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文观止
定价:26.8
出版社:崇文书局
ISBN:ISBN:9787540338589
版次:2
页数:200
字数:20000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而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吴楚材、吴调侯《序》),吸收借鉴了古人选文的经验,避免了一些错误,所以他们自认为这本选文是“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吴调侯《序》)。“观止”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周代乐舞,当看到《韶箾》时,便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观止”就是好到极点的意思,吴楚材、吴调侯把“观止”用来作书名。
《古文观止》自问世以来,三百多年间以其选文名篇荟萃,篇幅适中,雅俗共赏,一直盛行不衰,是古文启蒙的必备书,也深受古文爱好者的推崇。
上册
卷一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周郑交质 隐公三年
石碏谏宠州吁 隐公三年
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
臧哀伯谏纳郜鼎 桓公二年
季梁谏追楚师 桓公六年
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僖公四年
宫之奇谏假道 僖公五年
齐桓下拜受胙 僖公九年
阴饴甥对秦伯 僖公十五年
子鱼论战 僖公二十二年
寺人披见文公 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不言禄 僖公二十四年
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卷二
郑子家告赵宣子 文公十七年
王孙满对楚子 宣公三年
齐国佐不辱命 成公二年
楚归晋知罃 成公三年
吕相绝秦 成公十三年
驹支不屈于晋 襄公十四年
祁奚请免叔向 襄公二十一年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襄公二十四年
晏子不死君难 襄公二十五年
季札观周乐 襄公二十九年
子产坏晋馆垣 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论尹何为邑 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昭公元年
子革对灵王 昭公十二年
子产论政宽猛 昭公二十年
吴许越成 哀公元年
卷三
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 周语上
召公谏厉王止谤 周语上
襄王不许请隧 周语中
单子知陈必亡 周语中
展禽论祀爰居 鲁语上
里革断罟匡君 鲁语上
敬姜论劳逸 鲁语下
卷四
卷五
卷六
下册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说实话,要找到一本能同时满足“原汁原味”和“清晰易懂”需求的古文读物是件难事,但这个精选本做到了。它避免了过度现代化的翻译陷阱,保留了文言文特有的凝练和张力,但同时,注释体系的完善又为现代读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解支撑。我注意到,对于一些重要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注释也处理得非常得当,既不至于过于冗长影响阅读节奏,又能确保读者不至于因背景知识的缺乏而产生误解。这种平衡的艺术,是选编者深厚学养的体现。通过阅读这五十七篇经典,我不仅巩固了基础词汇和句法结构,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种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初步认知和鉴赏力。它没有让我感到“学”的压力,反而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源头的浓厚兴趣,可以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国学研究的窗户,实在是一套极具价值的普及读物。
评分这本《古文观止》的选本,实在让人爱不释手,尤其对于初涉国学殿堂的读者而言,简直是一盏明灯。它的编排之精妙,初读便能体会到。不同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这个版本在保持原文古韵的同时,对注释和译文的处理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选篇上,它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既有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雄奇山水,也有韩愈散文的磅礴气势,更有唐宋八大家中那些脍炙人口的篇章。我尤其欣赏它在文白对照上的细致。很多时候,我们读古文,常常因为一两个生僻词或一个复杂的句式而卡壳,影响了对整段文字意境的把握。但有了清晰的现代汉语译文在旁,便如同给这古老的文字装上了一副实时翻译的眼镜,让理解的流畅度大大提升。这种对照,不是简单的逐字翻译,而是力求传达原文的神韵和精髓,使得读者在“看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学魅力。对于想系统提升文言文素养的朋友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学习路径,着实是国学普及路上的佳作。
评分我过去总是觉得,要真正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必须得啃下那些厚重的原著,阅读难度令人望而却步。直到我接触到这个版本的《古文观止》,才意识到原来“入门”可以如此优雅和高效。它就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古典文学“米其林推荐菜单”,每一道菜品都代表了当时文学界的巅峰水准,但分量适中,让人回味无穷。我尤其喜欢其中收录的一些说理散文,它们虽然语言古老,但其探讨的为官之道、为人处世的哲学,至今读来仍有警醒之效。译文的质量是评判一个选本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而此书的译文功底极其深厚,它不是那种僵硬的“翻译腔”,而是用现代的、富有文学色彩的中文,将原文的节奏和感情“重新演绎”了一遍。这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人思想,变得鲜活而立体,仿佛他们就在昨日与我们对话一般。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书架时,目光又落在了这本《古文观止》上,不得不再次感叹其选编者的用心良苦。市面上那么多古文选本,大多要么过于侧重学术考据,晦涩难懂,要么流于浅薄,选篇缺乏代表性。而吴氏父子(此处代指吴楚材和吴调侯)的这个版本,恰好抓住了“普及”与“精选”之间的黄金分割点。它不像某些选本那样贪多求全,而是精选了五十七篇堪称“入门级”的典范之作。这意味着每一篇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不是走马观花。我发现,当我把精力集中在这些精选篇目上时,对古典散文的脉络和审美取向理解得更为深刻。比如说,它收录的那些记叙抒情文,情感表达的含蓄内敛,用词的精准典雅,与现代的直抒胸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文学教育。注释部分也处理得恰到好处,该详则详,不影响阅读流畅度的生僻词则直接融入译文中,使得阅读体验极为顺滑,如同与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安静的午后品茗,听他娓娓道来往昔的佳篇。
评分作为一名中文系的“遗珠”爱好者,我对任何标榜“国学普及”的读物都会保持一份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普及是以牺牲深度为代价的。然而,这本《古文观止》的精选集,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这种偏见。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审美基础。它不像某些选本那样,一味堆砌高深的骈文或艰涩的哲学论述,而是更侧重于那些文笔优美、思想积极、易于引发共鸣的篇章。这使得读者在学习古文时,不会过早地被语言的壁垒击退。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原文、注释、译文三个层次错落有致,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自由地切换阅读模式——刚开始可以完全依赖译文,随着熟悉度增加,可以逐渐将目光聚焦于原文,只在关键处参考注释。这种渐进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降低了国学学习的门槛,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易于上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