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大学、中庸 陈晓芬,徐儒宗 注 9787101107

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大学、中庸 陈晓芬,徐儒宗 注 97871011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晓芬,徐儒宗 注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中华经典
  • 名著
  • 陈晓芬
  • 徐儒宗
  • 注译
  • 古籍
  • 国学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7241
商品编码:1122910105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华经典名著 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论语、大学、中庸 作者 陈晓芬,徐儒宗 注
定价 26.00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07241 出版日期 2015-02-01
字数 页码 372
版次 2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基本也是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明、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重要的必读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简介

   目录
论语
前言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大学
前言
经文
传文
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释“止于至善”
第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释“格物、致知”
第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中庸
前言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编辑推荐
1.“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的经典著作,以专业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2.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观大方。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3.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

   文摘

   序言

《论语》、《大学》、《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三部经典,它们共同构成了儒家思想的基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三部著作,虽篇幅不长,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内涵的丰富深刻,足以让后人反复研读,细细品味。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精华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二十篇,内容广泛,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等诸多方面。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最高道德范畴,涵盖了爱人、忠恕、克己、孝悌等多种含义。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修养。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统治者应以德行感化百姓,而非仅凭刑罚。他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观,强调各安其分,各尽其责,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教育方面,孔子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主张根据学生的才能和兴趣进行因材施教。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空谈,提倡脚踏实地。 《论语》中的许多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等。这些话语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之道,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士人的道德理想与人生追求,理解儒家思想的渊源与流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大学》:儒家修身养性的入门指南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核心思想是“三纲八目”,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三纲,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目。 “三纲”是《大学》的纲领。“明德”是指彰显光明美好的品德,这是个人修身的起点。“亲民”(后改为“新民”)是指革除旧习,使人民弃旧更新,达到道德上的进步。“止于至善”是指达到最完美、最崇高的道德境界。 “八目”则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格物”是指探究事物之理,了解事物的真相,从而增长知识。“致知”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真理。“诚意”是指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不虚伪。“正心”是指端正自己的心念,使其不偏不倚。“修身”是指端正自身品行,使之符合道德规范。“齐家”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其和睦有序。“治国”是指管理好国家,使其政治清明。“平天下”是指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大学》的理论体系清晰,逻辑严谨,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治理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了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它为儒家学说提供了一个从个体到社会的宏大蓝图,对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所倡导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自我完善,追求进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庸》:儒家中道思想的精髓 《中庸》同样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它深入阐述了儒家中“中庸”的思想,即凡事不偏不倚,适可而止,持守中道的原则。 《中庸》开篇即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人的情感在尚未表现出来时,是一种中正平和的状态,称为“中”;当情感表现出来,并且符合适当的节度时,就称为“和”。“中庸”正是追求这种“中”与“和”的境界。 《中庸》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就是“道”,修习和实践“道”就是“教”。这体现了儒家对人的天生德性的肯定,同时也强调了后天教化和修养的重要性。 “中庸”思想强调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智慧,它反对极端、过犹不及,提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宁静,并在行为上做到适时适度。这种思想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处理事务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把握分寸,既不盲从,也不固执,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合宜的对策。 《中庸》还探讨了“诚”的哲学。“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是天的运行规律,而人通过效法天,使自己做到“诚”。“诚”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意味着真诚、实在、不虚伪,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 《中庸》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中国人的哲学思考、道德观念和处世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倡导的“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智慧,以及对“诚”的推崇,至今仍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三部经典,一脉相承 《论语》、《大学》、《中庸》三部经典,虽然在内容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源自于儒家思想的传统,并且在理论上相互印证,在价值追求上遥相呼应。《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生动呈现,是理解儒家精神的入门;《大学》则系统地阐述了儒家从个人修身到家国天下的政治哲学;《中庸》则升华了儒家的道德智慧,强调了中道与诚信的价值。 这三部著作共同构成了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它们所倡导的仁爱、礼义、诚信、中庸等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源泉。通过对这三部经典的深入研读,我们不仅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道德规范和哲学思想,更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修养,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世代传承与发扬。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质感。封面设计典雅大气,纸张也选用的是那种温润的古籍用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岁月的沉淀感。内页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觉得疲劳。而且,它的装帧工艺也十分精湛,每一本书都像是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古典文献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文字艰涩,理解起来困难重重。但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的注释详尽,翻译精准,真正做到了“全本全注全译”,让原本高深莫测的古籍变得亲切易懂。我尤其喜欢它在文字旁边配以的详尽注释,很多生僻字词和典故都能一目了然,这对于像我这样自学古典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必须说,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智慧的传承。从《论语》中体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处世之道,到《大学》中学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再到《中庸》中领悟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智慧境界,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学习平台。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最近,我终于入手了一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里面收录了《论语》、《大学》和《中庸》。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仅是翻看目录和前言,就已经让我感受到了这套书的厚重与精良。

评分

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对《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文本的深入研读,我仿佛看到了先圣先贤们思想的光辉,感受到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治学的深刻洞见。每当我读到一句精辟的言论,都会被深深触动,引发我对自己生活和行为的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