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Auto CAD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Auto CAD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勇 等 著
图书标签:
  • AutoCAD
  • 机械制图
  • 教程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D
  • 机械工程
  • 制图
  • 高等教育
  • 教材
  • 21世纪高等学校
  • 计算机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868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2976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uto CAD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面讲解AutoCAD的功能,以丰富实例讲述绘制方法,简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本书主要围绕“如何使用AutoCAD进行机械设计”这一主题编写,讲解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形式,每介绍完一项或几项功能,即安排相应的练习。使读者可以边学边练,在实践中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全书文字简练,图例丰富,具有以下特色。
  ◆在内容组织上突出易懂、实用原则,在保证一定的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精心选取AutoCAD的一些常用功能及典型绘图实例构成全书主要内容。
  ◆在讲解方式上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改变了以往教材中按部就班、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结合实例介绍AutoCAD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讲练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设立专门章节介绍AutoCAD绘图方法及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是作者多年使用AutoCAD经验的总结,通过这些内容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AutoCAD,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服务上特为授课教师提供素材文件,有PPT课件、dwg图形素材文件和.avi动画素材文件,有需要者请登录人民邮电出版社教学服务与资源网免费下载。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如何使用AutoCAD进行机械制图”这一主题,系统地介绍了AutoCAD的功能。全书结构条理清晰,讲解透彻,易于掌握。书中提供了大量典型零件的绘制实例,使读者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迅速提高AutoCAD的应用水平。
  全书共17章,其中第1章至第5章主要介绍了AutoCAD的基本命令、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及书写文字和标注尺寸的方法,第6章至第13章介绍了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编制工序卡片及打印图形的方法与技巧,第14章至第16章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了创建三维模型、编辑三维模型及三维零件装配的方法与步骤。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制图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各类AutoCAD绘图培训班作为教材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AutoCAD基本操作及CAD制图的一般规定
1.1 CAD概述
1.2 AutoCAD 2008新增功能简介
1.3 AutoCAD 2008中文版工作界面简介
1.3.1 标题栏
1.3.2 菜单栏
1.3.3 工具栏
1.3.4 绘图窗口
1.3.5 面板
1.3.6 命令提示窗口
1.3.7 状态栏

1.4 AutoCAD 2008中文版图形文件管理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开文件
1.4.3 保存图形文件
1.4.4 输出文件

1.5 学习AutoCAD的基本操作
1.5.1 绘制一个简单图形
1.5.2 切换工作空间
1.5.3 调用命令
1.5.4 选择对象的常用方法
1.5.5 删除对象
1.5.6 撤销和重复命令
1.5.7 取消已执行的操作
1.5.8 快速缩放及移动图形
1.5.9 利用矩形窗口放大视图及返回上一次的显示
1.5.10 将图形全部显示在窗口中
1.5.11 设置绘图区域的大小

1.6 图层、线型、线宽及颜色
1.6.1 创建及设置图层
1.6.2 控制图层状态及修改对象的颜色、线型和线宽

1.7 机械工程CAD制图的一般规定
1.7.1 图纸幅面、标题栏及明细栏
1.7.2 标准绘图比例及使用AutoCAD绘图时采用的比例
1.7.3 图线规定以及AutoCAD中的图线和线型比例
1.7.4 CAD工程图的图层管理
1.7.5 国标字体及AutoCAD中的字体
1.8 小结
1.9 习题

第2章 平面绘图基本训练(一)
2.1 绘制直线、切线及平行线
2.1.1 利用点坐标、正交模式及对象捕捉功能绘制线段及切线
2.1.2 结合对象捕捉、极轴追踪及自动追踪功能绘制线
2.1.3 创建平行线、延伸及修剪线条
2.1.4 用LINE及XLINE命令绘制任意角度斜线
2.1.5 打断及修改线条长度
2.1.6 上机练习——绘制曲轴零件图

2.2 绘制圆、椭圆、多边形及倒角
2.2.1 绘制圆及圆弧连接
2.2.2 绘制矩形、正多边形及椭圆
2.2.3 绘制倒圆角及倒斜角
2.2.4 移动、复制、阵列及镜像对象
2.2.5 上机练习——绘制轮芯零件图

2.3 绘制多段线、断裂线及填充剖面图案
2.3.1 绘制多段线
2.3.2 绘制断裂线及填充剖面图案
2.3.3 上机练习——绘制定位板零件图
2.4 平面绘图综合练习
2.5 小结
2.6 习题

第3章 平面绘图基本训练(二)
3.1 调整图形倾斜方向及形状
3.1.1 旋转及对齐实体
3.1.2 拉伸图形及按比例缩放图形
3.1.3 上机练习——绘制导向板零件图

3.2 创建点对象、圆环及图块
3.2.1 创建点对象、等分点及测量点
3.2.2 绘制圆环或圆点
3.2.3 定制及插入标准件块

3.3 面域造型
3.3.1 创建面域
3.3.2 并运算
3.3.3 差运算
3.3.4 交运算
3.3.5 面域造型应用实例

3.4 关键点编辑方式
3.4.1 利用关键点拉伸
3.4.2 利用关键点移动及复制对象
3.4.3 利用关键点旋转对象
3.4.4 利用关键点缩放对象
3.4.5 利用关键点镜像对象

3.5 编辑图形元素属性
3.5.1 用PROPERTIES命令改变对象属性
3.5.2 对象特性匹配
3.6 平面绘图综合练习
3.7 小结
3.8 习题

第4章 绘制复杂平面图形的方法及技巧
4.1 平面图形作图步骤
4.2 绘制复杂圆弧连接
4.3 用OFFSET及TRIM命令快速作图
4.4 绘制对称图形及具有均布几何特征的图形
4.5 利用已有图形生成新图形
4.6 绘制倾斜图形的技巧
4.7 综合练习——掌握绘制复杂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
4.8 综合练习——绘制三视图
4.9 小结
4.10 习题

第5章 书写文字和标注尺寸
5.1 书写文字的方法
5.1.1 创建国标文字样式及书写单行文字
5.1.2 修改文字样式
5.1.3 在单行文字中加入特殊符号
5.1.4 创建多行文字
5.1.5 添加特殊字符
5.1.6 创建分数及公差形式文字
5.1.7 编辑文字
5.2 填写明细表的技巧

5.3 创建表格对象
5.3.1 表格样式
5.3.2 创建及修改空白表格
5.3.3 用TABLE命令创建及填写标题栏

5.4 标注尺寸的方法
5.4.1 创建国标尺寸样式
5.4.2 删除和重命名尺寸样式
5.4.3 标注水平、竖直及倾斜方向尺寸
5.4.4 创建对齐尺寸标注
5.4.5 创建连续型尺寸标注和基线型尺寸标注
5.4.6 创建角度尺寸
5.4.7 将角度数值水平放置
5.4.8 标注直径和半径尺寸
5.4.9 标注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5.4.10 引线标注
5.4.11 编辑尺寸标注

5.5 尺寸标注综合练习
5.5.1 标注平面图形
5.5.2 插入图框、标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
5.6 综合练习——书写多行文字
5.7 综合练习——尺寸标注
5.8 小结
5.9 习题

第6章 零件图
6.1 用AutoCAD绘制机械图的过程
6.1.1 建立绘图环境
6.1.2 布局主视图
6.1.3 生成主视图局部细节
6.1.4 布局其他视图
6.1.5 向左视图投影几何特征并绘制细节
6.1.6 向俯视图投影几何特征并绘制细节
6.1.7 修饰图样
6.1.8 插入标准图框
6.1.9 标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
6.1.10 书写技术要求

6.2 获取零件图的几何信息
6.2.1 计算零件图面积及周长
6.2.2 计算带长及带轮中心距

6.3 保持图形标准一致
6.3.1 创建及使用样板图
6.3.2 通过“设计中心”复制图层、文字样式及尺寸样式
6.4 综合练习——绘制轴类零件图
6.5 小结
6.6 习题

第7章 轴类零件
7.1 轴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7.2 传动轴
7.3 定位套
7.4 齿轮轴
7.5 小结

第8章 盘盖类零件
8.1 盘盖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8.2 联接盘
8.3 导向板
8.4 扇形齿轮
8.5 小结

第9章 叉架类零件
9.1 叉架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9.2 弧形连杆
9.3 导向支架
9.4 转轴支架
9.5 小结

第10章 箱体类零件
10.1 箱体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10.2 尾座
10.3 蜗轮箱
10.4 导轨座
10.5 小结

第11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程序
11.2.1 分析加工零件的工艺性
11.2.2 选择毛坯
11.2.3 拟定工艺过程
11.2.4 工序设计
11.2.5 工序卡片的形式

11.3 工艺过程设计
11.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1.3.2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和顺序
11.3.3 工序设计

11.4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序
11.4.1 块状零件的加工工艺
11.4.2 盘盖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11.4.3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11.4.4 齿轮加工工艺
11.5 小结
11.6 习题

第12章 AutoCAD产品设计方法及装配图
12.1 用AutoCAD开发新产品的步骤
12.1.1 绘制1︰1的总体方案图
12.1.2 设计方案的对比及修改
12.1.3 详细的结构设计
12.1.4 由部件结构图拆画零件图
12.1.5 “装配”零件图以检验配合尺寸的正确性
12.1.6 由零件图组合装配图
12.2 标注零件序号
12.3 编写明细表
12.4 小结

第13章 打印图形
13.1 打印图形的过程
13.2 设置打印参数
13.2.1 选择打印设备
13.2.2 使用打印样式
13.2.3 选择图纸幅面
13.2.4 设置打印区域
13.2.5 设置打印比例
13.2.6 设置着色打印
13.2.7 调整图形打印方向和位置
13.2.8 预览打印效果
13.2.9 保存打印设置
13.3 打印图形实例
13.4 将多张图纸布置在一起打印
13.5 创建电子图纸
13.6 在虚拟图纸上布图、标注尺寸及打印虚拟图纸
13.7 小结
13.8 习题

第14章 三维绘图
14.1 三维建模空间
14.2 观察三维模型
14.2.1 用标准视点观察3D模型
14.2.2 三维动态观察
14.2.3 利用相机视图观察模型
14.2.4 视觉样式
14.2.5 快速建立平面视图
14.2.6 平行投影模式及透视投影模式
14.3 用户坐标系及动态用户坐标系

14.4 创建三维实体和曲面
14.4.1 三维基本立体
14.4.2 多段体
14.4.3 将二维对象拉伸成实体或曲面
14.4.4 旋转二维对象形成实体或曲面
14.4.5 通过扫掠创建实体或曲面
14.4.6 通过放样创建实体或曲面
14.4.7 创建平面
14.4.8 加厚曲面形成实体
14.4.9 利用平面或曲面切割实体
14.4.10 螺旋线、涡状线及弹簧
14.4.11 与实体显示有关的系统变量
14.5 利用布尔运算构建复杂实体模型
14.6 实体建模综合练习
14.7 小结
14.8 习题

第15章 编辑三维图形
15.1 三维移动
15.2 三维旋转
15.3 3D阵列
15.4 3D镜像
15.5 3D对齐
15.6 3D倒圆角
15.7 3D倒斜角
15.8 编辑实心体的面、边和体
15.8.1 拉伸面
15.8.2 移动面
15.8.3 偏移面
15.8.4 旋转面
15.8.5 锥化面
15.8.6 复制面
15.8.7 删除面及改变面的颜色
15.8.8 编辑实心体的棱边
15.8.9 抽壳
15.8.10 压印
15.8.11 拆分、清理及检查实体
15.9 利用“选择并拖动”方式创建及修改实体
15.10 由三维模型投影成二维视图
15.11 综合练习——实体建模技巧
15.12 小结
15.13 习题

第16章 零件建模及装配——平口虎钳
16.1 虎钳钳身
16.2 活动钳口
16.3 钳口螺母
16.4 丝杠
16.5 固定螺钉
16.6 钳口板
16.7 零件装配——平口虎钳
16.8 小结

第17章 渲染机械产品
17.1 创建渲染图像的过程
17.1.1 添加光源
17.1.2 打开阴影
17.1.3 指定材质
17.1.4 设置背景
17.1.5 渲染模型

17.2 渲染实例
17.2.1 调整架
17.2.2 手提式照明灯

精彩书摘

  第1章 AutoCAD基本操作及CAD制图的一般规定
  1.2 AutoCAD 2008新增功能简介
  2.标注和引线
  在AutoCAD 2008中新增的标注功能包括:公差对齐、角度标注以及半径标注的延伸弧线。主要的重点是:公差对齐中,上下正负公差的符号与数值可以对齐;角度标注时,可以控制正在进行标注的文字位置,如果使用者自行在角度外侧指定文字的位置,系统就会为角度数值建立延伸的标注弧线;半径标注是可以指定具有延伸弧线的半径、直径和延伸线转折的位置。
  另外,AutoCAD 2008为用户提供了三种不同的顺序来绘制引线。第一种是由箭头开始,先选择箭头位置,然后引线位置,再来就是符号位置。第二种是由引线开始,先完成引线,然后指定箭头位置,符号位置就会自动加入到引线的末端。第三种方式是由符号先开始,点选符号位置,然后引线位置,再来才是箭头位置。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可以完成一个引线加上符号的标注。除了标准的引线之外,用户还可以排列引线的位置与标注方式。
  3.表格
  新增的表格功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链接表格数据,创建表格样式,从图形中提取数据。
  ·链接表格数据:可以将表格数据链接至Microsoft Excel中的数据。数据链接可以包括指向整个电子表格、单个单元或多个单元区域的链接。
  ·创建表格样式:表格样式得到增强,添加了用于表格和表格单元中边界及边距的其他格式选项和显示选项。可以从图形中的现有表格快速创建表格样式。
  ·从图形中提取数据:使用数据提取向导,可以从图形中的对象(包括块和属性)提取特性数据和图形信息。可以将提取的数据链接至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中的信息,并输出到表格或外部文件。
  4.图层
  AutoCAD 2008新加入的图层功能与视端口显示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克服同样的对象在不同视端口显示不同的颜色、线型、线宽、出图形式等,图层管理的功能中分别加人了视图颜色、视图线型、视图线宽、视端口出图形式等。经由这个新增的视端口控制功能,用户就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控制同样对象的显示颜色、线型、线宽、出图形式等,这样对于习惯使用视图出图的使用者而言,的确又增加了比较完整的控制功能。
  5.可视化
  AutoCAD 2008可视化的一个新功能体现在室内设计时,使用光度控制光源照亮场景,可以获得更为逼真的渲染图像。光度控制光源使用“真实世界”值来调整光源。例如,如果场景要求使用包含一个60W灯泡的装置(灯具),则可以从工具选项板选择一个60W的灯泡,可以使用烛光、流明或勒克斯单位调整光照强度。可视化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材质贴附。AutoCAD 2008针对材质贴附的方式又提供了几个新方式:棋盘、噪波、斑点、瓦和波等,有了这些新的贴附程序,使用者可以创造出更拟真的材质表现。

前言/序言

  AutoCAD是美国 Autodesk公司开发研制的一种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它在设计、绘图和相互协作等方面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由于其具有易于学习、使用方便、体系结构开放等优点,因而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喜爱。
  Autodesk公司在1982年推出.AutoCAD的第一个版本V1.0,随后陆续推出V2.6、R9、R10、R12、R13、R14、R2004、R2006等典型版本,直到目前的AutoCAD2008版。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AutoCAD产品在不断适应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同时,自身功能也日益增强且趋于完善。早期的版本只是绘制二维图的简单工具,画图过程也非常慢,但现在它已经集平面作图、三维造型、数据库管理和渲染着色等功能于一体,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集。所有这些功能使得用户不仅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设计工作,还能方便地复用各种已有的数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如今,AutoCAD在机械、建筑、电子、纺织、地理和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AutoCAD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为流行,占据了近75%的国际CAD市场。全球现有近千家,AutoCAD授权培训中心,每年约有10多万名各国的工程师接受培训。此外,全世界大约有十多亿份DWG格式的图形文件在被使用、交换和存储。其他大多数CAD系统,也都能够读人DWG格式的图形文件。可以这样说,AutoCAD已经成为二维CAD系统的标准,而DWG格式文件已是工程设计人员交流思想的公共语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掌握CAD技术的基础应用软件——AutoCAD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了解该软件的基本功能,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专业学习软件,学会利用软件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本人从事cAD教学及科研工作十几年,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仅仅是学会了AutoCAD的基本命令,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我想这与AutoCAD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于是,结合我们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及体会,编写了这本全新的AutoCAD教材,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大量实践性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Auto CAD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高等学校的计算机规划教材,旨在系统、全面地教授Auto CAD在机械制图领域的应用。本书内容聚焦于Auto CAD作为一款强大的工程设计与绘图软件,在现代机械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如何通过掌握其核心功能来提升制图效率和设计质量。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Auto CAD的界面布局、基本操作以及各类绘图工具的运用。从最基础的直线、圆、弧、多段线等二维图形绘制,到圆角、倒角、偏移、镜像、阵列等常用编辑命令的应用,都将进行详尽的讲解。读者将学习如何精确地创建几何图形,并运用尺寸标注、文字说明、符号图例等方式,完整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使图纸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重点关注领域: 二维绘图基础: 详述Auto CAD中各种二维绘图命令的用法,包括如何设置图层、线型、颜色等,以实现清晰、有序的图纸管理。演示如何利用捕捉功能、坐标系等提高绘图精度。 图形编辑与修改: 深入剖析各类编辑命令,如移动、复制、旋转、缩放、剪切、延伸、修剪等,帮助读者高效地对已绘制图形进行修改和完善。 尺寸标注与文本: 讲解如何使用Auto CAD的多种尺寸标注样式,包括线性标注、角度标注、半径/直径标注等,以及如何添加文字说明、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等,确保图纸信息完整。 常用绘图技巧与规范: 结合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介绍创建块(Block)、图块属性(Attribute)、外部参照(Xref)等高级功能,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巧提高绘图效率和复用性。同时,强调图纸打印输出前的设置,包括图纸空间(Layout)、图框、比例设置等。 三维建模初步(可选章节): 在完成二维绘图基础后,本书将引导读者初步接触Auto CAD的三维建模功能,例如如何创建基本的实体(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以及如何进行拉伸、旋转、扫掠等三维操作,为进一步学习三维设计打下基础。 机械图纸实战案例: 全书贯穿丰富的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实例,通过循序渐进的案例讲解,让读者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亲手绘制出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机械图纸。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熟练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二维机械图纸的绘制,掌握工程图纸的规范表达方法,理解图纸在机械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等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本书也将培养读者独立解决工程绘图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机械设计、工程技术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制造类、材料类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在职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学习Auto CAD机械制图的参考书。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和机械制图基本概念的读者将更容易掌握本书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还是一个 CAD 初学者时,我尝试过很多不同的教材,但它们要么内容过于枯燥乏味,要么就是根本不适合机械制图的实际需求。后来,我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结果却让我惊喜不已。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命令,而是将每一个命令的讲解都融入到了实际的制图案例中。这样一来,我就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每个命令的作用,以及它在实际制图过程中是如何应用的。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二维绘图部分,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绘制线条和圆弧,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对象捕捉、图层管理、辅助线等工具来提高绘图的效率和精度。这一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在三维建模方面,这本书的讲解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从最基础的实体建模开始,逐步引导我掌握了拉伸、旋转、扫掠、倒角、圆角等常用操作,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了如何构建复杂的零件模型。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还对装配关系、爆炸图的生成、动画演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 Auto CAD 在产品设计全流程中的应用。而且,本书在标注、公差、形位公差等方面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这对于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教程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实用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扎实地掌握 Auto CAD 在机械制图领域的应用,并且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制图挑战。

评分

我之所以会选择购买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听说它在行业内口碑很好,而且被列为“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这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较高的期待。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编写逻辑非常清晰,它从AutoCAD的基本操作界面和常用命令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二维绘图、三维建模、标注、打印等各个环节。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二维绘图时,不仅仅是讲解如何绘制直线、圆、弧等基本图形,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如何利用对象捕捉、图层管理、约束条件等高级技巧来提高绘图的效率和精度。这让我深刻理解到,精准的机械制图离不开这些基础但至关重要的工具。在三维建模方面,本书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指导。它从最基本的实体建模方法入手,逐步深入到曲面建模和高级建模技术。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拉伸、旋转、扫描、倒角、圆角等常用操作的讲解都非常到位,并且通过丰富的实例来演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对装配设计、爆炸图的生成、动画演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理解复杂机械系统的结构以及进行产品展示都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机械制图规范和标准的讲解,这让我能够更好地掌握行业内的通用规则,确保我绘制的图纸符合专业要求。总而言之,这本教程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全面地掌握AutoCAD在机械制图领域的应用,并且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制图挑战。

评分

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在我苦苦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从零开始,一步步掌握AutoCAD进行机械制图的教材时。我尝试过几本其他书籍,但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充斥着我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要么就过于简单,只是罗列了一些基础命令,根本无法让我理解它们在实际制图中的应用。这本教程却不同,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最平实的语言,最清晰的逻辑,将AutoCAD的强大功能拆解开来,并且将它们与我们熟悉的机械制图原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命令时,都会配以大量的实例,这些实例不仅涵盖了常见的机械零件,还有一些复杂的装配体。更重要的是,它不是简单地展示“怎么做”,而是深入地讲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每个操作背后的设计思路和制图规范。例如,在讲解草图绘制时,它并没有止步于如何画直线和圆,而是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利用约束条件来保证图形的精确性,以及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来提高效率。对于我这样一个刚接触机械制图的学生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最好的引导。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图文并茂,关键步骤和重要概念都用醒目的方式标注出来,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它提供的练习题也是我最看重的一部分,这些题目难度适中,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我真的非常感谢作者能够编写出这样一本既实用又易于理解的教材,它将是我在AutoCAD机械制图领域学习道路上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说实话,在购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这个定位有点疑虑,觉得可能会过于学术化,缺乏实际操作性。然而,当我真正翻阅这本书后,我的疑虑被彻底打消了。这本书的编写思路非常清晰,它没有回避Auto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实际应用难题,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完美结合。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二维绘图部分,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绘图命令,而是将它们融会贯通,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展示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命令来绘制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图纸。例如,在讲解如何绘制复杂曲面时,它会深入分析不同曲面类型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建模方法和技巧,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曲面造型的原理。本书对三维建模的讲解也非常到位,它从最基础的实体建模开始,逐步深入到曲面建模和高级建模技术。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倒角、圆角、抽壳等操作时,不仅仅是讲解如何使用命令,更重要的是它会分析这些操作在实际设计中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地应用它们来提高零件的性能和可制造性。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对装配关系、运动仿真、渲染出图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AutoCAD在产品设计全流程中的应用。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机械制图规范和标准的讲解,这对于我建立正确的制图观念,提高图纸的专业性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巧,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机械制图的挑战。

评分

坦白讲,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快速地解决我手上一个棘手的制图任务,所以当时只是大概浏览了一下目录,觉得内容涵盖比较全面,就果断下单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我需要的内容,结果却意外地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注重实用性,它没有过多的理论堆砌,而是直击机械制图的核心问题。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巧妙,他不是把AutoCAD的功能一个个列出来让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一个个实际的制图案例,来逐步引导你掌握这些功能。比如,在讲解如何绘制轴类零件时,他会首先介绍轴类零件的特点和常见的结构形式,然后一步步地演示如何利用AutoCAD的绘图工具,配合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绘制出符合要求的轴类零件图。这种“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高效,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AutoCAD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高级技巧时,会提供一些“窍门”或者“捷径”,这些技巧虽然简单,但却能极大地提高制图效率。比如,在复制和阵列操作时,它会介绍一些非常实用的组合命令,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这本书对于机械制图的规范和标准也讲解得非常到位,比如各种线型的使用、尺寸标注的规则、公差的表示方法等等,这些内容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正确的制图观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出图形”的层面。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不仅教我“怎么画”,更教我“如何画得好”,如何画得规范,如何画得高效。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的AutoCAD教程实在是太多了,良莠不齐,很多都像是流水线作业,缺乏深度和灵魂。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的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CAD的优势、基本操作界面,然后逐渐深入到二维绘图、三维建模、标注、打印输出等各个环节。它并没有急于展示那些花哨的高级功能,而是脚踏实地地引导读者掌握核心技能。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二维绘图时,对各种绘图命令的细致阐述,比如直线、圆、弧、多段线、矩形等等,每一个命令都配有清晰的截图和详细的文字说明,让你一目了然。而且,它在介绍这些命令时,还会穿插讲解一些非常重要的制图技巧和规范,比如如何设置图层、如何使用捕捉、如何进行尺寸标注等等,这些细节对于真正掌握机械制图至关重要。它不像有些教程那样,只是简单地告诉你“点击这个按钮”,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要点击这个按钮,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会更有效率”。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对三维建模的讲解。虽然我目前主要集中在二维制图,但偶尔也会尝试一些三维模型,而这本书的三维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从最基础的实体建模方法开始,逐步介绍如何进行拉伸、旋转、扫描、倒角、圆角等操作,并且能够清晰地展示如何将二维草图转换为三维模型。这些讲解让我对三维建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扎实的教程,适合所有想要系统学习AutoCAD进行机械制图的人。

评分

在寻找一本真正能够指导我掌握AutoCAD进行机械制图的教材时,我尝试了市面上多种不同的书籍,但大多数都过于理论化,或是只停留在表面,无法让我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当我拿到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时,我被它独特的讲解方式所吸引。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命令和功能,而是将AutoCAD的强大功能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机械制图流程中。它以一个项目为导向,从零件的草图绘制,到细节的完善,再到装配关系的建立,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介绍二维绘图部分,不仅仅是讲解如何使用直线、圆、弧等基本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如何利用约束条件来保证图形的精度和规范性,以及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来提高绘图效率。这让我明白了,机械制图不仅仅是“画”,更是一种严谨的设计和表达过程。在三维建模方面,本书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从最基本的实体建模方法开始,逐步引导读者掌握拉伸、旋转、扫掠、混合等操作,并且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如何构建复杂的零件模型。让我特别惊喜的是,书中还讲解了如何进行装配建模,以及如何创建爆炸图和动画,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进行产品展示都非常有帮助。此外,本书在尺寸标注、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等方面也有详尽的阐述,这对于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它提供的丰富的练习题,更是帮助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不仅教授我如何使用AutoCAD,更让我理解了机械制图的精髓。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我深切地意识到,掌握一门强大的工程设计软件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在众多工程软件中,AutoCAD无疑是机械制图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当我了解到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是“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系列之一时,我便对其内容和质量充满了期待。事实证明,这本书完全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条理清晰的方式,为我打开了AutoCAD机械制图的大门。书中的内容,从最基础的界面操作,到复杂的二维绘图技巧,再到功能强大的三维建模,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二维绘图时,不仅仅是介绍各种绘图命令,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如何利用图层、捕捉、约束等工具来提高绘图的效率和精度。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机械制图不仅仅是“画”,更是一种严谨的设计和表达过程。在三维建模方面,本书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从最基本的实体建模方法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掌握拉伸、旋转、扫掠、倒角、圆角等常用操作,并且通过丰富的实例,让我能够理解不同建模方法的适用场景。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还对装配关系、爆炸图的生成、动画演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理解复杂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展示都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机械制图规范和标准的讲解,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标注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将是我在机械制图领域深入学习的宝贵财富,也是我走向职业生涯的一块坚实垫脚石。

评分

一本好的教材,能够让你事半功倍,而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无疑就是这样的存在。作为一本“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我之所以如此推崇它,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地“授人以鱼”。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操作 Auto CAD,更是让你理解背后的机械制图原理和设计思维。在介绍二维绘图功能时,它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命令行操作,而是非常注重对绘图技巧和规范的讲解,比如如何合理地设置图层,如何有效地使用对象捕捉,以及如何进行精确的尺寸标注和公差标注。这些看似基础的内容,却是我之前在自学过程中常常忽略的,也是导致我绘制的图纸不够规范和专业的原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恍然大悟,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我能够逐渐掌握这些重要的技巧。在三维建模方面,本书的讲解也极其出色。它从最基础的实体建模方法开始,一步步带领我掌握拉伸、旋转、扫掠、混合等操作,并且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让我能够理解不同建模方法的适用场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讲解了如何进行装配建模,以及如何生成爆炸图和动画,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复杂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展示都非常有帮助。此外,本书在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讲解也非常详尽,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标注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将是我在机械制图领域深入学习的宝贵财富。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工程师,虽然日常工作接触CAD的机会不多,但偶尔也会遇到需要绘制一些简单图纸的情况。我之前用过几款不同的CAD软件,也看过一些相关的教程,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很多知识点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这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Auto CAD机械制图教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来学习。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质量远超我的预期。它不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教程,上来就讲一大堆我听不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逻辑性非常强,内容组织得非常清晰,从界面介绍到基础绘图,再到高级功能的应用,每个章节都循序渐进,衔接自然。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图层管理和对象捕捉这两个基础但至关重要的概念时,投入了大量的篇幅,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演示它们在实际制图中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我绘制的图纸总是显得杂乱无章,而掌握了图层管理和对象捕捉后,我的制图效率和精度都有了质的飞跃。此外,书中对三维建模的讲解也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主要侧重于二维制图,但了解一些三维建模的技巧,对于理解零件的结构以及进行装配设计非常有帮助。这本书在三维建模的部分,没有过于深奥的讲解,而是从最常见的实体建模方法入手,例如拉伸、旋转、扫掠等,并且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如何构建复杂的曲面和实体。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总而言之,这本教程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完善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AutoCAD在机械制图领域的应用。

评分

包装就用袋子装,里面的书没封装,拿到书都皱了,没配光盘,但教材是跟光盘一起讲解的……所以,坑货,不要买

评分

还行

评分

书不错对于初学者挺好的

评分

物流很快,次日达,正版书。

评分

书还不错 适合不懂的人看 会的话看着书就没必要了

评分

jkou8alowomoeee

评分

垃圾书。没有光盘。不适合新手

评分

没光盘,差评!

评分

相信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