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学导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安全科学导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云 编
图书标签:
  • 安全科学
  • 安全工程
  • 风险评估
  • 安全管理
  • 事故预防
  • 应急管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规划教材
  • 安全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26388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58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9
字数: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安全科学导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是基于科学学及安全学阐述安全科学的基础性、理论性的专业著作。在安全科学的基础性科学方面,《安全科学导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重点论述了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建设的理论、学科发展、学科体系等内容:在安全科学理论方面,主要论述了安全哲学、安全原理、安全定量科学、安全基本理论等内容。《安全科学导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安全科学的基础与基本、宏观与微观、原理与理论、定量与定性的知识体系。
  《安全科学导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教材,是非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攻读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学位的必读著作,也可作为政府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安全工程师及专业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安全科学术语及定义
1.1 安全科学术语的研究与发展
1.1.1 术语学基础
1.1.2 安全科学术语学的研究与发展
1.2 安全科学基本术语
1.2.1 安全与事故
1.2.2 危险与风险
1.2.3 科学与技术
1.2.4 工业安全与公共安全
1.3 安全工程学基本术语
1.3.1 安全系统(safety system)
1.3.2 安全技术(safety technology)
1.3.3 安全工程(safety engineering)
1.4 安全管理学基本术语
1.4.1 安全生产(safety production)
1.4.2 安全法规(safety regulations)
1.4.3 职业安全(occupational safety)
1.4.4 职业健康(occupational health)
1.4.5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
1.4.6 安全监察(safety inspection)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安全科学的发展
2.1 古代的安全防灾
2.1.1 古代安全观念
2.1.2 古代安全风险防范
2.2 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2.2.1 工业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2.2.2 交通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2.3 安全科学的起源与进步
2.3.1 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2.3.2 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3.3 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安全科学的科学学
3.1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3.1.1 安全的实质
3.1.2 安全的要素
3.1.3 安全的本原
3.2 安全科学的性质与特点
3.2.1 安全科学的定义和性质
3.2.2 安全科学的特点
3.3 安全科学的任务与目的
3.3.1 生命安全
3.3.2 身心健康
3.3.3 财产安全
3.3.4 社会安全稳定
3.4 安全科学的基本范畴
3.4.1 工业安全范畴
3.4.2 公共安全范畴
3.5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3.5.1 基于人才教育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
3.5.2 基于科学研究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
3.5.3 基于系统科学原理的安全学科体系
3.5.4 基于科学成果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安全科学的哲学
4.1 安全哲学的进步与发展
4.1.1 从文化学看安全哲学的发展
4.1.2 从历史学看安全哲学的进步
4.1.3 从思维科学看安全哲学的发展
4.2 安全科学认识论
4.2.1 事故认识论
4.2.2 风险认识论
4.2.3 安全认识论
4.3 安全科学的方法论
……
第5章 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
第6章 安全科学的定量
第7章 安全科学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4.地震风险防范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人类认识地震作出了可贵贡献。
  为了减少和避免地震造成的伤亡和破坏,采取防震和抗震措施是很重要的。我国先民在这一方面累积了不少的经验。
  在房屋抗震方面,我国先民曾经得到很多的切身经验。台湾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一省,古代台湾的中国先民在兴建城市时,就已注意到“台地(指台湾地区)罕有终年不震”这个特点,而采取一定的抗震措施。例如在淡水,有的城墙便是用竹子和木头等材料建成。用竹木建城,不但就地取材,经济方便,更重要的是竹木性质柔韧、质轻、耐震性能高,是很好的抗震建筑材料。其他震区的中国先民也有这种经验,例如云南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常采用荆条、木筋草等材料编墙,也是根据这个道理加以选择的。
  我国先民在动土兴工,建造房屋、桥梁、高塔、寺庙时,为了要经久耐用和安全可靠,一般很注意地基牢固、建筑物结实,整体性好。特别在多震地区,他们更注意到地震的威胁,慎重考虑这些问题。由我国古代建筑物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先民在这一方面的杰出智慧,他们对抗震设计和施工有很丰富的知识。例如,建于宋代的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高达60多公尺的木塔,和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横跨汶水的赵州桥,距今都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它们都位于地震较多的华北地震区,经过多次不同程度的地震震撼,到现在还巍然屹立,不仅可证明我国先民在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也可供作今人研究建筑物抗震性能之用。
  大震之后,房屋有的倒塌,有的遭遇到破坏,而且余震不停,生命财产继续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形之下,怎样防震抗震呢?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古书上也记载了不少中国先民的办法,大致是:多以木板、席、茅草等物搭棚造屋或趋避空旷地方,以减免伤亡和损失。这方面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宋代之后也有很多记载,例如:‘居者惧覆压,编茅为屋’、‘于场圃中,戴星架木,铺草为寝所’、‘于居旁隙地,架木为棚,结草为芦’等等。这些办法在防震抗灾中,确实曾经发挥了有效作用。在史书上也有明确的记载,例如清宣宗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四月二十二日,河北磁县发生7.5级大震,震后余震不止,到五月初七又发生了一次强余震,‘所剩房屋全行倒塌,幸居民先期露处或搭席棚栖身,是以并未伤毙人口(故宫档案)。’由于这些防震抗震的措施,简易安全,行之有效,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中国先民不但有很多震前震后的防震、抗震知识,而且在强震发生来不及跑出屋外的危急时刻,怎样采取应变措施,避免伤亡,也有很宝贵的经验。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一月二十三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震,这一次大震的生还者秦可大,根据他亲身经验和耳闻目睹的事实,写了一本重要著作——‘地震记’,提出了地震应变措施。他说:
  “……因计居民之家,当勉置合厢楼板,内竖壮木床榻,萃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力不办者,预择空隙之处,当趋避可也。”
  在地震预报技术还不理想的今天,地震突然发生,来不及跑出屋外,就躲在坚实的家俱下,以免砸伤压毙,这在今日防震抗震中,仍然是一件重要的措施。可见400多年前,秦可大所提出的这个办法很有价值。
  ……

前言/序言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论 本书聚焦于 21 世纪全球经济驱动力——物流与供应链的核心理论、前沿技术及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实战应用。 --- 第一部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的基础构建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解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SCM)的本质、演变历程及其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战略地位。 第一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物流与供应链的战略价值 本章深入剖析了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消费者需求碎片化对传统物流模式带来的颠覆性挑战与机遇。我们将探讨物流如何从过去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以及供应链管理如何成为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利器。内容包括: 物流的内涵与外延拓展: 从传统的运输、仓储扩展到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管理。 供应链的战略视角: 界定端到端(End-to-End)供应链的范围,阐述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客户交付的全过程协同重要性。 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分析: 通过案例研究(如沃尔玛的 VMI 模式、戴尔的直接模式),分析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如何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盈利能力。 第二章:供应链设计与网络规划 供应链的物理结构和信息架构是高效运作的基石。本章侧重于如何科学地设计供应链网络,以平衡成本、服务水平和风险。 供应链网络设计的要素与模型: 探讨设施选址(仓库、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的定性与定量决策方法,包括重力模型、线性规划在网络优化中的初步应用。 供应链结构的选择: 分析集中式、分散式、虚拟化供应链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需求特征选择合适的结构。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弹性(Resilience): 识别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点,并引入供应链韧性设计的概念,如多源采购策略和安全库存的优化配置。 第三章: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SRM) 采购是供应链的起点,供应商是价值链的重要伙伴。本章系统介绍现代采购的职能、策略和管理工具。 战略采购的演进: 从交易型采购转向伙伴关系驱动的战略采购,重点分析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的实施步骤。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引入多维度评估模型,如 TCO(总拥有成本)分析、风险矩阵评估,并介绍供应商绩效管理(SPM)的关键指标。 采购协同与合作机制: 深入探讨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ECR(高效顾客响应)在 B2B 采购协同中的应用,以及建立长期、互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第二部分:核心运营管理与效率提升 本部分深入探讨供应链运作的“毛细血管”——库存、仓储、运输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如何利用精益思想和拉动系统优化流程。 第四章:库存控制与优化策略 库存是供应链中最具争议的环节,它既是满足需求的缓冲,也是巨大的资金占用。 库存的分类与功能: 区分周期库存、安全库存、在途库存、提前期库存,明确不同库存的成本构成(持有成本、订购成本、短缺成本)。 经典库存模型应用: 详细解析 EOQ(经济订货批量)、ROP(再订货点)模型及其在连续补货系统和定期审查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讨论 MRP/DRP 在计划驱动环境下的作用。 现代库存管理技术: 介绍 ABC 分析法、Pareto 原则在库存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以及 JIT(准时制)理念在减少在制品(WIP)库存中的实践。 第五章:仓储管理与内部物流 现代仓储不再是简单的存储空间,而是集分拣、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于一体的枢纽。 仓库的功能定位与布局设计: 分析仓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并介绍 U 形、I 形、T 形等不同布局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详细阐述收货、上架、拣选、包装和发货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技术,如波次拣选、路径优化算法。 自动化与智能化仓储技术: 介绍 WMS(仓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以及 RFID、AGV(自动导引车)、穿梭车系统在提高准确性和处理速度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六章:运输管理与多式联运 运输是物流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本章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运输规划实现成本和时间的最优平衡。 运输模式选择与比较: 全面分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的特点、适用场景和成本结构。 运力组织与调度: 探讨专线运输、零担/整车(LTL/FTL)的选择,以及承运商管理(Carrier Management)的策略。 整合与多式联运: 阐述多式联运(Intermodal)的优势,尤其在国际贸易和长距离运输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集装箱化技术简化转运流程。 --- 第三部分:供应链的集成、信息技术与未来趋势 本部分将视角提升至全局集成层面,探讨信息系统如何驱动供应链的协同化,以及新兴技术对行业的重塑。 第七章:供应链的集成与协同 供应链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协同性,本章聚焦于打破企业间的“信息孤岛”。 从供应链到需求链(Demand Chain): 分析如何从传统的“预测驱动”转向“需求拉动”,关注市场信息和消费者反馈的即时传递。 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CPFR): 详细介绍 CPFR 框架,它是实现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和流程同步的关键机制。 供应链绩效管理(SCPM): 介绍衡量供应链健康度的关键指标体系,如 SCOR 模型(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涵盖计划、采购、制造、交付、退货五大流程的指标设定。 第八章:供应链信息系统与数字化转型 信息技术是现代供应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本章重点介绍支撑供应链运作的核心软件和平台。 企业资源计划(ERP)与供应链模块: 概述 ERP 系统在集成制造、财务和供应链数据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 Suite): 深入探讨 APS(高级计划与排程)、TMS(运输管理系统)和 WMS 的集成价值,以及它们如何支持实时决策。 大数据、物联网(IoT)与供应链洞察: 分析传感器技术如何实现资产的实时追踪(Track & Trace),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需求波动和识别潜在瓶颈。 第九章:绿色、可持续性与全球供应链的未来 面对环境压力和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要求,可持续性已成为供应链设计的新范式。 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 介绍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的选择、包装的减量化与可回收性,以及推行逆向物流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供应链的社会责任与道德采购: 讨论劳工标准、公平贸易和透明度在跨国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增强溯源能力。 供应链的未来展望: 探讨人工智能(AI)在优化路由、自动谈判中的应用潜力,以及供应链金融如何优化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展望柔性化、敏捷化的供应链发展方向。 ---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教材或参考用书,同时也为企业中从事采购、运营、仓储、运输及高层决策的管理者提供系统、实用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着一股学术的庄重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其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安全科学”这一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我对书中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论部分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技术和工具。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具体的安全事件,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那将非常有帮助,能够加深我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并体会到安全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一眼就能看出是教材。那种朴实但又透着严谨的风格,是我一直以来对这类学术书籍的期待。拿到手后,翻开扉页,看到了“‘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字样,心里对它有一定的信心,毕竟能入选国家规划的教材,内容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我一直对“安全”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很宽泛,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系统地给我一个完整的框架,让我明白安全科学究竟是什么,它涵盖哪些范畴,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我对它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却又不至于枯燥乏味地解释清楚这个重要且贴近我们生活的学科。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案例分析,因为理论总是需要实践来支撑,通过真实的例子,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科学的重要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给我一种很专业的感觉,字体大小、行间距都恰到好处,读起来比较舒适。我一直对科学理论背后的逻辑推理和数据支撑非常感兴趣,所以,我期望这本书能用严谨的学术语言,但又不失易懂性来阐述安全科学的原理。比如,对于各种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我希望能看到基于科学模型和数据的论证,而不是主观的臆测。这本书作为“十二五”规划教材,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个权威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帮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希望它能涵盖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学等多个维度,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安全。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图表、示意图等辅助性的视觉元素,来帮助解释复杂的概念,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

拿到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定位,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我一直对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安全科学”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门,让我系统地了解安全科学的知识体系,包括它的起源、发展、核心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章节,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安全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那将非常有启发性,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体会到安全科学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充实,厚度适中,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这通常意味着里面包含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探讨。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引导我从基础概念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体系。我希望它能解释清楚“安全”这个词的科学定义,它不仅仅是避免事故,更是一种系统性的预防和管理机制。例如,关于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部分,我希望能够学到具体的方法和工具,而不是泛泛而谈。而且,作为一本“导论”性质的书,它应该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整个安全科学领域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发展历史、研究方法以及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我对于书中会不会涉及一些前沿的安全技术和理念也很好奇,毕竟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一本优秀的教材也应该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