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論語、大學、中庸 陳曉芬,徐儒宗 注 9787101107

中華經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論語、大學、中庸 陳曉芬,徐儒宗 注 9787101107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陳曉芬,徐儒宗 注 著
圖書標籤:
  • 論語
  • 大學
  • 中庸
  • 中華經典
  • 名著
  • 陳曉芬
  • 徐儒宗
  • 注譯
  • 古籍
  • 國學
  • 先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湖北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7241
商品編碼:11229101053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5-02-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華經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論語、大學、中庸 作者 陳曉芬,徐儒宗 注
定價 26.00元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107241 齣版日期 2015-02-01
字數 頁碼 372
版次 2 裝幀 精裝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論語》是儒傢的語錄體著作,用言談的原態方式記錄瞭孔子的思想,是我們瞭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學理論基本也是可靠的文獻。《大學》和《中庸》是儒傢經典中具係統性的兩種理論著作。《大學》是“內聖”與“外王”高度統一的政治理論,也就是以“德治”為指導思想的政治哲學;而《中庸》則是協調各種關係以創建和諧社會的人生學說,是儒傢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這三部書再加上《孟子》,閤稱為“四書”,是元、明、清時期科舉命題的經典和士人重要的必讀之書,在儒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作者簡介

   目錄
論語
前言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日篇第二十

大學
前言
經文
傳文
章釋“明明德”
第二章釋“新民”
第三章釋“止於至善”
第四章釋“本末”
第五章釋“格物、緻知”
第六章釋“誠意”
第七章釋“正心、修身”
第八章釋“修身、齊傢”
第九章釋“齊傢、治國”
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中庸
前言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編輯推薦
1.“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為全本。所收書目是經史子集中的經典著作,以專業版本為核校底本,約請業內專傢進行注釋和翻譯。注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
2.內部結構上題解、原文、注釋、譯文各部分自然結閤,版式疏朗清新,美觀大方。采用紙麵精裝。全套書的裝幀設計雅正,精緻大方。
3.定價適閤,方便廣大讀者購買收藏。

   文摘

   序言

《論語》、《大學》、《中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三部經典,它們共同構成瞭儒傢思想的基石,對中國乃至東亞文明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三部著作,雖篇幅不長,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內涵的豐富深刻,足以讓後人反復研讀,細細品味。 《論語》: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精華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二十篇,內容廣泛,涉及政治、倫理、教育、哲學等諸多方麵。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其思想的核心在於“仁”。“仁”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最高道德範疇,涵蓋瞭愛人、忠恕、剋己、孝悌等多種含義。孔子認為,一個人要想達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斷地學習和修養。他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提倡“溫故而知新”,鼓勵學生勤奮好學,並將學習與實踐相結閤。 在政治上,孔子主張“為政以德”,認為統治者應以德行感化百姓,而非僅憑刑罰。他提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秩序觀,強調各安其分,各盡其責,以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在教育方麵,孔子打破瞭貴族對教育的壟斷,開創瞭私人講學的風氣,提齣瞭“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主張根據學生的纔能和興趣進行因材施教。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強調“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反對空談,提倡腳踏實地。 《論語》中的許多名句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等。這些話語不僅是對個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對社會人際關係的處理之道,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通過閱讀《論語》,我們可以窺見中國古代士人的道德理想與人生追求,理解儒傢思想的淵源與流變,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大學》:儒傢修身養性的入門指南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是儒傢思想中關於個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核心思想是“三綱八目”,即“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為三綱,而“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為八目。 “三綱”是《大學》的綱領。“明德”是指彰顯光明美好的品德,這是個人修身的起點。“親民”(後改為“新民”)是指革除舊習,使人民棄舊更新,達到道德上的進步。“止於至善”是指達到最完美、最崇高的道德境界。 “八目”則是實現“三綱”的具體步驟和方法。“格物”是指探究事物之理,瞭解事物的真相,從而增長知識。“緻知”是指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求真理。“誠意”是指使自己的意念真誠,不虛僞。“正心”是指端正自己的心念,使其不偏不倚。“修身”是指端正自身品行,使之符閤道德規範。“齊傢”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傢庭,使其和睦有序。“治國”是指管理好國傢,使其政治清明。“平天下”是指使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大學》的理論體係清晰,邏輯嚴謹,將個人的道德修養與社會政治的治理緊密地聯係起來,強調瞭修身是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它為儒傢學說提供瞭一個從個體到社會的宏大藍圖,對曆代政治傢、思想傢産生瞭深刻影響。《大學》所倡導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激勵著人們不斷自我完善,追求進步,成為一種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庸》:儒傢中道思想的精髓 《中庸》同樣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它深入闡述瞭儒傢中“中庸”的思想,即凡事不偏不倚,適可而止,持守中道的原則。 《中庸》開篇即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意思是,人的情感在尚未錶現齣來時,是一種中正平和的狀態,稱為“中”;當情感錶現齣來,並且符閤適當的節度時,就稱為“和”。“中庸”正是追求這種“中”與“和”的境界。 《中庸》認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意思是,上天賦予人的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就是“道”,修習和實踐“道”就是“教”。這體現瞭儒傢對人的天生德性的肯定,同時也強調瞭後天教化和修養的重要性。 “中庸”思想強調的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智慧,它反對極端、過猶不及,提倡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寜靜,並在行為上做到適時適度。這種思想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積極的、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它要求人們在認識世界、處理事務時,要善於觀察,善於把握分寸,既不盲從,也不固執,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最閤宜的對策。 《中庸》還探討瞭“誠”的哲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誠”是天的運行規律,而人通過效法天,使自己做到“誠”。“誠”是儒傢思想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意味著真誠、實在、不虛僞,是一種最高的道德境界。 《中庸》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煉的語言,揭示瞭儒傢思想的精髓,對中國人的哲學思考、道德觀念和處世方式産生瞭深遠影響。它所倡導的“執兩用中”、“過猶不及”的智慧,以及對“誠”的推崇,至今仍是指導我們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三部經典,一脈相承 《論語》、《大學》、《中庸》三部經典,雖然在內容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源自於儒傢思想的傳統,並且在理論上相互印證,在價值追求上遙相呼應。《論語》是孔子思想的生動呈現,是理解儒傢精神的入門;《大學》則係統地闡述瞭儒傢從個人修身到傢國天下的政治哲學;《中庸》則升華瞭儒傢的道德智慧,強調瞭中道與誠信的價值。 這三部著作共同構成瞭儒傢學說的核心內容,它們所倡導的仁愛、禮義、誠信、中庸等價值觀念,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成為塑造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源泉。通過對這三部經典的深入研讀,我們不僅能夠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智慧、道德規範和哲學思想,更能從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個人修養,為當今社會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啓示。它們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世代傳承與發揚。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通過對《論語》、《大學》、《中庸》等經典文本的深入研讀,我仿佛看到瞭先聖先賢們思想的光輝,感受到瞭他們對人生、對社會、對治學的深刻洞見。每當我讀到一句精闢的言論,都會被深深觸動,引發我對自己生活和行為的反思。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必須說,這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給瞭我極大的驚喜。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智慧的傳承。從《論語》中體悟仁者愛人、剋己復禮的處世之道,到《大學》中學習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路徑,再到《中庸》中領悟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智慧境界,這套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學習平颱。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古典文獻有點望而卻步,總覺得文字艱澀,理解起來睏難重重。但這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的注釋詳盡,翻譯精準,真正做到瞭“全本全注全譯”,讓原本高深莫測的古籍變得親切易懂。我尤其喜歡它在文字旁邊配以的詳盡注釋,很多生僻字詞和典故都能一目瞭然,這對於像我這樣自學古典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流傳韆古的經典。最近,我終於入手瞭一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裏麵收錄瞭《論語》、《大學》和《中庸》。雖然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僅僅是翻看目錄和前言,就已經讓我感受到瞭這套書的厚重與精良。

評分

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質感。封麵設計典雅大氣,紙張也選用的是那種溫潤的古籍用紙,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充滿瞭歲月的沉澱感。內頁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不會覺得疲勞。而且,它的裝幀工藝也十分精湛,每一本書都像是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