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新作,《金融时报》2020年度最佳图书、美国军事史协会杰出图书奖
★一战东线战场上关键性战役,改变一战进程, 并拖垮了奥匈和沙俄两个帝国
★现实版《好兵帅克》,东欧战争上的《西线无战事》,揭示奥匈帝国末日前的疯狂和混乱
★再现战争对社会和人性的巨大破坏力
★内含要塞工程设计图、16页彩色插页,精确展现围城之战的真实景象
——————————
【内容简介】
普热梅希尔要塞位于波兰东南边陲,毗邻乌克兰,历来被战争与民族冲突所困。一战前期,俄军包围普热梅希尔要塞,希望快速拿下要塞、进军中欧,然而在奥匈帝国孱弱守军的抵抗之下,围攻意外地坚守六个月之久。
这是一场影响一战进程的重要战役,也是高烈度的围城之战。在恐惧支配下,普热梅希尔城陷入疯狂、猜忌、暴力、放纵之中。本书通过细致描绘要塞的日常细节,以及军队、民众的心理状态,再现了战争对社会与人性的巨大破坏力。腐朽无能的帝国统治、纸上谈兵的主帅和他昏庸的军令、胆小怯弱的军官和未经训练就被拉去送死的可怜士兵,以及挣扎在后方的无辜市民,构成了一幅混乱而残酷的战争图景,最终拖垮了奥匈和沙俄两个古老帝国。
——————————
【媒体推荐】
本书将我们带入战争关键的几个月里前线紧张、幽闭的气氛中……令人印象深刻地讲述了一个几乎完全不为人知的故事,它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在西线以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我们还有多少东西要学。
——《金融时报》
精彩的书,将深刻的启发性、尖锐的幽默感、权威的历史写作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故事,它抵制了任何将战争的死亡和暴力纳入救赎叙事的企图。它回顾了一场从未真正结束的战争,这场战争蔓延成一连串的暴力,其负面影响至今仍与我们同在。
——《卫报》
沃森的描述是对经历战争之人的信件、日记和回忆录的出色提炼。围城的声音传达了它的恐怖——那些不得不忍受和压制死亡恐惧之人的恐怖……写作生动,研究深入,理应成为军事史的经典之作。
——《泰晤士报》
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有着令人惊叹的可读性,尽管是悲剧性的。本书对哈布斯堡指挥官根深蒂固的虚荣心、花心和狂妄有着深刻的描述,作为傲慢的例外主义、帝国的自负和危险的孤立主义的寓言,有很多现代的共鸣。
——《每日电讯报》
生动、富有想象力、充满人性化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它再现了一战中最可怕的事件之一,正如沃森指出的那样,它预示着未来更多的恐怖。
——[英]大卫·史蒂文森(David Stevenson),历史学家
沃森以引人入胜的细节重现了俄国人的围攻,还证明了后来纳粹在中东欧制造的浩劫早已在一战中发生过。这场混乱的围城之战,教会了希特勒如何压迫和摧毁犹太人等“不受欢迎”的民族。
——[美]杰弗里·瓦夫罗(Geoffrey Wawro),《哈布斯堡的灭亡》作者
这本书是对一战中耗时最长的一次围攻的描述,这一次围攻阻止了俄国人的前进,使奥匈帝国在1914年免遭失败,并且从微观上揭示了奥匈帝国在其最后阶段的一切疯狂、糟糕和危险……任何想了解20世纪欧洲黑暗面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文学评论》
##从一战到今日,无论挥舞着什么颜色的旗帜,俄罗斯人的本性从未改变。
评分尽显战争的荒谬与残酷。
评分##自相残杀的人类。
评分##这一场乱象频生的残酷战争,将沙俄和奥匈两个颟顸帝国拖入末日地狱。书中字里行间呈现的关于战争的混乱日常细节,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在后方遭受虐杀和折磨的无辜民众,那些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被送上战场的兵卒,极具讽刺地揭露出奥匈帝国内部的腐败和荒诞,以及人性蕞丑陋的阴暗面。
评分##很好的一战史,关注到了东线战场的状况。很清晰地讲述了奥匈帝国的军队运作方式——太可笑了,真的就跟《好兵帅克》写得那么荒唐。那些坚守要塞数月的二线预备役军人,装备糟糕,指挥官无能,只能送死。插图很棒,要塞工程图也很精细,对了解整个战役和这座要塞城市很有帮助。(最后夸一下封面~
评分##《铁壁之围》作者又一本写一战东线战场的书,这次的主角是奥匈帝国陆军!普热梅希尔要塞攻防战在整个东线战场是一场重要的战役,双方在这里厮杀了大半年时间。其间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作者指出了奥匈帝国失败的几点原因:总指挥康拉德的无能、要塞设计跟不上时代变化、军队素质低、军队中的民族问题、后勤补给问题等等。这是一场双方都事先没有想到会是如此战况的战争,军官和士兵很多都不是职业军人,他们上战场之前是教师、律师、工人、农民,却不得不躲在工事里忍受大炮的轰鸣,在缺衣少食的要塞中惶惶不可终日。面对现代战争,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而普通百姓永远是最大的输家。
评分##战争场景都记不大住,只记得当年奥匈帝国征兵,最先征用的是年轻人(可能是最轻易相信宣传对战争最狂热也最服从命令的),然后42岁以下的中年人,最后50岁以下的男人也被迫上战场,他们体能、斗志、士气都堪称老弱残兵,哈谢克的小说《好兵帅克》就是他们的幽默画像,希望我们有生之年都不要遇到这种事。全书三分之一篇幅是注释、文献及索引,我等非专业读者虽然只能匆匆翻过,出版方及译、校很有心。
评分##普热梅希尔面临的浩劫不仅仅是俄军,因为地缘位置关系,其人民构成部分及其复杂。早就有的种族主义、歧视问题,不过是借此爆发而已。战争面前无法探讨人性,因为我们自己也无法保证自己面临那样的情况会如何选择。在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曾经的战争,但是我们并未经历战争,纵使文字无法让我们感同身受,如若鼓吹战争,那又与那些犯下暴行的人有何区别?
评分##精虫上脑的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无能,偏执,刚愎自用,夸夸其谈,还纸上谈兵,一副好牌被打得稀烂,居然被俄国人从兵力,武器装备,战术,战略上实力碾压,一座要塞被围了大半年最终沦陷,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边还没成,但俄国人占领没多久又按同样的套路被德国人实力碾压,真是一物降一物,倒霉的是围城里的老百姓和当兵的,军官还能夜夜笙歌美酒美食,普通一兵和老百姓只能忍饥挨饿,投降了也一样,军官工资照拿还有奴仆,普通一兵只能去苦力的干活成为沙俄的人形工具,修铁路耕地,这不仅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真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