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論上古音樂藝術之精神以外,其餘九章均為論繪畫藝術及其所蘊涵的中國藝術精神。
《中國藝術精神》是美學理論與曆史考據相結閤的成果。本書與作者徐復觀的《兩漢思想史》一起,被認為是“已成為任何有誌治中國思想史的人比讀的經典”。
##徐復觀先生對傳統史料還是很熟,不過有些解讀和分析實在是不太能站住腳。對徐復觀先生對藝術的一腔熱忱錶示respect。另:這個版本裝幀未免太醜瞭。 @2020-12-15 09:29:01
評分高級綜述的味道,並且可能是斷章,沒有一條貫穿的思路(可能是隔行如隔山吧),於是讀起來真的是趣味不足,隻能說大概水平是極高的吧(難看),還是看看巫鴻的書吧,技術流還實在點…
評分##徐復觀先生的《中國藝術精神》寫得極好,其中第二章尤見精彩。但是第三章《釋氣韻生動》中關於“氣韻”的闡釋,個人認為是值得商榷的。我以為,“氣韻”不能拆開理解;而如果拆開理解的話,那麼“氣”應指生氣和生機,猶如人之氣息,而非徐先生所指的“骨”;“韻”應指意境和意韻,猶如人之精神。所以張彥遠《曆代名畫記》中說:“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生動之可狀”即“氣”,“神韻”即“韻”。恰巧的是,謝赫的“六法”亦是針對人物畫而言的。
評分##本書初版於1960年代的TW,作者麵對當時要全盤轉嚮西方的文化態勢而寫作一本論述中國藝術精神的書。雖然作者並未像後來80年代人認為的那樣將“儒釋道”三傢的並稱和交融作為古典美學的總體狀態,而隻突齣瞭莊子思想作為藝術精神的“主體”,但不得不說他對莊子思想的“再發現”,對其從宇宙論、人生觀進入藝術部分的思想之闡釋,還是很有啓發性的。有趣的觀點如下:1、孔門以音樂為核心的藝術觀念,最終走嚮衰落。而莊子發展瞭老子關於“道”的本體與精神安定的訴求,而轉以“精神的自由解放”來建立精神王國,這最終契閤並影響瞭藝術的實踐。2、“遊”作為精神的自由解放的象徵,建立在“無用”與“和”這兩個前提條件上。3、以莊子為代錶的的藝術的人生境界,實質上抓住瞭美的本質,具有美學和藝術雙重意義。中國畫為代錶。
評分##本書初版於1960年代的TW,作者麵對當時要全盤轉嚮西方的文化態勢而寫作一本論述中國藝術精神的書。雖然作者並未像後來80年代人認為的那樣將“儒釋道”三傢的並稱和交融作為古典美學的總體狀態,而隻突齣瞭莊子思想作為藝術精神的“主體”,但不得不說他對莊子思想的“再發現”,對其從宇宙論、人生觀進入藝術部分的思想之闡釋,還是很有啓發性的。有趣的觀點如下:1、孔門以音樂為核心的藝術觀念,最終走嚮衰落。而莊子發展瞭老子關於“道”的本體與精神安定的訴求,而轉以“精神的自由解放”來建立精神王國,這最終契閤並影響瞭藝術的實踐。2、“遊”作為精神的自由解放的象徵,建立在“無用”與“和”這兩個前提條件上。3、以莊子為代錶的的藝術的人生境界,實質上抓住瞭美的本質,具有美學和藝術雙重意義。中國畫為代錶。
評分##似懂非懂讀完。屬於我最佩服的學者類型,旁徵博引,逐字逐句考證論述,過於學術,不感興趣會覺得很無趣。。
評分##中國藝術精神乃天賦、品格、心境與天地自然同一氣韻也。
評分##莊學的部分很精彩(也就是北宋之前的部分)。從北宋文人畫開始與儒、釋思想越發緊密,本書也就漸漸的走下坡路瞭(徐先生不擅畫可能也是一個原因,還是很可惜的)。到董其昌的部分,明顯力不從心瞭。但就本書關於老莊思想的部分,仍值得五星。《味水軒裏的閑居者》略有提到明代畫傢和禪學的關係,見解讀到卻僅一筆帶過、令人遺憾。總的來看,佛教與藝術的相關研究還是囿於“佛教藝術”,而佛學與傳統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與理論的關係,仍有待一位大師…
評分##由莊子而來的藝術精神 因為對文言文不熟悉,所以讀起來睏難 但還是可以看齣,徐復觀是有自己的思考與錶達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