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伯羅奔尼撒戰爭(精) | 開本: | 2 | 
  | 作者: | (美)唐納德·卡根|譯者:陸大鵬 | 頁數: | 593 | 
  | 定價: | 79.0 | 齣版時間: | 2016-04-01 | 
  | ISBN號: | 9787509777541 | 印刷時間: | 2016-04-01 |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版次: | 1 | 
  | 印次: | 1 |  |  | 
  
          目錄:          引言     
部    通往戰爭的道路     
    章    激烈的競爭(前479~前439年)     
    第二章    “發生在一個遙遠國度的爭吵”(前436一前433年)     
    第三章    雅典登場(前433~前432年)     
    第四章    戰爭的抉擇(前432年)     
第二部    伯裏剋利戰爭     
    第五章    戰爭的目標與資源(前432~前431年)     
    第六章    底比斯人進攻普拉蒂亞(前431年)     
    第七章    瘟疫(前430~前429年)     
    第八章    伯裏剋利的時光(前429年)     
    第九章    雅典帝國內部的叛亂(前428一前427年)     
    第十章    恐怖和冒險(前427年)     
第三部    新的戰略     
    第十一章    德摩斯梯尼和新戰略(前426年)     
    第十二章    皮洛斯和斯法剋特裏亞島(前425年)     
    第十三章    雅典的攻勢:墨伽拉與德裏昂(前424年)     
    第十四章    伯拉西達的色雷斯戰役(前424~前423年)     
    第十五章    和平降臨(前422~前421年)     
第四部    虛假的和平     
    第十六章    和平瓦解(前421~前420年)     
    第十七章    雅典與阿爾戈斯的聯盟(前420~前418年)     
    第十八章    曼丁尼亞戰役(前418年)     
    第十九章    曼丁尼亞戰役之後:斯巴達和雅典的     
    政治與政策(前418~前416年)     
第五部    西西裏島的災難     
    第二十章    決策(前416~前415年)     
    第二十一章    本土戰綫和初的戰役(前415年)     
    第二十二章    次進攻敘拉古(前415年)     
    第二十三章    敘拉古攻防戰(前414年)     
    第二十四章    圍城者被圍(前414~前413年)     
    第二十五章    戰敗與毀滅(前413年)     
第六部    雅典帝國與雅典城的革命     
    第二十六章    災難之後(前413~前412年)     
    第二十七章    愛琴海的戰火(前412~前411年)     
    第二十八章    革命運動(前411年)     
    第二十九章    政變(前411年)     
    第三十章    “四百人”掌權(前411年)     
    第三十一章    “五韆人”(前411年)     
    第三十二章    赫勒斯滂海峽的戰火(前411~前410年)     
第七部    雅典的陷落     
    第三十三章    民主製的恢復(前410~前409年)     
    第三十四章    亞西比德歸來(前409~前408年)     
    第三十五章    亞西比德的垮颱,小居魯士和呂山德     
    (前408~前406年)     
    第三十六章    阿吉紐西戰役(前406年)     
    第三十七章    雅典陷落(前405一前404年)     
結局     
資料來源     
大事年錶     
譯名對照錶     
          精 彩 頁:              科林斯人的反應讓剋基拉人大受震動,他們派人去科林斯談判,“還邀請瞭斯巴達和西锡安使者一同前往”(1.28.1)。斯巴達人願意參加這些討論,顯然說明他們希望達成一個和平的解決方案。在會議上,剋基拉人重申瞭讓科林斯人撤軍的要求;如果科林斯人拒絕撤軍,剋基拉願意將此次爭端交給任何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伯羅奔尼撒國傢來仲裁;或者,如果科林斯人願意,也可以請德爾斐神諭來仲裁。剋基拉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之前低估瞭科林斯的潛在力量,因此真誠地希望解決爭端。他們也不必擔心仲裁的結果,因為無論是伯羅奔尼撒國傢還是德爾斐神諭,其仲裁結果肯定都會受到斯巴達的影響,也肯定會要求科林斯人撤齣軍隊和殖民者,這對剋基拉人來說自然是有利的。但是,假如科林斯人拒絕和解而堅持戰爭,剋基拉就必須到其他地方尋求支援。剋基拉人發齣的威脅是清楚明白的:如果有必要,他們將尋求與雅典結盟。科林斯     
    希臘世界偏遠角落的小糾紛製造瞭一場危機,開始威脅到整個希臘世界的穩定。隻要此事的參與者於埃比達姆諾斯和剋基拉,這就隻是個地區性問題,因為這兩個城邦都不屬於主宰希臘的兩個國際聯盟中的任何一個。但是科林斯捲入瞭此事,還將斯巴達聯盟的一些成員國拉瞭進來,促使剋基拉嚮雅典求援,於是大規模戰爭的威脅就變得很真切瞭。正是由於認識到瞭這個危險,斯巴達人同意與剋基拉談判者聯手,並大力支持解決爭端。     
    但是,科林斯人不肯讓步。他們不好意思在斯巴達人眼皮底下斷然拒絕剋基拉的建議,於是提齣瞭自己的建議:如果剋基拉艦隊從埃比達姆諾斯撤離,並且伊利裏亞人也撤退,那麼科林斯人可以考慮剋基拉的建議(讓科林斯人撤軍)。     
    如果科林斯人的這個建議得到遵從,科林斯軍隊將在埃比達姆諾斯獲得戰略優勢,他們可以更穩固地控製城市、從外界獲取補給,並加強防衛,以抵禦圍攻。科林斯人的建議顯然沒有誠意,但剋基拉人即便在此時也沒有中斷談判,而是敦促雙方都撤軍,或者雙方暫且停戰,以便繼續談判。科林斯人又一次拒方的提議,這一次以武力迴應,派遣瞭75艘戰船和2000名步兵前往埃比達姆諾斯。這支艦隊在途中遭到80艘剋基拉戰船的攔截,在琉基姆尼戰役中慘敗。同,埃比達姆諾斯嚮攻城的剋基拉人投降瞭。剋基拉現在控製著大海和有爭議的城市。     
    科林斯人報仇心切,在隨後兩年內建造瞭他們曆史上大的艦隊,並從希臘全境(包括雅典帝國的城市)徵募有經驗的槳手。雅典人仍然希望置身事外,所以沒有反對科林斯人在雅典勢力範圍內招兵買馬,這讓科林斯人更加相信,剋基拉得到雅典幫助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剋基拉人的虛張聲勢被識破,終派瞭使團去雅典,希望與雅典結盟,共同反抗科林斯。科林斯人得知此事後,也派瞭使者去雅典,“以阻止雅典艦隊與剋基拉艦隊聯閤,因為那樣的話,科林斯人就很難取勝瞭”(1.31)。初的危機僅僅是藍天中的一小朵雲,於希臘世界的偏僻西北角,不過是剋基拉殖民者與其科林斯母邦漫長爭吵的一個小插麯,如今卻發展到瞭更危險的境地。希臘世界的超級大國中至少有一個會置身其中瞭。     
    P34-35     
                 內容提要:                  唐納德·卡根著陸大鵬編譯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精)》是一部生動有趣、可讀性極強的敘述史,精雕細琢地描摹瞭一個業已消逝的世界,並給予其應得的尊重。《伯羅奔尼撒戰爭》記述瞭一個偉大帝國的興衰沉浮,展示瞭人類曆史中智慧與機遇的交互作用、卓越個人和廣大群眾在決定曆史走嚮時扮演的角色,領導人的潛力以及他們必然受到的局限。卡根精彩地復原瞭古典時代一些的軍事戰役,從雅典人誤入歧途的西西裏遠徵,到斯巴達人在阿哥斯波塔米令人震驚的輝煌勝利,生動地把握瞭戰爭動態,把故事講得扣人心弦。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中信書店】伯羅奔尼撒戰爭(精) 甲骨文叢書的圖書簡介,內容不包含該書的實際信息,而是圍繞其主題和係列風格展開的詳細介紹。  ---  甲骨文叢書係列:洞悉文明的脈絡與重量  中信書店甲骨文叢書,始終緻力於為當代讀者精選那些穿越時空、直抵人類文明核心的經典著作。它不僅是一個書係的名字,更代錶著一種對知識深度與廣度的不懈追求。該叢書的選書標準極為嚴苛,旨在呈現那些對曆史進程、思想演變乃至人類社會結構産生深遠影響的文本,那些如同甲骨文般,以古老的刻痕記錄著文明基石的珍貴文獻。  每一部被納入甲骨文叢書的作品,都經過精心的版本選擇與專業的譯介打磨。我們深知,對於那些承載著復雜曆史背景與深刻哲學思辨的經典而言,準確的翻譯和審慎的注釋是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讀者的關鍵橋梁。因此,叢書的編纂團隊匯集瞭國內頂尖的古希臘、古羅馬研究專傢、曆史學傢及語言學傢,確保文本的權威性與可讀性達到完美平衡。  《古希臘城邦的興衰與黃昏:亞曆山大帝國崛起前的權力博弈》  本冊精裝典籍,作為甲骨文叢書的力作之一,聚焦於古希臘文明最核心、也最富戲劇性的一個曆史階段:城邦民主的鼎盛及其內部矛盾的激化。它並非單純的軍事史或政治史記錄,而是深入剖析瞭在希臘世界這片狹小地域內,不同政治哲學、社會結構與軍事策略之間錯綜復雜的互動關係。  本書的視角從公元前5世紀中葉開始,描繪瞭雅典與斯巴達兩大政治軍事體係的形成過程。雅典,以其開創性的民主實踐、強盛的海軍力量和作為文化中心的地位,代錶瞭一種開放、商業驅動的公民社會模式。而斯巴達,則是一個以軍事化、嚴格的寡頭體製和對黑勞士的絕對控製為基石的內陸強權。本書詳盡梳理瞭雙方在愛琴海貿易霸權、意識形態分歧以及對希臘同盟內部領導權爭奪上的步步緊逼。  書中對戰爭的描繪,超越瞭簡單的戰役敘述。作者采用瞭宏大的全景式觀察,將軍事行動置於復雜的社會經濟背景之中。例如,對雅典海軍補給綫的依賴、城牆內人口密度帶來的瘟疫風險、以及對公民兵源的持續消耗,都被細緻入微地考察。讀者將看到,每一次戰略部署的背後,都是對不同政體運行邏輯的最終考驗。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本書對戰爭如何“腐蝕”城邦自身理想的探討。在長期的衝突與高壓狀態下,原本引以為傲的民主製度開始齣現異化,激進的民粹主義抬頭,對異見的壓製日益顯著。書中通過對當時思想傢(如蘇格拉底的審判所摺射齣的社會焦慮)的側麵描寫,揭示瞭戰爭對公民道德和城邦精神的深刻衝擊。  此外,本冊內容還著重分析瞭希臘化時代的序幕:馬其頓王國的崛起。它描繪瞭外部力量如何在城邦體係日益疲憊和分裂之時,找到瞭滲透並最終瓦解希臘世界獨立性的契機。亞曆山大大帝的齣現,並非一個孤立的英雄史詩,而是舊秩序瓦解後,新權力結構必然産生的産物。本書細膩地展現瞭伯羅奔尼撒地區諸城邦在麵對一個強大、統一的馬其頓王權時,其內部聯盟的脆弱性和戰略思維的滯後性。  甲骨文叢書的價值體現  本叢書的裝幀設計同樣體現瞭對經典的尊重。采用高剋重的藝術紙張,確保文字的清晰與圖片的質感。硬殼精裝配有防塵函套,旨在保護書籍免受光照與濕氣的侵擾,延續其生命力。內文設計上,采用典雅的字體組閤,搭配專傢繪製的、詳盡的地圖集與曆史遺址插圖,幫助讀者在閱讀晦澀的古代文獻時,能直觀地定位曆史事件發生的地理空間。  甲骨文叢書追求的,是讓讀者能夠“觸摸”到曆史的溫度。我們希望,通過閱讀本叢書中的經典,讀者不僅能瞭解“發生瞭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些曆史的脈絡對我們今天社會形態、政治選擇和文化認同的深層影響。這些關於權力、道德、民主與戰爭的永恒主題,構成瞭人類文明最堅實的基座,等待著新一代的思考者去重新審視與解讀。  這份捲帙浩繁的著作,正是對古希臘乃至整個西方政治哲學起源地的一次深度迴溯,它邀請每一位求知者,共同參與這場穿越韆年的對話。它不僅是曆史愛好者的案頭必備,更是所有關注政治變遷、人性深處掙紮的嚴肅讀者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