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一项毫无希望的研究和商业活动转变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机器和世界ling先的公司?
荷兰企业ASML(阿斯麦)成功了,知名科技作家瑞尼·雷吉梅克(René Raaijmakers)在书中揭示了ASML是如何做到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光刻机巨头Perkin-Elmer和GCA在芯片光刻市场上遭到了日本竞争对手佳能和尼康的猛烈攻击。结果,美国失去了对这项关键技术长达20年的垄断地位,而这正是摩尔定律背后的驱动力。
与此同时,一家默默无闻、无足轻重的光刻机小公司在荷兰刚刚起步。这家公司就是ASML,它在今天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作为世界上很大和很赚钱的光刻机制造商,ASML取得了70%~80%的光刻市场份额,并多年来在光刻技术上一骑绝尘,将佳能和尼康远远甩在后面。
在《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中,作者瑞尼·雷吉梅克带我们重返了晶圆步进光刻机的诞生地,和我们一起探索了ASML在全球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之根源所在。作者通过回顾工程师们全力以赴超越对手的历史,生动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使我们有机会看到孵化世界上很精密芯片制造技术背后那个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赢者通吃”和“只争金牌”,这些思想至今仍渗透在ASML的血液中。
##非常详尽的一本讲述ASML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历史的书,全文细节满满,很硬核,但对我们更加好奇和熟悉的21世纪ASML如何打败日本佳能尼康成为世界光刻机霸主的故事没有涉及。推荐补充阅读译者金捷幡的公众号。
评分##精彩绝伦????
评分##50页,70?B站的视频不香么
评分##对于了解光刻机、芯片行业的发展过程有比较大的帮助。 日本光刻企业的崛起及衰落,可以给人比较深的影响。欧美企业与其他企业间的对抗将是长期的。
评分##实践再次证明,别看记者写技术或产业相关书,以及时间精力限制下,自己别轻易看外文翻译的新书。本科学半导体的我,也实在是看不下去这本书,不如看点科普公众号文章吧!阅读体验和《光变》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评分##内容不错,可惜只写到ASML1996年上市,之后同样关键的10年就没有下文了,意犹未尽的同时略感遗憾。书中主要讲的ASML创建和崛起的过程,可以从书中的描写看出光刻机的研发与制造对于技术和资本两大因素要求极高。人才和技术方面,其创始团队全都来自于飞利浦相关实验室和高管团队;资本方面,公司前5年持续亏损,一直背靠母公司飞利浦偶尔补贴续命。飞利浦爸爸虽然嘴上说着极其不看好子公司做光刻机的钱途,但还是对孩子一直照顾的。有一点比较有趣,ASML光刻机的制造极其依赖德国光学巨头蔡司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两者的合作倒逼蔡司进行技术升级,谁能想到当时的蔡司竟然在用人工手工磨制光学镜头。
评分##非常详尽的一本讲述ASML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历史的书,全文细节满满,很硬核,但对我们更加好奇和熟悉的21世纪ASML如何打败日本佳能尼康成为世界光刻机霸主的故事没有涉及。推荐补充阅读译者金捷幡的公众号。
评分这一本让我稍微知道了一点ASML的发展历程,虽然有很多东西看不懂。其实我更想知道,为什么是ASML,而不是其他公司,也许作者写了,但我没看明白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除了光源、镜头、对准这三大核心技术难题,还有一系列外围的技术难题,比如,比室外空气干净1万倍的超洁净厂房,防止机器抖动的磁悬浮装置,以及配套的计算光刻软件,等等。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光刻机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制造一台极紫外光刻机,就是在挑战人类工业文明的极限。阿斯麦之所以能成为行业老大,离不开两个“贵人”的支持。一个是台积电,一个是英特尔。台积电帮助阿斯麦弯道超车;而英特尔更厉害,它让阿斯麦一骑绝尘。中国的光刻机研发,路漫漫而修远兮,但只要坚持投入、不下牌桌,就会有赢的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