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字狱之称,始见于龚自珍《咏史诗》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名句。清朝文字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残酷与蛮性是它的特色。但在残酷与蛮性之外,还要加上“古怪”两个字。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纸上的档案,当年却浸透了血斑与泪痕。作者深入研究这些笔祸奇案,条分缕析地将内容层层展开,为读者展示出清代文字狱的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
金性尧,笔名文载道、星屋等,浙江定海人,我国著名文史专家、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杂志,蜚声文坛。建国后历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毕生笔耕不辍,其著作有《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及《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钞》、《炉边诗话》、《闲坐说诗经》、《夜阑话韩柳》、《清代笔祸录》、《清代宫廷政变录》、《六宫幽灵》、《亡国之君》、《奸佞春秋》、《清宫掌故》、《伸脚录》、《饮河录》、《不殇录》、《一盏录》、《土中录》、《三国谈心录》、《闭关录》等。2009年出版有《金性尧全集》。
内页插图
目录
清代第一起文字狱
清初不书年号案
“将明之才”案
庄氏史案
明史钞略
查继佐与吴六奇
吴潘二子
沈天甫伪书案
吴伟业生前与身后
朱方旦与王鸿绪
文禁方宽大狱已兴
戴诗存疑录
年羹尧与汪景祺
《功臣不可为》
《河清颂》颂错了
查嗣庭兄弟吞声
“名教罪人”钱名世
名教罪人与风雅魔道
御制书成为禁书
吕留良的诗文
谢济世注经玩火
陆生楠论史伏法
明月清风的疑案
世宗之暴崩
十全老人琐录
一士谔谔曹先生
《京报》传抄伪稿案
……
精彩书摘
吴潘二子
庄氏史案,查、陆、范以自首而免罪,吴炎、潘柽章则以列名而被杀,他们在事先却不知道,也是天打霹雳。
吴炎,字赤溟,吴江人。明亡后,更号赤民,遁迹于湖州山中。潘柽章,字力田,亦吴江人。入清,弃诸生,隐居韭溪(在吴江,非嘉兴韭溪)草堂,致力于学,通晓天文地理。两人既系同乡,对史事又所见略同,故颇莫逆。吴炎年龄稍长于柽章,柽章之弟潘耒为吴炎门人。
由于两人志同道合,遂欲私修明史:炎致书钱谦益,谦益叹曰:“吾老矣,无能为矣,绛云楼遗烬尚在,当有以畀之可也。”(陈去病《吴节士赤民先生传》)即以所藏书假助之。顾炎武长于两人十余岁,常以畏友相待,故也假以所藏书千余卷。私家著史,最难得的为《实录》,明《实录》至光宗而十六朝之事始具备①,柽章便卖其家产购得之。吴炎长于叙事,分撰世家及列传,柽章长于考核,分撰本纪及诸志,还有王锡阐、戴笠编撰年表、历法及流寇志。书成十分之六、七,而庄氏史狱遂起。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云:“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辩。”又云:“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云:“初,二人修史,吕留良实资藉之。事后求遗稿不得。盖两家惧祸,尽火之矣。然从《今乐府》中及潘耒文集所述者,知已成者十之六七。”焚书是一场灾难,但动机各不相同,始皇焚书为了愚民,焚时置酒称快;民间焚书为了惧祸,出于被迫,是含着眼泪焚的。
王家祯《研堂见闻杂记》记官府往捕两人时,说:“君家少子姑藏匿,何必为破卵?”两人答道:“吾一门已登鬼蓚,岂望覆巢完卵耶”于是一家就械,后被杀于杭州之弼教坊,时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柽章年三十八。先一夕,吴炎自知将被杀,谓其弟曰:“吾辈罹极刑(此指凌迟),血肉狼藉,岂能辨识?汝第视两股有火字者,即吾尸也。”
柽章弟耒,为此而改姓吴(从母姓),奉母匿居山中。顾炎武又有《寄潘节士之弟耒》云:“笔削千年在,英灵此日沦。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末两句即指潘耒匿居事。徐嘉《顾诗笺注》引潘耒《沈兼人六十寿序》云:“予年十八,亡兄蒙难,嫂侄北徙。思为存孤计,尾其后以行。抵燕山,见事不可为,力尽而返,遂使两孤儿长沦绝域,生死不知。”(按,后由潘耒用捐赎例纳资往赎,亦已达十年之久。)
柽章夫人沈氏,被迫北徙时,因怀孕而未自尽,但随身带着药。分娩后,至辽宁广宁,所生之子又死,即日饮药自杀。这样处境中生下的孩子,自然容易夭折。吴炎夫人也服毒死了。
……
前言/序言
都是文字惹的祸:清代文字狱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评分
☆☆☆☆☆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评分
☆☆☆☆☆
这是一件百衲衣,也是从杂家铺子的零缣残帛中拾来的。想不到会塞进书市的角落。姑且当作闲书看。只是这一回,却是由别人来穿针引线。无需感谢,这原是出版社编辑的天职,但没有编辑的缝制,这本小册子就难以露面。但愿今后编辑自己穿的衣裳也能挺刮些,柔和些,免得看起来寒酸相,自然也不必显得峨冠博带的样子。
评分
☆☆☆☆☆
书的内容还算有点意思,但是再版还是这种开本就不够诚意了
评分
☆☆☆☆☆
这是一件百衲衣,也是从杂家铺子的零缣残帛中拾来的。想不到会塞进书市的角落。姑且当作闲书看。只是这一回,却是由别人来穿针引线。无需感谢,这原是出版社编辑的天职,但没有编辑的缝制,这本小册子就难以露面。但愿今后编辑自己穿的衣裳也能挺刮些,柔和些,免得看起来寒酸相,自然也不必显得峨冠博带的样子。
评分
☆☆☆☆☆
都是很短的小稿子,而且没有任何新鲜资料
评分
☆☆☆☆☆
纸质不错,我很喜欢,质量也可以
评分
☆☆☆☆☆
书很好,老师拿到就开始阅读了!
评分
☆☆☆☆☆
纸质不错,我很喜欢,质量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