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独一无二。
◎开创19世纪西方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先河的文学艺术大师,生前三度(1911年、1912年、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4年戴维•洛奇《作者,作者》、科尔姆•托宾《大师》、阿兰•霍林 赫斯特《美丽曲线》集体致敬的对象,因为这三部小说的问世,2004年被称为“亨利•詹姆斯年”。
◎李和庆、吴建国教授主编,李维屏教授作序推荐,依据“美国文库”权威版本翻译,中文世界首次出版。
中篇小说《在笼中》首次出版于1898年,构思奇崛,与同年稍早发表的《螺丝在拧紧》同为亨利•詹姆斯写作生涯后期的代表性中篇作品,历来备受评论界重视。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加塔利曾在其合著的《千高原》一书中对这部小说进行过精妙分析。此次系本小说问世一百二十余年来首次在国内翻译出版。
【关于作者】
亨利•詹姆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世界至为重要的文学大师,西方小说传统的终结者,约瑟夫•康拉德、T.S.艾略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约瑟夫•海勒、格雷厄姆•格林、罗伯-格里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戴维•洛奇、科尔姆•托宾等众多作家一致推崇的作家中的作家。
小说终结于福楼拜和亨利•詹姆斯。——T.S.艾略特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独一无二。——格雷厄姆•格林
亨利•詹姆斯,美国小说的伟大动力源,小说家的小说家,我们的普鲁斯特。——菲利普•罗斯
如果说有哪一位作家曾书写过“秘密”,那肯定是亨利•詹姆斯。——《千高原》
【翻译底本说明】
中篇小说《在笼中》首次发表时即以单行本面貌出现,由英国出版商达克沃斯公司(Duckworth & Co.)于1898年8月在伦敦出版,同年9月,美国赫伯特•S.斯通出版公司(Herbert S. Stone & Co.)在纽约出版了本书的美国版。由于亨利•詹姆斯在这一时期长居伦敦,得以亲自指导和监督了当时其大部分作品英国版的编辑、出版过程,因而较之美国版,其作品的英国版往往更能如实反映詹姆斯的最新修订,因此“美国文库”版亨利•詹姆斯全集在收录本小说时采用了1898年英国版版本。本译本系从“美国文库”版译出。
##读得很艰辛,比差不多篇幅的《螺丝在拧紧》难度更大。亨利·詹姆斯之小说相较巴尔扎克的就类似马勒之音乐相较亨德尔(不知这个比喻是否足够恰当);又感觉吞下一杯高度浓缩的侯麦式电影。公园相聚前的那个画面场景有种古典油画般的质感。
评分##【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18】被束缚在格子间的年轻女孩,通过拼凑往来男女电报里的暗号密语,借以还原上流社会私生活来打发时间。这其中包含着对上层阶级的好奇、憧憬,对现有生活的犹豫、逃避。年轻女孩因为职权关系,透过固定的第三方视角,自以为获得了上帝式的全知全能。然而她了解到的是日常化的、碎片化的、不确定的、经由个人解读后的二手人生。“当她正继续慢慢朝前走时,她越想越觉得奇怪,为什么最终是德雷克先生帮她解决了一切事情。”揭示了一种可能即,在故事平淡如水的表面之下,潜藏着心理惊悚版“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可能。
评分我是给他的原著打五颗星,但是封面设计太不符合他老人家的保守格调了。并且本人有意将亨利·詹姆斯的全部著作重新翻译一遍。
评分##每个字都看得懂,全篇却懵懵懂懂,是我有问题么
评分##一个坚持抱有女主角幻想的女N号,但这个世界不会因你的心理建设而发生半点改变。Ps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可读性真的很差……
评分##【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18】被束缚在格子间的年轻女孩,通过拼凑往来男女电报里的暗号密语,借以还原上流社会私生活来打发时间。这其中包含着对上层阶级的好奇、憧憬,对现有生活的犹豫、逃避。年轻女孩因为职权关系,透过固定的第三方视角,自以为获得了上帝式的全知全能。然而她了解到的是日常化的、碎片化的、不确定的、经由个人解读后的二手人生。“当她正继续慢慢朝前走时,她越想越觉得奇怪,为什么最终是德雷克先生帮她解决了一切事情。”揭示了一种可能即,在故事平淡如水的表面之下,潜藏着心理惊悚版“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可能。
评分##【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18】被束缚在格子间的年轻女孩,通过拼凑往来男女电报里的暗号密语,借以还原上流社会私生活来打发时间。这其中包含着对上层阶级的好奇、憧憬,对现有生活的犹豫、逃避。年轻女孩因为职权关系,透过固定的第三方视角,自以为获得了上帝式的全知全能。然而她了解到的是日常化的、碎片化的、不确定的、经由个人解读后的二手人生。“当她正继续慢慢朝前走时,她越想越觉得奇怪,为什么最终是德雷克先生帮她解决了一切事情。”揭示了一种可能即,在故事平淡如水的表面之下,潜藏着心理惊悚版“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可能。
评分##创作于作者的中晚期,这个时期的詹姆斯更倾向于展示小说人物的“心理现实”(这个概念要跟红极一时的“意识流”区分开),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情节的营造。语言方面可以说与《螺丝在拧紧》异曲同工,晦涩(贬义的成分更多),冗长,思维甚是跳跃。考虑到是国内的首译,四星鼓励一下译者艰苦卓绝的付出,虽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评分##创作于作者的中晚期,这个时期的詹姆斯更倾向于展示小说人物的“心理现实”(这个概念要跟红极一时的“意识流”区分开),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情节的营造。语言方面可以说与《螺丝在拧紧》异曲同工,晦涩(贬义的成分更多),冗长,思维甚是跳跃。考虑到是国内的首译,四星鼓励一下译者艰苦卓绝的付出,虽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