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道德經
定價:1580元
作者:馬鬆源
齣版社:綫裝書局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2013698
字數:2040000
頁碼:268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目錄
 第1章仰望老子()
 第1節老子齣世()
 第二節師從常樅()
 第三節坎坷仕途()
 第四節與孔子論道()
 第五節傳道與授徒()
 第六節老子歸隱()
 第二章老子傳說()
 第1節《史記》中的老子()
 第二節世俗中的老子()
 第三節道教徒心目中的老子()
 第三章老子考證()
 第1節老子的齣身及師承()
 第二節老子與陳文化關係考()
 第三節老子歸隱故鄉考()
 第四章老子之術()
 第1節老子術之源流()
 第二節老子術之內容()
 第三節老子的天道觀與形上智慧()
 第四節老子的辯證之思()
 第五節老子的反智主義傾嚮()
 第六節老子的治國理念()
 第七節老子的語言觀()
 第八節老子的禮學思想()
 第九節老子的軍事思想()
 第十節老子術之影響()
 第十一節老子術之傳承()
 第五章老學研究()
 第1節老學的道論()
 第二節老學的修身養生思想()
 第三節老學的經世緻用思想()
 第六章古今中外名人論老子()
 第1節中國古代名人論老子()
 第二節中國近現代名人論老子()
 第三節國外名人論老子()
 第七章老子九觀正義論()
 第1節老子的恒道觀()
 第二節老子的玄德觀()
 第三節老子的真知觀()
 第四節老子的察世觀()
 第五節老子的無為觀()
 第六節老子的貴身觀()
 第七節老子的安民觀()
 第八節老子的用兵觀()
 第九節老子的治國觀()
 第八章老子人生十大觀()
 第1節人生守弱觀()
 第二節人生如水觀()
 第三節不爭而勝觀()
 第四節人生價值觀()
 第五節無為有為觀()
 第六節超哲學觀()
 第七節宇宙萬象觀()
 第八節道德修養觀()
 第九節人之生死觀()
 第十節人世修行觀()
 第九章《道德經》其書()
 第十章《道德經》譯解()
 第1節天地之始()
 第二節美之為美()
 第三節聖人之治()
 第四節象帝之先()
 第五節天地不仁()
 第六節榖神不死()
 第七節天長地久()
 第八節上善若水()
 第九節功遂身退()
 第十節明白四達()
 第十一節無之為用()
 第十二節去彼取此()
 第十三節寵辱若驚()
 第十四節無狀之狀()
 第十五節微妙玄通()
 第十六節緻虛守靜()
 第十七節功成事遂()
 第十八節大仁大義()
 第十九節少私寡欲()
 第二十節獨異於人()
 第二十一節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節聖人抱一()
 第二十三節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節物或惡之()
 第二十五節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節靜為躁君()
 第二十七節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節常德乃足()
 第二十九節去奢去泰()
 第三十節不以兵強()
 第三十一節恬淡為上()
 第三十二節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節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節不自為大()
 第三十五節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節柔以勝剛()
 第三十七節道常無為()
 第三十八節處實不華()
 第三十九節至譽無譽()
 第四十節有生於無()
 第四十一節道隱無名()
 第四十二節萬物之始()
 第四十三節不言為教()
 第四十四節知止不辱()
 第四十五節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節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節不為而成()
 第四十八節為道日損()
 第四十九節善者善之()
 第五十節齣生入死()
 第五十一節玄德之德()
 第五十二節是為襲常()
 第五十三節唯施是畏()
 第五十四節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節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節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節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節福禍倚伏()
 第五十九節嗇治身心()
 第六十節治國烹鮮()
 第六十一節大國下流()
 第六十二節萬物之奧()
 第六十三節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節無為無敗()
 第六十五節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節莫能與爭()
 第六十七節我有三寶()
 第六十八節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節哀者勝矣()
 第七十節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節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節自愛不貴()
 第七十三節天網恢恢()
 第七十四節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節無以生為()
 第七十六節強大處下()
 第七十七節不欲見賢()
 第七十八節柔之勝剛()
 第七十九節報怨以德()
 第八十節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節善者不辯()
 第十一章《道德經》評注()
 第1節名帝評注《道德經》()
 第二節王弼評注《道德經》()
 第三節陸希聲評注《道德經》()
 第四節蘇轍評注《道德經》()
 第五節林希逸評注《道德經》()
 第六節邵若愚評注《道德經》()
 第七節寇纔質評注《道德經》()
 第八節時雍評注《道德經》()
 第九節杜道堅評注《道德經》()
 第十節憨山老人評注《道德經》()
 第十一節黃元吉評注《道德經》()
 第十二章《道德經》名句鑒賞()
 第1節道法自然的名句()
 第二節修心養性的名句()
 第三節看透得失的名句()
 第四節利人利己的名句()
 第五節知人自知的名句()
 第六節以柔剋剛的名句()
 第七節知足常樂的名句()
 第八節大智若愚的名句()
 第十三章《道德經》智慧應用()
 第1節大道至簡的理性智慧()
 第二節無為勝天的圓滿智慧()
 第三節上善若水的和諧智慧()
 第四節韜光養晦的保全智慧()
 第五節抱樸守拙的處世智慧()
 第六節納福去禍的人生智慧()
 附錄:林語堂講《道德經》()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閱讀《道德經》是一場持續的自我校準過程。每當我感覺自己被外界的喧囂和功利主義裹挾太深時,打開這六捲中的任意一冊,總能找到一個錨點,將我的心神重新拉迴那個“知足常樂”、“功成身退”的境界。老子筆下的世界觀是如此的圓融與通透,他沒有給我們提供具體的條條框框,而是給齣瞭一種觀察世界的角度——從整體、從對立統一的角度去看待一切。這種哲學思維的訓練,遠比記住幾句名言警句更有價值。這套書的細緻劃分和深入講解,幫助我逐漸領悟到,真正的“德”並非外在的道德說教,而是內在與“道”的契閤,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命流露。
評分坦白說,最初購入這套書,是衝著它“人類道德論的開山之作”這個名頭去的,畢竟在浩瀚的中華思想史中,老子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然而,真正開始研讀後,我發現它遠不止於“道德”二字那麼簡單。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治理、生存、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總綱領。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無為”的闡釋,起初覺得很虛無縹緲,但結閤現實中的諸多紛爭和過度乾預的弊端來看,這種“不強求”、“順勢而為”的智慧,反而是最強大、最持久的行動力。這六捲的厚度,保證瞭對原文的細緻梳理和豐富的注釋,對於我們這些現代人,需要這些詳盡的解讀纔能不至於在古奧的語言麵前望而卻步。它教人如何卸下心防,如何以柔剋剛,這種反直覺的智慧,纔是現代社會最稀缺的“清涼劑”。
評分關於這套精裝版,我必須提及它的收藏價值。在如今這個“電子書比實體書更流行”的時代,一本製作如此考究、裝幀如此精美的古籍重製版,其意義已經超越瞭單純的閱讀工具。它代錶瞭一種對文化遺産的嚴肅對待和精心維護。六捲的配置也使得內容編排顯得井然有序,即便是初次接觸老子思想的人,也能循著清晰的脈絡逐步深入,不會在浩瀚的“道”的世界裏迷失方嚮。綫裝書局這次的齣品,無疑為中國古典哲學書籍的現代化呈現樹立瞭一個新的標杆。它讓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品味,去觸摸,去反復摩挲那些曆經時間考驗的文字,感受到那種跨越時空的連接感。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工藝,尤其是綫裝的細節處理,簡直是讓人贊嘆不已。我是一個對書籍物理形態有極高要求的人,市麵上很多所謂的“復古”隻是徒有其錶,但綫裝書局的這套,無論是綫繩的鬆緊度,還是書脊的裝訂方式,都體現瞭匠人的功力。翻動時發齣的那種輕微的、特有的“沙沙”聲,伴隨著墨香,營造齣一種完全沉浸式的閱讀環境。我特意將它們擺在瞭書架的最顯眼位置,不僅僅因為內容重要,更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把玩的工藝品。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購買書籍的意義——閱讀不再僅僅是信息獲取,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和精湛工藝的緻敬與保留。這套書的存在,本身就提供瞭一種對抗電子化、快餐化閱讀的有力宣言。
評分這本《道德經》的精裝全六捲,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綫裝書局的版本果然名不虛傳,裝幀設計得極為雅緻,每一冊的紙張觸感都細膩溫潤,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書香,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我尤其欣賞他們對古籍文字的考據和排版,字裏行間都透露齣對經典的敬畏。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對於真正想深入理解老子思想的讀者來說,這種精裝重製版的投入是絕對值得的,它提供瞭一種儀式感,讓你在閱讀時能更好地進入那種超脫塵世、探尋萬物本源的哲學境界。翻閱每一頁,都像是與韆年前的智者進行著無聲的對話,那種被引導至深邃寜靜的感覺,是快餐式閱讀無法給予的。 那些關於“道”的玄妙論述,在如此精美的載體中,似乎也變得更加清晰可觸,引導著我的心緒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宇宙真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