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被譽為經濟研究的“王冠”。2010年,本書作者參與研究“增速換擋”。2014年,提齣“新5%比舊8%好”“對熊市的最後一戰”“5000點不是夢”“改革牛”等觀點。2015年下半年,判斷“中國經濟已經相當接近底部”“經濟L型”“一綫房價翻一倍”。2017年初,預測“新周期”,引發年度宏觀經濟領域多空討論,當年經濟超預期迴升,股強,債弱,人民幣升值。本書旨在建立打通宏觀經濟、公共政策、金融市場和大類資産的研究體係,涉及中國宏觀經濟、産能周期、房地産周期、匯率、黃金、投資時鍾等重要領域的分析框架。
##全書的觀點很鮮明,作者也在不同的章節反復強調對於宏觀經濟的整體判斷,對應到書名便是新周期,認為一輪6-11年的産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復蘇、繁榮、衰退、蕭條,新周期是産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新在産能齣清,並伴隨帶來行業集中度提升、企業盈利改善、資産負債錶修復等,而作者基於的産能調整要素包括勞動力需求、設備/固定資産投資和新訂單。另一個比較明確的周期主張是房地産市場,“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認為應該適應房地産新發展階段特徵,總量放緩、區域分化、人口繼續嚮大都市圈遷移。關於稅製、黃金、匯率、影子銀行、美林周期的幾篇文章,多為曆史經驗的總結與驗證,與全書的主體略有些不一緻。今年以來,外部變量中美貿易戰使得未來的經濟走嚮頗為迷離,兼之需求疲軟、信用傳導不暢,是對作者觀點的考驗吧。
評分##2018處於新産能周期上,增速換擋,房地産周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新周期(供給齣清,剩者為王,強者恒強),中美稅製比較及啓示,影子銀行的現狀及演變,大類資産配置,房地産周期,投資時鍾分析框架(基於經濟增長率及通脹的不同方嚮組閤對資産債券,股票,大宗商品,現金的不同配置最優化),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國際收支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匯率的短期及長期決定因素,匯率的內因及外因決定因素,人民幣的迴顧,現狀與展望,黃金價格的分析框架(黃金具有的特徵,黃金價格的決定因素,黃金價格周期)
評分##宏觀經濟框架清晰:中國已進入中速發展通道,若能成功“換擋”,則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順利步入發達國傢行列,前期高速發展思路需要更新,即所謂的新周期。 重點看瞭房地産投資和投資周期這兩章,與個人投資關係最大,房地産投資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的思路和徐遠教授基本類似,即大城市會繼續膨脹,小城市逐漸萎縮,人口遷徙。而這一現象與國傢控製大城市人口的政策相左,會造成大城市核心區域房價繼續上漲,而三四綫城市庫存高企的未來。 在短期金融寬鬆,經濟過熱階段提前布局進場。 稅製對比和影子銀行兩章偏專業,可略讀。 對股市和房市觀點偏樂觀,需配閤美林周期相機投入。
評分##2019046 不懂周期就不可能做好投資,美林時鍾在中國適用大概是看本書最大的收獲。所以GDP産齣缺口從哪裏拿?
評分##可以一讀的有:《中美稅製及稅負的比較》: 1. 中國以間接稅為主,主要由企業納稅; 2. 美國以直接為主,主要嚮個人徵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強; 3. 中國企業負擔的稅收,行政收費和社會保險費高於美國 4. 中國稅收“用之於民“仍有差距,行政管理成本高 《房地産周期研究》: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投資時鍾與大類資産錶現:經典理論與實證檢驗》:中國的經濟周期受政府的影響大,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經濟周期。“過熱”與“衰退”成為主流是政府主導型經濟周期的一大特色。 《匯率的分析框架和人民幣展望》 1. 長期來看,溫和而穩定的通脹有助於維係本幣幣值的穩定; 2. “有質量”的貿易順差有助於匯率升值 3. 本幣的國際化程度提升有助於穩
評分##3.5 基本上就是”澤平宏觀“公號上的文章閤集,推薦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框架、中美稅製及稅負的比較、投資時鍾與大類資産錶現。我感覺自己對影子銀行、匯率和黃金的宏觀分析屬於一竅不通,需要再深度學習一下。SY
評分##先錶態我相信任博士是有水平的,但這本書的質量太差,與隔壁彭博士《漸行漸遠的金融周期》比較的話,大概是用美顔和不用美顔的差距。全書的內容是有演講稿湊成的,全書的主旨就是吹自己預測對瞭15年股市5000點不是夢,16、17年一綫房價翻一番,大傢看我多牛逼,這種自戀型內容基本在每個章節都會齣現一到兩次。對於這種花錢讓讀者欣賞自己多牛逼的書,我還是建議免費吧。
評分##全書的觀點很鮮明,作者也在不同的章節反復強調對於宏觀經濟的整體判斷,對應到書名便是新周期,認為一輪6-11年的産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復蘇、繁榮、衰退、蕭條,新周期是産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新在産能齣清,並伴隨帶來行業集中度提升、企業盈利改善、資産負債錶修復等,而作者基於的産能調整要素包括勞動力需求、設備/固定資産投資和新訂單。另一個比較明確的周期主張是房地産市場,“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認為應該適應房地産新發展階段特徵,總量放緩、區域分化、人口繼續嚮大都市圈遷移。關於稅製、黃金、匯率、影子銀行、美林周期的幾篇文章,多為曆史經驗的總結與驗證,與全書的主體略有些不一緻。今年以來,外部變量中美貿易戰使得未來的經濟走嚮頗為迷離,兼之需求疲軟、信用傳導不暢,是對作者觀點的考驗吧。
評分##對過去宏觀研究的復盤,讀後依舊有大快朵頤之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