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转向调控干预。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本书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对财政-货币,国内-国际的关系梳理非常细致。不过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缺乏讨论。
评分##了解一段历史,串起很多认识,学习经济史。
评分##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大学时候为数不多好好看过的学术方面的书
评分##很棒的书,翻译也不错。把1930年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业——主要是纺纱和缫丝——与金融之间,城市与农村的互动详尽地写出来了。作者经济学背景略欠缺,不然会更富洞见
评分##大萧条时期,金融危机中世界银价的波动对当时处于银本位中国的影响,本来中国因为银本位和低廉的价格处于贸易输出,但由于银价波动并且帝国主义当时的入侵,出现了波动,很多人选择将银元抛售换取美元或者金子,也造成当时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本书探讨了大萧条时期,对中国国内的丝绸业和农民的影响,很多丝绸厂为了发展选择贷款但由于还不起,被银行接管,即使银行接管但很多时候也以比贷款低的价格出售。同时大萧条时期也催生出了信贷业务,虽然后期江苏出现了江苏农民银行,但也扛不出大萧条时期对于本来自给自足的农民的影响。
评分##对财政-货币,国内-国际的关系梳理非常细致。不过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缺乏讨论。
评分##大学时候为数不多好好看过的学术方面的书
评分##大萧条时期,金融危机中世界银价的波动对当时处于银本位中国的影响,本来中国因为银本位和低廉的价格处于贸易输出,但由于银价波动并且帝国主义当时的入侵,出现了波动,很多人选择将银元抛售换取美元或者金子,也造成当时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本书探讨了大萧条时期,对中国国内的丝绸业和农民的影响,很多丝绸厂为了发展选择贷款但由于还不起,被银行接管,即使银行接管但很多时候也以比贷款低的价格出售。同时大萧条时期也催生出了信贷业务,虽然后期江苏出现了江苏农民银行,但也扛不出大萧条时期对于本来自给自足的农民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