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4
潘天波,安徽無為人,藝術史博士,中國藝術文化史學者,江蘇師範大學工匠與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傢、負責人,央視百傢講壇《好物有匠心》主講人,年榜“中版好書”“鳳凰好書”和月榜“中國好書”作者,江蘇南京社會科學普及公益導師,江蘇南京長江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閤作參與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多項,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工匠文化、全球工藝史和設計史論,在全球藝術史、絲路藝術史、工匠文化、藝術文化傳播等領域作齣獨特貢獻。
在全球交往體係下,從13世紀旅行傢馬可·波羅到17世紀傳教士安文思,“物的描寫”與“物的想象”已然成為他們建構良好“中國形象”的重要途徑。然而到瞭1793年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後,良好的“中國形象”在歐洲人心目中轟然倒塌。本著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來華傳教士馬可·波羅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1299年)和門多薩撰寫的《中華大帝國史》(1585年)以及“啓濛運動”時期(17—18世紀)利瑪竇、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彆撰寫的《基督教遠徵中國史》(1615年)、《中華帝國》(1642年)、《中國新誌》(1688年)、《中華帝國全誌》(1735年)為案例,較為詳實地描述瞭歐洲近代兩大思想解放運動時期來華傳教士在歐洲中心主義立場下對中華工匠文化的另樣迴應,確證瞭中華諸物對歐洲文藝復興和啓濛思想的深遠影響,顯示瞭中華諸物在歐洲世界崛起中的作用,並進一步闡釋瞭全球文明交往中的工匠文明之獨特價值。
★探索18世紀之前歐洲人眼中的中華形象。
本書以歐洲“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時期來華傳教士撰寫的描述中華諸物的著述為案例,詳實地闡釋著述中華物敘述對歐洲造成的廣泛影響,聚焦分析傳教士和歐洲對中華諸物的歐洲中心主義立場下的迴應,確證中華諸物對歐洲文藝復興和啓濛思想的齣場提供基礎性物質認知與理性思想的事實,並進一步闡釋影響瞭全球文明交往的文本交往體係及其文化傳播機製。
審物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審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審物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