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
定价:28.80元
作者:杨超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368250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杨超编著的《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将西方艺术从*初的原始时代的岩画、陶塑到现代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回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19世纪的艺术流派及艺术大师、艺术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全书以人类艺术发展史为脉络,以19世纪主要艺术流派为线索,将代表着人类精神世界**成就的艺术作品,以及创作了它们的那些或流芳百世、或默默无闻的创作者们一一娓娓道来,与读者一同从远古走到今天,一同领略了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丰富和璀璨,一同进行一次艺术的时空之旅,在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中畅游。
内容提要
杨超编著的《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是“世界艺术鉴赏”丛书之一。
《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系统回顾了西方艺术自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塑直至现代社会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历程,以人类艺术发展史为脉络,以19世纪主要艺术流派为线索,将那些代表着人类精神世界高成就的艺术作品,以及创作了它们的那些或流芳百世、或默默无闻的创作者们一一娓娓道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19世纪的艺术流派及艺术大师、艺术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目录
现实主义艺术概述
章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节 法国现实义美术的萌芽
第二节 法国的现实主义画家
第三节 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家
第二章 英国现实主义美术
节 18~19世纪的英国绘画
第二节 透纳
第三节 康斯太布尔
第三章 19世纪其它国家的现实主义美术
第四章 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
节 19世纪上半叶的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节 巡回展览画派
第三节 巡回展览画派三巨匠
第四节 巡回展览画派的其他画家
第五节 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
第六节 巡回展览画派的尾声
第五章 20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原本以为现实主义美术只是冰冷地记录,但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个时代艺术家们如何在画布上捕捉转瞬即逝的生活细节。我尤其被其中对米勒作品的解读所打动,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拾穗者》的画面分析,更是挖掘了米勒如何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用最朴实的色彩和最沉甸甸的人物姿态,去歌颂那些最普通、最被忽视的劳动人民。那些汗水、那些弯曲的脊梁、那些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皮肤,仿佛触手可及。书中对不同地域现实主义流派的比较也十分精彩,从法国的现实主义到英国的普拉斐尔派,再到后来的自然主义,作者清晰地梳理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我对现实主义美术的丰富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单一的风格,而是一种对真实世界不懈探索的生命力的展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史论,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分享他眼中那个既残酷又充满温情的世界。
评分坦白讲,在翻开《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之前,我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多少有些刻板。总觉得它就是照片般的写实,缺乏艺术的灵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具洞察力的视角,带我走进了19世纪的欧洲,去感受那个时代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如何催生了如此一股艺术思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库尔贝的论述,他那句“我没有看见天使,所以我不能画天使”简直是现实主义宣言式的表达。书中详细阐述了库尔贝如何在作品中大胆地描绘工厂工人、乡村农民,甚至是赤裸的身体,打破了学院派对题材的禁锢。这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更是一种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作者没有回避那个时代存在的贫富差距、阶级矛盾,反而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中,让我看到了艺术背后所承载的巨大力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美术史的梳理,它更像是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得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我之前对法国的巴比松画派一直有些模糊的认识,总觉得他们只是画了些风景画。但在这本书里,我才了解到,让·弗朗索瓦·米勒、特奥多尔·卢梭等人,并非仅仅是描摹自然,他们更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去表达对土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以及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的尊严。书中对自然光影的描绘、对植物细节的刻画,都带着一种虔诚的态度,仿佛是在赞美造物主的伟大。同时,作者也提到了当时社会对这些“粗糙”画作的质疑,以及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在追求艺术真实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这种斗争与坚持,反而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加有血有肉,充满戏剧性。感觉自己像是在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原本以为现实主义就是把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但这本《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让我明白,真实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更是内在的精神。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克劳德·莫奈早期作品的解读所吸引,他如何从对瞬间光影的捕捉,发展到对自然风景的深层探索,这种细腻而又执着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主义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争议,反而将这些挑战视为艺术进步的动力。他在论述中穿插了一些当时社会评论家的观点,以及艺术家之间的论辩,让整本书读起来更加立体和生动。我发现,原来艺术家们在那个时代,也在为“真实”而苦苦思索,为如何用艺术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而努力。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对生活有了更敏锐的观察。
评分阅读《描绘生活的真实——19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美术》的过程,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按时间顺序或流派分类的枯燥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艺术案例,串联起整个19世纪西方艺术的脉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社会背景的细致描绘,比如工业革命对城市面貌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映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我之前对爱德华·马奈的印象更多是“现代性”的先驱,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作品中对现实生活直率而又充满挑战的描绘,比如《奥林匹亚》和《草地上的午餐》,它们并非简单地追求视觉上的美感,而是试图去触碰当时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作者对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分析,以及人物表情的解读,都非常到位,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画作之中,与画中人进行眼神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