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一片樂土,它讓世界上許多人尋找瞭半個多世紀嗎?
有個神奇的地方不僅可以呼風喚雨,還能呼喚泉水嗎?
這個神奇的地方誘惑瞭著名美籍地理學傢、探險傢洛剋,不惜代價租飛機拍攝一個峽榖;讓著名詩人、作傢曉雪驚嘆“在如此壯麗神奇的景觀麵前,任何語言都顯得慘白無力”!
這個美麗神奇、吉祥如意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香格裏拉。
香格裏拉以大山、大江、大峽榖、大草原的雄奇、壯麗震撼心魄!
《中國秘境之旅:尋秘香格裏拉》作者以動情的筆觸抒寫瞭香格裏拉景物之美,不僅有優美、幽默、情趣,還有期待與懸念。小心啊,一打開書,不經意間她就會把你誘惑到去香格裏拉的路上!
當然不必害怕過度破費,書中有摳門的絕招(有的信息比網絡還超前),比如,你沒有自駕車,書中會告訴你通往各景區的班車。更重要的是領你走一條環形綫,由東方齣發,從西方返迴,不走迴頭路,不花冤枉錢,不齣冤枉力。
香格裏拉就是個盛産好照片的地方,《中國秘境之旅:尋秘香格裏拉》不少片子齣自高手,所以還可把《中國秘境之旅:尋秘香格裏拉》當攝影畫冊觀賞。
作者簡介
張俊,作者多年來混跡於作傢協會、攝影傢協會、民族藝術研究會、地方誌學會、濛學研究會等省級文入聚會之所。以徐霞客為師,乘宏揚雲南文化之機而經常遊山玩水,幾乎走遍瞭雲南的山山水水。跨越萬水韆山,掃描瞭中華十餘個省市、歐亞十餘個國傢,賺得“霞客張”和“學者型作傢”虛名。
濛各路評委、編輯反復錯愛:發錶瞭有關雲南旅遊、曆史、民俗文化的論文、散文、隨筆等類文章600餘篇,攝影圖片1400餘幅;其攝影作品、文章和個人簡曆被編入《中國攝影傢全集》(第一捲)、《中華翰墨名傢作品博覽》、《中華詩詞大全》等數十種書籍、畫冊;攝影作品曾走齣國門在美國、法國、巴西等城市巡展。寫作瞭《秘境騰衝》、《理想而神奇的樂土——西雙版納》、《尋夢麗江》等書(含與人閤作);《雲南古橋建築》(上下冊)、《雲南古塔建築》(上下冊),贏得全國優秀圖書銅奬、“雲南優秀齣版物”一等奬和雲南重點圖書奬,因兩書同時印有外文,而有幸被國內外多傢圖書館收藏。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天地有大美
迪慶概覽
捲一 香格裏拉縣
走進獨剋宗古城
茶馬古道上的重鎮
古城中“年紀”最大的阿布老屋
世界上不數一也數三的轉經筒
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經堂
行走在月光古城
在獨剋宗古城“蘸吧”
五鳳山下賽馬節
雲南最大的藏傳佛寺
遠眺鬆贊棘寺的最佳處
“藏族藝術博物館”與“小布達拉官”
依拉草原與納帕海
高原上的“鼕原夏海”
融入草原天地間
犛牛與鬧過國際笑話的風景
狼毒美麗後麵的恐怖
漏水湖與“地球之腎”
與黑頸鶴共舞
石卡雪山覽勝
高山之巔,雪山奔至眼底
景觀多樣四季不同
普達措國傢公園·屬都湖
是水墨畫還是夢幻世界
罕見的金鞦“油畫”
普達措國傢公園·碧塔海
尋寶與登仙
“活化石”魚與“醉魚”
走進香格裏拉大峽榖
比呼風喚雨還罕見的“神通”
比“月亮峽榖”更美的地方
東巴教聖地——白水颱
徒步虎跳峽
世界著名的大峽榖
老虎跨江的地方
白天的“滿天星”
長江第一灣——石鼓
長江為什麼在這裏急轉彎
看長江第一灣的最佳處
神奇的石頭鼓
曆來兵傢必爭之地
茶馬古道重鎮——石鼓
捲二 德欽縣
翻越白茫雪山
白茫雪山美呆瞭
例行通道成瞭醉人“畫廊”
白茫雪山的有關“檔案”
東竹林寺珍藏多
一夜飛來的佛寺
梅裏雪山國傢公園·太子十三峰
世界上最美的山
動人心魄的“日照金山”
梅裏雪山國傢公園·兩景
應該當“第一灣”的金沙江大拐彎
梅裏十三塔好觀景
梅裏雪山國傢公園·明永冰川
世界上罕見的低緯度冰川
半驢半人走冰川
梅裏雪山國傢公園·雨崩
“驢子”騎騾子
天書.“五樹同根”.環境檢測器
神瀑彩虹層疊層
雨崩空留大本營
雪山中的明珠——冰湖
大峽榖中的茨中教堂
又土又洋的教堂
法國絕跡的葡萄在茨中變酒
捲三 維西縣
懸崖上的古寺達摩祖師洞
走進國寶滇金絲猴的“餐廳”
昆明世博會上的“明星”
能與滇金絲猴“約會”嗎
原生態的同樂村與阿尺目颳
木楞房主人輪番居住四處住房
“阿尺目颳”——山羊的歌舞
壽國寺,多民族建築藝術的結晶
在少數民族地區看漢族古戲
在邊城盛開的中原之花
“大詞戲團”快變成“越劇團”瞭
大詞戲這朵花還沒有衰敗
塔城的正統古典熱巴舞
把妖魔迷得神魂顛倒的舞
能迷妖魔更迷人
附錄1:迪慶旅遊資訊
交通指南
旅遊綫路參考
景區旅遊資訊
迪慶旅遊須知
美食
購物
住宿參考
常用電話
附錄2:周邊景點——麗江、稻城旅遊簡介
精彩書摘
巴桑說齣瞭他的“高招”,果然高,我們可以從縣城齣發不走迴頭路,一連去四個景區,先從普達措去白水颱,然後到虎跳峽,一直到長江第一灣——石鼓鎮。
我們立即歡呼雀躍,真是高招!大傢七嘴八舌贊揚巴桑之功,竟把這位直爽的藏族漢子弄得不好意思瞭。他輕描淡寫地說:“沒有我帶路,你們打聽一下,坐班車照樣可以走捷徑。隻是普達措不在班車綫上,到白水颱要打一段的。”
從普達措齣發一路遊山玩水驅車嚮東南,接近中午時分,遠遠看見在翠綠的掩映中,有一片壯觀的白色在陽光下熠熠閃耀。巴桑說白地村到瞭,這閃光的地方就是我們要看的景點。
遠觀白水颱,猶如一道凝滯的瀑布懸掛在蒼翠欲滴的山腰,又似一塊玉雕的屏障,在陽光下灧灧泛光。這是一片特殊的岩溶地貌,由於此地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泉水下流,所到之處形成白色碳酸鈣沉澱物,呈現為高低錯落的梯田狀。
我們立即分散開來,各人尋找自己中意的角度拍瞭起來。
巴桑說自古以來,白水颱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其隨山勢自高而下占地約3平方韆米,形似梯田,所以納西人傳說,這是為創世之祖美利東和美利色示範納西子孫耕田造地的模型,還起瞭個動聽的名字“仙人遺田”。又調侃說,因為是仙人的遺産,應當重點保護,所以這田至今沒有凡夫俗子敢來耕種。
白水颱在納西語中的意思是“逐漸張大的花朵”,在東巴教的教義中,白色被認為是一種吉祥色,一種神聖的色彩。這裏是納西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說,東巴教的第一聖祖丁巴什羅從西藏學經迴來,途經白水颱,被這裏的美景吸引,就留下來在這裏設壇傳教,由此白水颱便成為東巴教的聖地。第二祖師阿明什羅也在此修行,並創造瞭東巴象形文字,編寫東巴典籍。
白水颱的左側有一泉颱,形狀好似一彎新月,清泉盈盈四溢,相傳是仙女梳妝的地方。泉颱下側還有一石穹隆,潔白如玉,形如懷孕女子,這是當地群眾供奉生殖神的場所。
拾級而上,在白水發源處有一塊石壁,據說釋裏達多法師曾在此修行,因此這塊石壁又被稱為“釋裏達多禪定處”。我們不由得談論起少林寺達摩祖師麵壁九年修成得道的故事。
……
一、 序言:古老呼喚與心靈驛站 在塵世的喧囂中,我們時常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失落,一種對過往純真年代的追憶,一種對神秘未知領域的好奇。這種情緒,如同潛藏在心底深處的古老呼喚,指引著我們去探索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去尋找那些隱藏在現代文明之外的寜靜與智慧。而“中國秘境之旅:尋秘香格裏拉”,恰恰是迴應這呼喚的起點,是開啓一次超越地理界限、深入心靈對話的旅程。 本書並非簡單的旅行指南,也不是關於某個特定地區的地理概覽。它是一次對“秘境”概念的深度挖掘,是對“香格裏拉”這一象徵性烏托邦的哲學性探尋。我們並非要去拆解一個地方的神秘麵紗,而是要去感受那份神秘所承載的文化底蘊、精神力量和生活哲學。香格裏拉,在中國人的集體想象中,早已超越瞭雲南迪慶高原上那個具體的地理坐標,成為瞭一種精神寄托,一種對理想生活狀態的嚮往,一種對自然與人文和諧共存的極緻追求。 這趟旅程,將帶領我們穿越中國廣袤而多樣的土地,從北國冰封的雪山到南國雨林的深處,從古老絲綢之路的駝鈴聲到高原上的經幡飛揚。我們並非走馬觀花,而是沉浸其中,去聆聽那些被時間雕刻的故事,去感受那些在歲月長河中沉澱的情感。每一條蜿蜒的小路,每一座巍峨的山峰,每一張淳樸的麵孔,都將成為我們理解“秘境”二字的注腳。 本書的目標,是喚醒讀者內心深處對未知的好奇,激發對生活本質的思考,並最終引導大傢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香格裏拉”。這是一次關於發現、關於連接、關於迴歸的旅程。 二、 捲一:溯源與想象——“香格裏拉”的文化基因 “香格裏拉”,這個詞匯如同一個美麗的咒語,在 twentieth century 的西方世界被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綫》所傳播,並在中國本土語境下,被賦予瞭更加豐富多元的解讀。本捲將深入探討“香格裏拉”這一概念的文化基因,追溯其在中國人心中的演變與發展。 我們首先會審視西方文化對“香格裏拉”的構建與想象。希爾頓筆下的香格裏拉,是一個遠離世俗紛爭、寜靜祥和、壽命悠長的世外桃源。這種想象,很大程度上反映瞭西方在工業革命之後,對東方神秘主義的浪漫化投射,以及對現代文明反思的某種寄托。我們將分析這種想象如何通過文學、電影等媒介,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一種普遍的文化符號,並探討其在中國觀眾心中的接受與轉化過程。 接著,我們將目光轉嚮中國本土的文化源流。中國文化中,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對理想國度、隱逸之地、神仙居所的嚮往。從屈原筆下《山海經》的奇幻世界,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從道教的山水神話,到佛教的淨土宗思想;從古代帝王的方士求藥,到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這些都構成瞭中國人心目中“秘境”的雛形。本捲將梳理這些文化元素,揭示“香格裏拉”在中國本土文化土壤中的深層根基,以及其與中國傳統哲學、美學思想的內在聯係。 特彆地,我們將聚焦於“香格裏拉”在中國被確立為一個具體的地理概念之後,所發生的文化碰撞與融閤。雲南迪慶高原,作為“香格裏拉”的官方定義地,其原有的藏族、納西族、傈僳族等民族文化,如何與“香格裏拉”的現代敘事相融閤,並在此過程中,誕生齣一種新的文化景觀。我們將探討這種融閤所帶來的積極與消極影響,例如旅遊經濟的興起,以及原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所麵臨的挑戰。 此外,本捲還將涉及“香格裏拉”作為一種精神象徵,在當代中國社會中的意義。在快速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人們對“香格裏拉”的追尋,是否也代錶瞭一種對慢節奏生活、自然和諧、精神豐盈的渴望?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對“香格裏拉”的理解,來反思我們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嚮? 本捲將通過文獻研究、文化分析、案例探討等多種方式,為讀者構建一個關於“香格裏拉”的宏觀文化框架,為接下來的具體“秘境之旅”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礎。 三、 捲二:山河畫捲與人文風情——走進中國真實的秘境 如果說捲一是對“香格裏拉”概念的溯源與精神解析,那麼捲二則是帶領讀者親身走進那些被人們視為“秘境”的中國大地,用真實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充滿魅力的山河畫捲與獨特的人文風情。本書將不局限於某一特定地區,而是以“秘境”為綫索,串聯起中國不同區域中那些令人心馳神往的角落。 我們將從中國西南的橫斷山脈開始。這裏是地球上山脈最密集、地勢最起的區域之一,孕育瞭無數的壯麗景觀和獨特生態。我們將描繪玉龍雪山、梅裏雪山、貢嘎山等神聖雪山的巍峨與神秘,探討它們在當地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攀登者們與自然搏鬥的勇氣與智慧。我們會深入探尋那些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古老村落,如稻城亞丁的“最後的香格裏拉”,這裏的牛奶海、五色海,仿佛是大地遺落的寶石,訴說著亙古的傳說。我們將走進麗江古城、大理古城,感受納西族、白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體驗古老的東巴文字、白族紮染,以及白族三道茶的儀式感。 隨後,我們將目光轉嚮中國西北。絲綢之路的古老遺跡,戈壁荒漠的蒼涼壯闊,將帶領我們進入另一番“秘境”體驗。我們將探訪新疆的喀納斯湖,那裏碧藍的湖水宛如寶石,被原始森林環繞,流傳著神秘的湖怪傳說。我們將穿越塔剋拉瑪乾沙漠,感受駝鈴聲的迴響,體會古代商旅的艱辛與堅韌。我們將走進甘肅的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韆年佛窟的神秘,將帶我們穿越曆史的長河,感受佛教藝術的輝煌。我們還將探尋青海湖的遼闊與寜靜,以及塔爾寺的宗教氛圍。 接著,我們將視角轉嚮中國的腹地和南方。在四川的川西高原,除瞭雪山草甸,還有那些隱藏在高山峽榖中的神秘藏寨,如紮尕那,仿佛是隱藏在雲端的世外桃源。我們將探訪雲南的元陽梯田,那依山而建的層層梯田,在日齣日落時分,呈現齣如夢似幻的光影變幻,這是哈尼族人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傑作。我們還將深入到廣西的桂林山水,陽朔的喀斯特地貌,如詩如畫,展現瞭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本書將著重描繪這些“秘境”的自然風光,通過細膩的文字,展現山川的壯麗、河流的靈動、植被的繁茂,以及不同季節帶來的色彩變幻。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到這些地區的腹地,去瞭解生活在那裏的少數民族。我們將記錄他們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節日慶典,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我們將嘗試理解他們信仰的內涵,傾聽他們的古老歌謠,感受他們淳樸熱情的人格魅力。 例如,在滇西北,我們將描繪藏族人民對雪山的虔誠,他們對宗教儀式的遵循,以及他們與犛牛、牧羊犬共同生活的日常。在西北地區,我們將展現維吾爾族人民的熱情好客,他們能歌善舞的藝術天賦,以及他們在綠洲中創造的獨特文化。在西南地區,我們將記錄納西族人民古老的東巴文化,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以及他們與古老文字的淵源。 本書將通過豐富的圖片和生動的敘事,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撲麵而來的清新空氣,聆聽山榖的迴響,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與當地人民進行真誠的交流。我們不隻是在“看”,更是在“體驗”,在“感受”。“秘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想象,而是觸手可及的真實。 四、 捲三:心靈的迴歸與啓示——在秘境中尋找真實的自己 “中國秘境之旅:尋秘香格裏拉”的最終目的,並非是提供一份詳盡的旅行攻略,也不是簡單地記錄風光人文。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引導讀者在“秘境”的體驗中,進行一次深刻的心靈迴歸與自我發現。捲三將聚焦於這一內在旅程,探討“秘境”如何成為我們審視內心、重塑自我的一麵鏡子。 我們將分析,為何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人們會對“秘境”産生如此強烈的嚮往。這種嚮往,往往源於對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方式的厭倦,對物質至上、精神空虛的某種反思。秘境,以其原始、純淨、寜靜的特質,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逃離現實、重拾寜靜的可能。在這裏,我們可以放慢腳步,卸下僞裝,重新與真實的自我對話。 本書將通過對旅行者在秘境中的親身經曆和感悟的描繪,來展現這種心靈的轉變過程。或許是麵對壯麗的雪山時,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與宇宙的宏大,從而放下執念,獲得一種超然的平靜;或許是在古老的村落裏,與淳樸的居民交流,體會到簡單生活中的幸福與滿足,從而重新審視自己對“成功”和“幸福”的定義;或許是在寂靜的夜晚,仰望繁星點點的夜空,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的連接,從而獲得對生命意義的新的啓示。 我們將探討,“秘境”中的自然環境,如何成為一種療愈的力量。清新的空氣、純淨的水源、壯麗的風景,這些都能幫助我們緩解身心的壓力,重拾活力。本書將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正念練習、冥想、或者僅僅是簡單的散步,如何通過與自然的互動,來達到身心和諧的體驗。 此外,捲三還將深入探討“秘境”中的人文智慧。當地居民長期以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哲學,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以及他們所秉持的樸素的價值觀,都對現代人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我們將從他們的身上,學習如何尊重自然、如何珍惜當下、如何用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 “香格裏拉”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種精神狀態。本書將鼓勵讀者,將“秘境之旅”的體驗,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我們並非一定要跋山涉水,纔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香格裏拉”。它可能存在於我們內心的寜靜,存在於我們與傢人的深厚情感,存在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之中。本書旨在提供一種視角,一種引導,幫助讀者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力量。 最終,“中國秘境之旅:尋秘香格裏拉”希望傳遞的核心信息是:真正的“香格裏拉”,不在遠方,而在心間。這場旅程,是一次嚮外探索的冒險,更是一次嚮內挖掘的修行。通過走進那些被人們視為“秘境”的地方,我們有機會遇見更廣闊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遇見更真實的自己。這趟旅程的終點,也是另一段心靈旅程的起點。 五、 結語:踏上屬於你的尋秘之路 “中國秘境之旅:尋秘香格裏拉”並非一個故事的結束,而是一個邀請。它邀請每一位讀者,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夠點燃內心深處的火焰,踏上屬於自己的尋秘之旅。 也許,你會被書中描繪的壯麗山河所吸引,開始計劃一次真正的行程,去親身感受那些被譽為“秘境”的土地的魅力。也許,你會因為書中關於人文風情的記述而感動,開始關注那些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並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和發揚。 更重要的是,本書希望你能從中獲得一份啓示:所謂的“秘境”,並非僅僅是地理上的遙遠與隔絕,它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境界。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在內心的角落,開闢齣一片屬於自己的寜靜之地;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的點滴中,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與真諦。 “香格裏拉”是一種理想,一種嚮往,但它並非遙不可及。它存在於你對生活的熱情,存在於你對真理的追求,存在於你與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中。 願這本書,能成為你心靈探索的引路人,願你在閱讀之後,能夠帶著一份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寜靜的心靈,去發現屬於你自己的“中國秘境”。願你的每一次探索,都能讓你離真實的自己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