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希望,从这里开始:肿瘤放、化疗须知》对其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任何一个疗法,都需要有明确的诊断、治疗的机理、疗效的观察,其疗效必须有重复性。这些内容均贯穿在我们主编的《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一书中。
作者简介
孟东,伽玛刀中心主任。1992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医疗系,从事脑外科工作十余年,后在国内知名的医疗投资公司负责伽玛刀中心的经营管理。
刘令仪,原天津第二中心医院(现天津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多次获得科技奖、发明专利,论著多篇(部)。多次参加欧、亚、美的肿瘤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因此以科技人才获得美国长期居住杈(绿卡)。一贯重视医学科普,有多本此类著作。目前从事第四医学的研究与实践。
孙倩,天津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以妇科肿瘤和内分泌为熏点。论著多篇(部)。除钻研专业内容外,同时重视医学科普工作,有多本此类著作。
岳向勇,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7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头部伽玛刀治疗工作十余年。
内页插图
目录
一、恶性肿瘤的常识
1.什么是肿瘤
2.什么是良性肿瘤
3.什么是恶性肿瘤
4.什么叫癌
5.什么叫肉瘤
6.什么叫母细胞瘤
7.什么叫癌前病变
8.为什么有的病也是恶性肿瘤
9.为什么恶性肿瘤病人越来越多
10.有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是“挨着”,对吗
11.人一生可以得几种癌
12.我国每年有多少人得恶性肿瘤
13.我国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什么
14.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什么
15.儿童也会得恶性肿瘤吗
16.什么年龄最易患癌
17.青年人常患哪种肿瘤
18.幼儿、婴儿癌症从何而来
19.年龄与肿瘤有关吗
二、恶性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1.肿瘤是地方病吗
2.恶性肿瘤的病因有哪些
3.什么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4.什么是物理性致癌因素
5.什么是生物性致癌因素
6.什么是人体内在致癌因素
7.什么是癌症性格
8.吸烟、被动吸烟和肺癌的关系
9.酗酒与癌症的关系
10.吃进去的致癌因素是什么
11.接触或沾污了致癌物质就会得病吗
12.癌症会遗传吗,会传染吗
三、怎么诊断恶性肿瘤
1.什么是“三早”
2.常见恶性肿瘤有哪些早期信号
3.诊断恶性肿瘤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4.什么叫病史,有何重要性
5.为什么要建立病历,保存病历有什么重要意义
6.什么是物理检查
7.什么是化验检查
8.X光检查有哪几种,能够查出哪些病
9.什么是CT检查
10.什么是MRI检查
11.B超在肿瘤诊断中有何作用
12.什么是内窥镜检查
13.什么是同位素检查
14.什么是ECT检查
15.什么是PET-CT检查
16.什么叫细胞学检查
17.什么是“活检”
18.什么是病理检查,在肿瘤诊断中有何作用
19.什么是“亚临床病灶”
20.“活检”会引起癌扩散吗
21.一滴血、一滴尿能查出恶性肿瘤吗
22.什么是免疫诊断
23.什么是肿瘤的“高”、“中”、“低”分化
24.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意义为何
25.正确诊断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四、确诊肿瘤以后怎么办
1.癌症可以自愈吗
2.什么是3、5年生存率
3.恶性肿瘤是如何分期的,它有何用途
4.什么叫综合治疗
5.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顺序
6.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利弊如何
7.得了恶性肿瘤乱投医对吗
五、外科治疗
1.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肿瘤手术的“无瘤操作”
3.什么时候需要肿瘤外科急诊
4.肿瘤手术治疗后应当如何进一步治疗
六、放射治疗
1.什么是肿瘤的放射治疗
2.放射线为什么能够治癌
3.哪些肿瘤适合放射治疗
4.什么是直线加速器
5.什么是60钴治疗机
6.什么是模拟定位机
7.什么是外照射、什么是腔内照射
8.加速器、60钴治疗机哪个好
9.什么是伽玛刀
10.伽玛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1.什么是静态式头部伽玛刀、什么是旋转式头部伽玛刀
12.头部伽玛刀能治哪些病
13.头部伽玛刀治疗的效果怎样
14.什么是体部伽玛刀
15.体部伽玛刀能治哪些病
16.体部伽玛刀治疗的效果怎样
17.伽玛刀治疗有哪些优越性
18.伽玛刀治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9.什么是X一刀
20.什么是赛博刀
21.什么是诺力刀
22.什么是质子刀
23.什么是放射粒子植入
24.放射治疗前、中、后应注意什么
25.放射治疗的照野是怎么确定的
26.照射次数的多少和照射剂量大小有关系吗
27.放射治疗有哪些反应
28.放射治疗结束了,肿瘤未消怎么办
29.何谓适形放射治疗
30.何谓调强放射治疗
31.何谓术前放疗,有何作用
32.何谓术中放疗,有何作用
33.何谓术后放疗,有何作用
34.放射治疗期间为什么每周要查一次白细胞和血小板
35.放射治疗和化疗如何与中药配合
……
精彩书摘
8.为什么有的病也是恶性肿瘤
这是根据以往的诊断习惯,如白血病。它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以白血球的异常增多与变态为主要病变。也有的是以最初发现此病的学者名字命名。如霍奇金病等,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尤文氏瘤是生长在骨骼系统的恶性肿瘤。
9.为什么恶性肿瘤病人越来越多
恶性肿瘤病人越来越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医疗水平提高了,诊断方法有很大进步,如B超、CTMRI、肿瘤标记物等的应用,可以早期对某些病有明显的诊断。
(2)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而肿瘤多发生在老年人,因此显得肿瘤为突出的疾病。
(3)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废弃的致癌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癌症增多的原因。
10.有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是“挨着”。对吗
不对,根据目前的医学水平,有1/3的癌症病人,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达到治愈;有1/3的病人,通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延长生命;有1/3的病人,在医护的参与和照顾下,可以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早就医、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疗水平的有效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材料,到2000年.癌症的死亡率将下降50%,某些癌症可下降75%;预计到2015年,癌细胞可转变成正常细胞,这时癌症可以完全治愈。
……
前言/序言
恶性肿瘤在我国已是常见多发病。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人约220万人,现有癌症病人约600万人,并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恶性肿瘤往往是在偶然或因其他检查时被发现的,有的在发现时已经不是早期。这一诊断,对患者和家属都是突如其来的噩耗,在“谈癌色变”的今天,无疑是沉重打击。
目前有些恶性肿瘤固然是疗效差、对生命有威胁的疾病,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有仍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1/3的癌症患者通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少痛苦、延长寿命。因此“谈癌色变”是不应该的。
预防癌症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食物都是来自外界的,减少和消除其中的致癌因素,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但是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习惯上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如不吸烟、少饮酒及戒除其他不良嗜好等均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
得了癌症。目前国内外均以综合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在不同治疗阶段或交替或反复应用。从而取得最佳疗效。本书对其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任何一个疗法,都需要有明确的诊断、治疗的机理、疗效的观察,其疗效必须有重复性。这些内容均贯穿在我们主编的《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一书中。
《肿瘤放、化疗须知》:一份面向患者的严谨科普读物 本书旨在为接受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份全面、权威且易于理解的科普指南。本书不追求轻松愉快的叙述风格,而是以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放化疗的原理、过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应对策略,帮助患者建立科学认知,积极配合治疗,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肿瘤治疗的基础认知 在进入放化疗的具体内容之前,本书将首先铺垫肿瘤治疗的宏观视角。 肿瘤的本质与分类: 简要介绍肿瘤的起源、生长特点以及常见的分类方式,使读者对所患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现代肿瘤治疗的多学科模式: 阐述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如何相互配合,形成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强调放化疗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理解放化疗的目的: 明确放化疗的多种治疗目标,包括根治性治疗、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姑息治疗等,帮助患者理解医生为何选择此种治疗方式。 第二部分:放射治疗(放疗)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放疗的各个方面,力求让患者对这一治疗手段有细致的了解。 放疗的原理: 深入浅出地解释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电子束等)如何杀死癌细胞,以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也会提及放疗对正常细胞的潜在影响。 放疗的种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放疗,如外照射放疗(EBRT)和近距离放疗(Brachytherapy),以及各自的适应症和技术特点。 放疗的流程: 诊断与评估: 详细说明在放疗前需要进行的各项检查,包括影像学评估(CT、MRI、PET-CT等)、血液检查、体格检查等,以及这些检查的目的。 定位与模拟: 解释什么是“定位”,以及如何通过模拟定位(或称CT模拟定位)来精确确定放疗区域,包括体位固定、标记等关键步骤。 治疗计划制定: 介绍放疗计划是如何由专业的放疗团队(包括放疗科医生、物理师、技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大小、位置以及周围重要器官而制定的,强调计划的个体化和精确性。 照射过程: 详细描述每次放疗的具体过程,包括进入放疗室、摆位、照射时间和患者的感受,以及如何确保照射的准确性。 疗程安排: 说明放疗通常需要多少个疗程,每个疗程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可能存在的休息期。 放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局部反应: 详细列举和描述不同部位放疗可能出现的局部副作用,如皮肤反应(红、干、脱屑、溃疡)、黏膜反应(口干、吞咽困难、腹泻)、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 全身反应: 解释放疗可能引起的全身性不适,如疲劳感、食欲不振、恶心等,并说明其发生机制。 远期副作用: 简要提及放疗可能在治疗结束后出现的远期副作用,如器官功能改变、继发肿瘤风险等,并强调监测的重要性。 放疗副作用的应对与管理: 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护理方法,包括皮肤护理、口腔卫生、饮食调理、休息与活动等,以及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第三部分:化学治疗(化疗)深入解析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介绍化疗的原理、流程、药物、副作用及其管理。 化疗的原理: 解释化疗药物如何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繁殖来杀死癌细胞。同时,也会提及化疗药物对正常快速分裂细胞(如骨髓细胞、毛囊细胞、消化道黏膜细胞)的影响。 化疗的种类与给药方式: 化疗药物的分类: 介绍不同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如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植物类抗癌药等),并说明为何会选用特定的药物组合。 给药途径: 详细介绍静脉滴注、口服、局部用药等不同的给药方式,以及其优缺点。 化疗的流程: 化疗前评估: 说明在开始化疗前需要进行的身体检查、血液学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这些评估如何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化疗方案的制定: 解释医生如何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和既往治疗史来设计个性化的化疗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给药周期和疗程次数。 化疗给药过程: 详细描述化疗药物的输注过程,包括药物的准备、输液速度、输液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即时反应。 化疗周期: 说明化疗通常是按周期进行的,以及每个周期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隔,这个间隔是为了让身体有时间恢复。 化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 详细列举并深入解释化疗常见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脱发、口腔黏膜炎、腹泻、便秘、疲劳感、食欲减退、味觉改变、皮肤反应、神经毒性等。 特殊副作用: 提及一些特定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的特殊副作用,如心脏毒性、肾毒性、肺毒性、生殖毒性等,并强调监测的必要性。 化疗副作用的应对与管理: 药物干预: 介绍如何通过止吐药、升白细胞药物、止泻药等来预防和缓解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 提供针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劳等的饮食、休息和活动建议。 自我监测与报告: 强调患者主动监测自身症状变化,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的重要性。 感染预防: 详细指导患者如何在高风险时期(如白细胞低时)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第四部分:放化疗期间的综合管理与支持 本部分将整合放化疗期间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提供全面的支持性建议。 营养支持: 重要性: 强调营养在维持体力、促进康复中的关键作用。 合理饮食原则: 提供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建议,以及如何应对食欲不振、味觉改变等问题。 营养补充: 在必要时,介绍营养补充剂的选择和使用。 心理支持: 认识心理压力: 承认放化疗过程可能带来的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 应对策略: 提供积极的心态调整方法,如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疼痛管理: 疼痛的来源: 解释肿瘤本身或治疗过程可能引起的疼痛。 疼痛管理方法: 介绍药物止痛(不同等级的止痛药)、非药物止痛(如放松技巧、物理治疗)等。 康复指导: 早期康复: 鼓励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肌力下降。 长期康复: 介绍治疗后可能的康复需求,如体能恢复、心理重建等。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强调与医生、护士保持良好沟通,积极提问,充分表达自身感受,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患者权益与资源: 提供关于医保、慈善机构、患者支持组织的资讯,帮助患者了解可用的资源。 第五部分:常见的疑问解答 本部分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在放化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具体疑问,进行集中解答。例如: 放化疗是否一定会引起脱发? 化疗期间是否可以正常饮食? 如何判断放化疗是否有效? 放化疗期间是否可以进行其他治疗? 如何保护家人免受化疗药物的辐射? 本书的编写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严谨: 内容来源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客观真实: 不回避放化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副作用,但同时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案。 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力求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 实用性强: 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肿瘤放、化疗须知》是一本旨在赋能患者的指南,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每一位勇敢面对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放化疗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更有信心,并最终走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