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四册)
:980.00元
作者:(清)严可均 辑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99-06-01
ISBN:9787101008685
字数:5525000
页码:4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7.67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一直寻觅那种能系统梳理先秦至六朝文学脉络的权威性著作。严可均先生的这部辑录,其博大精深绝非浪得虚名。我尤其欣赏它在选材上的审慎与全面,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家名篇,更重要的是,它将那些散佚的、湮没在浩瀚史册中的碎片化文献,进行了精心的重构与汇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越了烽火连天的战国,领略了汉赋的恢弘气象,感受了魏晋风骨的清峻与飘逸。特别是那些篇幅较短,却极具史料价值的铭文、碑刻、书信残篇,被妥善安放于恰当的位置,使得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更细微、更生动的社会生活侧面。中华书局的排版和注释自然是无可挑剔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经典的敬畏与严谨,让我在深度研读时,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沉浸其中,专注于文本本身的力量与美感。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六朝的志怪笔记和小品文,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宝藏库”。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只侧重于“文学性”的选本,严可均先生的这个汇编,其价值在于其“文献性”的完备。我发现许多我过去只能从零星史书侧注中推测的篇章,在这里都有了明确的定本和出处标注。举例来说,那些关于玄学清谈的记录,书中不仅仅收录了竹林七贤的言论节选,更细致地勾勒出了当时士人阶层思想流动的路径,从对儒家传统的反思到对个体生命的探求,这种脉络清晰的展示,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那个“五胡乱华”前夜的文化氛围。读起来的感觉,不是在读一本编年史,而是在体验一场跨越数百年的思想盛宴,每一篇文字都像是一块琥珀,凝固了当时的空气与情感。
评分作为一个古典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提供一览无余视野的工具书,而不是碎片化的阅读体验。这套书的“全”字,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秦汉时期的辞赋、赋注的梳理,做得非常到位。过去我常为寻找某篇汉赋的准确注释而头疼,往往需要对照数本不同的工具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将这些工作集成在了一部书中,极大地方便了我的案头工作。我特别喜欢它对先秦诸子散文的收录方式,那种力求还原其原始面貌的努力,让人肃然起敬。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文字,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学生态系统。通过阅读,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体裁如何一步步演变、成熟,从上古的质朴到三代的浑厚,再到后来的精微雕琢,整个过程一目了然,实乃系统学习者的福音。
评分从实用角度来说,这套书是深度阅读者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它的装帧厚重,内容扎实,每一册都沉甸甸的,拿在手上就知道是下了真功夫的。我最近正在对魏晋南北朝的骈文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那些格律严谨,辞藻华丽的作品。过去我经常需要翻阅大量的注本和选集才能找到完整的上下文和注释体系,而这套书整合了大量清代学者的考订成果,使得我在比对不同版本的异同,以及理解生僻词义时,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它不仅仅是一套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个建立在百年学术基础上的、经过严格筛选和证伪的知识平台。对于任何想要深入探究中国古代文学源流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其他任何单一选本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体例,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我发现它在处理某些存疑篇目时的态度非常谨慎,既不妄加断论,也不轻易放弃,而是将各种可能的说法都尽可能地呈现出来,留给后来的研究者判断。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让我对这部作品的信任度倍增。特别是关于三国时期那些地方性的文学作品和私人信札的辑录,很多是其他通史类书籍中不曾见到的珍品。阅读这些略带地方口音或私密语气的文字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远观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文人墨客的呼吸与心跳。这种深度的代入感,才是真正伟大的文献汇编所能带来的馈赠,它让那些冰冷的文字重新获得了温度和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