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规划教材: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是以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内容为蓝本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实习目的与意义、实习内容与安排、实习作业内容与要求、实习地点背景介绍、实习调查问卷设计及实习考核办法等。本指导书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强调实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以引导学生在实习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分析、体验和总结。
本指导书可作为以风景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为专业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实习指导教材或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实习目的与意义
1.1 课程介绍
1.2 选址缘由
1.3 实习目的
1.4 实习意义
第2章 实习内容与安排
2.1 实习内容
2.2 实习日程安排
第3章 实习作业内容与要求
3.1 实习作业内容
3.2 实习作业要求
第4章 实习导读——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4.1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概况
4.2 武陵源旅游资源特色
4.3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保护情况
4.4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要
4.5 实习主要考查景区
第5章 实习导读——武陵源“黄牌警告”始末
5.1 武陵源景区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曾存在的问题
5.2 武陵源“黄牌警告”后的治理
5.3 世纪大拆迁
第6章 实习导读——湘西地区人文风土
6.1 湘西的自然与文化特征
6.2 湘西民族
6.3 湘西村镇
6.4 湘西民居
6.5 独特的民族风物
6.6 湘西的“草莽”文化
6.7 湘西的巫傩文化
6.8 实习主要考察景区、景点
第7章 实习导读——凤凰古城历史文脉
7.1 凤凰古城概况
7.2 凤凰古城的基本特征
7.3 凤凰古城及周边旅游资源概述
7.4 凤凰古城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
7.5 凤凰古城的保护举措
第8章 实习调查问卷设计
8.1 旅游调查问卷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8.2 旅游调查问卷的类型与结构
8.3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8.4 旅游调查问卷的设计
8.5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8.6 综合实习调查问卷样卷分析
第9章 综合实习考核办法
9.1 综合实习教学考核办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9.2 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习教学考核办法的制订说明
精彩书摘
与此同时,武陵源景区有限的旅游环境容量与过度增长的游客数量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武陵源景区对外宣传10d的旅游线路,实际上只能把游客留住3~5d。据专家测定,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日环境容量为10017人,依据核心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及游道状况,测定张家界的游客日容量为5885人。当时张家界主景区无论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均已突破这道警戒线。
另外,期间旅游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低下,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由于武陵源景区是国家为解决张家界、索溪峪和天子山三地争夺开发旅游资源的矛盾而组建起来的,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同时,武陵源景区的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居民转变过来,“经济导向”十分明确,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相对薄弱。有关部门于2000年对武陵源景区进行检查时,发现了四起严重破坏景区案件:水绕四门的观光电梯工程施工时,强行炸毁了一座长8m,宽215m,高212m的小山头;6名个体户在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内强行乱占滥建,加修门面和修建猪舍;5名岩匠连续数日在落马峪炸岩取石;有人在天子山神堂湾砍伐林木10m3。
(2)以利为先的开发模式导致遗产地超载开发
世界遗产作为一项旅游吸引物或者旅游目的地,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在我国,某些世界遗产地受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不惜以遗产地生态环境失衡、历史真实性与风貌完整性消失等为代价,对遗产资源进行过度性开发和掠夺性索取,导致国家级风景区和世界遗产资源的严重破坏。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由于景区的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严重破坏了武陵源的自然环境景观和原始风貌。从1992年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单后到1998年这7年间,武陵源景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从“养在深闺”到“全球知名”。以在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内修建的索道和电梯为例,黄石寨索道、天子山索道和十里画廊小火车都在此期间修建。更引人瞩目的是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给予“黄牌警告”后,仍在武陵源的核心景区修建位于天然悬崖的号称“最高户外电梯”、“最高双层电梯”、“最大载重量最快速度”的百龙电梯。同时,与武陵源景区的索道和电梯同样为满足游客不断增长而修建的宾馆、旅行社和旅游运输公司也得到了大规模发展。
……
前言/序言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 内容简介 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传统旅游模式的边界被打破,创新思维与前沿技术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本书旨在深入剖析当前现代旅游业面临的关键挑战与机遇,系统阐述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要素,并结合丰富翔实的国内外案例,为旅游从业者、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内容涵盖了现代旅游业的宏观趋势、核心竞争力构建、技术赋能、市场营销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展望,力求为读者勾勒出现代旅游业的清晰图景,并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现代旅游业宏观趋势洞察 本部分将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缘政治变化、人口结构调整、消费者需求演变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我们将探讨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何重塑全球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格局,国际关系变化如何影响旅行安全与便利性,以及人口老龄化、单身经济、Z世代消费观等社会趋势如何催生新的旅游细分市场和产品形态。 全球旅游市场的动态平衡: 分析主要客源国和目的地市场的增长潜力、消费特征及潜在风险,揭示全球旅游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配置。 消费者需求升级与个性化驱动: 深入研究消费者对体验、情感连接、文化深度、健康养生、环保理念等方面的需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促使旅游产品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定制化”演变。 旅游与多元产业的融合: 探讨旅游业与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农业发展等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分析融合模式及其对旅游业态的创新影响,例如沉浸式文化体验、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 地缘政治与旅游安全: 关注国际局势对旅游目的地安全、签证政策、交通便利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旅游业如何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并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第二部分:构建现代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如何构筑并巩固其核心竞争力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部分将聚焦于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优化服务体验、强化品牌建设以及深化运营管理等多个层面。 差异化产品创新: 探讨如何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创新科技、打造主题化旅游线路等方式,开发具有独特卖点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基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体验项目、运用VR/AR技术的沉浸式历史文化游览、面向特定兴趣人群(如摄影、美食、户外探险)的定制化旅行。 极致服务体验设计: 分析如何从客户旅程的每一个触点出发,精心设计和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务。这包括但不限于:主动式服务、个性化关怀、便捷的预订与支付系统、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服务细节传递品牌价值和情感连接。 品牌价值塑造与传播: 阐述如何通过品牌故事、情感营销、口碑传播、跨界合作等多种手段,建立并强化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重点分析数字时代下品牌形象的维护与危机公关。 智慧化运营管理: 介绍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旅游企业运营的高效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涵盖从客流预测、资源调度、成本控制到风险管理的全方位优化。 第三部分:技术赋能现代旅游业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现代旅游业革新的最强劲引擎。本部分将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大数据、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重塑旅游的各个环节。 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推荐与服务: 探讨AI在智能客服、个性化行程推荐、动态定价、旅游助手等方面的应用,如何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旅行体验。 大数据分析洞察游客行为: 分析如何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的游客行为数据,精准描绘用户画像,优化产品设计,提升营销效果,并为目的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G技术下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揭示5G通信技术如何支持高清视频直播、VR/AR内容的高速传输,为游客提供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例如远程实景导览、虚拟旅游等。 VR/AR技术在内容生产与展示中的应用: 介绍VR/AR技术如何用于旅游目的地的虚拟展示、行前体验、景点导览、互动游戏等,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旅游内容。 区块链技术在旅游安全与信任体系中的潜力: 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保障旅游交易安全、建立可信溯源体系、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用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四部分:现代旅游业市场营销创新 数字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旅游市场的营销格局。本部分将重点探讨如何运用新的营销理念和工具,实现精准营销、情感营销和社群营销,并构建多维度的营销生态。 全渠道数字营销策略: 分析如何整合社交媒体、内容营销、搜索引擎优化(SEO)、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多种线上渠道,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营销目标。 内容营销与故事化传播: 强调原创、有价值、能够触动人心的内容在吸引和转化潜在游客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故事化叙述打造品牌情感连接。 KOL/KOC驱动的口碑营销: 探讨如何与意见领袖(KOL)和关键消费者(KOC)合作, leveraging其影响力,建立真实可信的口碑传播,影响消费决策。 社群运营与用户粘性培养: 分析如何通过建立旅游社群、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增强用户参与感和归属感,培养忠诚客户,实现社群的裂变式增长。 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与效果评估: 强调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用户画像,实现营销信息的精准推送,并建立有效的营销效果评估体系,持续优化营销策略。 第五部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不可回避的议题。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实现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关注如何发展负责任的生态旅游,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推动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探讨旅游业在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文化旅游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再利用,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造成损害。 社区发展与利益共享: 分析如何让旅游发展惠及当地社区,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与收入增长,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并确保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权和受益权。 负责任旅游的推广与实践: 介绍负责任旅游的理念、原则与实践方法,鼓励游客成为负责任的旅行者,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减少旅游活动的环境足迹。 绿色旅游标准与认证体系: 探讨国内外绿色旅游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推动旅游企业采纳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六部分:未来展望与创新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代旅游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本部分将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并指出新的创新机遇,鼓励读者积极拥抱变革,引领行业发展。 旅游与元宇宙的融合: 探索虚拟世界在旅游中的应用,如虚拟旅游、数字孪生目的地、沉浸式元宇宙体验等,以及其对未来旅游模式的潜在颠覆。 太空旅游与极限旅游的新 frontier: 展望太空旅游、深海旅游等新兴旅游形态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对技术、安全和营销提出的挑战。 个性化健康与治愈性旅游: 预测健康、疗愈、心理康复等主题的旅游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更高需求。 韧性旅游与危机应对: 面对日益频繁的全球性危机(如疫情、气候变化),探讨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旅游系统,提升旅游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同: 展望人工智能在旅游业的深度应用,以及如何实现人机协同,共同创造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掌握实用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激发读者对现代旅游业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