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如何从《神农本草经》中挖掘出辨证的“时间和空间”,达到刘力红等著名医家所期盼的“开方就是开时空”?
广东潮汕名医陈映山三代医家“执简驭繁”用《本经》,丛“本经药证”(六性药)直接转入“方证时空”(六类方)。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开方就是开时空》作者集广东潮汕名医陈映山三代医家“执简驭繁”用《神农本草经》的临床实践,从《神农本草经》中发现药分六类(六性药),可以从“本经药证”直接转入“方证时空”(六类方)。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形成了“神农六类方”的诊疗体系,总结出六类基本方,能够治疗临床诸多病证,以不变应万变,使得临证过程执简驭繁。
《神农本草经:开方就是开时空》从理论到临床、从治病救人到人文关怀,有理有法,深入浅出,有利于中医临床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开阔视野,是一本良好的中医学习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陈润东,男,1974年出生,广东潮汕著名中医陈映山嫡传孙,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著有《名医陈映山验方选》《糖尿病医食验方》等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药证新说:《神农本草经》“六性”药
一、神农源头说
二、解读神农
三、神农药分六类
四、细说六性药
(一)火性药
(二)土性药
(三)金性药
(四)石性药
(五)木性药
(六)水性药
五、神农药物与八纲气血津液辨证关系浅析
第二章 方证时空:《神农本草经》“六类”方
一、从三焦的“单焦”切入
二、从三焦的组合“双焦”切人
三、从特殊的整体表象切人
第三章 作者医案:“神农辨证”实践录
一、阴时上下类方
(一)头痛
(二)不寐
(三)喘证
(四)泄泻
(五)便秘
(六)阳痿
(七)鼻渊
(八)崩漏
(九)带下病
(十)闭经
(十一)舌痛
(十二)脱发
(十三)颜面色斑
(十四)腰痛
二、阳时上下类方
(一)眩晕
(二)脑鸣
(三)便秘
……
附录:基于六分法的生命观
后记
精彩书摘
人参
《本经》原文:“人参味甘,小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解读:徐灵胎日:“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有形无形,无一不补也。除邪气,正气充则邪气自除。明目,五脏六腑之精皆注于目,此所云明目乃补其精之效,非若它药,专有明目之功也。开心益智。人参气盛而不滞,补而兼通,故能人心孔而益神明也。久服,轻身延年,补气之功。”由此可见,人参具有补气提气、开心孔、安神等功效,作用部位在上焦,属于火性药。
柏子仁
《本经》原文:“柏实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生山谷。”解读:柏实就是柏子仁,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柏子仁补心脾,宁神益智,故有主惊悸、安五脏、益气之用。除风湿痹,主要指柏子仁甘润泽燥,对于干枯不通之症有畅通除痹作用。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皆为补益、益智的结果。可见,柏子仁养心宁神,属于火性药。远志《本经》原文:“远志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智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解读:徐灵胎日:“味苦,温。主咳逆,气滞之咳。伤中,补不足,心主荣,荣气顺则中焦自足。除邪气,利九窍,辛香疏达,则能辟秽通窍也。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心气通则精足神全矣。倍力,心气盛则脾气亦强,而力生也。久服,轻身不老,气和之效。”可见,远志补虚,利九窍,开心孔,属于火性药。
淫羊藿
《本经》原文:“淫羊藿味辛,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一名刚前。生山谷。”
解读:淫羊藿味辛,性寒。主阴痿,绝伤:有壮阳作用;茎中痛,利小便:有利尿作用,治疗阳虚小便不利、尿不畅、尿频;益气力,强志:补气力,强志就是安神定志,治疗胆小惊悸。可见,淫羊藿壮阳益气力,属于火性药。
巴戟天
《本经》原文:“巴戟天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生山谷。”
解读:巴戟天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补中益气,安五脏,有强志之效;精气足则筋骨强;具有温补作用。其性微温,故归属于火性药。
黄连
《本经》原文:“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解读:徐灵胎日:“味苦,寒。主热气,除热在气分者。目痛,眦伤泪出,明目,除湿热在上之病。肠澼,腹痛,下利,除湿热在中之病。妇人阴中肿痛,除湿热在下之病。久服,令人不忘。苦人心能补心也。
……
前言/序言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祖父是已故广东潮汕名医陈映山(1901-1972)。父亲陈益石,深得祖父真传,为潮州市名中医。由于家庭原因,父母希望我能继承祖德,自小就对我要求甚严。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母亲“逼”我背诵中药汤头歌诀,记得我还没上小学就能背诵几十首中药汤头歌诀,就这样走上了中医之路,虽然开始时未必是自愿的,但是随着对中医的学习,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热爱中医。我的求学之路非常艰辛,从广州到北京再到南京,辗转求学,虽然在此期间有同学改行当起老板,但自己一直未放弃中医,毕业后如愿当了一名中医大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我的启蒙老师就是我父亲,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人们常说:“中医就是哲理加经验。”父亲十分赞同,他常说,哲理是想象空间,而经验是实事求是,二者缺一不可。哲理需要经验来实现,经验需要哲理来总结提升。父亲在哲学方面有很高的修养,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研究,我耳濡目染多年,也很喜欢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本科学习时期,我常常读的书就是《中国哲学》《道德经》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要感谢父亲,因为从前年开始我们医院就有新规定,凡是副高以上的医生都必须学习中国哲学,由大学哲学老师任课,我暗自庆幸,我大学时期就学习过中国哲学,哲学并不难!当然,我对医院的这一作法十分赞同。还记得有一次与学生交流,学生告诉我,他们的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课,任教老师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一代的学生都没文化!”显然,敢说这句话要有相当的文化功底与勇气。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当前中医学生的最大不足,就是传统文化底蕴的欠缺。诚然,中医是“道”学、是文化,而不是记问之学,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哲学基础才能对之有所悟。
发展中医还要从源头开始,中医的源头是什么?就是经典。父亲常常提醒我:学医必须多读书、常临证。经典很重要,而且要懂得如何学习经典,尽量要读原著,多读汉代以前的经典,那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要对经典有信心!我依教奉行,在深入钻研祖父及父亲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医现代化,多年来从未间断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除了学习中医经典外,还博览古今名家的医案及临床经验。
神农本草经:开方就是开时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