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本书与作者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比读的经典”。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写得极好,其中第二章尤见精彩。但是第三章《释气韵生动》中关于“气韵”的阐释,个人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我以为,“气韵”不能拆开理解;而如果拆开理解的话,那么“气”应指生气和生机,犹如人之气息,而非徐先生所指的“骨”;“韵”应指意境和意韵,犹如人之精神。所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生动之可状”即“气”,“神韵”即“韵”。恰巧的是,谢赫的“六法”亦是针对人物画而言的。
评分##似懂非懂读完。属于我最佩服的学者类型,旁征博引,逐字逐句考证论述,过于学术,不感兴趣会觉得很无趣。。
评分##为啥不早点看…有些洗髓换骨的功效
评分##为啥不早点看…有些洗髓换骨的功效
评分##为啥不早点看…有些洗髓换骨的功效
评分##考据不错。徐先生大概是德高于才的,确实啰嗦
评分##十分主观的“十分”。
评分##本书初版于1960年代的TW,作者面对当时要全盘转向西方的文化态势而写作一本论述中国艺术精神的书。虽然作者并未像后来80年代人认为的那样将“儒释道”三家的并称和交融作为古典美学的总体状态,而只突出了庄子思想作为艺术精神的“主体”,但不得不说他对庄子思想的“再发现”,对其从宇宙论、人生观进入艺术部分的思想之阐释,还是很有启发性的。有趣的观点如下:1、孔门以音乐为核心的艺术观念,最终走向衰落。而庄子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本体与精神安定的诉求,而转以“精神的自由解放”来建立精神王国,这最终契合并影响了艺术的实践。2、“游”作为精神的自由解放的象征,建立在“无用”与“和”这两个前提条件上。3、以庄子为代表的的艺术的人生境界,实质上抓住了美的本质,具有美学和艺术双重意义。中国画为代表。
评分##庄学的部分很精彩(也就是北宋之前的部分)。从北宋文人画开始与儒、释思想越发紧密,本书也就渐渐的走下坡路了(徐先生不擅画可能也是一个原因,还是很可惜的)。到董其昌的部分,明显力不从心了。但就本书关于老庄思想的部分,仍值得五星。《味水轩里的闲居者》略有提到明代画家和禅学的关系,见解读到却仅一笔带过、令人遗憾。总的来看,佛教与艺术的相关研究还是囿于“佛教艺术”,而佛学与传统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与理论的关系,仍有待一位大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