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帝的文学史

有皇帝的文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浅见洋二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001
第一部国家和个人
第一章 言语和权力/003
第一节 天的语言 王的语言/004
第二节 朝廷和言语/013
第三节 文官的宿命/033
第四节 文学和权力批判/047
第二章 “私”的文学/081
第一节 家族的表现形式/082
第二节 童年期以及对此的追忆/096
第三节 故乡、田园与老年的日常/116
第四节 “私”的极限———文学与狂狷/139
第二部事实与空想
第三章 史书与小说/161
第一节 “史”为何物/161
第二节 历史的文体/169
第三节 “小说”的诞生/172
第四节 《南柯太守传》———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一)/183
第五节 《枕中记》———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二)/195
第六节 异化与解体———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三)/200
第四章 家族的故事/208
第一节 “长相思”的谱系/208
第二节 焦仲卿之妻的故事/218
第三节 柳毅的故事/229
第四节 柳毅的后裔们/240
第五章 人为与自然/253
第一节 隐者的世界———作为反命题的人生/253
第二节 隐者的栖息地———隐逸与自然/262
第三节 另一个世界的梦想———假想世界的构筑/270
第四节 日常生活的扩充———趣味化的人生/277
后记/288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中国文学的魅力在什么地方?中国文人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他们如何运用文字表达自我的内心世界?《有皇帝的文学史——中国文学概说》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精彩的解答。本书是对中国文学史的概说,从“国家和个人”“事实与空想”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了中国文学中多个重要而有意味的具体话题。以“皇帝”与“权力”为关键词,在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诸种关系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精讲,独到地剖析了皇权体制下中国文人的政治诉求与生活理想的冲突及调和。全书视角新颖,文字活泼有趣,配有多幅插图,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是一部了解中国文学的佳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角度刁钻

评分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看了好几遍,现在换个角度,作为普通读者去读,还是会被书中的一些内容打动,得到许多启发。通俗点说,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写中国文学史的,但是写法挺新颖,把一个个话题拿出来讲,最妙的是,围绕一个话题,比如说人为与自然,它可以联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例子进行解说,眼界真是开阔,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文学,可以是超越时空边界的;文学,真的是“通”人类之情的。

评分

##1,有点标题党,但细究也说得通,古代文学可不就是帝制中国文学嘛,留下来的文字是文臣/文人写作精英的文字,至少也经过他们的过滤;2,章节不好安排,反正是概述,作者都是治唐宋文学者,讲到徐渭已大不易,上篇“国家与个人”主要以皇权为中心展开,距离近的是宫廷文学,距离远的是私域的悼亡归隐等等,唐宋转型面向士的琐碎日常提了很多次,下篇“事实与空想”,其实想讲文学与官方史传的距离,所以重点是小说,衡量标准是虚构程度(这个偏颇了,叙事之法不能不谈);3,柳毅故事分析很有意思,结论是唐传奇本是一个青年贵公子“救出被幽闭的公主并娶她为妻”故事,后来被当做“原型神话”,转化成了与“原型”(《长相思》《牵牛织女》《焦仲卿妻》)相近的“镇抚孤魂、怨魂的故事”——最近特别迷茫的就是民间文学领域“故事学”的这种武断性

评分

##此书点出:文人的背后是皇权,文字表达总是受权力的影响。

评分

##没有“皇帝”对每个想做人的,都很重要

评分

##1,有点标题党,但细究也说得通,古代文学可不就是帝制中国文学嘛,留下来的文字是文臣/文人写作精英的文字,至少也经过他们的过滤;2,章节不好安排,反正是概述,作者都是治唐宋文学者,讲到徐渭已大不易,上篇“国家与个人”主要以皇权为中心展开,距离近的是宫廷文学,距离远的是私域的悼亡归隐等等,唐宋转型面向士的琐碎日常提了很多次,下篇“事实与空想”,其实想讲文学与官方史传的距离,所以重点是小说,衡量标准是虚构程度(这个偏颇了,叙事之法不能不谈);3,柳毅故事分析很有意思,结论是唐传奇本是一个青年贵公子“救出被幽闭的公主并娶她为妻”故事,后来被当做“原型神话”,转化成了与“原型”(《长相思》《牵牛织女》《焦仲卿妻》)相近的“镇抚孤魂、怨魂的故事”——最近特别迷茫的就是民间文学领域“故事学”的这种武断性

评分

##角度刁钻

评分

##没有“皇帝”对每个想做人的,都很重要

评分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对创作主体士大夫来说,公共领域主要是以皇帝为顶点的权力系统所辐射的领域;而私人领域,则指其权力无法辐射或影响微弱的领域。”了解了这个前提,才可以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苏轼在贬谪黄州时不愿写诗、转向写词,诗文在宋代公共领域里负有“载道”的责任,而词作为“私”的文学,只是一首歌。有相对的“私”,才会进一步出现相对的“个人”意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