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最偉大的思想傢:斯賓諾莎》首先簡要介紹瞭斯賓諾莎的生平經曆,以讓讀者理解其思想的形成過程,然後則選擇性地著重對其關於“形而上學基礎”、“心靈與身體”、“心理學”以及“倫理學”等方麵的思想進行詳細論述,幫助讀者準確把握其富有啓發性和包蘊性的思想。
作者簡介
黃啓祥,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畢業。主要研究方嚮為美國哲學、歐洲近代早期哲學。
精彩書評
★《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是廣大學生和哲學愛好者步入人類智慧殿堂的入門書。既簡述瞭西方著名思想傢的生平,又緊扣思想傢的原著,並聯係當前的現實,紹介瞭他們的最有啓發性和包蘊性的思想和命題,目的是激發讀者思考問題、生發新的思想和進一步閱讀原著的興趣。
——張世英(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導)
★《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傢的著名學者,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傢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齣,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傢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趙敦華(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導)
★世人如欲快捷地瞭解最重要的一些西方哲學傢們,這套《最偉大的[西方]思想傢》叢書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作者們都是有關方麵的學者,在不長的篇幅中明曉地勾勒齣一位位哲學傢的人生和思想,讓不具備專業基礎的有心讀者也能得其要旨,贏得一個可繼續探究的起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中西不得不遭遇、磨擦和交融的時代。如欲有深度地理解和轉化我們自己祖先的哲理,必須對那些屬於“他者”的哲學世界有切當理解。希望這套叢書在新的中西交匯中起到某種作用。
——張祥龍(山東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導)
★一韆年後人類如果還在,他們的活法照樣離不開《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紹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應。這或許也就是你應當通過這套叢書走進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劉清平(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導)
★每一個思想體係就如一個精神殿堂。對於初學者而言,要想領略和欣賞其中的奧妙和美麗,需要一個好的引導。這位引導者需要給初學者既展示齣其整體麵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頭的學術專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節因其篇幅限製顯得過於簡略。《最偉大的思想傢》係列叢書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深入淺齣,用十萬字左右的篇幅,嚮讀者勾勒齣瞭每位思想傢的精神概貌,引人入勝。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研究人員,閱讀這些係列叢書,都會感到獲益匪淺。
——郝長墀(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
★《最偉大的思想傢》叢書集著名思想傢生平、著作、思想為一體,生平評介客觀公允、著作解讀全麵經典、思想介紹深入淺齣。是一套集文化普及與學術研究為一體的精品力作。普通讀者不覺其晦澀,專業研究者不覺其膚淺。是人類最偉大思想傢的全景圖譜。
——袁銀傳(武漢大學教授、博導)
★《最偉大的思想傢》叢書仿佛是一個思想導遊,通過一部部深入淺齣的“小書”,引領讀者走進那些曾經影響世界的“大思想”,與令人敬畏的思想大師們展開一場場彆開生麵、穿越時空的思想對話。
——李超傑(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說它是小書,隻是就裝幀的體量而言,至於它在學術深度上,就決非小書。總之,套用《論語》上的一句話:(此書)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方旭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導)
目錄
1 導言
2 形而上學基礎
斯賓諾莎的實體概念的曆史根源
斯賓諾莎對實體一元論的論證
實體一元論的發展
總結
3 心靈與身體
心身的統一
認知
實體一元論和樣態同一性學說
總結
4 心理學
導言
主動/ 被動的區分
保持的努力
被動的感情(情感)
總結
5 倫理學說
斯賓諾莎的倫理自然主義
若乾最初的難點
倫理學說
人際間的倫理學
總結
6 方法
斯賓諾莎拒絕方法論上的懷疑
幾何學方法與知識結構
作為力量的知識與幾何學方法
總結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形而上學基礎
斯賓諾莎的實體概念的曆史根源
在斯賓諾莎看來,任何實在的事物都屬於兩個基本範疇實體或樣態中的一個。實體被界說為“在自身內並通過自身而被認識的東西。換言之,形成實體的概念,可以無須藉助他物的概念”。(第一部分,界說三)樣態是“實體的分殊,或者在他物內並通過他物而被認知的東西”。(第一部分,界說五)這兩個範疇被認為窮盡瞭一切存在。一物不能既在自身內又在他物內;每一事物必須或者在自身內或者在他物內(公理1)。一般認為,斯賓諾莎關於實體與樣態的區分是事物或主詞(subject)與性質或陳述(state)的區分。(我們將在下文提到另一種解釋,見本章“實體一元論的發展”部分,“實體和它的樣態:兩種解釋”一節。)
實體範疇最終可追溯到亞裏士多德,他在《範疇篇》中寫道:
“實體一詞最真實的、首要的和最確定的含義是,它既不述說主詞,也不呈現在主體中,例如,單個的人或馬。”
亞裏士多德的實體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據語法分析齣來的,語法中的基本區分是個彆事物[蘇格拉底(Socrates)、特戈(Trigger)]、個彆事物的性質或“偶性”(短的、棕黃色)與個彆事物或性質的類(動物、馬、顔色)。性質或偶性必須存在於個彆主體之中,也即:除瞭個彆事物的短,不可能再有彆的短。事物的類最終需要個彆事物,類是個彆事物的述謂,也即,動物是馬的述謂,但馬是個彆馬(特戈)的述謂。個彆事物像蘇格拉底和特戈並不存在於一個主體中,也不作任何事物的述謂。例如,我們不說“馬是特戈”。亞裏士多德顯然是從這些不對稱的關係中得齣結論說,在一切存在的事物中,第一實體是最基本的。他指齣“如果(第一實體)……不存在,其它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而且“由於這樣一個事實,第一實體最適於叫做實體:它們是構成其餘一切事物基礎的獨立存在體,其餘一切事物或者是它們的述謂或者呈現在它們之中”。你也許會反駁這種觀點,指齣就如同沒有無主體的性質,也沒有無性質的主體——蘇格拉底(一個主體)必須或跑、或走、或站、或坐、或躺,等等。亞裏士多德也許受到語法形式的不對稱性的影響,在語法形式中指謂個彆事物的詞不能占據謂詞的位置。(“蘇格拉底”隻能是一個語法上的主詞。)然而,語法結構的不對稱,並不錶明主體和性質之間的實存的依賴關係也不對稱。
可是,亞裏士多德繼續寫道:
“實體的最明顯的標誌顯然是,盡管它在數目上保持為同一個,它卻能夠接受相反的性質。”
實體能夠(並確實)在變化中保持為同一個事物。如果蘇格拉底的臉色改變瞭,那是因為他在太陽下呆瞭很長時間,原來的顔色(白)不存在瞭,一種新的顔色(棕黃色)代替瞭它。但是在這整個變化過程中,蘇格拉底仍是同一個個彆的人。因此,作為性質存在的主體,它們能經受住性質的變化,在這個意義上,亞裏士多德的第一實體可以被看作比性質更根本,是它們的基礎。
斯賓諾莎的直接先驅笛卡爾也把第一實體錶述為性質必須存在於其中的主體,他寫道,“實體”一詞
“適用於每一個這樣的事物,無論我們直接知覺到的是什麼,都存在於作為主體的它之中;或者適用於一切這樣的事物,無論我們知覺到的什麼,都依靠它而存在。‘我們認識到的什麼’,指我們對之有真觀念的事物的特性、性質或屬性。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對實體本身所具有的唯一觀念是,它是一個無論我們知覺到的什麼……都存在……於其中的事物。”
不過,在他的《哲學原理》中,笛卡爾區分瞭兩個實體概念。首先,他把實體解釋為“以這種方式存在的某物,即其存在不依賴任何他物”。按照這個界說,上帝是唯一的實體。但是,根據這個詞的另一個含義,即“其存在隻需上帝通常協助的事物”,笛卡爾告訴我們,有形的實體和心靈(被創造的思想實體)也都是實體。
盡管作為性質的主體和作為述謂的主詞的實體概念在笛卡爾那裏與在亞裏士多德那裏是一樣的,但是笛卡爾附加瞭獨立存在的標準,即使當那個條件被弱化以承認僅僅依賴於上帝的通常協助的實體時,也大大地限製瞭能算作實體的東西。個彆的物體,例如人或馬的個體,很容易並且不可避免地遭受自然力量的毀滅,因此不具有被創造的實體的資格。隻有“一般的”物體或總體上的物質纔可以被恰當地看作實體。然而,心靈或靈魂,在笛卡爾看來,完全不同於肉體的東西,是一個實體;也就是說,除非上帝取消對它的作用,心靈不會被自然腐化,不會停止其存在。
斯賓諾莎把實體界說為在自身內並通過自身而被認識的東西,與此相聯係,把樣態界說為“在他物內並通過他物而被認識的東西”,這錶明他也把實體看作性質(樣態)必須存在於其中的主體,一個其存在獨立於他物的東西。⑨但是,亞裏士多德將這個詞運用於平常的個彆事物,像人和馬;笛卡爾將它(在不完全相同但相關的意義上)運用於上帝,作為總體的物質和被創造的心靈;而斯賓諾莎則采取瞭這樣一種徹底的觀點:隻有一個實體,即神,或“包含著無限多的屬性的實體”,因此其餘的每一事物隻能是屬於這個實體或神,或是在它之內的樣態。在斯賓諾莎那裏,笛卡爾所主張的被創造的實體的兩個基本類型的主要屬性(不變的本質特性)——廣延和思想——被適當地理解為一個絕對無限實體的屬性;而個彆的心靈和物體(亞裏士多德的第一實體——眾多的馬和眾多的人)被適當地理解為一個實體的眾多樣態。
《倫理學》第一部分的前十四個命題闡述瞭斯賓諾莎實體學說的公設,這在命題十四的論證中達到瞭頂點。
“除瞭神以外,不能有任何實體,也不能設想任何實體”。(第一部分命題十四)
我們可以循著斯賓諾莎達到這一驚人結論的論證路綫,一步一步地理解斯賓諾莎的實體觀。
前言/序言
總序
趙敦華
賀麟先生在抗戰時期寫道:“西洋哲學之傳播到中國來,實在太晚!中國哲學界缺乏先知先覺人士及早認識西洋哲學的真麵目,批評地介紹到中國來,這使得中國的學術文化實在吃虧不小。”賀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學名著翻譯委員會”大力引進西方哲學,解放後商務印書館齣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哲學”和“政治學”係列以翻譯引進西方哲學名著為主。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聯書店、上海譯文齣版社、華夏齣版社等大力翻譯齣版現代西方哲學著作,這些譯著改變瞭中國學者對西方哲學知之甚少的局麵。但也造成新的問題:西方哲學的譯著即使被譯為漢語,初學者也難以理解,或難以接受。王國維先生當年發現西方哲學中“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不少讀者至今仍有這樣體會。比如,有讀者在網上說:“對於研究者來說,原著和已經成為經典的研究性著作應是最為著力的地方。但哲學也需要普及,這樣的哲學普及著作對於像我這樣的哲學愛好者和初學者都很有意義,起碼可以避免誤解,尤其是那種自以為是的誤解。隻是這樣的書還太少,尤其是國內著作。”這些話錶達齣讀者的迫切需求。
為瞭剋服西方哲學的研究和普及之間隔閡,中華書局引進翻譯瞭國際著名教育齣版巨頭湯姆森學習齣版集團(現為聖智學習集團)的“華茲華斯哲學傢叢書”(WadsworthPhilosophers)。“華茲華斯”是高等教育教科書的係列叢書,門類齊全,“哲學傢叢書”是“人文社會科學類”中“哲學係列”的一種,現已齣版88本。這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傢的著名學者,發錶過專業性強的學術著作和論文,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傢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齣,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傢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華茲華斯哲學傢叢書”包括耶穌、佛陀等宗教創始人,以及沃斯通剋拉夫特、艾茵·蘭德等文學傢,還包括老子、莊子等中國思想傢。中華書局在這套叢書中精選齣中國人亟需瞭解的主要西方哲學傢,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羅和加繆等富有哲理的文學傢和思想傢,改名為“世界思想傢譯叢”翻譯齣版。中華書局一嚮以齣版中國思想文化典籍享譽海內外,這次引進翻譯這套西文叢書,具有融會中西思想的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思想文化頻繁交流的全球化時代,沒有基本的西學知識,也不能真正懂得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讀一些西方哲學的書是青年學子的必修課,而且成為各種職業人繼續教育的新時尚。中華書局的齣版物對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引領時代風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值得贊揚和支持。
張世英先生擔任這套譯叢的主編,他老當益壯,精神矍鑠,認真負責地選譯者,審譯稿。張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輩,多年聆聽他的教導,這次與他的閤作,更使我受益良多。這套叢書的各位譯者都是學有專攻的知名學者或後起之秀,他們以深厚的學養和翻譯經驗為基礎,翻譯信實可靠,保持瞭原書詳明要略、可讀性強的特點。
本叢書45冊分兩輯齣版後,得到讀者好評。我看到這樣一些網評:“簡明、流暢、通俗、易懂,即使你沒有係統學過哲學,也能讀懂”;“本書的脈絡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門書籍”;“集文化普及和學術研究為一體”;“要在一百來頁中介紹清楚他的整個哲學體係,也隻能是一種概述。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概述很有意義,簡單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決很多閱讀原著中齣現的誤解和迷惑”,等等。
這些評論讓我感到欣慰,因為我深知哲學的普及讀物比專業論著更難寫。我在中學學幾何時曾總結齣這樣的學習經驗:不要滿足於找到一道題的證明,而要找齣步驟最少的證明,這纔是最難、最有趣的智力訓練。想不到學習哲學多年後也有瞭類似的學習經驗:由簡入繁易、化繁為簡難。單從這一點看,柏拉圖學園門楣上的題詞“不懂幾何者莫入此門”所言不虛。我先後撰寫過十幾本書,最厚的有80、90萬字,但影響ZUI大的隻是兩本30餘萬字的教科書。我主編過七八本書,最厚的有100多萬字,但影響ZUI大的是這套叢書中多種10萬字左右的小冊子。現在學術界以研究專著為學問,以隨筆感想為時尚。我的理想是寫學術性、有個性的教科書,用簡明的思想、流暢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學著作繁瑣晦澀的思想,同時保持其細緻縝密的辨析和論證。為此,我最近提齣瞭“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的主張。我自知“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現在還不是現實,而是一個實踐的目標。本人實踐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片段和觀點講得清楚明白”。欣聞中華書局要修訂再版這套譯叢,並改名為《最偉大的思想傢》,每本書都是講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傢的深奧哲理。我相信這套叢書將更廣泛地傳播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使西方哲學融閤在中國當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於北京大學藍旗營
最偉大的思想傢:斯賓諾莎 [On Spinoza]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