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筆記是宋代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龐大,《全宋筆記》是中國宋代文史學界繼《全宋詩》和《全宋文》後第三部大型總集,是一部係統整理過的收羅齊全的宋人筆記總匯。每部筆記均由整理者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點校說明,內容包括作者小傳、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全書采用繁體字竪排、新式標點,是極有價值的史料,全新包裝,更是饋贈收藏的佳品,彌足珍貴。
硃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現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獻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化典籍係主任;女子文化學院院長,上海師範大學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由上海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講師、副教授等。
曾去日本昭和女子大學、早稻田大學做過訪問學者。社會學術團體的兼職有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中國韓愈研究會理事、中國李商隱研究會理事等。在國內外有關學術領域中有相當的影響。多年來給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學史》、《中國古典文獻學》、《目錄學》、《版本學》、《中國詩學史料學》、《唐詩與中國文化》、《唐代文學文獻學》、《唐詩學史》等課程。獨立承擔的《唐詩學發展史研究》課題曾獲國傢社科項目基金的資助;《唐詩與音樂》等數項課題曾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古委會以及市教委的科研基金資助。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一》
茅亭客話
道山清話
寇萊公遺事
傢世舊事
孫公談圃
國老談苑
畫墁錄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二》
青瑣高議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三》
夢溪筆談
補筆談 續筆談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四》
澠水燕談錄
文昌雜錄
談藪
海嶽名言
書史
畫史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五》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六》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七》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八》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九》
《全宋筆記 第二編(簡)十》
第二編(簡)一
采聳動,雖姚宋佐唐,蕭曹齣漢,無以方此數君子者。
戚綸待製龍圖閣,天書初降,羣臣錶賀,詞皆溢美。綸獨言曰:「曠古未有此事,不可恃之為祥,當戒慎修省,以答天意。」真宗覽而嘉之。
張詠,鎮杭州,有訴者曰:「某傢素多藏,某二歲而父母死,有甲氏贅於某傢。父將死,手券以與之曰:『吾傢之財七分當主於甲,三分吾子得之。』某既成立,甲氏執遺券以析之。數理於官,鹹是其遺言而見抑。」詠嗟賞之,謂曰:「爾父大能,微彼券則為爾患在乳臭中矣三。」遽命反其券而歸其資。
魯宗道以孤直遇主,公傢之事,知無不為。每中書罷歸私宅,彆居一小齋,繪山水,題曰「退思岩」,獨遊其問,雖傢人罕接焉。
查道罷館陶尉,與程宿寓於逆旅中,夕有盜取其衣。既覺,呼宿曰:「衣有副乎?翌日當奉假。」盜聞之,棄獲而去。
寇準謫營道,惟衣裘係為相時所得金笏頭帶。當權希時者諷其逾禮,準拒之曰:「君父所賜,服之不忘,未見禮之失也。」諷者慚恧而退。
丁謂在硃崖,傢於洛陽,為書敘緻真宗恩遇,厚自刻責,且勵傢人不可興怨。遂寄洛守托達於傢。洛守不敢私開,遽奏之。上覽而感動,遂有雷州之命。
王旦在中書,東封西祀,悉嘗總領。祥符中,處士魏野令山童持詩以獻曰:「聖朝宰相頻頻齣,君在中書十四鞦。西祀東封俱禮畢,好來相伴赤鬆遊。」旦袖其詩,纍於上前求退,不遂。
查道初應舉,自劑州湖遊索,獲資十餘萬。至襄陽逆旅,見女子端麗秀齣,非塵中之偶。因詰其所來,乃故人之女也,遂以行橐求良謹者嫁之。是歲,由此罷舉。又嘗於旅邸床下獲金釵一束且百隻,意所遺者必復來求之。嚮晚,果二人至。見道,但嗟惋而已。道詰之。具言其所遺,如道所獲,遂盡以付之。其人驚喜,請留三之一以為謝。道固拒之而去。
丁謂既竄硃崖,路由湘潭佛寺,飯僧為文,以自敘其略曰:「補仲山之袞,雖盡巧心;和傅說之羹,難調眾口。」既至貶所,教民陶瓦,先為公宇,次營所居之第。為小樓,日遊其上,閱書焚香,怡然以自得。後將有衡陽之命,諫官劉隨上言曰:「彼擅移於陵域,將不利於嗣君。閤取頭顱,置之郊廟。」遂中止。
王旦在中書。祥符末,大旱。一日,自中書還第,路由潘氏旗亭。有狂生號王行者在其上,指旦大呼曰:「百姓睏旱,焦勞極矣,相公端受重祿,心得安邪?」遂以所持經擲旦,正中於首。左右擒之,將送京尹。旦遽曰:「口中吾過,彼何罪哉?」乃命釋之。
寇準初為密學,方年少得意,偶撰《江南麯》雲:「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又雲:「日暮江南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意皆淒慘,末年果南遷。
……
第二編(簡)五
唐太宗謂侍臣曰:「張亮有義兒五百人,將何為也,正欲反爾?」命百寮議其獄,多言亮當誅。唯將作少監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太宗盛怒,竟斬於市。歲餘,刑部侍郎闕,令執政擇人,纍奏不可,太宗曰:「朕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議張亮反形未具,此言當矣。雖不即從,至今追悔。」以道裕為刑部侍郎。
盧祖尚纍為郡守,有能名。太宗召為交州都督,祖尚不行,太宗大怒,斬之於朝。尋悔之,復其官蔭。
張玄素齣自刑部令史,仕至三品,太宗問雲:「在隋任何官?」曰:「縣尉。」又問:「以前何官?」曰:「流外。」又問:「在何曹司?」玄素將齣閣門,殆不能移步,精爽頓盡,色類死灰。朝臣見之,多所驚怪。褚遂良上疏切諫,太宗曰:「朕亦悔此問。」
敬暉與桓彥範、張柬之、崔元暐、袁恕己同誅張易之,中宗反正。洛州長史薛季昶謂曰:「二凶雖除,祿、産猶在,請因兵勢誅武三思之屬。」暉與柬之屢陳不可,季昶嘆曰:「吾不知死所矣!」翌日,三思因韋後之助,潛入宮中,又與韋後通。內行相事,反易國政,封暉等為五王,罷政事。暉等既失政柄,每椎床嗟惋,或彈指齣血。柬之嘆曰:「皇上疇昔為英王時,素號勇烈,吾留諸武,冀自誅鋤爾。今事勢已去,知復何道!」
張蘊古,獻《犬寶箴》者也,除大理丞。初,河內人李好德語涉妖妄,而素有風癲疾,蘊古以為法不當坐。侍禦史權萬紀,劾蘊古傢住相州,好德之兄厚德為相州刺史,情在阿縱。太宗大怒,斬蘊古東市。尋悔之,自是有覆奏之製。
劉黑闔敗,斬於洺州,臨刑嘆曰:「我幸在傢鈕菜,為高雅賢輩所誤,以至於此。」
太宗令太常卿祖孝孫教官人音樂,不稱旨,責之。溫彥博、王珪諫,上怒,以為附下罔上。彥博拜謝,珪不拜,曰:「陛下責臣以忠直,今臣所言,豈私麯邪?乃陛下負臣,非臣負陛下。」明日,上謂房玄齡雲:「自古帝王納諫誠難,朕昨責溫彥博、王珪,至今悔之,公等勿為此不盡言也。」
太宗遼東之役,不能成功,深悔之,嘆曰:「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命驛祀以少牢,復立所製碑,召其妻子至行在,勞賜之。
玄宗幸蜀,至鹹陽望賢宮,有老父郭從謹進言曰:「祿山包藏禍心,固非一日,亦有詣闕告其謀者,陛下往往誅之,使得逞其奸逆,緻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務延訪忠良,以廣聰明,蓋為此也。臣猶記宋璟為相,數進直言,天下賴以安平。自頃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為諱,唯阿諛取容,是以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嚴邃,區區之心,無路上達。事不至此,臣亦何由睹陛下之麵而訴之乎?」上曰:「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慰諭而遣之。
……
這套《全宋筆記第二編》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充滿驚喜的“時光膠囊”。打開它,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扇通往宋代的大門,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瞭未知和發現。我尤其著迷於書中關於宋代交通和通訊的一些零散記錄。比如,書中提到瞭一些驛站的設置、傳遞公文的速度,以及旅途中的各種見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勾勒齣瞭當時社會運轉的脈絡,讓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連接”是怎樣的。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關於宋代服飾和禮儀的描繪,從皇室貴族的華服,到尋常百姓的便裝,再到各種正式場閤的禮節,都寫得非常細緻。這讓我對宋代人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以及社會等級有瞭更深的理解。盡管是簡裝本,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卻完全超越瞭裝幀的限製。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煽情的敘事,卻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方式,為我展現瞭一個鮮活、立體的宋代。這套書並非速食讀物,更適閤靜下心來,慢慢咀嚼,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讓我對那個遙遠卻又如此真實的時代,有瞭更深的依戀。
評分最近淘到瞭一套《全宋筆記第二編》,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巨著,但對於像我這樣對宋代文史細節頗感興趣的“野路子”愛好者來說,簡直就是寶藏。拿到手的時候,那十冊沉甸甸的書就讓我有瞭十足的滿足感。翻開第一冊,裏麵收錄的筆記內容,涵蓋瞭宋代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朝堂上的軼聞趣事,到市井小民的傢長裏短,再到文人雅士的詩酒唱和,可謂是包羅萬象。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宋代科技和藝術的記錄,那些古人精妙的構思和嫻熟的技藝,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令人嘆為觀止。比如,書中對宋代造船技術的描述,詳細到讓人可以想象齣工匠們如何劈波斬浪,造齣宏偉的船隻;還有對當時書畫創作的考據,那些名傢大傢是如何揮灑筆墨,留下一幅幅傳世之作,讀來頗有身臨其境之感。雖然簡裝本的紙質和裝幀算不上奢華,但內涵的豐富程度卻足以彌補一切。每一篇筆記,都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輝煌時代的點點滴滴,感受古人的生活氣息和智慧光芒。這套書並不適閤快速閱讀,更適閤慢慢品味,像是在與古人對話,一點點地挖掘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珍貴細節。
評分初次接觸《全宋筆記第二編》,我懷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忐忑的心情。宋代筆記的範圍實在太廣,良莠不齊,擔心會遇到不少“湊數”的內容。但讀下來之後,這種顧慮完全打消瞭。這套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就像是一個精心策劃的展覽,將宋代社會的方方麵麵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為欣賞其中對於宋代思想和學術流派的記述,它不像學院派那樣枯燥,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和人物故事,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思想具象化,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領略到宋代學術的博大精深。書中也收錄瞭一些關於宋代民俗風情的記錄,那些節慶習俗、婚喪嫁娶的細節,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普通民眾的生活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套書的語言風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簡潔明快,有的汪洋恣肆,有的細膩婉約,充分展現瞭宋代文人多樣化的錶達方式。雖然是簡裝,但這種樸素的外錶下,蘊含著的是沉甸甸的曆史信息和人文關懷,是值得反復品讀的優秀讀物。
評分拿到《全宋筆記第二編》這套書,我首先被它的“量”給震撼到瞭。整整十冊,摞在一起,沉甸甸的,光是看著就覺得內容相當紮實。我是一個偏愛曆史細節的讀者,對那些宏大敘事相對不那麼感冒,所以這種匯集瞭大量一手史料的筆記集,對我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打開隨便一冊,裏麵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小故事、小見聞、小考據。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宋代官場生態的一些記錄,那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以及偶爾閃現的人性光輝,都寫得繪聲繪色,讓我覺得曆史人物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而是活生生的人。還有一些關於宋代士人交遊的片段,那些文人墨客之間的詩詞唱和、宴飲唱和,讀起來就覺得一股文雅之氣撲麵而來。雖然是簡裝本,但這種平實的包裝反而讓我更專注於內容本身。我不太追求所謂的“版本價值”或者“收藏價值”,我更看重的是書本能否給我帶來知識和啓迪。這套書在這方麵無疑是做得非常齣色。它讓我看到瞭宋代社會豐富的層次和細膩的肌理,那些被宏大曆史敘事所忽略的角落,在這套書中得到瞭很好的展現。
評分我對這套《全宋筆記第二編》的評價,更多的是基於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的驚喜。最初購入,是抱著一種“姑且看看”的心態,畢竟宋代筆記的範圍實在太廣,很難保證每一部都能引起我的興趣。然而,這套書的編排和選材,卻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以一種相對親民的方式,呈現瞭宋代社會的多元麵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收錄的一些關於宋代飲食文化的筆記,裏麵詳細描述瞭當時人們的烹飪方式、食材選擇,甚至是餐桌禮儀。讀著這些文字,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宋代美食的香氣,想象著那些精緻的菜肴擺在眼前,不由得讓人食指大動。還有一些關於宋代市井百態的記錄,那些關於小販的吆喝聲、市集的熱鬧景象,都被生動地描繪齣來,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繁華的宋代街頭,與古人一同感受那份濃烈的生活氣息。雖然是簡裝,但它所承載的內容分量卻不容小覷。這套書讓我意識到,曆史的厚重感,有時候就藏在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記錄之中,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和體會。它不是教科書,卻比教科書更能觸及曆史的靈魂,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刻、更立體、也更有人情味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