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文排版 中信齣版社

西文排版 中信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排版設計
  • 西文排版
  • 書籍裝幀
  • 齣版
  • 中信齣版社
  • 設計
  • 印刷
  • 字體
  • 版式
  • 齣版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61971
商品編碼:10550229262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7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設計裏不能缺少文字設

(首發附贈西文排版專用鋼尺800個,由《西文排版》一書的設計及監修者陳嶸精心設計,不僅有常用的cm、mm刻度,更有對應排版字號的inch、pica、pt等專用刻度,以及pt與mm的換算方式等專業知識。另外還特彆設計瞭數個常用字號的鏤空方格,以便在檢查字號時使用。鋼尺製作精美、功能實用、尺寸便攜,將成為書籍設計師、平麵設計師的排版工作好幫手。還有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主持人高岡昌生親自在日本印製而成的活版明信片800張,極具收藏價值!)


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主持人高岡昌生

簡單易懂的西文排版基礎練習與要點講解

重新思考排版與閱讀的關係

傳達齣西文排版是一種關愛

聯閤推薦

日本著名設計師 葛西薫

英國布萊頓大學教授 河野英一

德國濛納字體公司字體設計總監 小林章

中國著名平麵設計師 楊林青

漢儀字庫特彆為設計師讀者特彆定製的排版專用鋼尺,由《西文排版》一書的設計及監修者陳嶸精心設計,不僅有常用的cm、mm刻度,更有對應排版字號的inch、pica、pt等專用刻度,以及pt與mm的換算方式等專業知識。另外還特彆設計瞭數個常用字號的鏤空方格,以便在檢查字號時使用。鋼尺製作精美、功能實用、尺寸便攜,將成為書籍設計師、平麵設計師的排版工作好幫手。

*圖片與實物略有差異,功能一緻。

高岡先生的這本《西文排版》裏充滿瞭愛,真是一本好書!

為瞭能把詞句直接錶達齣來,高岡先生精心細緻地進行排版操作。但是,他的排版實在是太漂亮瞭,有時候會令我會忘記裏麵所寫的詞句,入迷地看齣神,而直接陶醉其中。經高岡先生之手所用的活字們真的好幸福啊。

日本著名設計師 葛西薫

在西文裏,經常把文字編排設計比喻成“二維的建築”。其主要目的是,把文字當作建築材料,巧妙地利用空間,編排和構築齣美麗而又能舒適閱讀的文章。這本書就是能獲得這種技能的一個良伴。嘉瑞工房的兩位先驅——·井上嘉瑞和高岡重藏通過他們鍥而不捨的努力,超一流的西文排版水準獲得瞭國外專傢們一緻認同。本書作者高岡昌生先生在繼承瞭前輩們嚴格而高超技術的同時,又繼續不斷鑽研,在書中非常清晰地嚮大傢解釋瞭西文排版中的奧妙和啓示。

英國布萊頓大學教授 河野英一

對於西文排版的內容,我一直希望全部讓高岡先生來講。在日本,一直都沒有一本能從日常工作層麵的視角來寫西文排版的書。在排版方麵進行如此細緻解說的就隻有《西文排版》這本書瞭。本書不僅有解說,還有“練習”。對於“練習”部分,大傢不要覺得已經會瞭就跳過,一定要實際做一做。因為它們看似簡單,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德國濛納字體公司字體設計總監 小林章

懂得運用電腦軟件不等於我們就懂得瞭排版。軟件隻是一個技術工具,它應該被知識所支配。對於今天的平麵設計師來說,排版已不再是一門專業技能,而是一套信息的基本視覺語法。《西文排版》從字體到文本,詳盡地講述瞭這套語法中的規則和原理。它不僅可以培養設計師一種對文字的視覺判斷力,還可以幫助我們實現一項結構嚴密、品質優秀的設計。

中國著名平麵設計師 楊林青

本書內文字體組閤

漢儀新人文宋 M+Minion Regular

漢儀旗黑55+Frutiger 55

新人文宋的筆畫造型源自新時代的硬筆書寫,竪筆上下水平的獨特設計,能更好的促進橫嚮閱讀時的視綫流動。

新人文宋的造型設計和概念,是適閤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期待為曆史悠久的宋體字體係裏,帶來時代的人文主義風尚。

 


內容簡介

《西文排版》以西文字體的基礎知識和西文排版中的9個基礎練習開篇,進一步講解瞭西文排版的關鍵點,以及優秀西文排版所必需的19個知識要點。細緻講解瞭設計師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名片、信紙、請柬和證書的西文排版,簡要描述瞭廣告與包裝、導嚮標識係統、網絡設計、産品設計和企業字體等各個設計領域中西文排版的運用,以及日西混排的問題、現狀和未來。

作為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主持人的高岡昌生,其父高岡重藏是該工房創始人井上嘉瑞唯一的弟子,幾代人專攻西文活字印刷術,並藏有極多一流西文活字。zui後一章高岡昌生娓娓道來自己是如何進入字體排印的世界,接受瞭“嘉瑞工房”的字體排印教育,並逐步掌握字體排印的技術、知識和曆史,體會到字體排印是一份心意。這不是一本單純講解排版規則的書,更注重思考如何排版纔能讓讀者舒適地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

 


作者簡介

高岡 昌生 Masao Takaoka,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有限公司董事長。

1957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日本國學院大學法學部法律專業。大學畢業後進入父親高岡重藏經營的 “嘉瑞工房”有限公司,1995年起任現職。隨父學習西文排版和字體排印。1999到2001年任日本印刷博物館印刷工房顧問。在日本各地以西文排版、字體排印、企業字體為主體進行講座、演講活動。

英國皇傢藝術學會會員(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

德國濛納字體公司日本遠東地區顧問(負責企業字體)

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特彆講師(負責活字印刷實習)

2009年獲得東京都新宿造物大師“技法名匠”稱號

 


 

內頁插圖

 

目錄

西文排版中的奧妙和啓示 河野英一

日常工作層麵的西文排版 小林章

緻簡體中文版《西文排版》的廣大讀者

前 言

第yi章 西文字體的基礎知識

在乘坐“賽車”之前

基礎術語解說

簡明西文字體史

專欄字體排印趣談1:槳帆船與木屐

第二章 西文排版的基礎練習

西文排版開始的第yi步

小寫字母的字間距

大寫字母的字間距

練習1

練習2

詞間距

練習3

練習4

練習5

練習6

練習7

練習8

練習9

小結

專欄字體排印趣談2:從大學的實習開始

第三章 更為優秀的西文排版

3-1 西文排版的關鍵點

A-1 兩端對齊——這樣的排版你覺得怎麼樣?

A-2 兩端對齊——修改範例

B-1 左對齊、單欄——這樣的排版你覺得怎麼樣?

C-1 兩端對齊、雙欄——這樣的排版你覺得怎麼樣?

B-2 左對齊、單欄——修改範例

C-2 兩端對齊、雙欄——修改範例

3-2 優秀排版所需的必備知識

1、羅馬體和無襯綫體

2、 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

3、 大標題、小標題

4、意大利斜體

專欄“版式設計基礎”:左對齊、中央對齊的視覺修正

5、 小型大寫字母

6、 數字

7、 用連字符斷詞

8、 河流、街道與寡字孤行

9、 段首縮進

10、首字母

11、標點符號

12、手寫體

13、閤字

14、花筆字、尾字

15、標點懸掛

16、行長

17、左對齊的換行

18、版心與頁邊距

19、文字顔色

3-3 排版規範

專欄字體排印趣談3:打字機的影響

國外優秀排版鑒賞

第四章 西文排版進階

4-1 西文排版的實踐

·名片

需要知道的排版要點

關於名片的字體

4-2 麵嚮設計的各個領域

4-3 日西混排

專欄“一點建議”:把腦子切換成西文思考!

專欄“字體排印趣談-4”:C&lc;的lc是什麼?

第五章 我與字體排印

後記

鳴謝

參考文獻

引用圖片

術語索引

 

 

精彩書摘

西文排版中的奧妙和啓示

在西文裏,經常把文字編排設計比喻成“二維的建築”。其主要目的,是把文字當作建築材料,巧妙地利用空間,編排和構築齣美麗而又能舒適閱讀的文章。而本書就是獲得這種技能的一個良伴。日文現在也經常會有漢字、平假名、片假名以及西文等混閤而成的橫嚮排版,並且包含長篇西文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活字印刷五百年的曆史中錘煉齣來的西文編排設計裏,包含瞭很多對日文橫嚮排版有用的啓示。

活版印刷是純手工、不斷培養眼力並做齣優異品質的工藝技術之一。嘉瑞工房的兩位先驅——井上嘉瑞和高岡重藏通過他們鍥而不捨的努力,超一流的西文排版水準獲得瞭國外專傢們一緻認同。而本書作者高岡昌生先生在繼承瞭前輩們嚴格且高超技術的同時,又繼續不斷鑽研,在書中非常清晰地嚮大傢解釋瞭西文排版的奧妙和啓示。

在第yi章,作者講述瞭從多如繁星的數碼字庫中挑選字體的基準和從西文字體的起源著眼的方法。大寫字母的範本要看公元1世紀完成的、具有zui穩固之美且備受贊譽的古羅馬碑刻文字,而小寫字母則要參考一韆多年後文藝復興時期完成的手抄本裏的手寫文字。從第二章開始,作者則希望大傢時刻意識到,決定西文排版好壞的重要因素有字距、詞距、行距等。日文裏沒有的“詞距”這個概念,西文排版裏則通常以小寫字母e為標準,對於不熟悉西文的人來說會覺得非常窄,當然兒童讀物則可以把詞距適當拉寬。第五章“土氣的日本西文印刷”所錶達的實際含義,雖然在20世紀30年代與現代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但坦率地說,日本西文印刷的大部分仍舊是鹿鳴館*,甚至是錶麵模仿的程度。大傢zui初可以謙虛地從臨摹開始,但隻要能認真思考“請讀者閱讀、能讓人讀、讓人能讀進去”,以這樣的立場進行文字編排設計工作,就不會停留在單純的錶麵風格模仿。

河野 英一

河野英一

1974年辭去工作,赴英國倫敦印刷學院(現更名為倫敦傳媒學院)、英國皇傢藝術學院學習文字編排設計。主導瞭倫敦交通局、市政府官方字體New Johnston、Windows係統內置字庫Meiryo體的開發,曾負責英國《經濟學人》、《英國醫學雜誌》、皇傢藝術學院的設計,曆任英國密德薩斯大學、英國雷丁大學講師後,現在在英國布萊頓大學工作。

* 鹿鳴館,日本明治維新後在東京建的一所類似於沙龍的會館,供西化後的達官貴人們聚會風雅的地方。——編者注

日常工作層麵的西文排版

我一直期待著這本書的問世。同為美術齣版社(日本)齣版的我自己的《西文字體》主要寫瞭作為一名字體設計師所思考的一些西文字體的基礎內容,而對於西文排版的內容,我一直希望全部由高岡先生來講。在日本,一直都沒有一本能從日常工作層麵的視角來寫西文排版的書。

事實上,我真誠希望高岡先生的書能夠更早一點兒問世。這本書能和我的書同時齣版是zui理想的。但高岡先生的本職是從事以製作名片為主的印刷工作,經常會涉及一些精細的工作找過來。為瞭趕工,他經常在節假日的深夜操作印刷機,因此我也沒有辦法總是催稿。時間就這樣滑過,我的《西文字體2》也已齣版。書裏寫的部分內容,都是我跑到嘉瑞工房閑聊時學習吸取的。讀過我的《西文字體》的讀者如果看瞭高岡先生的書,可能會覺得“和小林章的書有類似的地方”。其實恰恰相反——本來應該由高岡先生寫的東西被我先寫齣來瞭。

從另一方麵來說,在排版方麵進行如此細緻解說的就隻有這本書瞭。本書不僅有解說,還有“練習”。對於“練習”部分,大傢不要覺得已經會瞭就跳過,一定要實際做一做。因為它們看似簡單,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完全沒有接受學校設計教育的高岡昌生先生也是從這些練習入門而成為西文排版的專業工匠的。這位專傢以其豐富的經驗告訴大傢“要從這裏開始”。就是這樣一位熱心的專傢撰寫的書終於問世瞭。我希望大傢不要急於求成,要跟著指導認認真真地去努力。

小林 章

小林章

濛納字體公司字體設計總監,定居德國。與著名字體設計師赫爾曼·察普夫先生、阿德裏安·弗魯提格先生一起改刻瞭兩位設計師的字體作品。在日本國內外進行瞭大量的演講,並著有《西文字體——字體的背景和使用方法》、《西文字體2——經典款字體及其錶現方法》(簡體中文版均已由中信齣版社齣版)。

緻簡體中文版讀者

感謝大傢選購這本《西文排版》。

“諸位設計師,你們在排西文的時候有自信嗎?”——2010年,本書就是以這樣的宣傳口號在日本齣版的。

在日本的美術大學、專科學校裏,幾乎沒有機會能夠學習西文排版。而當大傢走入社會、從事設計工作時,處理西文的機會卻日益增多。於是這造成瞭令人遺憾的結果:很多人隻有之前一些很模糊的知識,挑字體、做排版都是憑感覺。這本書在日本齣版後,通過講座等形式學習正確西文排版的氛圍逐漸高漲。

這並不是一本單純講解排版規則的書,而是一本思考如何排版纔能夠讓讀者舒適地接受作者錶達的書。在這本書裏,我寫瞭一些應該避免的要點,但並不是說避免瞭這些要點就算是優秀的西文排版瞭。無論是排版還是對話,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知識固然重要,但對知識加以活用的智慧更為重要。要做好排版,“準備”和“練習”也很重要。並不是說讀完這本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要對本書寫的一些約定俗成的事項加以注意。這是第yi步。

zui後,本書能以簡體中文齣版,我感到非常高興。中日兩國都不是以拉丁字母為母語的國傢,大傢一起努力,讓我們做齣的西文排版也能獲得西方肯定!

本次簡體中文版的設計和翻譯拜托給瞭陳嶸、劉慶,我在此深錶謝意。

高岡 昌生

後 記

本書還有另外兩位作者:一位是嘉瑞工房的創始者井上嘉瑞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的獨門弟子、我的父親高岡重藏。缺少瞭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位,這本書都不會問世。井上嘉瑞先生在我齣生兩年前已過世,雖然我與他素未謀麵,但通過他的著作、父親的迴憶,感受到他的精神,並一直在我心裏延續著。

我從兩位長輩那裏學到的是:隻要堅持從“排版是為誰、為何而做”齣發考慮問題,答案就會不言自明;知識不是目的,而是思考、探尋過程的一個手段。

這本書的主題“字體排印是一份心意”,其實並不是這兩位長輩的話。有一次我父親不在公司,有位年輕的訪客問當時還健在的母親:“字體排印到底是什麼呢?” 我母親可是字體排印的外行,不知如何迴答,於是就說: “雖然我什麼都不懂,但是我覺得這是對讀者的一份心意吧。” 後來那位客人嚮父親說起這段令他“恍然大悟”的話後我纔第yi次聽到瞭“心意”這個說法。我就是這樣由井上嘉瑞、父親,還有這樣的母親培養長大的。雖然我本身對設計不在行,但之所以能做到現在,要感激這些導師的教誨。

從二十歲開始,三四十歲的我一直熱衷於活版印刷。活版印刷是落後於時代、瀕於消失的一項技術。但是,文字排版的原點起源於此。從巴斯剋維爾、博多尼,還有那些為西文排版打下基礎的諸多有名或者無名印刷者製作的印刷品中,我學到瞭很多東西。我通過這些印刷品能與兩三百年前的排版者進行對話。一看版麵,加入瞭什麼樣的空格、這個版麵是怎麼拼齣來的等,這些排版前輩們的手法以及zui終組閤排版齣來的版麵效果都能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受用之大,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而到現在,我希望能把我繼承下來的東西,傳達給用電腦排版的諸位。

我要特彆感謝一直推薦我執筆的日本美術齣版社的宮後優子女士。沒有她,這樣一本內容乏味的書是無法問世的。

本書的設計,我拜托瞭平麵設計師、對西文字體設計造詣頗深的立野龍一先生。他以平麵設計師的角度,不僅對圖版製作,也對文章內容給瞭我很多建議。日文版《西文排版》的整體設計,如果沒有立野先生絕對無法成形。

本人不善文筆,上田宙先生花費瞭很多精力幫我把文章修改得更通順易讀。

濛納字體公司的小林章先生,不僅為本書寫瞭《推薦序》,還為我提供瞭數據、推薦瞭很多數碼字體,對本書的內容也給瞭我很多建議。每當我要跑題時,他總能把我拉迴來。其著作《西文字體》和《西文字體2》的成功也為本書的齣版提供瞭良機。如果想對西文字體有更深的瞭解,我嚮大傢推薦這兩本書。

另外,倫敦方麵也給瞭我很多建議,並幫我寫瞭《推薦序》——河野英一先生可以算是我的師兄,我也要感謝他。為瞭寫這本書,我也嚮他谘詢瞭很多關於字體排印的zui新動嚮。

然後,我也要嚮欣然允諾為我寫腰封簡介的平麵設計師葛西熏先生錶示衷心的感謝。

還有很多為本書齣力、提齣寶貴意見、提供資料、執筆期間給予鼓勵的客戶、學生們,在此我都錶示深深的謝意,我把其中幾位的名字放入下麵鳴謝名單裏。

zui後,我要嚮我的妻子鎮子和我的四個女兒錶示歉意。在這一年半裏,我放棄瞭很多與你們相處的時間,同時我也感謝你們,感謝你們對我的長期支持。

高岡昌生

2009年11月 於嘉瑞工房

齣版後記

這幾年國內設計界對字體設計越來越重視,大傢開始認識到有必要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字體相關知識。不過,在對字體設計越來越熱的當下,反而有必要冷靜地迴頭看看,撇開字體本身的問題,國內的排版設計是否已到瞭完美的高度呢?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在西方現代鉛字印刷進入中國後的一百多年裏,中文書麵語言引入西方的標點符號,排版方嚮也由竪變橫。顯然,西文排版的基礎知識,對我們當下全球化語境下的平麵設計是有很大益處的。本書作者高岡昌生先生在西文活字印刷領域深耕多年,作為母語非拉丁語係的亞洲人,他的知識和經驗對我們設計師瞭解和學習西文排版非常有幫助。這也是我推崇本書的重要原因。

由於有此係列書前兩本的基礎,本書的翻譯校對相對順利。但因為電腦桌麵排版技術的快速侵蝕,中國的鉛字排版技術與知識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保留,有不少來自鉛印時代的排版術語已“失傳”,為此劉慶收集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相關書籍來參考對照,對他的專業執著錶示感謝。書中還涉及部分排版軟件的內容,而中文版Adobe Illustrator、InDesign的部分菜單和功能的翻譯因版本的差異而不同,兩款軟件之間甚至都不一緻,這也從側麵說明中國現代排版設計根基之薄弱。

本書開始設計之初,高岡先生錶達瞭希望正文使用明朝體(中國的宋體)的意願,機緣巧閤的是本人和漢儀字庫聯閤設計製作的“新人文宋”測試版剛好完成。在給高岡先生確認使用新人文宋的排版試樣後,他錶示非常不錯,所以很榮幸這款字體能用在本書的排版設計上。漢儀字庫還為瞭配閤書名及部分標題等處的使用,緊急製作瞭傢族兩款粗體的300多個字符。這是一本講述排版設計的專業書籍,尤其需要注意排版設計和細節。書中漢字使用瞭新人文宋和旗黑兩款字體,相匹配的西文字體、行距字距、版心網格、排版規範、標點符號擠壓設定……本書設計中需要考慮的要素和細節繁多,難免有所疏漏。所以,就像高岡先生在書裏說的一樣,如果各位讀者對其中的翻譯或排版設計有疑問或建議,歡迎指齣並一起討論。

陳 嶸

……

 

 

前言/序言

前 言

在新宿的一隅,我經營著一傢從父親高岡重藏那裏繼承下來的活字印刷所,采用金屬製的西文活字,印刷名片、請柬這些所謂“零碎活”的印刷品。我雖然沒有做過書籍的印刷,但西文排版是以金屬活字時代的書籍排版為起點的,因此我有強烈的意識把這些原理運用到每天的工作中。

書籍印刷需要用適閤正文排版的同一種字體排幾頁或者幾百頁,而零碎印刷品則必須按照內容去運用為數眾多的字體。我的嘉瑞工房有三百多款西文字體。為瞭能夠活用這些字體,必須要掌握西文字體、西文排版的知識。

即使您現在還在為“不知道什麼是優秀的西文排版”而煩惱,也不用擔心。每個人在一開始都是這樣的。我自己在剛開始這份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既沒有知識也沒有經驗。但我會去思考,這個排版怎麼樣?要是自己會怎麼排?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後,就會一點兒一點兒慢慢地知道什麼是好的排版。

的確,為瞭能做齣優秀的排版需要瞭解很多東西。無論怎麼學,總是看不見終點。

話說迴來,所謂“優秀的排版”到底是什麼?是一項把內容傳達齣來的技術嗎?還是在其根底的一種思想?——這說得好像太哲學瞭。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難,就一個關鍵詞:“心意”。這既不是一本單純的技術解說書,也不是一本絕對性的排版規則書,或者排版軟件說明書。換句話說,這是一本為瞭把這種“心意”以實際形態體現齣來、含有眾多技巧的書。第yi章到第四章,按順序解釋瞭與排版相關的知識與規則,在第五章,我以自己的經驗,試著總結瞭所有這些根源所蘊含的思想。

用活版進行西文印刷大概有五百年的曆史。製作漂亮的排版是有竅門的。但是,使用數碼字體的桌麵排版時代已經來臨,活版印刷這一技術正在結束其時代使命。從效率、經濟角度考慮的話,這自然是無可奈何的。但即便到瞭電腦排版、膠印的時代,“在紙麵上排列字母”這一行為本身並沒有改變。我確信,活版印刷的這些技巧,有很多可以在電腦排版中活用,或者說能加以學習。

活版印刷不能隨意改變字號、不能對字距進行細微調整,不能一瞬間排齣幾百頁的東西。要用手工揀齣一個一個的活字和空格(鉛空),要是放不好還要從前麵好幾行字開始重新排列。活字排版非常費事,效率很低。

但是,能做活字排版我還是覺得很慶幸,因為我學到瞭很多東西:為瞭避免重復勞動,在各種局限中做齣zui好選擇等。

使用zui先進的電腦和排版軟件,能自由地選擇字體和字號。調整、修改也很簡單。但是也許是時間過於倉促,也許是沒有意識到必要性,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那些隨意的排版,數量之多令人驚訝。調整本來還可以再細緻一點兒,可以再做得容易閱讀一點兒的呀,實在令人可惜。您一定也可以做齣更漂亮的西文排版。

這樣的西文排版好嗎?怎樣纔能做齣漂亮的排版?其實,並沒有一劑便利的萬能藥能針對所有案例。但讀瞭這本書之後,哪怕隻是意識到其中的幾點,您的排版就能和以往不同。來,和我一起動手排一排西文吧。

高岡 昌生

 


好的,這裏為您創作一本關於西方古典音樂鑒賞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旨在吸引對音樂史、作麯傢生平和作品分析感興趣的讀者。 樂之源流:西方古典音樂鑒賞指南 導言:叩響藝術殿堂的大門 音樂,是人類情感最深刻的錶達方式之一。在浩瀚的西方藝術史中,古典音樂無疑是其中最為恢弘、也最富於哲理的一脈。它不僅僅是悅耳的鏇律組閤,更是特定曆史時期社會思潮、宗教信仰、技術革新與個體天纔碰撞的結晶。 《樂之源流:西方古典音樂鑒賞指南》並非一本枯燥的樂理教科書,而是一部帶領讀者深入時間長河,與貝多芬的激情、莫紮特的靈動、巴赫的嚴謹進行心靈對話的嚮導手冊。本書旨在消除普通聽眾與宏大古典音樂作品之間的壁壘,揭示隱藏在復雜樂章背後的曆史語境、文化密碼與人性光輝。 第一部:奠基與曙光——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音畫 音樂的旅程始於漫長而幽深的奠基時期。在中世紀,西方音樂的生命綫幾乎完全維係於教會的吟唱之上。本書將詳盡解析格裏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的單音、素樸之美,探討其如何從口頭傳統逐步走嚮記譜法的萌芽。我們將聚焦於“奧爾加農”(Organum)的齣現,那是復調音樂的最初嘗試,是人類如何從單一鏇律走嚮和聲交織的偉大一步。 進入文藝復興時期,人性的覺醒帶來音樂色彩的豐富。我們不僅會討論復調音樂技藝的精進——如嚴格的模仿技巧(Imitation)與均衡的織體構建——更重要的是,會探討音樂開始脫離純粹的宗教束縛,走嚮世俗的錶達。從教皇馬切洛的莊嚴彌撒,到雅各布斯·奧布雷赫特(Jacobus Obrecht)的精緻經文歌,再到若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s Prez)如何以音樂描繪文字的精確含義,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和諧”在這一時代語境下的意義。此外,我們還將審視早期器樂的發展,為即將到來的巴洛剋時代埋下伏筆。 第二部:光影與激情——巴洛剋時代的輝煌(約1600-1750) 巴洛剋(Baroque)時期,是西方音樂史中最為華麗、也最具戲劇張力的時代。這個時期的音樂充滿瞭強烈的對比、動態的起伏和復雜的情感錶達。 本書將把重點放在歌劇的誕生上。從佛羅倫薩“卡梅拉塔”的嘗試,到濛特威爾第(Monteverdi)《奧爾費奧》中對人性欲望的深刻刻畫,我們將解析宣敘調(Recitative)與詠嘆調(Aria)如何確立瞭歌劇的基本形製。 隨後,我們將進入器樂的黃金時代。核心內容圍繞著兩位巨匠展開: 1.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 Bach):我們不再僅僅將巴赫視為“對位法的神”,而是深入探究其作品中蘊含的宇宙秩序與神學思想。從《平均律鍵盤麯集》中對十二平均律的係統探索,到《哥德堡變奏麯》中對同一主題的無窮變化,再到《馬太受難麯》中情感的層層遞進,本書將教您如何“聆聽”巴赫的結構之美。 2. 喬治·弗裏德裏剋·亨德爾(G.F. Handel):我們將著重分析亨德爾如何成功地將意大利歌劇的戲劇性與英國公眾的審美情趣結閤,尤其是在清唱劇(Oratorio)這一體裁上的創新,如《彌賽亞》如何超越宗教範疇,成為普世性的音樂頌歌。 此外,協奏麯的雛形(如維瓦爾第的《四季》)與奏鳴麯的成熟也將被細緻剖析,讓讀者清晰地把握巴洛剋音樂的“力度”與“裝飾”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第三部:清晰與理性——古典主義的黃金比例(約1750-1820) 隨著啓濛運動的興起,音樂審美從巴洛剋的復雜轉嚮量往的清晰、平衡與優雅。古典主義時期,被譽為音樂形式的巔峰,其標誌是奏鳴麯式(Sonata Form)的完美確立。 本部分的核心人物是“維也納三傑”: 海頓(Joseph Haydn):作為“交響麯之父”和“四重奏之父”,海頓的作品展示瞭如何在嚴格的結構內注入幽默感和人性化的細節。我們將分析他如何將傳統的四樂章結構打磨成教科書般的範本。 莫紮特(W.A. Mozart):莫紮特的音樂,以其無與倫比的鏇律天賦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著稱。本書將剖析他在歌劇領域(如《費加羅的婚禮》《唐·璜》)中,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音樂刻畫人物的復雜心理,打破瞭傳統歌劇中的人物臉譜化。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貝多芬是古典主義嚮浪漫主義過渡的橋梁。我們將用大量篇幅來解析他如何將古典主義的嚴謹形式,注入個人英雄主義與掙紮的激情。從早期遵循海頓傳統的作品,到中期《英雄交響麯》中對個體意誌的呐喊,再到晚期結構更為自由、內省的弦樂四重奏,他的音樂曆程即是一部與命運抗爭的史詩。 第四部:情感的洪流——浪漫主義的狂想與抒情(約1820-1900) 如果說古典主義是審美的理性殿堂,那麼浪漫主義就是情感噴薄而齣的火山。這個時期,作麯傢們極大地擴展瞭和聲的範圍,強化瞭管弦樂隊的色彩,並首次將文學、詩歌、繪畫等藝術形式直接融入音樂創作。 我們將聚焦於幾個關鍵方嚮: 1. 抒情獨白:以舒伯特(Schubert)的藝術歌麯(Lied)為代錶,探討音樂如何與詩歌完美結閤,達到“詩中有樂,樂中有詩”的境界。 2. 標題音樂的崛起:柏遼茲(Berlioz)的《幻想交響麯》如何通過“固定音型”(idée fixe)這一創新手法,構建一個完整而宏大的個人敘事。 3. 民族主義的覺醒:斯美塔那、德沃夏剋等作麯傢如何從本國的民間音樂和民族傳說中汲取靈感,創造齣具有獨特地域色彩的音樂。 4. 鋼琴的獨奏盛宴:肖邦(Chopin)對鋼琴音色的極緻開發,以及李斯特(Liszt)對“交響詩”體裁的貢獻,展示瞭個人演奏纔華如何成為時代的焦點。 第五部:色彩的分解與探索——印象主義與後浪漫主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 隨著瓦格納(Wagner)的“總體藝術作品”(Gesamtkunstwerk)理念將和聲推嚮極緻的模糊與緊張,以及德彪西(Debussy)對印象派繪畫的音樂迴應,古典音樂開始步入現代。 本書將解析德彪西如何運用全音階、五聲音階來“描繪”光影與氛圍,而非敘事;解析拉威爾(Ravel)的精湛配器技巧如何將傳統樂器組閤齣嶄新的音響效果。同時,我們也觸及瞭馬勒(Mahler)晚期交響麯中,對人類存在、死亡與虛無的宏大哲學思考,為跨入20世紀的音樂變革做好鋪墊。 結語:持續的聆聽與發現 《樂之源流》旨在提供一個堅實的框架,幫助讀者識彆不同曆史時期的音樂“語言”。通過對這些音樂巨匠及其時代背景的深入瞭解,聽眾將不再是被動接受鏇律,而是能夠主動地參與到作麯傢與作品的對話之中,體會那份穿越時空而來的震撼與感動。每一次重新聆聽,都是一次全新的發現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那種低調的奢華感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一探究竟。從紙張的選擇到油墨的質感,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齣版方對品質的極緻追求。尤其是那裝幀工藝,平滑細膩得如同撫摸著一塊上好的玉石,裝訂處嚴絲閤縫,完全沒有廉價書籍那種鬆鬆垮垮的感覺。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是在告訴讀者,這本書裏的內容絕對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精華。我特彆欣賞那種留白的處理,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地營造齣一種古典而又現代的平衡感,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即將進入的知識殿堂充滿瞭敬畏與期待。這種對實體書美學的堅持,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能可貴。可以說,光是這本書的“外衣”,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載體。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每一個字距、行距的拿捏都達到瞭近乎完美的境界。我嚮來對那些排版混亂、閱讀起來令人心煩意亂的書籍深惡痛絕,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的內文設計充分考慮瞭讀者的眼部舒適度,字體選擇上既有足夠的辨識度,又避免瞭過於尖銳的棱角,讀上一兩個小時都不會感到明顯的視覺疲勞。那些章節標題的處理更是彆齣心裁,用瞭一種非常剋製但又極富錶現力的方式,既清晰地劃分瞭邏輯結構,又沒有打斷閱讀的流暢性。特彆是那些復雜圖錶或引用段落的處理,作者和設計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它們被巧妙地嵌入到正文流中,不顯得突兀,反而像是精心布置的風景點,讓人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時,總能找到可以駐足欣賞的角落。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關注,體現瞭齣版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讀者的尊重。

評分

深入探討其內容結構,我發現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非常驚人,但編排得極其有層次感。它絕不是簡單地將碎片化的信息堆砌在一起,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穩固且邏輯嚴密的知識框架。從宏觀的概念引入,到中觀的理論闡述,再到微觀的案例分析,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尤其是一些跨學科的論證部分,作者似乎擁有駕馭復雜信息流的超凡能力,能夠將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巧妙地聯係起來,展現齣一種令人嘆服的洞察力。這種結構上的精妙設計,使得讀者在學習新知的同時,也能不斷鞏固和刷新自己已有的認知體係。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教授一種觀察世界、組織思維的方法論,其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信息傳遞範疇。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質帶來的觸感體驗,是數字閱讀永遠無法比擬的奢侈享受。我喜歡那種略帶粗糲感卻又極其結實的紙張,它能夠很好地吸收光綫,讓文字看起來更加柔和而不刺眼。側邊切口的精細度,翻動書頁時發齣的那種輕微而清脆的“沙沙”聲,都構成瞭閱讀過程中的一種聽覺享受。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在空白處用鉛筆做一些批注和劃重點,那種墨水滲入紙張縴維的真實感,是屏幕上冰冷的觸控反饋無法替代的。每一次閤上它,放在書架上,它都像一個沉默的朋友,散發著知識的醇厚氣息。這種實體媒介的溫度感和厚重感,讓閱讀行為本身變成瞭一種儀式,一種與智慧的深度交流,而不是快餐式的消費。

評分

翻閱此書時,我深刻體會到瞭一種敘事節奏的掌控力,它不像某些嚴肅的學術著作那樣乾澀乏味,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老師在娓娓道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導讀者的思維,他總能在關鍵時刻拋齣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解釋一個抽象的概念。段落的組織邏輯清晰得令人贊嘆,即便是跨越瞭多個領域和時間綫的復雜論述,也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始終能抓住主綫不迷失方嚮。這種流暢性,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語言風格的精準和凝練,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詞語都像是經過精確計算後放置的砝碼,為整個論證體係增添瞭不可或缺的重量。讀罷一個章節,我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揭示什麼樣的洞見,這種引人入勝的魔力,絕非尋常書籍所能企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