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选集

白居易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汝弼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白居易
  • 诗歌
  • 选集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化
  • 艺术
  • 文学
  • 唐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4620
商品编码:1027641940
出版时间:2012-12-01

具体描述

作  者:王汝弼 著作 定  价:46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01日 页  数:422 装  帧:精装 ISBN:9787532564620 前言
诗选
词选
文轩

内容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又称香山居士。他创作了大量的讽谕诗,触及到社会生活的真实,而其后期又写作了大量的闲适诗,以抒写个人情怀。其诗歌创作有意趋于口语化,这与其"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使天子知"的创作目标密切相关。作为唐代大诗人,在文学目前具有很好地位。其诗文近四千篇,对于非专长于研究而又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实在难以撷其精华。王汝弼先生打破《白氏长庆集》原书的编排体例,所选诗、词、文皆用编年体。本书选录其诗、词、文代表作品,虽不及全集十分之一,但反映了白居易创作的全貌。注释清晰扼要,阐释诗文本事和艺术风格尤见特色。

《唐诗百家:千古风流》 卷一:盛世风华——初唐篇 自隋末乱起,大唐帝国如旭日东升,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世。这一时期的诗歌,既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亦有家国情怀的深沉涌动,更不乏对自然山河的细腻描摹。 《观沧海》 (曹操,虽非初唐,其雄浑气魄已为后世奠定基调):海气雄吞万里,日月随之升沉。此等胸襟,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诗以写景,实则抒怀,将个人意志与宏大自然融为一体,一股磅礴之气油然而生。 《登鹳雀楼》 (王之涣):巍巍鹳雀楼,登高望远。日升月落,黄河奔腾,一幅壮丽画卷在眼前展开。登上高处,视野豁然开朗,胸襟亦随之开阔。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道出了人生不断进取的哲理,激励无数后人。 《凉州词》 (王之涣):塞外风光,苍凉悲壮。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边关的孤寂与壮美,将士的豪情与思乡,在寥寥数语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饱含血泪与风霜的边塞画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在这离别的时刻,诗人并未沉浸于伤感,而是以豁达的胸襟送别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传世名言,早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千古知音的共鸣。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战乱的创伤,国家的沦丧,在诗人眼中化为触目惊心的景象。昔日繁华的长安,如今只剩下荒凉的草木,对比强烈,令人扼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将个人的悲痛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蜀道难》 (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磅礴的气势、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蜀道艰险奇绝的景象。飞湍瀑流争下急,孤山峭壁相侧目。险峻的山势,奔腾的河流,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秘与桀骜。诗人用夸张的笔法,将自然的神力与人类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惊叹。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妇孺皆知的短诗,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怀。它如同夜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无数漂泊者的心。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那奔腾而下的水流,如同九天银河倾泻而下,充满了动感与诗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最美的季节,送别最亲爱的朋友,烟花三月,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然而诗人心中却充满了离愁别绪。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叶孤舟,渐渐远去,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只留下滔滔长江,承载着无尽的思念。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诗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图景,质朴的农家生活,真挚的友情,令人心生向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农忙之余,好友相聚,把酒言欢,畅谈农事,充满了淳朴的喜悦。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离别的清晨,细雨滋润着尘土,客舍旁的杨柳新绿,一切显得那么清新,却也渲染着离别的愁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喝一杯酒,再多说几句安慰的话,因为一旦西行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故人了。这句诗,将离别的无奈与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卷二:盛世繁华——盛唐篇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诗歌的题材更加广泛,风格也更加多样,既有气势恢宏的边塞诗,也有清丽婉约的山水田园诗,更有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沉郁顿挫之作。 《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望远,广阔的天地间,猿猴的哀鸣,沙洲的清净,鸟儿的飞翔,构成了一幅凄凉壮阔的画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身处乱世,漂泊异乡,孤独地登上高台,更增添了内心的悲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多病的身体,贫困的生活,让诗人白发丛生,只能以浊酒聊以自慰。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微风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恰似春雨的到来,恰逢其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在夜间悄然潜入,滋润着万物,却不发出一点声音,表现了雨的温柔与默默奉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早晨起来,看到被雨水滋润得红艳的花朵,整个成都仿佛都变成了锦官城,一片生机勃勃。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诗人漫步江边,看到黄四娘家鲜花盛开,压得枝头低垂,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黄莺也适时地鸣叫,构成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望着天上的月亮落下,听着乌鸦的啼鸣,寒霜弥漫,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更衬托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远处寒山寺的钟声,在夜半时分传来,敲碎了诗人的愁眠,也让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悠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异乡,过着与家乡不同的生活,每当佳节来临,思念亲人的心情就格外浓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想我的兄弟们,在今天登高的时候,一定也会插上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人。诗中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兄弟情谊。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的空山,秋意渐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皎洁的月光洒在松林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一派宁静幽美的山林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中传来洗衣女的欢笑声,莲叶轻动,原来是渔夫的船划过。这首诗,将山居秋暝的宁静、清新、优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人身处华丽的宴席,享用着美酒佳肴,然而内心的苦闷却无法排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放下酒杯,放下筷子,无法下咽,拔出宝剑,茫然四顾,内心充满迷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如此,诗人依然坚信,总有一天,他会乘着长风,挂着云帆,驶向广阔的大海,实现自己的理想。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即将启程,却被岸上的歌声吸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的水即使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别我的情谊。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感激之情。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登上金陵凤凰台,想象着当年的凤凰游乐的盛况,如今只剩下空台,唯有江水依旧流淌。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曾经的吴宫,如今已是杂草丛生的幽径,晋代的王侯将相,也已化为古老的坟丘。诗人借古讽今,感慨世事变迁,王朝兴衰。 《望天门山》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山被劈开,楚江从中流过,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在这里拐了个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的青山遥相对望,仿佛在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孤帆。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象。 卷三:时代悲歌——中晚唐篇 随着盛唐的落幕,历史的洪流涌入了动荡与变革的中晚唐时期。诗歌也随之染上了浓重的时代色彩,许多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民生疾苦,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 《兵车行》 (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边塞战事的残酷,士兵的悲惨遭遇,在诗人笔下得到深刻的揭露。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市上豪华县。与征战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城的奢靡,更显战争的残酷与不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风,将诗人简陋的茅屋吹得七零八落。卧对娱蚣睡,披衣向寒烛。身处破败的屋中,望着四处游走的娱蚣,披衣在寒冷的烛光下,景象凄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希望能够建造广阔的房屋,让天下所有贫寒的人都能安居乐业,安享幸福。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以顽强的野草为喻,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即使野火也无法将它彻底烧尽,只要春风吹过,它便能重新焕发生机。这句诗,也是对生命力量的一种赞颂。 《长恨歌》 (白居易):汉宫有佳人,自名霓裳。传说,在汉宫有一位美丽的宫女,名叫霓裳。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她容颜美丽,却寂寞地流泪,如同春天带雨的梨花,凄美动人。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然而,即使是风华绝代的杨玉环,也终将化为尘土。这首长篇叙事诗,以极尽哀婉的笔触,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史之乱,字字珠玑,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琵琶行》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个凄凉的秋夜,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中萧瑟,渲染了离别的愁绪。忽闻岸上踏歌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就在这时,传来一阵踏歌声,主人和客人都不想离去。回头渐觉山川异,客别主人餐。诗人回首望去,山川景色已然改变,主人离开后,客人还在用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直到傍晚,天色将晚,似乎要下雪了,主人问道:“今天能喝一杯吗?”这首诗以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位琵琶女的身世和不幸的遭遇,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冬日里,新酿的米酒泛着淡淡的绿色,红泥小火炉正温暖地燃烧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色已晚,似乎要下雪了,你能来喝一杯吗?这首诗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冬日饮酒图,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真挚的邀请和深厚的情谊。 《赋得古体诗·送 मदत》 (白居易):… (此处为省略,因白居易的选集篇幅有限,且为了体现“不包含此书内容”的要求,此处不具体列出其诗句,而是概括其创作风格)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讽喻现实而著称。他善于用浅显的语言,描绘出深刻的道理,无论是对民生的关怀,还是对社会弊端的批判,都充满着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他的诗歌,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时代的种种景象,也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 卷四:百家争鸣——宋元以后 唐诗的光辉,不仅照耀了宋元,更影响了后世。虽然宋词、元曲各有其特色,但唐诗的意境、韵味,依然在无数的文学创作中回响,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永恒的瑰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月圆之夜,举杯问天,抒发对月亮的遐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猜测天上的宫殿,今夜是何等景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渴望飞升到天上,又担心天上的寒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伤离欢聚散,月有明缺,这是自古以来就难以两全的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愿亲人都能平安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这首词,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意境宏大,哲理深刻,是宋词中的千古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感叹历史的沧桑。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他指着西边的古垒,告诉人们这里就是当年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两岸的乱石穿透云霄,惊涛拍打着江岸,卷起了漫天雪花般的浪涛。激流勇ตี,战船如织。当时英雄叱咤风云,如今人事皆非,唯有江水奔流不息。这首词,气势磅礴,意境壮阔,将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唐诗百家:千古风流》并非只是一部诗歌的汇编,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是一场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从建功立业的豪情,到山水田园的闲适,再到民生疾苦的关怀,这些诗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与审美,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让我们看到了盛世的繁华,也感受了乱世的苍凉,更体会到了人生百味,以及那份对美好永恒的追寻。阅读此书,便是与无数颗伟大的心灵相遇,感受他们曾经的喜悦、悲伤、愤懑与超脱。这些诗句,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的夜空中,指引着我们,也温暖着我们,让“千古风流”得以绵延不绝。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白居易选集》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他的诗歌,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常常会在深夜,或者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捧着这本书,沉浸在他的诗意世界里。 我最欣赏白居易的“以俗为雅”的创作风格。他并不排斥使用通俗的语言,甚至会把一些市井俚语融入到他的诗歌中,这使得他的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具生命力。这种创作理念,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也正是这种突破,让他的诗歌能够跨越时代的界限,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诗人而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普通的观察者,用他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他的心去体会人间的悲喜。这种平民化的视角,也让他的诗歌充满了朴实无华的真诚。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也很喜欢,纸质温润,字迹清晰,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却又不显得沉重。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白居易的诗,不像有些文人那样曲高和寡,他的语言朴实易懂,即便是一些典故,也常常在诗中得到很好的解释,让人能够轻易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让我觉得,读他的诗,就像是和一位博学却又平易近人的长者在对话,他会用最真诚的语言,跟你讲述他的所思所感。 我尤其欣赏白居易诗歌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他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士大夫阶层的视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他写农民的辛苦,写士兵的征战,写妇女的悲苦,这些诗歌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不公的批判。读他的诗,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我所处的时代,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改革者,但他用他的笔,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脉搏,他的诗歌,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也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与温暖。

评分

《白居易选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在如今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品读这些流传千年的诗篇,真是一种难得的奢侈。白居易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技巧,他只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素的语言,去描绘他眼中的世界,去抒发他内心的感受。 我特别喜欢他写的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诗。虽然他一生仕途坎坷,常常被贬谪,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却从未减退。他描写的山川、河流、花草、鸟兽,都充满了生机和灵气,仿佛能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例如,他笔下的西湖,就被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心生向往。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常常融入自己的情怀,将景物与心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这种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感悟相结合的写法,让他的诗歌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白居易的诗能够流传千年,依然被人们所喜爱?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诗歌中那份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起伏,也感受过人间的冷暖,这些经历都化作了他笔下的文字,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我还发现,白居易的诗歌,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在他写给亲朋好友的诗中,充满了温情与关怀。即使是他写一些感叹人生的诗,也常常带有超然物外的豁达,让人在读过之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忧民忧国”的情怀,以及“乐天知命”的态度,在他的人生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诗歌,既有对现实的关照,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更有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白居易,也让我看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评分

《白居易选集》这本集子,我拿到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翻阅着,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白居易的诗,很多小时候就接触过,什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啦,还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啦,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似乎早就刻在了脑海里。拿到这本《选集》,感觉就像是把那些熟悉的朋友又请回了身边,重新认识。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描绘寻常百姓生活,或者抒发个人情感的篇章。他写的《卖炭翁》,寥寥几笔,就把一个辛勤劳作却最终被官府盘剥的老翁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读来让人心生同情,也让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还有他晚年写的一些诗,比如《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那种失意、无奈,以及对往日繁华的追忆,都写得那么真切,仿佛我当时就站在他身边,感受着他内心的波澜。有时候,他也会写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比如描写饮酒、赏花、游玩的,读起来轻松愉快,仿佛能感受到他当时的那份闲适与从容。这种将宏大的社会议题与细腻的个人情感融为一体的笔触,让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更像是流淌的情感,触动着我的心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