遗产。书中还探讨了技术进步如何在这种趋势下扮演重要角色,它并没有被视为纯粹的效率工具,而是被用来促进社区联系、支持本地经济,以及传播新的生活理念。这种视角非常独特,让我看到了科技与人文主义结合的可能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再仅仅与物质财富挂钩,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精神的富足和内心的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