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

改變中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軍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修訂版前言
代序 不為公眾所知的改革
第一章 自下而上的農業改革
農業集體化
安徽樣本
推廣農業改革
80年代的農業增長
第二章 莫乾山上論戰價格改革
莫乾山會議
雙軌價格的經驗
關於雙軌製的爭論與“配套改革”動議
價格雙軌製:是奇跡還是神話
第三章 巴山輪會議
“巴山輪會議”上的經濟學傢
1985年的通脹辯論
“巴山輪會議”的七大論題
中國經驗的理論貢獻
第四章 特區試驗場
試驗改革的迴聲
成立特區的過程
設立經濟特區的政治經濟學
特區的製度試驗
特區為什麼會遭遇經濟學傢的批評
特區與沿海開放戰略:空間經濟學的視角
特區的使命
第五章 分權與增長
嚮地方分權有多重要
分權的政治
1978 年以後的財政分權
分權財政告訴瞭我們什麼
第六章 重建金融
重建銀行
非銀行金融機構
外資銀行
金融市場
民間藉貸市場
中國金融體製的特徵
中國經濟的貨幣化進程
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熊彼特可能錯瞭嗎
小結
第七章 一場錯瞭再試的改革
“試錯”的開始
再試再錯的改革:承包國有企業
京倫會議
改製
地方試驗
雜交的製度:新國企的齣現
試錯的遺産:“央企”的形成
我的工業研究
第八章 浦東開發
開發浦東的緣起
早期的特惠政策和浦東的組織架構
土地批租在上海的起源
如何破譯馬剋思的地租理論?
附錄 激情歲月
後記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一綫經濟學傢看改革,有理有據有故事。本書罕見地從參與改革的經濟學傢隊伍內部的視角齣發,描繪改革曆經的各種探索和博弈,揭示不為公眾所知的改革曆程,刻畫瞭一群積極推動改革的經濟學傢的活躍身影。

★以事件為綫索,突齣改革重點,讓讀者用短時間瞭解改革核心。本書以莫乾山會議關於價格雙軌製的論戰、巴山會議啓濛中國宏觀經濟管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始末、國有企業承包及地方試驗等一個個具體的事件為核心,鋪展論述,重返曆史現場,再現瞭激蕩的改革時代激動人心的眾多關鍵時刻,使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方式直麵改革現場,把握改革關鍵點。

★一本書講清楚改革的來龍去脈。本書追溯瞭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起源,詳細梳理瞭從價格雙軌製的討論到國有企業改革的一係列重要改革經驗,以極具現場感的方式完成瞭對中國改革的有力迴顧,在動態的曆史變動過程中,呈現瞭改革的痛點、難點和實踐經驗,提供瞭一幅難得的經濟改革縱覽圖。

------------

40年多來,中國經濟所經曆的巨變包含瞭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本書以一位經濟學傢的視角,迴顧瞭農業改革、價格改革論戰、通貨膨脹辯論、深圳特區建立始末、浦東開發開放等諸多影響深遠的事件,帶領讀者重返精彩紛呈的改革現場,細述不為公眾所知的改革曆程。同時,本書描繪瞭一群積極參與、推動改革的經濟學者和政府官員的活躍身影,通過人物與事件的相互關聯,展現瞭改革未曾被清晰揭示過的來龍去脈。

用戶評價

評分

##內心評分3.5,極其不喜歡這種炫耀式文風,和張五常一樣喜歡提及一些大傢來提升自己。就整體的內容而言,如果去掉一些“xxx是我的學生,這是我指導的論文”這種話會好很多。論曆史敘述,引用資料和文獻都不多;論思維視野,對比如萬裏為何一直積極希望土地土地承包的原因解釋不清。但是,這本書對影響改革的幾個會議確實抓的比較準,從莫乾山、巴山輪、巴倫會議等,對初學者從經濟緯度瞭解曆史脈絡,但真的比不上吳敬璉的書,不過還是尊重老一輩學者。

評分

##作者既是改革開放的研究者又是見證者,文章寫的充滿瞭趣味,夾敘夾議,是一本特彆好的理解改革探索和製度演變的書,感謝作者為我們這些後來者整理一手史實資料,不可思議的是這本書始於queens univ,還挺驚喜的

評分

##適閤與《激蕩三十年》對讀,理論講得很好懂。

評分

##很棒的中國經濟改革紀實性書籍。

評分

##很棒的中國經濟改革紀實性書籍。

評分

##中國改革開放史,中國現代經濟史,從作者一個經濟學傢都角度迴顧瞭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個精彩的瞬間。

評分

##改革年代中國經濟研究重要文獻的串聯與索引

評分

##經濟學傢寫的四十年,角度不一樣哈,每個章節都有經濟學角度的分析,確實不錯

評分

##一本講述1970-1990年代中期的經濟改革史,以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閱讀相關著作 還原改革起因和結果,包括1978傢庭聯産承包農業改革;1979建立經濟特區,1984莫乾山會議價格雙軌製;1985巴山輪會議宏觀管理與通脹治理;1987企業承包責任製;1994分稅製改革及後續國企改製,改革以1993為分水嶺,在建立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之後,各方麵的改革大大加速,再後麵浦東新區發展,土地批租的閤理化。不得不說鄧公在各項改革方麵的智慧和堅定:農業改革,深圳特區,1992南方談話,督促浦東新區的建設。大國治理的難度,有如今的成已經非常不易,即便現今飽嘗土地-金融-財政帶來的發展問題的痛苦。 書沒有很好的按照時間綫去寫,會讓不熟悉過去這段曆史的人看的吃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