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广藿香规范化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以广藿香规范化栽培为核心,以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为目标,系统地介绍了广藿香药用历史、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采收加工与贮藏、药材性状、质量标准和综合利用等,综合市场价格和用药需求,还评价了广藿香的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 吴友根 著作 吴友根,男,1975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海南省植物学会副秘书长。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重量、省部级课题7项,正在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课题4项,以**作者身份在靠前外发表学术论文26篇,省厅级奖励3项(排名均为**位);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3部。现任职于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主要从事南药植物资源、活性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负责南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建设工作,是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骨干成员。1996―2000年,就读于江西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等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规范化”三个字的执着与严谨。在栽培技术环节,书中对于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每一个细节,都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标准流程。我尤其关注到,作者并没有盲目推崇某一种单一模式,而是结合了不同规模种植的特点,设计了适应性强的技术包。例如,在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种植中,如何利用自然堆肥实现营养循环;而在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中,如何精确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以保证批次间的质量稳定。这种兼顾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感,体现了作者多年一线经验的沉淀。书中对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检测标准也给出了明确的界限,这对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控制水平至关重要,能有效地避免市面上常见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它不是一本空泛的指导手册,而是能直接拿去落地执行的“教科书”。
评分我刚收到这本《广藿香规范化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迫不及待地翻开,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偏学术的干燥读物,没想到作者的叙事方式出人意料地生动。开篇部分对于广藿香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描绘得如同在讲述一段古老的传说,而非枯燥的植物志。特别是关于古代医者如何发现其药用价值的段落,引用了一些颇具画面感的民间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药材采集的田间地头,感受到了那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朴气息。书中对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广藿香生长习性的对比分析尤为精彩,不是简单的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环境因子如何微妙地影响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即便是对植物学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易领会其精髓。书中配图精美,尤其是那些描述不同生长阶段病虫害特征的插画,细致入微,远超一般农业技术手册的水准,对于指导实践操作有着极大的启发性。整本书的结构安排松弛有度,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人文的温度,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农业技术层面,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度报告。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综合开发利用”这一章节的处理方式。作者并没有将广藿香的利用局限在传统的药材范畴,而是拓展到了香料、精油提取,乃至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书中对于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现代分离技术在广藿香精油提纯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但作者的逻辑推导极其清晰,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复杂的化学过程,展现了传统药材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巨大前景。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还关注到了广藿香的废物利用,比如如何将残渣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或有机肥料,这体现了一种对资源“零浪费”的极致追求,极具前瞻性。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刻意识到,一株看似普通的药草,背后蕴含着广阔的经济和环保价值,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中草药产业的刻板印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这从侧面反映了出版方对该主题的重视程度。纸张的质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这是进行深度学习时非常重要的体验。文字间距和字体选择都非常舒服,尤其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和生长周期图表时,布局清晰得令人称赞,即便是需要对比多组数据时,也不会出现信息过载的感觉。作者在行文过程中,还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地方志的记载和农户访谈的片段,这些“软性”内容为原本偏硬核的技术讲解增添了人情味和地域特色,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一部关于这味药材的“文化志”而非单纯的“技术志”。这种将科学严谨性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叙事手法,是许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让人愿意沉下心去细细品读。
评分从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智力资源。它不仅详细解析了如何种好广藿香,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将这种作物推向市场的完整蓝图。书中关于市场准入标准、出口检验检疫要求,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章节,展现了作者对整个产业链条的通盘考量。特别是对“广藿香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维护的论述,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帮助地方生产者明确了品牌化和标准化是提升附加值的必由之路。我感受到,作者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产量,更是希望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深度的开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振兴。这本书的深度已经超出了学术范畴,更像是一份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升级的综合行动指南,其影响力是深远且实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