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理学丛书:朱子语类(套装共8册)》包括了朱子语类(一)、朱子语类(二)、朱子语类(三)、朱子语类(四)、朱子语类(五)、朱子语类(六)、朱子语类(七)、朱子语类(八)。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相与论学的有张载、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师周敦颐,合称“北宋五子”。南宋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并汲取周、张、邵学说的部分内容,加以综合,熔铸成庞大的礼系,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 (宋)黎靖德 著作 作者:(宋代)黎靖德 注释解说词:王星贤 聚而生,散而死者,气而已。所谓精神魂魄,有知有觉者,气也。故聚则有,散则无。若理则苴古今常存,不复有聚散消长也。曰:只是这个天地阴阳之气,人与万物皆得之。气聚则为人,散则为鬼。然其气虽已散,遗个天地阴阳之理生生而不穷。祖考之精神魂魄虽已散,而子孙之精神魂魄自有些小相属。故祭祀之礼尽其诚敬,便可以致得祖考之魂魄。这个自是余说。看既散后,一似都无了。能尽其诚敬,便有感格,亦缘是理常只在遗裹也。拿到这套《朱子语类》(共8册)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浩瀚”。朱熹的思想体系之庞大,内容之丰富,在这套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性”与“心”的辩证关系论述印象深刻。朱熹如何将儒家的伦理道德与本体论相结合,如何从人的天性出发,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这其中的逻辑推演和思想脉络,简直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一环扣一环,严丝合缝。我曾经对一些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感到过于绝对,但在这套书里,我看到了朱熹对“情欲”更为 nuanced 的理解,他并非一味否定,而是强调在“天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合理的疏导和约束。这种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帮助我们理解人性的复杂,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清明。这本书的体量也意味着我可以花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它,每天读一点,思考一点,慢慢将朱熹的思想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评分老实说,最初被这套《朱子语类》(共8册)吸引,是出于一种“补课”的心态。我总觉得,作为中国人,对朱熹这位集大成的理学家,应该有所了解。然而,真正阅读之后,我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有价值。朱熹关于“事功”的论述,以及他对“诚意正心”的强调,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他认为,个人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精神提升,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安民”的理想。这种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系的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关于“敬”的论述,更是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人、对待事的态度,是否足够认真和虔诚。这套书的体量虽然巨大,但我并不觉得枯燥,反而有一种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感觉,仿佛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漫长而富有成效的对话。
评分这部《朱子语类》(共8册)终于到手了,真是沉甸甸的一大函。翻开第一卷,就被其精炼的文字和深邃的哲理所吸引。作为一名对宋明理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朱熹的思想体系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编纂方式,通过语录的形式,让朱熹的学问仿佛跃然纸上,亲切而真实。其中关于“理”的探讨,既有抽象的理论,又有具体的阐释,仿佛能看到朱熹在与学生们辩论、讲授时的神态。他对“格物致知”的反复强调,更是引发了我对当下学习方式的深刻反思。我常常在想,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是否真正做到了“格物”,是否能真正“致知”。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能穿越时空,感受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思考过程。每一条语录都像一颗珍珠,串联起来,便是一条璀璨的项链,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即使是其中一些看似晦涩的段落,细细品味,也能从中咂摸出无穷的意味。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细心揣摩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学术著作,更是人生的智慧宝库。
评分这套《朱子语类》(共8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实的可操作性。不像有些哲学著作停留在纯粹的理论层面,《朱子语类》更多的是将朱熹的哲学思想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对待人、事、物的态度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朱熹强调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涵养德性,提升人格。他关于“温故知新”、“学思并进”的观点,对于我这样的在职人士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而朱熹的教诲提醒我,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要静下心来,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书中通过大量的师生问答,展现了朱熹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他的思想,也让我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我常常在读到某个让他学生感到困惑的哲学问题时,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场景,跟着朱熹一起探讨,一起解惑。
评分当我翻开这套《朱子语类》(共8册),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思想迷宫,但又充满着条理。朱熹的博学多才在这套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对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涉猎,并将这些知识融汇到他的哲学体系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道统”的阐述感到着迷。朱熹如何梳理儒家思想的传承脉络,如何定位自己在儒学发展史上的作用,这种历史的自觉和人文的关怀,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古朴,但又不失生动。朱熹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旁征博引,引用大量的典故和先贤的话语,这不仅增加了论述的说服力,也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趣味性。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精彩的比喻或深刻的见解时,停下来反复琢磨,体会其精妙之处。
评分2015年1版8印,有些版面的字很不清晰,商家给了错误的商品信息说是2011年印刷的。其他读者想清楚再买。
评分2015年1版8印,有些版面的字很不清晰,商家给了错误的商品信息说是2011年印刷的。其他读者想清楚再买。
评分2015年1版8印,有些版面的字很不清晰,商家给了错误的商品信息说是2011年印刷的。其他读者想清楚再买。
评分好哈哈哈哈哈哈哈会!!!!!!!!!!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2015年1版8印,有些版面的字很不清晰,商家给了错误的商品信息说是2011年印刷的。其他读者想清楚再买。
评分2015年1版8印,有些版面的字很不清晰,商家给了错误的商品信息说是2011年印刷的。其他读者想清楚再买。
评分好哈哈哈哈哈哈哈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