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千家诗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千家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谢枋得,[明] 王相,徐艳华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国学
  • 经典
  • 中华文化
  • 千家诗
  • 传统文化
  • 文学
  • 古诗词
  • 文化遗产
  • 启蒙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521
商品编码:126130628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蒙学家训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宋)谢枋得,(明)王相 ,徐艳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521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三百千千”是人们时常提到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而《千家诗》较受广大读者青睐。阅读《千家诗》,既可以使读者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亦可以培养读者内心美好的情感,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内容提要


《千家诗》是流传极其广泛、影响极其深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且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如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
  本书具有详尽的注解,且有丰富的译文,能体现诗歌的韵律之美,内容积极向上,有助于使读者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激发读者读诗的兴趣。

目录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他与文天祥同科 中进士。曾率兵抗元,城破后流亡隐居。后元朝强迫他出仕,地方官强制送他到大都(今北京),谢枋得绝食而死。
王相,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明末清初时期。曾编辑和注释过多部启蒙书籍。

文摘


  七言绝句

  春日偶成①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②,傍花随柳过前川③。

  时人不识余心乐④,将谓偷闲学少年⑤。

  【作者】
  程颢(1032—1085),字伯淳,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弟弟程颐曾跟随周敦颐学习,世称“二程”,二人后来成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注释】
  ①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
  ③傍花随柳:依傍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④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
  ⑤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
  淡淡的白云在空中飘,风儿轻轻地吹拂着人的脸颊,正午时分日光转暖。我从花丛穿行,顺着一行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学那些到处游荡玩耍的少年呢。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朱熹是北宋学者程颢、程颐后世弟子李侗的学生,后来成为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曾为宋宁宗讲学。

  【注释】
  ①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寻芳:春游赏花。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滨:水边,河边。
  ②光景:风光景物。
  ③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译文】
  在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我到泗水的岸边去游玩,大自然无限风光都焕然一新。在春风吹拂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的点染。

  春 宵①
  苏 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②,花有清香月有阴③。
  歌管楼台声细细④,秋千院落夜沉沉。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他的散文汪洋恣肆,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词气势恢宏,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注释】
  ①春宵:春夜。
  ②一刻:比喻时间短暂。刻,古代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
  ③花有清香:花朵散发出清香。月有阴:花在月光照射下投射出朦胧的影子。
  ④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译文】
  春夜良宵,再短暂的时间也是极为珍贵的。花儿散发阵阵迷人的幽香,月光洒在花儿身上,使它投下朦胧的阴影。妙曼歌声和悦耳的奏乐声依稀弥散在这夜色中。夜阑人静之时,垂着秋千的庭院寂静无声。

  城东早春①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②,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③,出门俱是看花人。

  【作者】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

  【注释】
  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②诗家:诗人。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
  ③上林:上林苑,汉代宫苑,此处指长安城。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译文】
  每年的初春时节,万象更新,是诗人描绘美景的好时节。这时候,枝条上刚吐出来的嫩芽一抹淡黄,浅浅的鹅黄新绿,还没有均匀。如果进入仲春,林苑里一派繁花似锦,再出门一看,到处都是游春赏花的人,到那时再想要欣赏春天美景岂不是有些太迟了。

  春 夜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①,剪剪轻风阵阵寒②。
  春色恼人眠不得③,月移花影上栏杆。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省)。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注释】
  ①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②剪剪:形容初春的风,轻而带有寒意。
  ③春色恼人:春色撩人。

  【译文】
  夜深了,香炉里的香慢慢燃尽,滴漏中里的水也快要滴完了。夹着阵阵寒意的轻风让人觉得晓寒微侵。春天的景色撩动人心,随着明月东升,花沐浴在月光下的影子已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初春小雨①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一年春好处③,绝胜烟柳满皇都④。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属河南省)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风格,破骈体为散体,扩大文言文的表
  达能力。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代人推举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注释】
  ①诗题又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766—830)。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此时韩愈吏部侍郎。
  ②天街:朱雀大街,长安城的中轴线。润如酥:滋润如酥。酥,奶酪,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③是:正是。处:时。
  ④绝胜:远远胜过。皇都:长安。

  【译文】
  初春丝雨纷纷,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空,轻柔而滋润,浅绿的小草长出地面,远远望去,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十分稀疏。一年之中美的景色莫过于此,肯定好过绿杨满城的暮春时节。  

  ……

序言


  《千家诗》是在宋代文学家谢枋得《重定千家诗》和明末清初学者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基础上合并而成。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末年爱国诗人。他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曾率兵抗击元军,城破之后流亡隐居。元朝建立后,地方官强制送他到大都(今北京)为朝廷效力,谢枋得不改其志,终绝食而死。王相,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明末清初时期,曾编辑和注释过多部启蒙书籍。

  《千家诗》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名家名作,所选诗作的作者大多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二是诗文优美,浅近自然,是很好的诗歌启蒙读物。

  同时,《千家诗》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且题材十分广泛,咏物题画、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登高吊古、侍宴应制,无所不包,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唐宋时代的社会形态,以及当时的风俗人情,典故趣事。因此,这本书在民间广泛流传,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几百年来,《千家诗》受到人们的推崇。因为品读《千家诗》如踏入桂冠云集的殿堂,出席一场精神的盛宴。

  翻开《千家诗》,一股清新秀雅的香风缥缈而来,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孤高冷艳;那“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灵动婉转;那“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脉脉芬芳,让你知道,什么是脱俗。

  翻开《千家诗》,一种温暖浸润于字里行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民间风俗;“借问酒家何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村落景象;“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田园生活,让你知道,什么是真实。翻开《千家诗》,一抹浓重的色彩映入眼帘,那“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富贵艳丽;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明媚多彩;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繁茂,让你知道,什么是绚丽。

  当然,翻开《千家诗》,是那一份在心头碰撞的默契,惹人魂牵梦萦。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恬然;“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的不平;“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打棋子落灯花”的无聊;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苦闷;“今日水犹寒”的追思;“遥怜故园菊”的牵挂;还有那青青客舍旁的垂柳,寒山寺传来的钟声……这一切,让你知道,什么是多情!

  把《千家诗》拿在手中,轻轻翻动,你就慢慢走进了诗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际遇,倾听他们的诉说,随他们一起登高望远,浅吟低唱,举杯畅饮……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千家诗 卷首语 浩浩中华,文脉悠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承载了民族的情感、思想与智慧,如繁星点点,璀璨夺目。历经千年传承,无数诗篇薪火相传,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 《千家诗》,便是这条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集结了历代无数诗人心血的结晶,以其精选的篇章、广泛的题材、鲜明的风格,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中国古典诗歌选本之一。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画卷,一幅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人生百态的壮丽图景,更是一面映照中国古人情感世界、道德情操的明镜。 翻开《千家诗》,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古人进行着跨越千年的对话。那些或慷慨激昂、或婉约低回的诗句,或描绘壮丽山河、或抒发离愁别绪,或感叹人生无常、或讴歌美好爱情,无不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琴弦。它们以最凝练、最富感染力的语言,展现了古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传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千家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这些诗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洞察古人的思想观念,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人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智慧。它如同一本无字之书,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提升着我们的品格,塑造着我们的精神。 本书的编选,力求能够尽可能地涵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优秀诗歌作品,既有高雅脱俗的宫廷咏叹,也有朴实自然的田园牧歌;既有金戈铁马的边塞豪情,也有闺阁中的温婉情思。无论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还是虽不那么为人熟知却同样精妙绝伦的佳作,都力求被纳入其中,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立体、丰富的中国古典诗歌世界。 我们希望,通过《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千家诗》的呈献,能够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重新拾起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古典诗歌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能够走进生活、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活态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放慢脚步,沉浸在诗的韵律中,感受古人的情怀,品味人生的况味。 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希望借由这些跨越时空的诗意篇章,为读者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愿《千家诗》中的字句,能够如春风拂面,涤荡心灵的尘埃;如清泉流淌,滋润干涸的思绪;如明灯指引,照亮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一同走进《千家诗》的诗意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人生百味,在诗与远方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目录(示例,实际内容会更丰富,此处仅为框架性说明) 卷一:山水田园(描绘自然风光,抒发隐逸情怀) 春景篇: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诗寥寥数语,勾勒出春日清晨的宁静与生机, poet 虽沉醉于梦乡,却能感知季节的变迁,对落花暗含惜春之情,意境悠远。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以生动鲜活的笔触,描绘出春日江畔的勃勃生机,色彩明丽,画面开阔,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此诗描绘了秋日山景的独特韵味,从远景到近景,从静态到动态,层层深入,尤其是对红叶的赞美,新颖别致,富有艺术感染力。 夏景篇: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霁后的山中景色,景物清幽,情趣盎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采薇》:佚名(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首诗虽然非描绘夏景,但其对时节更替与内心对比的刻画,常与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联系,在此作为一种对比性阅读。 《夏日》: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诗抓住西湖夏日最富特色的景色,以“无穷碧”和“别样红”两个极富张力的词语,展现了盛夏西湖的壮丽与妩媚。 秋景篇: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通过对秋天高远、肃杀景象的描绘,烘托出诗人晚年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气势雄浑,情感深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借重阳登高的节日习俗,抒发了诗人身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愁绪,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冬景篇: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以极简的笔触,描绘了严冬中孤寂、肃杀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高洁傲岸的品格和不屈的意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诗描绘了塞外壮阔的雪景,尤其是将雪景比作梨花盛开,想象奇特,气势恢宏。 卷二:咏物抒怀(借物言志,寄寓情感) 梅花篇: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赞美了梅花凌寒独自绽放的高洁品格,其“暗香”更是传达出一种不露声色的芬芳,寓意深远。 《咏梅》:陆游 “幽人空巷无人问,静倚危楼风细细。何方可慰漂泊心?日暮乡关何处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虽非专门咏梅,但梅花的意象常与高洁、坚韧联系,陆游的梅花诗亦多抒发爱国情怀。 竹子篇: 《竹石》:郑燮(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借竹子象征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品格,体现了作者的政治抱负与人生理想。 菊花篇: 《饮酒·其五》: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诗描绘了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以采菊为契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其他篇: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以“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自己的清白纯洁,借送别抒发高洁的情怀。 卷三:离愁别绪(抒发思念,感叹人生) 送别篇: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柳色新”烘托离别气氛,以“一杯酒”与“无故人”强化离别之苦。 思乡篇: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以极其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游子思乡的典型场景,成为千古传诵的思乡名篇。 闺情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通过描写少妇思念远方丈夫的心情,展现了战争年代普通家庭妇女的痛苦与无奈。 卷四: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爱国情怀) 边塞篇: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描绘了边塞雄浑壮阔的景象,借羌笛的乐曲,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辛劳与无奈。 忧民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诗借自家茅屋被风雨摧毁之事,抒发了诗人对天下贫苦读书人的深切同情,展现了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结语 《千家诗》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诗歌宝库,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的阻隔,连接着古今读者的心灵。本书的编选,力求在保留原著精粹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阅读体验。每一首诗,都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与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反复体会。 希望通过《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千家诗》的阅读,能够让您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人的精神世界,从而丰富您的人生阅历,提升您的精神境界。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殿堂的窗,一扇通往古人智慧与情感世界的窗。 愿诗歌的力量,永远伴随您,为您的人生增添色彩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选集对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适应性也考虑得相当周全。尽管内容是古典的,但其编排逻辑却非常符合现代读者的需求。它不是按照严格的年代顺序,也不是简单的体裁分类,而似乎是根据一种情感流动的内在逻辑来组织的,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自然,不会产生割裂感。我发现自己可以随机抽取任何一页开始阅读,都能迅速沉浸其中,不会感到“断章取义”的困扰。此外,每篇作品的篇幅都适中,非常适合通勤路上或睡前放松时进行“精神按摩”。它提供了一种逃离日常喧嚣的有效途径,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扮演了一个“精神避难所”的角色,以最精炼的语言,承载了最厚重的文化情感,达到了文学形式与功能性的完美统一。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如何展现中国传统文人的“气韵”。现在的文学作品很多时候追求的是即时性的情感冲击,而古典诗歌则更强调一种绵长而悠远的意境和格调。通过这本精选集,我仿佛触摸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主义情怀。无论是山水田园的恬淡自适,还是边塞风光的慷慨激昂,亦或是闺怨离愁的婉转低回,都蕴含着一种超越个体悲欢的文化精神。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境去适应诗歌的节奏,读完几首豪放派的篇章后,我感觉整个人都变得开阔起来;而读完几首婉约派的作品后,我又被那份细腻的情感所打动。这种对内在气质的熏陶,是任何速成班或碎片化学习都无法给予的,它需要时间、沉淀,以及像这样精心编排的文本作为媒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特意选了这本精装版,发现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上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内页的印刷清晰,字迹排版也十分讲究,即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设计上,那种古典的韵味和现代审美的结合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匠气,反而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我个人比较注重书籍的“手感”和视觉体验,好的设计能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一种仪式感,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千家诗》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作为案头常备的读物,还是作为馈赠友人的佳品,都显得体面又富有内涵。我发现,很多出版社在追求内容深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载体的美感,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人爱不释手,愿意经常拿出来把玩和阅读。每一次翻开,都仿佛能嗅到墨香和纸张的古朴气息,这种体验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关于中国古典诗歌选集的阅读中,那种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学漫步。编者的选篇眼光极为独到,既涵盖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也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相对冷门却意境深远的佳作。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欣赏那种诗句与诗句之间,作者与作者之间若有似无的对话感。比如,读到某位唐代诗人对月亮怀古伤今的感慨,紧接着下一篇章可能就出现了宋代词人对相同景物的全新解读,这种对比和传承,让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作品堆砌,而是一份精心策划的文学旅程地图,引导读者去体会不同时代文人心灵深处的共通与差异。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对着某一句诗反复琢磨,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比教科书式的讲解来得生动和有效得多。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注释和赏析部分的详尽程度。坦白说,很多古典选本的注释往往流于表面,对典故的解释过于敷衍,导致读者在理解深层含义时仍然感到吃力。然而,这本书在每一个重要词语、每一个历史典故的处理上都显得极为审慎和专业。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但又不失严谨的笔触进行阐释,让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文化符号重新鲜活起来。我特别注意到,对于一些涉及民间传说或地方风俗的诗句,注释里也做了细致的考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阅读时,我经常会对比不同版本的译注习惯,这本书的注解体系展现出一种成熟的学术态度,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地进行现代解读,这种平衡处理非常到位,让初学者可以无障碍入门,老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领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