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8
基本信息
书名: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定价:26.00元
作者:李大成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9020668
字数: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是根据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部兵书。它流传久远,集历代韬略、诡道、兵法之大成,被历代兵家、政治家广为援用,素有“谋略奇书”之称,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指挥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其思想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代人的谋事为人、经商从政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目录
套 胜战计
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问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作者介绍
文摘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计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此计中的“天”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使“天”变成聋子和瞎子。用“瞒”解除了“天”的威胁,“过海”也就不难了。
【计名探源】
此计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御驾亲征,统兵三十万,欲取高丽。路过辽东,见到距长安五千余里的辽河水,皇帝即产生了后悔之心。不几日,来到海边,那波浪滔天的汪洋大海,又使皇帝产生恐惧。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谋士们的劝告。东望高丽,隔海千里,皇帝找来前部总管张士贵问计。张士贵无奈,只好请薛仁贵于帐下。薛仁贵献计说:现在天子只是担忧大海难渡,无法征讨高丽,我有一计,可以让千里海水到明天就不见半点,无论是太宗皇帝,还是士兵,都如同在平地上一样,平平安安地渡过大海。接着他们见了皇帝禀告说:在附近的海上,居住着一位豪富老人,愿为您的三十万兵马提供粮草,太宗皇帝非常高兴,宣豪富老人进见,豪富老人让太宗皇帝前去海边亲验。当文武百官随太宗皇帝来至海边时,只见眼前上万间房屋都用彩幕遮围着。老人将皇帝请进一间四壁挂着彩绣地上铺着地毯的屋子。皇帝入座,百官进酒,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过了一会只觉得四面的帷幕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哗哗的涛声如雷震响,桌子上的杯子盘子翻落在地,身体也坐不稳。这时皇帝心生疑惑,命人揭开围幕观看,只见一望无际的涛涛海水,分不清东西南北,太宗皇帝惊恐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张士贵起身回答说:“这就是我们过海的计谋,借着风势,已快到东岸了。”就这样,太宗皇帝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瞒着渡过大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备,防备。周,周密、周到。意,意志、思想。怠,懈怠、松懈。全句意为:防备十分周密,容易使自己有恃无恐,意志松懈。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这里指的是秘密谋略。阳.这里指公开的行动。对,对立、相反的方面。全句意为:秘密的谋略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而不与公开行动相对立。
③太阳、太阴:太,这里是指的、特别、非常之意。全句意为:在公开的行动后面往往隐藏着秘密的阴谋。
【译文】
防备周密,往往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密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秘密的阴谋。
【品读】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在战争中,它是一个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进攻企图,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计谋。运用到现代的经营生意方面,其技巧和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用“欺”的手段暗中行动,将各自赢利的企图隐藏在明显的事物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一般人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不会怀疑,对方就会利用这一错觉,来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从而能够出其不意取胜。这“瞒天过海”之计,是常见的,也是用得多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容易被人们忽视。
【军争买例】
彼得一世不战退敌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俄国与瑞典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制海权和控制波罗的海沿岸,连续数年展开海上和陆地的激战。当时的瑞典是欧洲军事强国,在多次交战中,俄国都受到惨重损失。
1696年,彼得大帝正式成为沙俄统治者。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精力,励精图治,整顿武备,同时虚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很快扭转了俄国落后的军事经济面貌,也使俄国在瑞俄战争中的局面有了明显改观。
1704年,彼得大帝为了更有力地征服和控制波罗的海,开始在海滨修建新都圣彼得堡。新都面朝西方,象征着彼得向西方扩张的宏图大举。同时,彼得大帝还在科特林岛上修筑防御工事,兴建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建造船坞和要塞。
彼得在进行上述一系列建设的时候,面对的条件和环境是较为恶劣的。瑞典军事力量仍非常强大,威胁着俄国沿海要地和工程建设。正在建设的圣彼得堡距离俄国力量中心很远,所有的供应必须通过荒无人烟的地区运来。彼得实施的修建计划,规模庞大,花费极高。从各种情况看,俄国都面临着很大风险。瑞典人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于是决定趁机发动进攻,一举摧毁沙俄下大气力正在营造的工程,解除俄国对瑞典可能形成的重大威胁。
瑞典人的次进攻,由于力量不足,准备匆忙,被俄国军队很轻易地击败。经过充分、认真地准备,调集了强大优势的陆军、海军,瑞典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
序言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三十六计(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