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黄益平新作,解读宏观金融趋势,分析金融体系底层逻辑,探讨金融监管与创新,应对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发展。
肖钢、黄奇帆、林毅夫、白重恩力荐。
金融的些微变化,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金融体系怎么改、金融产品怎么创新、金融监管制度怎么变、金融支付体系和形式的变化,了解趋势与变化,更好应对未来。
【内容介绍】
黄益平教授新作,于宏观分析现象与趋势,于底层掌握逻辑。
什么样的金融才能造就好的社会,金融该如何创新与监管,“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将走向何方?金融风险不时爆雷,金融监管该如何着力?央行数字货币面世之后,会对我们的金融和支付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科技金融会如何影响世界金融格局?……
不管是金融的创新、金融的改革,还是金融的监管和风险控制,当金融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之后,金融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我们更加关注。
本书是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黄益平的新作,深入剖析金融之于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价值,阐述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风险把控与监管,分析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让我们在金融大潮越来越风高浪急的时代,更好地了解现状,把握未来。
##学术可以飞扬文字指点江山(没有说这不好的意思,这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分析框架和反思视角)。然而还是想说一句,政府的政策制定更像是戴着沉重镣铐还被要求跳轻盈的舞,但是他也有在努力跳得更好。
评分##在看,很好
评分##个人感觉,就是罗列了一些不够成系列的文章,核心,就是,金融抑制,利率市场化,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等。都有所谈及,又都很不深入,而且更是多次重复。可能因为我是搞金融的吧,缺少诚意的作品。个人不喜欢,60分。 补充一条,最后的一部分,尤其是最后的两篇文章,很有意义。+五分。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根据作者的分析,从边际资本产出率来看,从2007年到2018年,我国的金融服务效率确实在逐步下降。其原因在于,我国金融体系在当前阶段是以银行类融资渠道为主,而民营中小企业并不是银行通常会青睐的贷款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银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本质上看,数字金融是一种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产生的金融创新。作者认为,这种金融创新产生的原始驱动力是,中小企业和普通家户在支付、借贷、理财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没有得到传统金融部门的有效满足。而数字金融也的确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提升了金融整体的普惠性。最后,作者认为,判断一种金融模式是否对社会有益的两条标准:一是能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二是风险是不是可控。
评分##通俗易懂,正在看他的“读懂中国金融”,收货很多
评分##一句话,要继续增长,就需要继续改革,继续开放。
评分##了解金融趋势、懂得金融知识,这其实并非仅仅是金融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学习的内容,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各个环节的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金融的价值》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金融方方面面的些微变化,以及面对多变的形式和机会,我们该如何掌握金融逻辑,从而更快更好地把握财富密码。正如黄益平教授所言,金融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创新之一,它关乎着经济发展,关乎着社会民生,也是国情和政策的一个风向标,关注金融领域的一举一动,也有助于锻炼我们对于市场和经济的敏锐度,更是让我们在风云变幻的金融浪潮中,能够辨清形势的方向之舵。
评分##最大的感受是黄老师熟知世界经济发展史,特别是中国金融史,因此强烈推荐第一专题,让我深入理解了一些政策的本质,醍醐灌顶,值得抽时间梳理时间线。五星推荐!不过这本书是演讲稿、论文的合辑,不够成体系,且重复内容较多。
评分##近年来的文章和演讲稿合集,虽不成体系,但也讲了些大实话。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