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认为,计算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 Google, YouTube 和Twitter)时代,人类的劳动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全球价值链生产方式下各种不同形式的数字劳动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digital labour . 简称为:IDDL),这包括:非洲采矿业工人的奴隶般劳动——一个采集制造电脑顶部和移动电话的矿物质的矿工劳动形式;(富士康)硬件装配工厂每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无加班费的工人劳动;新帝国主义通过工程外包而从发展中国家攫取超额利润的印度软件工程师的劳动;高报酬、高强度劳动、工作与休闲界限模糊的谷歌贵族工人的劳动;低工资、高度不稳定的服务性工作,即呼叫中心的泰勒制﹑主妇式劳务服务等。但是,所有这些劳动方式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人类的劳动力被剥削。福克斯对这些案例的经验数据和实证分析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阐释。而其理论化阐释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他在数字劳动理论化以及分析过程中,把“全球价值链”范畴批判性地运用于理解复杂而多维的马克思的“生产方式”之中。
##一本厚重的文献综述和材料整理,作者对此也十分自觉:“提出一种多层面概念化的数字劳动理论工具箱”。作者将自己的任务定位为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劳动和价值的生成问题。马克思或者古典政经语境下的劳动价值论在今天无孔不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下面临多重挑战:非物质劳动、玩劳动、劳动时间的界定与价值的衡量。马克思给出的剥削逻辑和价值规律在信息社会并没有过时,因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的价值链仍然是以物质劳动分工为基础的。
评分##帮助很大!
评分##水
评分##難看死了不管是這個中譯還是這本書本身,Fuchs你放過數字勞動吧⋯
评分##難看死了不管是這個中譯還是這本書本身,Fuchs你放過數字勞動吧⋯
评分##从软件的生产到消费整个流程都分析了。不过有些词很奇怪:概念化员工……应该是进行概要设计的员工吧( p272)
评分##用劳动价值论解释平台资本主义的重要尝试,结论概括起来倒简单,无非就是刷微博即打工,但是支撑的论据还是很复杂的,不理解自治主义的传统,简单用生产劳动的理论去套(pace 国内学者)的话福克斯当然是错的,但是关键在于如何用更恰当的概念笼子去扣住福克斯已经捕捉到的现象。看了福克斯这么多文章,发现原来并不是只有国人喜欢水文,许多文章都在复读自己先前的文章。另外还是有老生常谈的翻译问题,本以为译者在马院应该不至于,结果还是有subsumption翻译成归入之类的问题,有点蚌埠住。
评分##其中对我而言比较新奇的点就是关于facebook的用户其实是在被infinitely exploited这个点,主要观点是说用户在创造数据来和别人保持社会通信的同时,其数据也被资本家利用然后用来创造targeted advertisement,然后资本家赚了很多,但是用户却没有被分到一分钱。更可怕的后果就是当facebook这种巨无霸垄断了社交之后,所有人都离不开facebook,你不用facebook就相当于和别人无法交流,这个时候大家就必须去用facebook,那么也就是说用户必然是要给facebook创造数据的,根本没有的选。同理看看豆瓣也是一个道理了。。。
评分##帮助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