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第3版)

临床药理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家泰 编
图书标签:
  • 临床药理学
  • 药物动力学
  • 药物代谢
  •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相互作用
  • 个体化用药
  • 药物治疗
  • 药理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91794
版次:3
商品编码:1048254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5
字数:355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临床药理学(第3版)》是一部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指导和帮助临床合理用药的专业参考书。它把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系统地阐明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以及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关系,并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药理和治疗作用,提供了有关的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药代动力学(Pharnacokinetics,PK)和合理用药的信息与资料。《临床药理学(第3版)》同时通过详细介绍新药审批要求,国家对药品临床试验的监督管理措施,新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包括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等,比较全面地提供了新药临床药理研究和合理使用各类药物所需要的有关知识、信息和技术方法,有助于各地新药临床研究机构和新药研究开发单位,药品的研制、使用、生产、审评、监督、管理等各有关方面正确掌握和了解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和评价的规范、原则和技术、方法。本专业参考书对提高合理用药能力,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推动新药开发研究,促进医学与药学发展均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目录

总论
第1章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第2章 药物制剂、给药途径和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第3章 药物吸收、体内分布和细胞膜屏障保用
第4章 药物的生物转化
第5章 药物的排泄
第6章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第7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第8章 特殊情况下的临床药代动力学
第9章 药效动力学基本理论及量效关系
第10章 遗传药理学与影响药物处置和药效的因素
第11章 药物相互作用
第12章 新药非临床药理、毒理评价原则与研究方法
第13章 新药临床药理评价与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第14章 药品注册审批与管理
第15章 药物临床研究的监督管理
第16章 治疗药物监测
第17章 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的定量分析
第18章 药源性疾病
第19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20章 临床药理咨询服务
第21章 药物依赖性与药物滥用
第22章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循证基础及其临床药理
第23章 生物技术产品的临床药理
第24章 妊娠期及哺乳期临床药理
第25章 小儿临床药理
第26章 老年临床药理
第27章 眼科药物临床药理
第28章 临床药物急性中毒
第29章 统计学在临床药理学的应用
第30章 电子计算机在临床药理学的应用
各论
附录1
附录2
中文名词索引
英文名词索引

前言/序言


《现代临床药理学进展》 本书旨在为临床医生、药师、研究生及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全面、前沿的临床药理学知识体系。本书聚焦于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临床药理学基础理论 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新视角: 深入探讨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蛋白等药物作用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分子药理学、结构生物学在理解药物作用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药物设计和优化。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整合模型: 详细介绍个体化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重点讲解如何利用PK/PD模型预测药物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暴露量和效应,指导剂量调整,以及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中的应用策略。 药物基因组学与精准医疗: 全面阐述药物基因组学在预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与常见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等)相关的关键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指导读者如何解读基因检测报告,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决策,实现个体化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管理: 强调药物警戒在保障患者安全中的核心地位。系统介绍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机制、分类、识别、评估和报告。重点讲解如何建立和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以及针对常见和严重的ADR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策略。 第二部分:各专科临床药理学 心血管系统药物治疗新进展: 降压药物: 重点分析新型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临床应用,以及不同类别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策略。 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 深入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调整及抗出血管理。分析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地位。 抗心律失常药物: 结合最新的电生理学研究,阐述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其在不同心律失常疾病中的应用。 抗心力衰竭药物: 重点介绍沙库巴曲缬沙坦、SGLT2抑制剂等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与胃食管反流病: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长期应用风险与管理,以及H2受体拮抗剂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 炎症性肠病: 详细分析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IL-12/23抑制剂)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与安全性。 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介绍新型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联合治疗方案,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生物制剂在难治性哮喘中的应用。 呼吸系统感染: 强调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指导选择敏感、安全、经济的抗感染药物。 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 阐述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联用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考量。 抗抑郁与抗精神病药物: 聚焦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新型抗抑郁药的作用特点,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 介绍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重点关注改善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 肿瘤药物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靶向治疗: 深入解析不同类型肿瘤的分子分型,以及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信号通路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如EGFR、ALK、BRAF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 全面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CTLA-4抑制剂)的作用原理、临床适应症、疗效评价以及联合治疗策略。 化疗药物: 结合新一代化疗药物和联合化疗方案,分析其在提高肿瘤缓解率和生存率方面的作用,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性疾病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 重点关注耐药菌的出现与防控,介绍新型抗生素(如替加环素、达托霉素)的临床应用。强调基于病原学诊断的个体化抗生素治疗。 病毒感染: 介绍抗病毒药物在HIV、HBV、HCV、流感、新冠病毒等感染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真菌与寄生虫感染: 介绍新型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部分:临床药理学特殊领域 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与管理: 详细介绍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重点讲解临床上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监测等手段进行有效管理。 儿科与老年药学: 探讨儿童和老年人生理特点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影响,以及在这些特殊人群中用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药物警戒与药物经济学: 强调药物警戒体系在保障用药安全中的作用,并结合药物经济学原理,分析药物选择的成本-效益比,促进合理用药。 药物开发与审批流程: 简要介绍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以及药品上市后的监测与评价过程。 本书内容紧跟学术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最新的临床药理学知识,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临床药理学(第3版)》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极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过于强调抽象的概念,而是始终围绕着“临床”这个核心,为读者提供直接可用的指导。在处理药物不良反应这一部分,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急救措施,这在日常工作中,无疑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例如,针对过敏反应,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可能引起过敏”,而是详细描述了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的表现,以及在现场应如何快速判断和处理。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药物经济学和药物依从性的讨论,这在全民医保和个性化治疗日益普及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让我意识到,一名优秀的临床药师,不仅要懂药物,更要懂得如何让患者“用得起”且“愿意用”。书中对于如何与患者沟通用药注意事项、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建议,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持续被赋能的感觉,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知识点,都能获得新的启发,让我对临床药理学的理解不断深化。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临床药理学(第3版)》时,我被其厚重感所“震慑”,担心会是一本充斥着枯燥术语和难懂图表的“啃不动的”书籍。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书中在介绍某些药物时,不仅仅停留在其化学结构和药效机制,还会追溯药物的研发历程,介绍其发现的故事,甚至提及一些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经典案例。这种“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让冰冷的科学变得有温度,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在讲述精神类药物时,书中通过描述不同药物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细微影响,以及患者使用后的感受,让我深刻体会到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生活质量的意义。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临床提示”和“常见误区”的小栏目,用醒目的方式提醒读者注意细节,避免踩坑,这种设计非常贴心。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导师,在旁边耳语叮咛,指导你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地运用药物。读完一章,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又掌握了一件重要的“法宝”。

评分

拿到这本《临床药理学(第3版)》时,我抱持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临床药理学这个领域,对我而言,一直像是座深邃而复杂的迷宫,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其清晰的逻辑和循序渐进的编排所吸引。书中并未一开始就抛出艰深晦涩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药物动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入手,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精心绘制的图表,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公式和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关于药物吸收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等术语,而是通过药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这一类比,形象地描绘了药物从口服到进入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奥妙。接着,在药物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章节,同样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将复杂的生化过程变得可视化,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分析,从静脉注射的“直达病灶”到口服的“迂回曲折”,每一种方式的优劣势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临床上药物选择的考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管我才刚刚开始阅读,但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在理论基础构建上的扎实功底,它像是一位耐心而专业的引路人,一步一步地带领我探索药理学的世界。

评分

《临床药理学(第3版)》的价值,在我看来,更多地体现在其前瞻性和系统性上。它并非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罗列,而是对临床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书中对于新兴药物类别,如生物制剂、基因疗法等,都有相当篇幅的介绍,并对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对于希望站在学科前沿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它将整个药理学知识体系化,从宏观的药物分类、作用途径,到微观的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谱,都能够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深入阅读某个章节,但同时又不脱离整体框架。比如,当我遇到一个疑难病例,需要查阅特定药物的信息时,我可以在书中快速找到相关的章节,并结合之前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书中对于药物评价体系的介绍,如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等,也让我对如何科学地评估药物疗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药物是什么”和“药物怎么用”,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用”以及“如何更好地用”。

评分

这部《临床药理学(第3版)》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部详尽的临床实践指南。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书中对于各种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都有非常系统和详细的阐述。比如,在心血管疾病章节,它不仅仅列举了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几大类药物,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药物在不同类型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情况下的选择原则、剂量调整、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针对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的药物使用,有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书中给出的每一个建议,都基于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并配以最新的临床指南参考,让人信服。读到关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章节时,我更是感到脊背发凉,但同时又为书中提供的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性产生的策略感到庆幸。它让我明白,临床药理学绝不仅仅是记住药物名称和剂量,更是对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药物在临床上的强大力量,也看到了其潜在的风险,从而更加谨慎和尊重。

评分

基础内容涵盖全面,非常实用

评分

是很厚,内容很全面,很专业的书籍

评分

很不错的书,很实用。

评分

经典好书,我关注好久了,刚开始都是无货,最后终于可以配货了!终于订到了!

评分

帮别人买的,在图书大厦找了半天,还是京东方便

评分

经典好书,我关注好久了,刚开始都是无货,最后终于可以配货了!终于订到了!

评分

挺厚

评分

原版

评分

好。。。。。。。。。。。啊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