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無聞論文集

徐無聞論文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徐無聞,徐立 著
圖書標籤:
  • 徐無聞
  • 哲學
  • 思想史
  • 文化批評
  • 現代性
  • 中國思想
  • 知識分子
  • 公共知識生活
  • 學術著作
  • 理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13302
版次:1
商品編碼:10683820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3-05-01
頁數:43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孔子曰:“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吾友徐無聞先生博通訓詁及金石文字之學,執教於蜀中高等學校,誨人不倦,學人仰之,且信其必壽也。詛知竟以頑癥而不得延其天年。豈聖語之無憑耶,醫術之不效耶,抑人事之不平損其樂而及其壽耶?乃知世道有待而和平,科學有待而昌明也。
無聞先生諱永年,字嘉齡,以耳病失聰,自號無聞。教授於西南師範大學,著述甚富。於古文字之考辨,造詣尤邃。暇則揮毫作書,古、篆、楷、行,罔不精工。其篆法深穩,獨得淵穆之度。齣其緒餘,施於鐵筆。印學自鄧完白、吳讓之以下,日趨於躁,更下至以毀瓦畫墁相矜尚。雖時世以同文尊秦法,而刻石銘功,鑄印示信之法,則蕩然無復遣存。先生篆書不減王虛舟、錢十蘭,而治印則遠紹吾子行,近邁王福庵。其學識有所不同也。
學友劉石博士,曾受業於先生,數年前北遊首都,時相談藝者有年。言及先生之人品學問,常掩淚而述之。夫浩劫之時,學校中莫不以鞭撻師長相煽惑。十年之後,竟有師友之誼相感不啻骨肉者,於以徵先生教澤之深且遠矣。

內頁插圖

目錄


高適詩文係年稿
杜甫與書畫
我對變文的幾點初步認識
也談敦煌文學研究
唐詩輯佚十三首
《東坡選集》序言
《成都西樓蘇帖》初箋
黃庭堅卒年可以無疑
跋鮑廷博手校張奕樞本《白石道人歌麯》
張皋文手批《山中白雲》跋
試談《琵琶記》
秦嶧山刻石、泰山刻石考辨
小篆為戰國文字說
釋“錍”字
現存秦漢魏晉篆隸石刻錶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錶》前言
《寰宇貞石圖》淺說
《激素飛清閣評碑記、評帖記》序
《殷墟甲骨書法選》序
《甲金篆隸大字典》序言
篆隸書法簡論
禇遂良書法試論
《顔真卿書竹山連句》辨僞
關於宋代書法史的研究
記北碚圖書館藏王鐸行書捲
《管窺集》跋
晚清書傢顧印愚
豪傑挺然風氣外——趙熙書法簡說
紀念易均室先生
記從瀋尹默老人學書法
方介堪先生的篆刻藝術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馮建吳的書法篆刻
篆刻的關鍵在於篆
評鬍蠻(祜曼)著《中國美術史》
書學?印學隨劄
跋劉光第詩稿墨跡照片
《廛間之藝》小引
《瀋尹默先生入蜀詞墨跡》跋
《詩詞麯詞語雜釋》序
《蘇葆楨畫集》序
《中國書道辭典》中譯本序
《李際科畫選)序
《戴明賢書法篆刻集》序
不創新時自創新
——《吳丈蜀書法輯》序
《餘興公書畫篆刻集》序
《謝臨風畫集》前言
《瀋定庵楹聯書法集》序
附錄:韻語?聨語輯存
作者主要著作
後記

前言/序言


《寰宇風雲錄:近現代世界格局變遷與思想脈絡》 作者: 柳雲鬆 齣版社: 華章文化研究社 頁數: 890頁 定價: 168.00 元 --- 內容提要: 《寰宇風雲錄:近現代世界格局變遷與思想脈絡》是一部宏大敘事的曆史學專著,它聚焦於公元1800年至2000年間,人類社會經曆的劇烈動蕩、製度重構與哲學思潮的碰撞與演進。本書並非僅僅羅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瞭技術革命、帝國主義的興衰、民族主義的崛起、兩次世界大戰的深層驅動力,以及冷戰格局的形成與瓦解背後的權力邏輯與意識形態對抗。柳雲鬆教授以其深厚的史學功底和跨學科的視野,將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融為一爐,力圖勾勒齣近現代世界秩序如何從歐洲中心走嚮多極化,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人類對“進步”、“自由”和“真理”的理解如何被不斷重塑和顛覆。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結構性分析”與“個體敘事”的完美結閤。一方麵,作者對如工業革命的技術溢齣效應、凡爾賽體係的內在矛盾、布雷頓森林體係的金融基礎等宏大結構進行瞭嚴謹的量化與質性分析;另一方麵,書中穿插瞭對關鍵曆史人物如俾斯麥的外交手腕、列寜的革命理論、凱恩斯的經濟學說、薩特的現象學存在主義等思想巨匠的精妙解讀,使得抽象的曆史進程有瞭鮮活的思想支撐。 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層層遞進,邏輯嚴密: 第一部分:舊世界的黃昏與現代性的黎明(1800-1870) 本部分考察瞭拿破侖戰爭的餘波如何重塑歐洲版圖,以及工業革命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瞭生産關係和階級結構。重點分析瞭自由主義、早期社會主義思潮的萌芽,以及在維也納體係的錶麵穩定下,民族國傢構建的內在張力。作者詳細探討瞭馬剋思的早期經濟學批判與赫爾德浪漫主義對民族身份認同的構建作用,揭示瞭技術進步並非綫性朝嚮“光明”,而是伴隨著殖民擴張的血腥底色。 第二部分:帝國鼎盛與秩序的隱秘危機(1870-1914) 此間,德意誌的崛起打破瞭歐洲的權力平衡。本書深入剖析瞭“新帝國主義”的經濟動因——資本的全球布局與原材料的爭奪。作者將目光投嚮瞭非西方世界,考察瞭明治維新、清末新政等“追趕型現代化”的復雜性與代價。通過對歐洲列強之間復雜的同盟體係和軍備競賽的細緻梳理,作者論證瞭第一次世界大戰並非簡單的偶然事件,而是結構性矛盾長期積纍的總爆發。 第三部分:全球創傷與激進主義的盛宴(1914-1945) 這是全書最具衝擊力的部分。作者以宏大的筆觸描繪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如何徹底摧毀瞭人們對“理性進步”的信仰。從凡爾賽條約的苛刻條款到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實踐,再到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本書探討瞭政治極化如何成為一戰後歐洲社會的常態。特彆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分析經濟大蕭條時,引入瞭對信息不對稱和金融投機的批判視角,而非僅僅停留在傳統的供需失衡解釋上,並詳盡對比瞭羅斯福新政、蘇聯的計劃經濟與德國的“第三條道路”之間的本質差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被視為現代民族國傢權力邏輯自我毀滅的終極體現。 第四部分:兩極對峙與意識形態的冰封(1945-1989) 冷戰是本書分析的另一核心。作者摒棄瞭簡單的美蘇對抗敘事,轉而探討瞭意識形態(自由民主資本主義與馬列主義國傢社會主義)在冷戰中的“內在焦慮”——即雙方都急需對外輸齣意識形態以鞏固其內部閤法性。本書細緻分析瞭核威懾理論、不結盟運動的復雜性,以及全球南方國傢在兩極框架下的選擇睏境。對於戰後西方社會內部的結構性變化,如反文化運動、民權運動的興起,作者亦給予瞭充分的關注,指齣冷戰不僅僅發生在國界之間,更發生在社會肌理之中。 第五部分:全球化加速與新世紀的迷霧(1989-2000) 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並非“曆史的終結”。作者批判性地審視瞭“曆史終結論”的盲區,認為冷戰的結束隻是意識形態對抗形式的轉變,而非終結。本書最後探討瞭冷戰後全球化的加速進程中,民族國傢主權的相對削弱、跨國資本的權力膨脹,以及全球治理赤字的齣現。同時,對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的早期影響)對傳統政治權力的衝擊,進行瞭前瞻性的分析。 --- 學術價值與閱讀指南: 《寰宇風雲錄》是一部具有高度綜閤性和深刻洞察力的作品。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和哲學基礎,因為它避免瞭對復雜概念的過度簡化。本書的寫作風格嚴謹而富有激情,論證過程邏輯縝密,注釋詳實,參考瞭大量德語、法語、俄語及英語的一手文獻和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特彆適閤以下讀者群: 1. 曆史學、政治學及國際關係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及研究生: 作為研究近現代史的經典參考讀物,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對於理解當代世界格局的根源至關重要。 2. 政策研究人員與外交從業者: 書中對權力轉移和外交決策失誤的剖析,提供瞭寶貴的曆史教訓。 3. 對嚴肅思想史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 盡管學術性強,但作者通過清晰的敘事結構和對思想傢思想精髓的精準提煉,使得復雜的理論不再晦澀難懂。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度、去中心化的視角,理解我們如何從一個由歐洲主導的舊世界,艱難地走嚮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化新紀元。它提醒我們,對曆史的理解,永遠在路上。 --- 附注: 本書附有數百條詳盡的尾注,並包含一份按時間順序排列的“世界重大曆史事件年錶”及“核心人物與理論索引”。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率地說,這本書在某些核心論點的闡述上,確實達到瞭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新高度。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時間性與空間性交互作用”的那幾篇核心文章,作者似乎找到瞭一個前人未曾充分挖掘的交叉地帶。他沒有簡單地將兩者視為獨立的變量進行分析,而是構建瞭一個動態的、相互滲透的模型,用極具畫麵感的描述展現瞭這種復雜互動是如何塑造現實的。這種視角上的突破,無疑為我們理解當代社會變遷提供瞭全新的工具箱。當然,這種高度的原創性也意味著讀者需要付齣額外的努力去消化吸收。在某些推導過程,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需要藉助其他輔助材料來確保我完全理解瞭作者提齣的那個邏輯躍點。但正是這種挑戰性,纔彰顯瞭其學術價值——它不是簡單地重復已知,而是用力地拓寬瞭知識的前沿邊界。

評分

讀完這本集子,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思想的“延展性”和“應用性”上做得非常齣色。這本書給齣的理論框架,並不是一個封閉的、自洽的係統,它更像是一個強有力的啓動器,瞬間點燃瞭我對周邊諸多議題進行重新審視的興趣。例如,書中的一個關於“曆史斷裂點”的討論,立刻讓我聯想到瞭我們當下正在經曆的幾個關鍵性社會轉型,那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在作者構建的框架下,突然間找到瞭清晰的內在聯係。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學術著作生命力的重要標準。我甚至可以預見到,未來幾年內,我的研究方嚮和許多同事的討論主題,都會不自覺地引用或反駁書中的某些核心觀點。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高階濾鏡”,讓原本模糊不清的圖景變得銳利起來,這種對思維世界的重塑能力,是任何一本普通讀物都無法比擬的深度饋贈。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對我而言,是一種既有深度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結閤體。它不同於那種冷冰冰的純粹的學術報告,其中時不時流露齣的那種對社會現象背後的人性掙紮的關切,讓人倍感親切。作者的語言是經過打磨的,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像是在精確地雕刻思想的輪廓,絕無冗餘和浮誇。在處理一些敏感或爭議性的話題時,他錶現齣瞭極高的學術剋製力,既不偏激,也不迴避,而是站在一個相對中立且富有思辨性的角度進行剖析,引導讀者自行去構建判斷。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鍵盤前沉思良久,斟酌再三纔落筆的畫麵。這種飽含溫度的理性,使得閱讀體驗非常獨特——你既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高強度訓練,同時又被一種深沉的共情力所包裹,讓人在跟隨他思考的同時,也進行著自我反思。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從封麵到內頁的排版,都透露齣一種沉穩而又不失雅緻的氣質。尤其是紙張的選擇,觸感溫潤,拿在手裏有一種厚重而實在的滿足感,這對於需要反復翻閱和思考的學術著作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裝幀的工藝也看得齣非常用心,綫裝的牢固度讓人放心,即便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有散頁的擔憂。那種低調奢華的質感,讓人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書中的字體選擇也頗為考究,大小適中,間距閤理,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這對於深度鑽研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側邊留白的設計,也方便我們在閱讀時隨時做批注和標記,可以看齣齣版方在細節之處的用心良苦。整體而言,這本書在實體呈現上,已經成功地為內容奠定瞭一個高品質的基調,讓人從翻開它的第一刻起,就對裏麵的學識充滿瞭敬意。

評分

初次翻閱這本書的章節結構時,我立刻被其清晰的邏輯脈絡所吸引。作者似乎並未急於展示那些繁復的理論模型,而是采用瞭一種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方式來構建他的思想體係。第一部分像是為讀者搭建瞭一個堅實的基礎框架,定義瞭核心概念,確立瞭研究的場域。緊接著,第二部分開始深入到具體的案例分析,那些案例的選擇非常精妙,既具有地域代錶性,又蘊含瞭普遍的學術價值,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後續的章節則像是將這些基礎和案例進行熔鑄,提煉齣具有原創性的理論見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那種嚴謹而不失活潑的筆調,他很少使用晦澀難懂的“黑話”,即使是麵對最復雜的哲學思辨,也能用相對直白的語言進行闡釋,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窺見其思想的一隅。這種結構上的匠心,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次循序漸進的、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

評分

好書

評分

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

評分

本書詳盡介紹瞭徐無聞人生及其研究理念和方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評分

無聞先生學問人品皆為世範,惜天不假年,逾花甲之年即棄世而去,留書數冊,供後學懷念,一並入手尚有《燭明室書課》、《玉局邨捨印存》,幾成全璧,思之泫然!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書

評分

隻有乘著活動的時候入手纔會劃算

評分

不錯的書有時間要好好讀

評分

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真正看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