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光荣 等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针灸
  • 推拿
  • 医案
  • 临床经验
  • 传统医学
  • 养生
  • 健康
  • 中医养生
  • 名老中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011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4432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7
字数:2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
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
验传承研究)”的课题成果,是当代名老中医针灸推拿医案的选粹之作。本书共收
集了11位医家的183则典型医案,涉及病症84种,基本覆盖了内、外、妇、儿、五
官各科的运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病种及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当
代名老中医宝贵的学验,对中医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脑系病类
第一节 痫病
黄鼎坚医案(1则)
第二节 癫狂病
于致顺医案(1则)
第三节 多寐
黄鼎坚医案(1则)
第四节 不寐
1.张沛霖医案(1则)
2.黄鼎坚医案(1则)
3.程莘农医案(1则)
第五节 脏躁
黄鼎坚医案(1则)
第六节 中风
1.于致顺医案(6则)
2.石学敏医案(1则)
3.张沛霖医案(2则)
4.郑魁山医案(1则)
5.程莘农医案(2则)
第七节 气[郁]厥
1.石学敏医案(1则)
2.郑魁山医案(1则)
第八节 脑痨
郑魁山医案(1则)
第九节 脑萎
于致顺医案(1则)
第十节 痴呆
石学敏医案(1则)
第十一节 颤病;脑风
1.张沛霖医案(1则)
2.黄鼎坚医案(1则)
3.程莘农医案(1则)
第十二节 口僻
1.于致顺医案(1则)
2.张沛霖医案(3则)
3.黄鼎坚医案(1则)
4.郑魁山医案(1则)
5.程莘农医案(3则)
第十三节 偏头风[痛]
1.于致顺医案(1则)
2.石学敏医案(1则)
3.郑魁山医案(1则)
4.程莘农医案(1则)
第四节 面风痛
1.郑魁山医案(1则)
2.黄鼎坚医案(1则)
3.程莘农医案(1则)

第二章 心系病类
第一节 心动悸
程莘农医案(1则)
第二节 胸痹心痛
1.石学敏医案(1则)
2.张沛霖医案(1则)
3.秦亮甫医案(1则)

第三章 肺系病类
第一节 肺咳
黄鼎坚医案(1则)
第二节 哮病
1.于致顺医案(2则)
2.石学敏医案(1则)
3.黄鼎坚医案(1则)

第四章 脾系病类
第一节 呃逆病
1.郑魁山医案(1则)
2.张沛霖医案(1则)
第二节 胃疡
郑魁山医案(1则)
第三节 胃缓
程莘农医案(1则)
第四节 久泄
程莘农医案(1则)
第五节 大瘕泄
石学敏医案(1则)

第五章 肾系病类
第一节 热[急]淋
1.郑魁山医案(1则)
2.黄鼎坚医案(1则)
第二节 石淋
石学敏医案(1则)
第三节 癃闭
张沛霖医案(1则)
第四节 遗尿
1.于致顺医案(3则)
2.程莘农医案(1则)

第六章 男性前阴病类
第一节 子痈
程莘农医案(1则)
第二节 阳痿
程莘农医案(1则)
第三节 精浊
黄鼎坚医案(1则)

第七章 颈瘿病类、乳房病类
第一节 石瘿
郑魁山医案(1则)
第二节 瘿气
1.石学敏医案(1则)
2.郑魁山医案(1则)
第三节 乳癖
1.郑魁山医案(1则)
2.程莘农医案(1则)

第八章 疮疡病类
丹毒
石学敏医案(1则)

第九章 皮肤病类
第一节 蛇串疮
1.石学敏医案(3则)
2.张沛霖医案(1则)
第二节 牛皮[顽]癣
1.张沛霖医案(1则)
2.黄鼎坚医案(1则)
3.程莘农医案(1则)
第三节 湿疮[疡]
1.学敏医案(1则)
2.黄鼎坚医案(2则)
……
第十章 妇女经、带、杂病类
第十一章 新生儿病、小儿特发病
第十二章 眼病类
第十三章 耳鼻咽喉口齿病类
第十四章 躯体痹、瘘、痛等瓋
第十五章 时行病、中毒及其他
第十六章 症状性名称
第十七章 其他类
病证名索引
医家名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脑系病类
第一节 痫病
痫病是因先天遗传或大惊卒怒,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继发于脑部疾患,高热中毒,头颅损伤等,使风痰、瘀血等蒙蔽清窍,扰乱神明。以突然昏仆,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移时自醒,反复发作为典型表现的脑系疾病。包括西医的癫瘸。根据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此收黄鼎坚医家l则医案。以推背捏脊为主,镇惊止搐调督为佐。
黄鼎坚医案
风痰内闭痫病治以推背捏脊调整五脏六腑功能为本,镇惊止搐调督。祛风化痰为佐。
外宾某,女,34岁。2005年4月28日初诊。
瞬间抽搐反复发作30年。
初诊:其母代述,患者自幼犯抽搐,早期偶尔出现呆板目定少神,1~2秒即过,后来发作次数增多,入学成绩跟不上,到专科医生检查诊为“癫痫小发作”,曾给药物治疗,但仍未见效果,现每天频发20----30次,每次2~3秒即过,发作时两目呆滞,意识不清,醒后除感头晕外都如常人一般,记忆力尚可,反应较迟钝,睡安,纳佳,二便正常。查体:脉滑,舌淡红苔薄白,对话切题,计数尚准确,就诊时发作2次,先目神定,继而垂头闭目,身摇晃,唤之不知,约半分钟自醒,问之能答,只觉头轻微晕胀、疲倦。过后谈笑如常人。诊为风痰内闭之痫证。
……

前言/序言

  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而其学术经验之精华集中反映于医案。医案在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在中医的学习、临证、科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承启作用。
  医案,又称诊籍、脉案、方案、病案,萌芽极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传承久远、覆盖广阔,是中医记录、解析个案的诊疗全过程的、叙议结合的传统临证文本,具体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比较研究中医医案和现代医院病历的结果表明,医案与病历在性质、内容、表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病历是资料性的、全面收集诊疗内容的、表述规范化和表格化的、即时采集形成的、无按语的、具有法律地位的、主要用于查阅、追询的医疗文本;医案是学术性的、收集诊疗重点内容的、表述无固定模式的、整理提炼形成的、可有按语的、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主要用于研究和指导的中医医疗文本。所以,病历是基础,医案是病历的升华。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的范本;是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的源泉;是构建和创新中医药理论的重要依据和支持。两千余年来,历朝历代政府和学界都尽力保存了先贤的医案,这是宝贵的中医文献,对传承和交流历代名医学术经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当时以及后世研究与弘扬中医药留下了巨大财富和发展空间。
针灸推拿的智慧之光:古籍精华与现代实践的融汇 本书深入探索针灸推拿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医学瑰宝,旨在为广大针灸推拿从业者、爱好者以及对传统医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我们不仅追溯针灸推拿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更侧重于梳理其核心理论、临床技法以及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一、 针灸推拿的哲学根基与理论体系 针灸推拿的深厚底蕴,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以及经络学说。本书将首先为您剖析这些基石理论,阐述它们如何构成了针灸推拿的独特诊疗体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生理病理: 详细解读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如何映射人体的脏腑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我们将通过经典医案的解读,展现阴阳失调、五行紊乱如何表现为具体病症,以及针灸推拿如何通过调整阴阳、平衡五行来达到治疗目的。 藏象学说与脏腑功能: 深入浅出地介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本书将清晰阐释“形神合一”的观念,以及针灸推拿如何通过作用于体表穴位,间接影响脏腑功能,从而调理全身。 经络学说: 这是针灸推拿的核心理论。我们将系统梳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联络关系以及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本书将着重阐述经络的生理功能,如运行气血、濡养脏腑、沟通内外、抵御外邪等,并结合实际操作,讲解不同经络的循行路线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关联。 二、 针灸疗法的精髓与临床应用 针灸,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适用性,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书将全面而详尽地介绍针灸的理论、操作技法和临床应用。 腧穴的奥秘: 细致梳理全身重要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及操作方法。本书将根据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特定取穴等原则,为您提供一套清晰的学习框架。从常用的四总穴、急救穴,到针对特定病症的特效穴,都将一一展开。 针刺的艺术: 深入探讨各种针刺手法,包括平补平泻、捻转进退、提插减多等,以及它们在不同病证、不同体质患者中的应用。本书将强调“得气”的重要性,并指导读者如何辨别和掌握“得气”的感觉,以确保疗效。我们将详细介绍毫针、浮针、头针、眼针、耳针等多种针刺方法,并分析其各自的优势与适用范围。 艾灸的温煦之力: 讲解艾灸的原理、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本书将详细介绍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雷火灸等多种艾灸形式,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艾灸方式。艾灸的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阳固脱等功效,将在本书的论述中得到充分体现。 特色疗法与现代发展: 介绍如梅花针、芒针、皮肤针、电针、火针等特色针灸疗法,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本书还将关注针灸在治疗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疗效,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展现针灸在慢性病管理、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等领域的潜力。 三、 推拿技法的博大精深与临床疗效 推拿,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理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以调整经络、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本书将为您系统呈现推拿的理论基础、基本手法、常用治法及临床应用。 推拿的理论与原理: 阐述推拿与经络、气血、筋骨、脏腑的相互关系,以及推拿通过机械刺激、神经反射、体液循环等机制发挥作用。本书将强调“以形补形”、“以气导气”等推拿的哲学思想。 基本手法精粹: 详细讲解推拿的八种基本手法:按、摩、推、拿、揉、捏、颤、击。每种手法都将配以清晰的动作要领、作用机理和适用部位。从指法、掌法到肘法、肩法,本书将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推拿操作的精髓。 常用治法与手法组合: 针对常见病症,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关节扭伤、消化不良、失眠等,本书将介绍系统的推拿治疗方案,包括选穴、手法运用、手法强度、操作频率等。我们将演示如何根据病症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组合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特色推拿疗法: 介绍如小儿推拿、腹部推拿、特定部位推拿(如头部推拿、足部推拿)等特色疗法,并分析其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本书还将探讨推拿在保健养生、运动康复、美容塑形等方面的作用。 四、 针灸推拿的融合与未来展望 本书特别强调针灸与推拿的有机结合,认为两者在临床实践中相互补充,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现针灸推拿联合应用的优势,以及如何在复杂疾病的治疗中,将两者巧妙融汇。 同时,本书也将放眼未来,探讨针灸推拿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将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如何为针灸推拿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以及如何将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标读者: 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员 对针灸推拿感兴趣的养生保健爱好者 希望了解和学习传统中医技术的普通读者 寻求自然、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的患者 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是您学习和掌握针灸推拿技艺的理想参考。愿这本书成为您探索针灸推拿智慧之光旅程中的一份宝贵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简直是针灸推拿爱好者的宝藏!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厚实的手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一看就是用心之作。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精炼的医案深深吸引住了。书中的案例都来自于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们的辨证思路清晰,遣方用药(或者说选穴取穴)直击病灶,让我这个学了几年针灸推拿的学生受益匪浅。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个病案的分析都非常透彻,不仅仅是罗列出症状和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为什么这样治疗,背后的中医理论是什么。比如,某个案例治疗腰痛,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症状,还分析了腰痛的病因病机,是寒湿还是瘀阻,然后结合辨证结果,选取了特定的穴位组合,并且详细解释了每个穴位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发挥疗效。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理解中医精髓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而且,书中收录的案例涵盖范围非常广,从内科的头痛、失眠,到妇科的月经不调,再到骨伤科的痹症,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临床中常见的病症。每个病症都有好几个名老中医的典型医案,这使得我们可以对比不同医家的治疗思路和手法,从中汲取更丰富的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肝郁气滞”的几个案例,不同的老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选穴和手法上略有侧重,但最终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这让我认识到,中医治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运用。 书中的插图也很实用,虽然不如某些现代医学图谱那样精细,但对于针灸的穴位定位来说,已经足够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很多医案还配有针刺手法和推拿手法图示,甚至有些是手绘的,充满艺术感,更能直观地展现出手法要领。我经常在学习完医案后,对着图示反复练习,感觉自己的临床操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案例集,更是一部中医针灸推拿的百科全书,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它帮助我打开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门,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充满了前进的动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针灸推拿的朋友们,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从业者,相信你都能从中获得满满的收获。

评分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研读的传世之作。它不像某些快餐式的学习资料,而是带着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厚重感,娓娓道来。 最让我惊艳的是,书中收录的每一个医案,都饱含着老中医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病患的慈悲。他们不仅仅是在治疗疾病,更是在修复生命,是在平衡人体的阴阳。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没有丝毫的夸大或虚饰。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虚证”、“实证”的处理。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虚证难以调理,实证难以攻破,但通过阅读这些医案,我看到了老中医们如何通过精妙的辨证,抓住虚实的细微之处,然后运用恰当的针刺和推拿手法,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效果。例如,书中关于“久咳”的案例,老中医并没有仅仅从肺部着手,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脾肾亏虚的根本,并结合穴位和手法进行了整体调理,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书中的穴位和手法讲解,也非常具体。不仅仅是列出穴名,更是详细描述了穴位的定位方法,以及下针的深度、角度和手法。对于推拿,更是细致到了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力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以及配合呼吸的调整。这些细节,对于提高临床操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这本书就像一面明镜,让我看到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中医精神的传承。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针灸推拿的技术,更是在学习一种中医的思维方式,一种对生命的理解方式。这本书,绝对是每个针灸推拿学习者和从业者的必备之选。

评分

初次接触《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我就被它沉甸甸的份量和扑面而来的中医底蕴所震撼。这本书不似市面上许多浮光掠影的所谓“秘籍”,而是扎扎实实地呈现了名老中医们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床实践精华。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典型”二字。每一篇医案都经过精挑细选,代表了老一辈中医在某一疾病或某一证型上的独到见解和精湛技艺。书中的案例,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厚的辨证思维和治疗艺术。比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关于“痹症”的案例,老中医并没有简单地套用某个固定方剂,而是根据患者的起病缓急、疼痛部位、痛势特点以及伴随症状,层层剥茧,最终找到了导致痹症的关键因素,并施以精准的针刺和推拿。 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朴实,但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它没有冗余的修饰,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术语,而是用最直观、最符合中医思维的方式,将复杂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的辩证分析部分,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生硬枯燥,而是通过具体的病案,让我们看到中医的“活”的理论是如何运用于临床的。 通过阅读这些医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辨证论治”的精髓。同一类疾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老中医们都能抓住其本质,因人施治。这种“一方一法,一人一方”的治疗理念,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的一些推拿手法描述,也非常具体,比如如何运用“拨、揉、按、点”等手法,如何配合患者的呼吸调整力度,这些细节对于实际操作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医针灸推拿的宏伟殿堂。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案例,更重要的是,它点亮了我学习中医的思路,让我明白了中医的魅力所在,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钻研和实践。对于每一个想要深入理解针灸推拿,希望提升临床水平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案头读物。

评分

《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这本书,我拿到手里就爱不释手。封面设计低调而雅致,传递出一种沉静、专业的学术气息。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饱经沧桑却依然充满智慧的文字,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当年的名老中医们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 这本书的医案,不是简单地堆砌案例,而是经过精心梳理和提炼的。每一则医案都非常详实,从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到既往史、生活习惯,再到详细的舌脉象,无一不备。这种细致的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去询问、去分析一个病人。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病机和治疗思路的阐释。老中医们在处理每一个病例时,都会先深入分析病因病机,然后根据辨证结果,灵活运用针灸和推拿的手法。比如,书中关于“头痛”的案例,有的是因为风寒侵袭,有的是因为肝阳上亢,还有的是因为痰湿内阻。而老中医们针对不同的病因,所选取的穴位组合和推拿手法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见微知著,拨乱反正”的治疗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一些推拿手法描述,非常生动形象,让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比如,对某个穴位施加“如水滴石穿”般的按揉,或是对某个部位进行“如抽丝剥茧”般的舒展。这些形象的比喻,让那些抽象的手法变得易于理解和模仿。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手法运用到自己身上,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是一本医案集,更是一部蕴含着中医哲学和临床智慧的宝典。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医世界的门,让我看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手中的针灸推拿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评分

拿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这套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书中收录的医案,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案例,每一篇都凝聚着名老中医们的毕生心血和临床智慧。书中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没有半点虚浮之词。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个病案的分析逻辑。它不仅仅停留在“症状-治法-处方”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中医是如何通过辨证论治来抓住病机、制定治疗方案的。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眩晕”的案例,详细阐述了不同原因引起的眩晕,如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肾精亏虚等,并根据不同的病机,选取了相应的穴位和推拿手法,并详细解释了各个穴位的配伍原理。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点,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体系。 阅读这些医案,就像与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的经验之谈,他们的临床感悟,都通过文字传递过来。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病人的关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以及他们精湛的医术。书中有很多关于手法运用的细节描述,比如如何提插捻转,如何得气,如何配合患者的呼吸,这些都是教科书上很难学到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指导性非常强。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临床实践的指南。许多案例都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步骤和手法要领,让我可以很容易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些手法,治疗了一些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患者的反馈也非常积极。 总而言之,《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中医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为我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源源不断的灵感。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重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

评分

henhaoxihuan

评分

不错。。。。

评分

喜欢看这种书,希望能再多些病例

评分

中医的,适合老年人看的书

评分

不错哟,老公说京东的医书很全!

评分

京东送货很及时,包装很好,书很实用,买来供中医专业使用。这套书京东缺几本,注意改进。

评分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 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 验传承研究)”的课题成果,是当代名老中医针灸推医案的选粹之作。本书共收 集了11位医家的183则典型医案,涉及病症84种,基本覆盖了内、外妇、儿、五 官各科的运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病种及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当 代名中医宝贵的学验,对中医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第一章脑系病类第一节痫病第二节癫狂病第三节多第四节不第五节脏躁第六节中风第七节气[郁]厥第八节脑痨第九节脑萎第十节痴呆第十一节颤病,脑风第十二节口僻第十三节偏头风[痛]第十四节面风痛第二章心系病类第一节心动悸第二节胸痹心痛第三章肺系病类第一节肺咳第二节哮病第四章脾系病类第一节呃逆病第二节胃疡第三节胃缓第四节久泄第五节大瘕泄第五章肾系病类第一节热[急]淋第二节石淋第三节癃闭第四节?尿第六章男性前阴病类第一节子痈第二节阳痿第三节精浊第七章颈瘿病类、乳房病类第八章疮疡病类第九章皮肤病类第十章妇女经、带、杂病类第十一章新生儿病、小儿特发病第十二章眼病类第十三章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第十四章躯体痹、瘘、痛等?第十五章时行病、中毒及其他第十六章症状性名称第十七章其他类病证名索引医家名索引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 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 验传承研究)”的课题成果,是当代名老中医针灸推医案的选粹之作。本书共收 集了11位医家的183则典型医案,涉及病症84种,基本覆盖了内、外妇、儿、五 官各科的运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独具特色与优势的病种及部分疑难病症,展示了当 代名中医宝贵的学验,对中医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第一章脑系病类第一节痫病第二节癫狂病第三节多第四节不第五节脏躁第六节中风第七节气[郁]厥第八节脑痨第九节脑萎第十节痴呆第十一节颤病,脑风第十二节口僻第十三节偏头风[痛]第十四节面风痛第二章心系病类第一节心动悸第二节胸痹心痛第三章肺系病类第一节肺咳第二节哮病第四章脾系病类第一节呃逆病第二节胃疡第三节胃缓第四节久泄第五节大瘕泄第五章肾系病类第一节热[急]淋第二节石淋第三节癃闭第四节?尿第六章男性前阴病类第一节子痈第二节阳痿第三节精浊第七章颈瘿病类、乳房病类第八章疮疡病类第九章皮肤病类第十章妇女经、带、杂病类第十一章新生儿病、小儿特发病第十二章眼病类第十三章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第十四章躯体痹、瘘、痛等?第十五章时行病、中毒及其他第十六章症状性名称第十七章其他类病证名索引医家名索引

评分

帮老爸买的,老爸看后很喜欢

评分

时尚美观、包装精美、内容全面、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