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综合技巧篇

缝制综合技巧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军 著
图书标签:
  • 缝纫
  • 手工艺
  • DIY
  • 服装制作
  • 技巧
  • 教程
  • 针线活
  • 布艺
  • 综合技巧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西单图书大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
ISBN:9787122253864
商品编码:10266445358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缝制综合技巧篇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作者:徐军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 页数:178 印次: 1
ISBN号:9787122253866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本书归纳总结出一套原理性强、适用性广、科学准确、易于学习掌握的服装缝制方法和技巧,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服装款式变化的缝制要求,并加入了大量经典、时尚服装成品的裁剪缝制实例,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

内容提要

《缝制综合技巧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服装缝纫的常见缝纫技巧、技术和理论与知识。本书从服装人体结构规律和基本缝制原理出发,系统、详尽地对不同款式造型的服装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讲解,归纳总结出一套原理性强、适用性广、科学准确、易于学习掌握的服装缝制方法和技巧,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服装款式变化的缝制要求,并加入了大量经典、时尚服装成品的裁剪缝制实例,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同时由于其实用性强,可供服装企业技术人员、广大服装爱好者参考,也是服装高等院校及大中专院校的理想参考书。对于初学者或是服装制作爱好者而言,不失为一本实用而易学易懂的工具书,可作为服装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广大服装爱好者及服装院校师生的工作学习手册。

作者简介

徐军,服装学院教师。 1995 年―1997年在香港制衣国际有限公司工作和学习。
曾兼任真维斯国际有限公司培训部顾问、兼任培训顾问等。

目录

**章服装裁剪缝制基础知识001
**节人体测量001
一、总体测量原则001
二、人体测量中注意事项003
三、人体部位具体测量要求与测量技巧004
四、成衣测量方法007
第二节服装号型系列010
一、服装号型定义010
二、服装号型配置011
三、服装号型应用012
第三节服装规格设计012
一、服装规格含义012
二、服装规格表示012
三、服装规格设计013
第二章服装缝制基础工艺016
**节手缝基础工艺016
一、手针缝制基础工艺016
二、手缝工具017
三、手针工艺的手势018
第二节车缝基础工艺030
一、基本缝型与缝纫方法030
二、常用车缝基础工艺038
三、缝纫机的使用程序042
四、机缝的基本操作方法043
第三节传统工艺的缝制方法044
一、滚边044
二、嵌条047
三、镶边047
四、荡条048
第三章服装部件缝制工艺049
**节口袋缝制工艺049
一、贴袋工艺049
二、插袋工艺050
三、挖袋工艺052
第二节领子与领口缝制工艺058
一、衣领与人体颈部的关系058
二、衣领的缝制059
第三节袖子与袖口缝制工艺072
一、袖子的分类及其缝制工艺072
二、装袖的缝制073
三、连衣袖的缝制076
四、袖口缝制077
第四节门襟缝制工艺079
一、对襟工艺080
二、暗门襟缝制工艺081
三、暗门襟大衣缝制工艺082
第五节拉链部位缝制工艺086
第六节开衩缝制工艺088
第四章经典服装缝制工艺与实例092
**节衬衫缝制工艺092
第二节裤子缝制工艺100
第三节裙子缝制工艺108
一、裙子的定义及分类108
二、裙子的功能性110
三、裙子的测量部位111
四、女士西服裙缝制工艺111
第四节西装缝制工艺116
一、概述116
二、西装缝制工艺流程及要领116
第五节礼服缝制工艺137
一、旗袍款式137
二、旗袍缝制139
三、缝制要领139
四、传统旗袍的缝制工艺144
第五章时装缝制工艺与实例153
**节时装上衣缝制工艺153
一、分类153
二、面料153
三、缝制工艺154
四、质量要求159
第二节时装裤缝制工艺159
一、时装裤的基础知识159
二、时尚裤装基础型的结构设计160
第三节时装裙缝制工艺164
一、款式介绍164
二、具体工艺流程及要领164
第四节时装外套缝制工艺167
一、概述167
二、具体工艺流程及要求167
第五节时装背心缝制工艺169
一、概述169
二、具体工艺流程及要领170
第六章帽子缝制工艺172
**节帽子的分类172
第二节帽子的材料173
第三节帽子的裁剪173
第四节帽子缝制工艺174
一、风帽制作工艺174
二、帆布休闲帽缝制工艺175
三、圆顶直筒礼帽176
四、帽子缝制工艺流程、检验、包装、保养177
参考文献178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缝制综合技巧篇》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另一本聚焦于不同领域主题的书籍。 《古建筑修复与材料科学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修复与现代化材料科学的融合应用,旨在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建筑师、历史学家以及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古建筑,作为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与精湛的传统技艺。然而,岁月的侵蚀、环境的变迁以及现代化的挑战,使得这些宝贵的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本书摒弃了以往仅侧重于文献考据的传统视角,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实证研究、材料分析与当代修复技术的交叉领域。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六大部分,共计三十章,内容详实,配有大量精细的手绘图解与实地考察照片。 第一部分:古建筑的时代语境与材料学基础 本部分首先构建了中国古建筑的宏观历史脉络,并深入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从汉魏到清末)建筑的结构特点与地域性差异。重点在于对传统建筑材料的科学解读。我们将探讨: 木材的耐久性与防腐: 详细分析了不同树种(如金丝楠、樟木、松木)的细胞结构、含水率变化规律,以及古代木材的天然防腐处理方法,例如“桐油浸渍法”和“火烤法”的化学机理。 传统砖石的窑烧工艺与力学性能: 考察了青砖、灰砖、花砖的烧制温度曲线对强度的影响,以及用于梁架承重与墙体的石材(如花岗岩、青石)的选材标准与力学应力分布模型。 灰浆与涂料的配方解析: 这是本书最具技术含量的部分之一。我们将还原古代匠人对“三合土”“五合土”以及糯米灰浆的配比秘密。通过现代化学分析手段,揭示这些传统材料在柔韧性、透气性和抗渗性方面的优异表现,并将其与现代水泥基材料进行对比。 第二部分:结构病害的诊断与监测技术 有效的修复始于精准的诊断。本部分侧重于应用非侵入式或微创式的现代检测技术,对古建筑的结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声波探伤与结构完整性评估: 讲解如何利用超声波脉冲反射法(UPR)和冲击回波法(IR)检测木构件的内部腐朽、空洞或裂缝,并建立相应的损伤指数模型。 三维激光扫描与形变监测: 介绍三维激光扫描(LiDAR)技术在快速建立高精度点云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利用应变片和倾角仪对古建筑的长期沉降、侧向位移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策略。 虫害与微生物侵蚀的定量分析: 结合显微成像技术,识别并量化白蚁、蛀木虫对木结构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探讨如何科学地控制虫害,避免过度使用剧毒化学药剂。 第三部分:传统修复技艺的现代转化 本书着重于“如旧修复”的理念,即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同时,提升构件的长期稳定性。 木构件的抽换与嵌入技术: 详细介绍了古代“榫卯咬合”技术的精髓,并引入现代加固材料(如碳纤维片、高强度环氧树脂)在关键受力节点的局部增强应用,同时探讨如何通过预应力技术改善构件的抗震性能。 屋顶瓦作的防水与保温: 深入研究传统歇山、悬山屋顶的防水构造,包括望板、望瓦之间的“垫层”技术,并比较了传统油毡与现代高性能防水材料在微气候适应性上的差异。 彩画与壁画的科学保护: 讨论了脱落、起壳、变色等病害的成因,重点介绍使用生物酶清洗技术、低粘度保护剂进行脆弱层加固的流程,确保颜料层不受损伤。 第四部分:材料的再生与可持续性实践 修复工作往往需要大量材料的更新。本部分探讨如何在修复过程中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旧料的预处理与再利用规范: 制定了针对旧木料、旧砖石的去污、干燥、尺寸复原的标准流程,强调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构件的历史信息。 本土化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鼓励修复团队回归地域材料,通过小规模试验,开发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环保型灰泥、防水涂层,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环境负荷。 第五部分:案例精选与项目管理 本书精选了十个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的修复工程作为深度案例分析,包括:皇家园林、宗教寺庙、徽派民居以及沿海防御性建筑。每个案例都详细记录了从前期勘察、材料取样、方案制定到现场施工的全过程,尤其对预算控制、工期安排以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六部分:法规框架与未来展望 最后一部分概述了国内外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框架,并展望了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孪生”构建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实现对文化遗产更主动、更科学的管理。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建筑保护领域从经验主导向科学驱动转型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和谐共存的探索之作。读者将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科学原理和匠人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让人拍案叫绝,我本来以为这种技术手册都会枯燥乏味,但《缝制综合技巧篇》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我最喜欢的是它将那些让人头疼的疑难杂症都整理成“常见问题与快速修复”的板块。我记得我之前在处理拉链安装时,总是对拉链头与面料交接处的平滑过渡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里用一个专门的小章节,图文并茂地演示了如何用熨烫和固定胶带辅助定位,结果我第一次就完美地完成了,那种成就感真是无法言喻。而且,书中针对不同厚度的面料,比如超薄的雪纺和厚重的呢子,分别推荐了不同的缝线型号和针尖类型,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尝试各种面料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太及时雨了,省去了我大量试错的时间和材料。

评分

我以一个资深服装设计师的视角来看待这本书,坦白说,市面上很多所谓的“进阶”书籍,内容往往只是把初级知识换个说法,但《缝制综合技巧篇》真正做到了对工艺的深度挖掘。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结构对齐”和“部件协调”的论述。在高级定制中,哪怕是毫米级的偏差也会影响整体的版型和穿着舒适度,这本书提供了一套近乎严苛的标准和实用的检验方法。例如,关于领子与衣身的衔接,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缝合,更深入解析了影响平整度的内在受力点,并给出了如何通过裁剪和衬里处理来预先解决潜在问题的“预防性”技巧。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缝纫技巧,上升到了结构美学的层面。书中的配图清晰且专业,很多插图如同工程图纸一般精确,对于理解复杂的结构关系非常有帮助。这本书无疑能成为我们工作室内技术攻关时经常翻阅的参考手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是一个刚入门的业余服装爱好者,一直苦于找不到系统性的学习资料。《缝制综合技巧篇》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惊喜。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的针法介绍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面料在缝制过程中的表现和应对策略。比如,书中关于弹性面料的处理技巧,简直是我的救星,以前做紧身衣总是皱巴巴的,读了之后才明白是缝纫机张力设置和走线方式出了问题。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致入微,即便是像“收省”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也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特别是书中对设备维护的章节,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保养我的缝纫机,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还大大提高了缝制效率。这种全面覆盖的教学方式,让我感觉手里拿着的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手把手地教导。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把自己的缝纫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朋友们。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时,其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我对市面上很多声称“全面”的书籍都有点审美疲劳了。然而,《缝制综合技巧篇》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讨论基础操作时,从不满足于“怎么做”,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介绍锁边技巧时,作者不仅说明了为什么要锁边,还详细分析了不同锁边方式(如法式锁边、卷边等)在不同服装寿命和洗涤要求下的适用性,这体现了一种对服装工程学深层次的理解。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历史上的经典缝纫工艺的演变,让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手工辅助”的部分,在很多自动化设备无法胜任的精细部位,书中提供了大量高效的手工技巧,这让我在进行定制修改时更加得心应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一个缝纫问题,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固定的操作流程。

评分

从排版和内容的编排逻辑来看,《缝制综合技巧篇》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完整的服装制作流程来组织的,从基础的准备工作,到各种复杂缝迹的实现,再到最后成品的收尾和打版优化,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隐藏式缝合”和“装饰性包边”的介绍。这些技巧往往是区分业余和专业制作的关键点,但市面上的书籍要么一带而过,要么讲解得过于抽象。《缝制综合技巧篇》则用非常清晰的步骤图,一步步拆解了这些高难度技巧的精髓,比如如何保持包边在转角处依然圆润流畅,而不是生硬地堆积布料。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扎实,让人感觉每学完一个章节,自己的技术功底就向上迈了一大步,是那种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收获的宝典级用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