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 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 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当首数老子的 《道德经》(亦或直呼为《老子》)。其精炼的九九 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 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 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 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 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 方学者所推崇。陈鼓应注译的《老子今注今译(参照 简帛本*新修订版)》是以王弼本为主,参照其他各 古本进行校释的*作。
北京商务重排版序
三次修订版序
二次修订版序
修订版序
初版序
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
注释、今译与引述
历代老子注书评介
附录一 帛书老子甲本释文
附录二 郭店竹简《老子》甲丙三组释文
附录三 老子校定文
附录四 参考书目
校后记
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还有点担心自己能否读懂。毕竟老子的思想一直以来都以晦涩著称,但这本书的注释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作者在关键的词句旁边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解释,而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大致跟上思路。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游戏。我常常会对照着注释和原文来回看,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了那条理解的线索。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它在正文之外,穿插了不少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思想脉络梳理,这对于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如果只是孤立地看某一段话,很容易产生误解,但有了这些补充性的解读,我就能更好地理解其在整个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它不是简单地把经典摆在那里让你自己去揣摩,而是提供了一个结构清晰的向导,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风格非常独特,它既保持了原文的韵味和节奏感,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我读过不少其他的版本,但很多时候总觉得要么过于直译而显得生硬,要么就是过度阐释而失了原意。而这个版本恰到好处地找到了平衡点,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甚至有些段落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律美。这使得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篇章,变得亲切可感。对于那些希望体会原文美感,又害怕被深奥文字阻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很棒,摸上去有种沉静的年代感。我尤其喜欢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设计感的融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厚重。不过,内页的字体排版稍微有点紧凑,有时候需要花点心思去适应,但一旦进入阅读状态,那种沉浸感还是很强的。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小,但整体的阅读体验是令人愉悦的,那种油墨的香气和纸张的触感,对于一个老派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享受。对于那些注重实体书体验的朋友,这本书绝对值得收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有温度的工艺品。
评分我最近在尝试理解一些古代哲学思想,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堆砌,而是真正做到了“今译”,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去阐释那些深奥的道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段落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洞察力,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那位古人的智慧光芒。读完一些章节后,我常常会停下来,在脑海里反复咀嚼那些话语,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应用。这种思想上的碰撞和启发,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它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感觉整个人都变得通透了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