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舒爾茨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從事農業經濟問題的研究。當時,農業經濟隸屬於農學的範圍。他反對這一傳統,認為農業經濟學應該是一般理論經濟學的組成部分。他堅持按這一看法研究農業經濟問題,為現代農業經濟理論的形成奠定瞭基礎。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問題的提齣
各種學說的遺産
需要撇開的問題
未解決的問題
第二章 傳統農業的特徵
一個經濟概念
如何改造傳統農業?
一個難題
第三章 傳統農業中生産要素配置的效率
經濟效率的假說
危地馬拉的帕那加撤爾:十分貧窮而有效率
印度的塞納普爾:貧窮而有效率
結論與含義
第四章 零值農業勞動學說
“零值勞動”學說的各種根源
對理論的屈從
經驗事實的檢驗
根據印度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後的情況所作的檢驗
第五章 收入流價格理論的含義
增長模型忽視瞭的內容
一種理論框架
非增長類型
增長類型
第六章 傳統農業收入流的價格
收入流價格較高的假說
反對這一假說的觀點
危地馬拉的帕那加撤爾
印度的塞納普爾
結論性的含義
對要素份額的說明
第七章 投資有利性問題的引言
第八章 農場規模、控製和刺激
專業化
有組織的研究
生産現代投入品
“生産”信息
不在所有或居住所有的控製和農場規模
假不可分性和農場規模
大型拖拉機和許多鋤頭
真不可分性
對地租的壓抑
關鍵是農産品和要素價格
第九章 隱蔽在“技術變化”中的生産要素
隱蔽要素的花招
某些農業要素的特徵的例子
某些特殊生産要素的供給中存在的變化
考察技術變化所掩蓋的內容
全麵生産要素概念的含義
需求和供給的方法
第十章 新的有利生産要素的供給者
供給者的研究和發展
供給者所進行的分配
營利企業
非營利企業
第十一章 農民作為新要素的需求者
接受的速度
有利性
決定有利性的因素
對新要素的尋求
學會使用新農業要素
分類
成本和收益
第十二章 嚮農民投資
農業增長和人力資本的迴顧
工業化的教訓
教育的價值何在
不依靠追加教育投資的增長
依靠追加教育投資的增長
引進技術的經濟學
引進或國內生産
應急或長期計劃
各級教育的分配
錯定瞭教育外國學生的方針
嚮物的投資與嚮人的投資之間的聯係
嚮人力資本投資
政治障礙
嚮農民投資的類彆
教育的經濟價值
精彩書摘
區分開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即氏族的社會和其他類型社會在許多方麵是非常有用的。經濟學傢似乎總認為,農民當然屬於一種氏族社會。但是,有許多農民是一個以非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即一般所說的“都市”社會的成員。氏族社會和以傳統要素為基礎的農業生産是兩個獨立的範疇。在把這兩個範疇應用於同一社會時,它們有時一緻,有時不一緻。就大多數情況而言,可以說一個氏族社會總是存在傳統農業。然而,氏族社會與傳統農業並不一定一緻,而且,絕不是所有的傳統農業都存在於氏族社會裏。正因為這一原因,氏族社會的文化特徵就不能為鑒彆傳統農業提供可靠的基礎。
人們經常把貧窮社會中農業的弱小性歸咎於特定的文化價值觀。這些價值觀與工作、節約、勤勞和對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是相關聯的。人們常用這些因素來解釋為什麼經濟進步如此微小,以及為什麼特定的經濟發展計劃實際上總不成功。但是,一般來說,並不必去求助於這種文化價值觀方麵的差彆,因為一種簡單的經濟解釋就足以說明問題瞭。
首先來考慮對工作的態度。人們總是說,貧窮社會裏的人民不願意長時間辛勤地工作。假定他們偏好空閑。這樣,與這種空閑相關的“閑暇”就應該比更多地乾活纔能實現的生産增加更為寶貴。由此得齣的推論是,這些民族對這種空閑的評價很高。但是,這裏沒有考慮到他們缺乏長時間辛勤工作的精力,以及增加工作所能得到的邊際收益低下。這種觀點的另一種變種論述瞭教育對受過某種教育的人從事農業體力勞動意願的影響。
前言/序言
農業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的主要議題之一。農業能不能成為發展中國傢經濟增長的源泉,應該如何改造發展中國傢的傳統農業,一直是經濟學傢們爭論和研究的中心問題。關於發展中國傢農業問題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然而,美國著名經濟學傢、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之一舒爾茨在1964年發錶的《改造傳統農業》一書卻獨樹一幟,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
西奧多·威廉·舒爾茨於1902年齣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阿靈頓郡的一個德國移民傢庭,父親是小農場主。他受教於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後先在衣阿華州立大學任教,40年代後轉至芝加哥大學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此外,舒爾茨還曾在美國政府農業部、商務部、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閤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兼職。退休前為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現已去世。
舒爾茨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從事農業經濟問題的研究。當時,農業經濟隸屬於農學的範圍。他反對這一傳統,認為農業經濟學應該是一般理論經濟學的組成部分。他堅持按這一看法研究農業經濟問題,為現代農業經濟理論的形成奠定瞭基礎。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改造傳統農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