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

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玮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 言 亚洲内陆边疆的重新思考 …… 1
第一章亚洲内陆边疆出土器物和精神边界 …… 林嘉琳 1
第二章 亚洲内陆北方地区金属技术格局与演进(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1500 年)…… 林嘉琳 27
第三章 公元前两千纪至公元前一千纪上半叶中原王朝扩张时期亚洲内陆边疆中心区和东北区的器物和身份认同 …… 孙 岩 71
第四章 公元前两千纪至公元前一千纪上半叶中原王朝扩张时期亚洲内陆边疆西北地区的器物与身份认同……曹 玮 刘远晴 林嘉琳 孙 岩 149
第五章 结语及未来展望 …… 林嘉琳 孙 岩 215
参考书目 …… 232
后记 …… 26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亚洲内陆的边境长期以来为学术界视为一个草原文化的整体。这种观点在20世纪末尤其是过去二十年里面临着考古学研究的检验和挑战。本书的研究首先关注的是该地区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特有的特点,而不是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去讨论该地区与中原政权的依赖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粗粗翻了一遍,首先署名问题,中英版各自领衔,没问题。第二各章从概念到文献还有割裂,结论尽量弥合到了一起。参考文献略有小错无伤大局。

评分

##三个问题:一,思路可行,但论证过于跳跃简略,追求全面但不够细致。二,个案分析过多,有以点概面的倾向。三,第一章翻译错误多,部分人名,遗址名,文化名翻译错误,最典型一例为山东的岳石文化错误译为月氏文化。

评分

##提出的思路在行文中尚未完全得到诠释(囿于材料吧),整体只能算中规中矩。不过合著者们似乎回避了冶铜技术起源问题,作者之一刘远晴的博论今年刚出,她博论的观点是三北地区受欧亚草原影响,海岱-中原区为独立起源。本书利用蒙古国材料,梳理出欧亚草原东端的一条南北向的技术传播新线路,似乎力图解决之前的河西-关中东西向传播线在时间线上趋势不一致的问题。

评分

1.有明确主题的小书需要这么多人合著吗?2.从内容、前言后记都看不出第一作者是第一作者的理由。3.用物质文化说文化取向也就罢了,这身份认同和展示是什么情况?4.译者知道前两章在写什么吗?5.问题意识还是不错,但写起来就成了一段材料加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模式,终究隔靴搔痒。

评分

##粗粗翻了一遍,首先署名问题,中英版各自领衔,没问题。第二各章从概念到文献还有割裂,结论尽量弥合到了一起。参考文献略有小错无伤大局。

评分

1.有明确主题的小书需要这么多人合著吗?2.从内容、前言后记都看不出第一作者是第一作者的理由。3.用物质文化说文化取向也就罢了,这身份认同和展示是什么情况?4.译者知道前两章在写什么吗?5.问题意识还是不错,但写起来就成了一段材料加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模式,终究隔靴搔痒。

评分

##①器物作为文化的物质表现,文化作为塑造身份的工具,通过对边疆地区不同时空金属制品和墓葬习俗的分析,探讨各自人群的身份建构方式。②打破了游牧/农耕的简单二元对立和中原中心观,更注重从边疆自身去审视边疆,摒弃了中原→边疆的单向传播,突出边疆人群在选择物质文化和建构身份方面的能动性。③提出了技术格局,个人格局,地域格局和氏族格局四个概念作为超越考古学文化的概念。④边疆作为接触地带,多元性,变化性,区域性,复杂性。一些地方有错别字(p.4,20,31,52,67,68,79);第四章无小节小结,体例不一。

评分

##粗粗翻了一遍,首先署名问题,中英版各自领衔,没问题。第二各章从概念到文献还有割裂,结论尽量弥合到了一起。参考文献略有小错无伤大局。

评分

1.有明确主题的小书需要这么多人合著吗?2.从内容、前言后记都看不出第一作者是第一作者的理由。3.用物质文化说文化取向也就罢了,这身份认同和展示是什么情况?4.译者知道前两章在写什么吗?5.问题意识还是不错,但写起来就成了一段材料加说明了什么这样的模式,终究隔靴搔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