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

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阿恩特 等 著,苏晓东 译
图书标签:
  • 蛋白质工程
  • 分子生物学
  • 生物技术
  • 实验指导
  • 基因工程
  • 蛋白质表达
  • 蛋白质修饰
  • 酶工程
  • 生物化学
  • 生命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012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5021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蛋白质工程是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理论计算,以及生物化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其目标是快速及高效率地发展和改进实用的或有价值的蛋白质。《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理性设计的策略,包括理论计算方法,利用一些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说明所设计蛋白质的全新特性,阐述了如何设计具有目标特性的蛋白质,并选择了很多如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DNA结合、抗体模拟,以及酶活性设计等具体实例;第二部分蛋白质的定向进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包括进化库设计的一般方法、进化库质量的统计评估、核酸混编的新方法,以及不同的选择筛选策略等。同时也给出了不同特性体外定向进化的一些实例,如蛋白质折叠类型、折叠热稳定性以及酶活性等。
  《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适合蛋白质科学各个层次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年级大学生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原作者及其单位
第一部分 蛋白质工程中的设计与计算策略
1 采用计算方法的组合式蛋白质设计策略
2 大肠杆菌中非天然氨基酸的整体掺人
3 盘绕螺旋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技巧
4 基于钙调素与荧光蛋白融合的钙指示剂
5 人造锌指蛋白的设计和合成
6 独体——基于纤连蛋白类型Ⅲ结构域框架的抗体模拟
7 位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的蛋白质工程

第二部分 蛋白质工程中的进化策略
8 蛋白质库的设计和筛选——概率计算
9 基于极性与非极性氨基酸的“二元组图”进行蛋白质设计
10 利用核苷酸交换和剪切技术进行DNA碎裂和定向进化
11 简并寡核苷酸基因混编
12 M13噬菌体衣壳蛋白改造在改良噬菌体展示技术中的应用
13 核糖体失活展示系统
14 分隔式自我复制:聚合酶和其他酶的定向进化的一个新方法
15 Raf蛋白Ras结合结构域的简并进化库合成以及利用片段互补法快速筛选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快速折叠且稳定的克隆
16 应用末端截切、进化、再延长技术提高酶稳定性的方法
索引

精彩书摘

  1.1.3 蛋白质设计的概率性方法
  在蛋白质涉及的范围内,我们用定点氨基酸概率而不是特定的序列来描述“概率性蛋白质设计”。相对于定向的或决定论方法,概率性方法是常用于对问题只有部分信息场合的定量科学。对蛋白质设计,折叠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促成了这样的概率性方法。蛋白质折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有无数的相互作用规定折叠状态。每一个导致稳定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在大小上都是可以相互比较的,似乎没有哪一个具有压倒优势,以致于在折叠中起决定作用。定量化这些相互作用的办法,必定是近似的(见注1)。概率性设计方法也直接提供非常有用的序列信息,特别是在结构上重要的氨基酸。氨基酸概率可以引导特定序列的设计,也能够凸显能容忍突变、对结构只有微小影响的位点;在几轮蛋白质设计之后,这样的位点可以成为用来改变的目标。
  概率性方法可以以几种方式应用于蛋白质设计。序列应该以符合计算出的概率方式生成。首先,最直接的选择是一个共用序列,或在每一个位点用最可能的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在必要时,可以重复地计算,逐次地增加蛋白质中(已经确定的)的残基。用这样的方法,已得到114个残基的双核金属蛋白和一个完整膜蛋白的可溶性变体。其次,计算概率可用于引导对序列的搜索,已提出基于MonteCarlo的方法。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古籍修复与保护技术的图书简介: --- 尘封的记忆:古代文献的修复、保存与传承 本书聚焦于珍贵历史文献的物理与化学保护、科学修复工艺以及可持续的典藏策略。 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丝帛、皮革等古代载体材料无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环境侵蚀、生物侵害和化学降解的严峻挑战。本书旨在为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古籍修复师,以及对文物保护怀有热忱的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技术指南和理论框架。 本书并非停留在传统修补技艺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度融合了现代材料科学、分析化学与文物保护伦理,构建了一套“最小干预、可逆性优先”的修复哲学。 第一部分:文献载体的劣化机制与诊断 本部分着重于理解“病因”。古代文献的载体材料复杂多样,其受损机理也各不相同。 第一章:纸张的化学衰变与物理损伤 详细剖析了古代造纸原料(如麻、桑皮、竹、草)的化学成分,重点阐述了酸性残留物、木质素氧化以及光照对纤维素大分子链的断裂作用。引入纸张老化加速测试(Accelerated Aging Tests)的标准流程,包括热老化、湿热老化及光照老化,用于预测文献的长期稳定性。 酸度评估: 介绍多种无损或微损的pH值测定方法,如表面酸度计(pH Pen)和非接触式光谱分析(如近红外反射光谱)。 纤维结构分析: 利用偏光显微镜(P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纸张的纤维形态、交织结构以及受损部位的微观特征。 第二章:丝帛、皮革及其他非纸质载体的保护学 探讨了古代纺织品(如唐宋的绢、罗、绫)在蛋白质水解和色素变色方面的特殊问题。对于皮革装帧,深入分析了鞣制剂(如植鞣剂中的丹宁酸)对胶原纤维的长期腐蚀效应。 霉菌与生物侵害: 系统分类了常见于文物环境中的真菌、细菌的种类及其代谢产物,并提出了基于环境控制和生物防治的综合管理方案,避免使用强效剧毒杀菌剂。 第三章:早期装订结构与题跋的保护挑战 古代书籍装帧(如蝶装、经折装、线装)本身即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本章细致描述了如何识别并记录原装订的结构特征,以及在修复过程中如何保持其历史形态的完整性。同时,关注书页边缘的题跋、批注等附着物的保护,区分其与主体的材质差异及保护优先级。 第二部分:科学修复技术与材料选择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操作指南,强调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可逆性的修复材料。 第四章:环境控制下的预处理与清洁技术 清洁是修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非干预性步骤。 表面去污: 详细介绍使用定制的清洁凝胶(如高分子水凝胶、高分子吸附剂)进行靶向性去污,用于去除表面积尘、油污或污染物,精确控制湿度的渗透深度。 水处理: 针对全书浸泡(浸书)操作,提出精细化的水质控制标准(去离子水、缓冲液的配置),以及浸泡时长、脱酸效率的精确监测技术。 第五章:脱酸与稳定化处理的策略评估 阐述了脱酸技术从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的演变。重点介绍了无水脱酸技术(如使用气相或溶剂中的碳酸钙/镁悬浮液),适用于对水敏感的文献。讨论了添加螯合剂(如EDTA)在去除金属离子催化剂方面的应用与局限性。 第六章:修复用纸张的选择与制作 修复用纸的选择标准远超“颜色相近”。本章强调修复纸张必须匹配原书的物理性能(如抗张强度、伸缩率、密度、透光度)。 手工抄造技术: 详细指导如何根据不同年代、地域的古籍特征,使用特定原料(如竹浆、草浆)进行小规模、仿古的手工抄造,确保修复材料的“同源性”。 补洞与接纸: 介绍利用不同薄厚度的手工纸进行针对性衬垫和晕染性接补技术,实现视觉上的“隐形修复”。 第七章:粘合剂的化学与应用:从传统到现代 粘合剂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本书对各类粘合剂进行了详尽的化学分析和性能对比。 天然胶: 详细解析了动物胶(皮胶、鱼鳔胶)与淀粉胶(小麦淀粉、葛根淀粉)的提取、精制、储存条件及其水解稳定性。 合成高分子粘合剂的审慎应用: 讨论了如PVA、甲基纤维素(MC)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势与缺陷,特别是其长期迁移性与可逆性评估标准。 第三部分:典藏环境的优化与未来挑战 第八章:预防性保护: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 详细阐述了影响文献寿命的关键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RH)、光照强度与紫外线辐射。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环境档案”的风险评估模型,指导读者设定最佳的温湿度波动范围,尤其关注不同地区(如高海拔、沿海地区)的特殊气候应对策略。 第九章:数字化存档与实体保护的协同 讨论了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记录文献“修复前状态”中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数字化图像数据如何反哺修复方案的设计——例如,通过光谱成像技术分析墨色成分,指导修复师选择对应的溶剂体系。 第十章:伦理考量与国际标准 修复决策是基于科学,但必须服务于文化价值。本章深入探讨了文物修复的“修旧如旧”与“如新”之间的哲学辩论,强调修复干预的记录、透明度及可追溯性。引用国际文物保护组织(如ICCROM、ICOM-CC)的最新准则,指导读者建立完善的修复档案和材料使用声明。 --- 本书的图表丰富,涵盖了大量修复流程的“前后对比图”、微观结构“对比图谱”以及操作步骤的“流程图解”,是一本兼具深度理论基础和前沿实践指导的综合性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对蛋白质工程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知道它能改造蛋白质,但具体怎么做,有哪些技巧,有哪些注意事项,始终是一团迷雾。直到我翻阅了这本《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才算真正踏入了实际操作的大门。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细致,从最基础的实验材料准备,到各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比如,在酶切反应部分,作者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酶切酶的特性、最佳反应条件,以及如何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对于新手来说,这些信息简直是救命稻草,让我信心倍增。

评分

作为一名需要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我深知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书中非常强调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数据分析的规范性,从样本制备、对照设置,到统计方法的选择,都有详细的指导。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如何评估蛋白质功能活性”的章节,作者列举了多种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测定方法,并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还强调了实验结果的重复性验证的重要性,这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一直对蛋白质工程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感到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资料。《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对诸如定向进化、理性设计、高通量筛选等技术都有详尽的介绍,不仅仅是概念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和案例分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定向进化库”的部分,作者从底物多样性、酶催化机制等角度出发,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并辅以多个成功案例,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些复杂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最关心的是它能否解答我在实际实验中遇到的那些“疑难杂症”。我是一个比较“动手派”的学习者,理论知识我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但关键在于怎么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并且能得到可靠的结果。《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实验步骤,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一步操作背后的原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章节,作者详细讨论了不同表达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目标蛋白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纯化策略,还提供了大量针对常见纯化难题的排查思路,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通俗易懂,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它不仅仅是在讲解技术,更是在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思维方式。书中穿插了很多作者在实际实验中遇到的坑和经验教训,这些“干货”信息对我来说价值连城,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非常赞赏书中对于“失败的实验”的分析,它教会我如何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仅仅看到成功的案例。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实验指南。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现代蛋白质工程是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理论计算,以及生物化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其目标是快速及高效率地发展和改进实用的或有价值的蛋白质。《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理性设计的策略,包括理论计算方法,利用一些很有说服力的例证说明所设计蛋白质的全新特性,阐述了如何设计具有目标特性的蛋白质,并选择了很多如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DNA结合、抗体模拟,以及酶活性设计等具体实例;第二部分蛋白质的定向进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包括进化库设计的一般方法、进化库质量的统计评估、核酸混编的新方法,以及不同的选择筛选策略等。同时也给出了不同特性体外定向进化的一些实例,如蛋白质折叠类型、折叠热稳定性以及酶活性等。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现代蛋白质工程实验指南》适合蛋白质科学各个层次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年级大学生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评分

例子不错,相关领域值得一读

评分

例子不错,相关领域值得一读

评分

准备好好阅读,等有点心得再追加评论吧。

评分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书还不错

评分

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