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儿科分册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儿科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 等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儿科
  • 医案
  • 临床经验
  • 传统医学
  • 名老中医
  • 当代
  • 病例分析
  • 疾病治疗
  • 健康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816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14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了学习阅读和推广方便,“十一五”《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在附录中增加了中西医病证名称索引。为便于学习研究,在每类疾病及每种疾病前面均附有概述,简要介绍名老中医在本类或各个疾病的学术特色和诊疗特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新生儿疾病
胎黄
黄建业医案

第二章 结缔组织病
紫癜病
1.皮持衡医案
2.裴学义医案(4则)

第三章 变态反应性疾病
湿疹
1.李维贤医案
2.黄建业医案

第四章 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裴学义医案(2则)
第二节 小儿麻疹
1.李士懋医案
2.黄建业医案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感冒
1.陈宝义医案(5则)
2.裴学义医案(2则)
第二节 发热
1.孔光一医案
2.杜建医案
3.陈宝义医案(2则)
4.裴学义医案(2则)
第三节 咳嗽
1.刘继祖医案(2则)
2.张永树医案
3.黄建业医案(2则)
4.裴学义医案
第四节 伤寒中风
黄建业医案
第五节 哮喘
1.张永树医案(2则)
2.陈宝义医案
3.陈景河医案(2则)
4.郭赛珊医案
5.黄建业医案(3则)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厌食
1.王道坤医案(4则)
2.孔光一医案
3.黄建业医案(4则)
4.裴学义医案
第二节 胃痛
1.王道坤医案
2.邱健行医案
第三节 小儿腹痛
1.刘继祖医案
2.陈宝义医案
第四节 疳证
黄建业医案(5则)
第五节 泄泻
1.王嘉麟医案
2.孔光一医案
3.李士懋医案
4.张永树医案
5.陈宝义医案(2则)
6.黄建业医案(2则)
7.裴学义医案(2则)
第六节 久泻
黄建业医案
第七节 黄疸
1.黄建业医案(3则)
2.裴学义医案
第八节 呕吐
1.李士懋医案
2.裴学义医案(2则)
第九节 便秘
裴学义医案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
陈宝义医案(8则)
第二节 心悸
1.陈宝义医案
2.周炳文医案
3.黄建业医案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尿血
1.皮持衡医案
2.裴学义医案
第二节 遗尿
裴学义医案
第三节 水肿
1.皮持衡医案
2.周炳文医案(2则)
3.黄建业医案(2则)
4.裴学义医案(4则)
第四节 水疝
陈宝义医案

第九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第一节 痫证
1.陈宝义医案
2.徐经世医案
第二节 郁证
马智医案
第三节 晕厥
陈宝义医案
第四节 夜惊
陈宝义医案
……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五官疾病
第十二章 小儿皮肤病
第十三章 小儿外科病证
中医病名索引
西医病名索引

精彩书摘

  宣肺解毒疏风解痉治疗暑热痉证
  小儿暑热痉证,属暑热外袭,郁于肺卫,金盛乘木,引动肝风之证;治宜宣肺解毒,疏风解痉。
  董某,男,3岁。医案编号:097H012。
  初诊:1991年7月12日。
  主诉:发热、咳嗽1周,抽搐1日。
  家属代诉1周前患儿出现发、咳嗽,曾服麻杏石甘汤2剂,肌注青霉素3日,热不得退,昨夜体温39.5℃,22时许突发抽搐,两目上视,面色发青。送医院急诊处理,予退热、镇静治疗。今晨热减,衄血少量。现症:身热少汗,咳嗽时作,喉中有痰,咽红肿,鼻窍不通,口周微青,指纹青;脉滑数,舌尖红赤,苔薄白少津。西医诊断:热性惊厥;中医诊断:暑热痉证,证属暑热蕴肺,肝风内动。治宜宣肺解毒,疏风解痉。方拟宣肺解毒汤加味。处方:
  前胡89,桔梗89,牛蒡子69,连翘109,杏仁89,僵蚕89,薄荷(后下)49,芦根159,蝉衣59,荆芥穗49,忍冬藤159,苏子、苏梗各49,神曲159。5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避风防暑;饮食宜节制,宜清淡,忌食辛热炙烤、贪凉饮冷。
  二诊(1991年7月19日):上方服3剂,热退咳减,未抽搐;服5剂痰减,精神转佳。近日贪食,热又起,大便稀溏,惊惕少发,为积食生热,致肺胃不和。仍以宣肺解毒汤为主,加莱菔子69,黄芩59,鱼腥草159。5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1991年7月24日):服上方4剂后,咳止痰消,热退,大便正常,抽搐未发。
  ……

前言/序言


《儿科名医医案精粹:溯源流辨证,启迪临床》(第二辑) 一、 编纂缘起与价值 《儿科名医医案精粹:溯源流辨证,启迪临床》(第二辑)的编纂,源于对中医儿科经典传承与创新的深切关怀。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潮中,我们深感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是宝库,是滋养后学、提升临床疗效的源泉。尤其是在儿科领域,儿童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病理特点独特,更需要经验丰富、辨证精准的老中医智慧来指引。因此,本辑医案集汇集了当代一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经典医案,旨在通过梳理、分析、展示这些精辟的临床实践,为广大中医儿科工作者提供 an invaluable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本辑医案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典传承的载体: 每一则医案都是名老中医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凝练了他们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阅读这些医案,后学能够直观地学习到辨证论治的严谨思维、遣方用药的精妙之处,以及对病机演变的敏锐洞察。 2. 临床思维的启迪: 医案不仅仅是病症的记录,更是思维的展现。本辑医案精心挑选,力求涵盖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过程。通过对病案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剥茧,直击病机,如何根据患儿的体质、年龄、病程等因素,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如何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3. 辨证论治的典范: 中医儿科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本辑医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展示了名老中医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辨识病邪性质、脏腑功能失调,从而确立治法,遣方用药。医案中对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的分析,对兼夹证、夹杂证的辨别,对虚实、寒热、阴阳的判断,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4. 临证经验的宝库: 医案是临证经验的生动体现。本辑医案不仅记录了诊治过程,更包含了作者对治疗思路、用药配伍、剂量调整、转归转机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体会。这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对于提升年轻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5. 学术创新的阶梯: 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名老中医的医案也常常蕴含着创新的思想。他们可能在理论认识上有所突破,在治疗方法上有所革新,或者在复方运用上有所独到之处。通过学习这些医案,有助于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激发学术创新,推动中医儿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本辑收录特点与内容概述 本辑医案集在内容的选择上,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名家荟萃: 严格甄选当代在儿科领域享有盛誉、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确保医案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2. 病种广泛: 涵盖儿科常见病如感冒、咳嗽、泄泻、疳证、紫癜、惊风等,同时兼顾部分疑难杂症,如久咳不愈、顽固性泄泻、反复发热、生长发育迟缓等,力求全面反映儿科疾病的诊治特点。 3. 证型多样: 针对同一疾病,可能收录不同证型、不同病程的医案,展示名老中医如何针对不同证候,施以不同的治法,体现辨证的灵活性和个体化。 4. 论治精当: 每一则医案都详细记录了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以及名老中医的辨证分析、治法选择、处方用药、剂量和用法,并附有疗效总结或心得体会。 5. 体用结合: 既有对病机病因的深刻剖析,又有具体临证的遣方用药指导,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 6. 传承与创新并存: 医案中既能看到传统中医儿科诊疗模式的严谨运用,也可能体现出名老中医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本辑医案集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呼吸系统疾病: 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哮喘、咳嗽等,重点在于辨别风寒、风热、暑湿、燥邪等外邪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名老中医的医案将深刻揭示不同证型的治疗要点,如“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清肺化痰,健脾止咳”等治法的精妙运用。 消化系统疾病: 如小儿泄泻、呕吐、疳证、食积等,重点在于脾胃的健运与否,以及寒湿、食滞、痰湿等内生病理因素的辨识。医案将展示如何通过健脾、和胃、消食、化湿等方法,调理脾胃,恢复其功能。 感染性疾病: 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等,重点在于邪毒的性质、传变规律,以及正气的盛衰。医案将体现中医对疫毒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清热解毒、疏表退热、扶正祛邪等治法。 免疫系统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紫癜、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等,重点在于“卫外不固”、“营卫不和”、“湿热内蕴”等病机,以及如何通过调和营卫、清热祛湿、益气养血等方法进行治疗。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如小儿惊风、夜啼、多动症等,重点在于肝、心、脾、肾功能的失调,以及痰、火、风等病理因素的扰动。医案将展示如何通过镇惊熄风、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生长发育与体格异常: 如身材矮小、发育迟缓、肥胖、营养不良等,重点在于肾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虚等,医案将侧重于通过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化痰除湿等方法进行调理。 三、 学习价值与应用指导 《儿科名医医案精粹:溯源流辨证,启迪临床》(第二辑)的读者群体广泛,包括: 中医儿科医师: 尤其适合初、中级中医儿科医师,通过学习名老中医的医案,可以快速提升辨证论治能力、遣方用药水平,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院校师生: 为中医儿科专业的师生提供 an excellent pedagogical tool,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中医儿科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从事相关科研人员: 医案中的经验和思路,可以为中医儿科的临床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和方向。 广大中医爱好者: 对于热爱中医、希望了解中医儿科治疗理念的读者,本辑医案也能提供 an insightful glimpse in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ediatrics. 阅读本辑医案,我们建议读者: 1. 通读全书,掌握整体脉络: 宏观了解本辑收录的医案特点和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2. 精读个案,深入剖析: 重点研读每一则医案,细致体会名老中医的辨证思路、治法选择、用药配伍,以及对病机演变的分析。 3. 对比借鉴,触类旁通: 针对同一疾病,对比不同名老中医的治法,从中领悟同一病症的不同证治思路,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 4. 结合自身,学以致用: 将医案中的经验与自己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尝试运用,不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 5. 勤于思考,总结体会: 在阅读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勤于思考医案背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形成自己的临床心得。 四、 结语 《儿科名医医案精粹:溯源流辨证,启迪临床》(第二辑)的问世,不仅是对中医儿科宝贵学术遗产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未来中医儿科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架起一座连接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更多有志于中医儿科事业的同仁,能够从中汲取智慧,点亮临床,为守护儿童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本书的编纂过程,得到了众多名老中医及其家属的大力支持,也凝聚了编委会成员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们向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付出努力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深信,通过对这些经典医案的学习和实践,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医儿科的整体诊疗水平,为传承和发展祖国医药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儿科中医领域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补充和贡献。我之前接触过一些中医儿科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接地气,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缺乏实操性。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收录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名老中医的真实医案,涵盖了儿科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是不少疑难杂症。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案例,它们详细记录了患儿的病情发展、辨证过程、用药选择以及疗效反馈,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医治疗的完整脉络。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小儿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的辨证施治方法,以及在现代社会下,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去应对这些疾病。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医学知识的深度,更在于其人文关怀的广度,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在守护儿童健康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我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优秀读物,而这本《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儿科分册》无疑达到了我的预期,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疑难杂症的深入分析,那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在名老中医的手中,都能找到条理清晰的解决之道。比如,书中关于小儿多动症的几个案例,作者不仅仅关注其表象,而是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病机,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入手,制定出系统的治疗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包含了药物治疗,还融入了情志调理、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指导,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精髓。读完这些医案,我仿佛与一代代名老中医进行了跨时空的对话,汲取了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宝贵的学术思想。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儿科疾病,更能激发我不断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中医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医儿科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资源。偶然间得知有这样一本《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儿科分册》,便迫不及待地入手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以大量的真实医案为载体,生动地展示了名老中医们在儿科领域的精湛技艺。我最欣赏的是,每一则医案都配有详尽的辨证分析,让我能够理解到为什么会这样用药,以及背后的中医逻辑。比如,书中关于小儿夜啼的几个案例,作者们根据不同的原因,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从安神定志到调理脾胃,各有侧重,却都效果显著。这让我明白,中医治疗儿科疾病,绝非简单的对症下药,而是需要深入探究病因,从整体上进行调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领略中医儿科的博大精深。

评分

这本书实在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一直对中医儿科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泛泛而谈,很难找到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案例。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时,就觉得眼前一亮。里面的每一个医案都写得非常详实,不仅仅是罗列了症状和处方,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中医的辨证思路,从望闻问切的细节到病机演变的逻辑,都给出了清晰的解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小儿感冒的几个案例,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法,还结合了时令气候、孩子体质的差异,给出了非常个性化的建议。这让我意识到,中医儿科并非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的智慧。而且,书中的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是对中医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的精妙之处。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给我的孩子在健康道路上多一份保障。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儿科医案集嘛,无非就是那些常见病症的治疗经验汇总。然而,读下去之后,我彻底被这本书所吸引。它呈现的医案,很多都是我平时临床上会遇到的疑难杂症,比如反复发作的哮喘、迁延不愈的湿疹,以及一些儿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问题。作者们在处理这些棘手情况时,展现出的深厚功底和创新思维,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小儿遗尿的案例,用药精炼却效果显著,而且在后续的调理上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避免了复发的可能性。这种“治已病”与“治未病”相结合的思路,以及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都体现了老中医们仁心仁术的医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中医儿科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教材,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买书专门到京东,速度快品种全,是我信赖的好伙伴

评分

很好,非常好,便宜。

评分

非常好!。。。。。。。。经典。

评分

还没开始看,书本质量挺好的

评分

还没有看

评分

还没有看

评分

还没有看

评分

东东还是挺不错的,值得购买。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