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

中国文化要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漱溟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此所云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三、试寻求其特征
四、参考佐证的资料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一、冯友兰氏的解释
二、反证冯说未尽是
三、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四、阶梯观与流派观
五、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一、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二、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三、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四、欧洲中古社会
五、近代社会之萌芽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一、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二、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三、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一、何谓伦理本位
二、伦理之于经济
三、伦理之于政治
四、伦理有宗教之用
五、此其重点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宗教是什么
二、宗教在中国
三、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五、周孔之礼
六、以伦理组织社会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一、理性是什么
二、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三、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一、何谓阶级
二、中国有没有阶级
三、何谓职业分途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一、中国之不像国家
二、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三、中国封建之解体
四、中国政治之特殊
五、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与治世
一、中国社会构造
二、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中国文明一大异彩
四、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一、周期性的乱
二、不见有革命
三、产业革命之不见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一、中国何故无民主
二、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三、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见
四、人类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一、由此遂无科学
二、长于理性短于理智
三、陷于盘旋不进
四、中国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结论
一、讨究特征之总结
二、民族性之所由成
附 录(梁培宽 整理)
一、“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如何认识旧中国的三大问题
二、著者对批评者提出的问题的答复
三、著者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谈话
四、著者札记摘录
五、著者论及《中国文化要义》的书信
编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

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七十年常销不衰

-----------------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梁漱溟先生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梁漱溟所说的“中国文化”实有二义: 一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整体, 其核心为儒家文化; 一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路向。在后者的意义上, “中国文化”并没有中国性, 而是代表一种注重协调、平等、人性的文化路向与文化精神,它是可普遍化的。

——陈来

《中国文化要义》此间流传不多,但有心之士皆争传阅。先生之闳识孤怀,人皆能不以世俗之政治眼光相看,且此等特和气平心流露行间,人读之当更易通彼我之情。

——唐君毅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

——胡秋原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好好审视

评分

##解答了很多以前不明白但没想过的问题

评分

##秦汉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在于“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它所要的,不过是孝弟勤俭四字;只此四字,便一切都有了。孝弟则于此伦理社会无所不足;勤俭则于此职业社会无所不足。说道德,道德只是这个;说礼俗,礼俗正不外此。而此四字呢,既利人而利己,亦且易知而易行。”“道德、礼俗、教化,是辗转循环互为影响;三者无一定先后之序,而有贯乎其中者,则理性是已。理性,宽泛而言,就是人们的心思作用;狭义则指人心所有之情义。”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早熟,理性早启而导致历史盘旋往复。由于中西对人生态度不同,理性(对人)与理智(对物)之路不同,有后来的差异。

评分

##弃,有缘再见

评分

中国文化的要义就是猥琐发育

评分

##要义:家族+孔教=伦理组织 多理性 自觉 道德 礼俗 社会 少理智 强制 宗教 法律 国家 其中,理性为核心,是变家族本位为伦理本位的关键,得以成为伦理组织,历经千年而不衰,与西洋对抗百年而不灭; 同时,因其内部无阶级、无国家而少革命,千年囿于稳定性,无进步。 未来,待到理性发育,将成为文化路向,成为普遍,拯救精神危机。 文化即是关于人的,关于人与人关系的:人为何投身于共同体,人又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前者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后者说明了政治经济的历程。

评分

##秦汉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在于“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它所要的,不过是孝弟勤俭四字;只此四字,便一切都有了。孝弟则于此伦理社会无所不足;勤俭则于此职业社会无所不足。说道德,道德只是这个;说礼俗,礼俗正不外此。而此四字呢,既利人而利己,亦且易知而易行。”“道德、礼俗、教化,是辗转循环互为影响;三者无一定先后之序,而有贯乎其中者,则理性是已。理性,宽泛而言,就是人们的心思作用;狭义则指人心所有之情义。”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早熟,理性早启而导致历史盘旋往复。由于中西对人生态度不同,理性(对人)与理智(对物)之路不同,有后来的差异。

评分

##将近读了一个月。梁老先生掰开了揉碎了讲得很明白,尽管不无穿凿之嫌,但逻辑比较严密,非常有见地。无论是小的细节特点还是大的发展历程,梁先生都对一般规律提出一定程度的质疑。以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为例,他认为若无西方冲击,中国只能逡巡在非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对演成非封建社会的原因,他认为多个因素本身就在相互影响促进,不分先后,不分主次,这样的论法就导致了模糊和调和。文章中处处可见文人的气节。结论章难以抑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总之,读后真真是受益匪浅。

评分

##读中国文化的书,感觉自己像个文盲,啥也不懂,还属于读什么就信什么的阶段。我觉得梁老很多的观点很有意思。说中国是个文化早熟理性超前的国家,听了他的论证还像还真就这么回事。还有个人生活还有家庭生活和集团生活的解释,伦理本位,都讲得浅显易懂,很有意思。准备多看一些这样的书,以后来做比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