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胎产大法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胎产大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程从美 著,裘俭,叶晖 校
图书标签:
  • 中医药
  • 古籍
  • 胎产
  • 妇科
  • 养生
  • 点校
  • 珍善本
  • 中医古籍
  • 传统医学
  • 妊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451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311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5
字数: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胎产大法》清代医家程从美著,为中医妇产科临床著作。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胎产大法》上下两卷,上卷论述修德延嗣、服药补肾、制药煮酒、入房忌期、调经止带、血脱崩漏、月期谨慎、药食常戒、孕娠禁忌、诸药反忌、疮毒伤胎、产室避忌,下卷阐明临产大法、催生方法、诸产逆证、下死胎法、下胞衣法、产后调理、恶露不下、血行不止、抚养须知、婴孩诸方等诸条目。全书篇幅精简,语义练达,说理圆通,内容丰富,涵盖了从求嗣、怀娠到生产、产后的主要方面。书中载方多为效验之方,并录制药炼蜜诸法、煮药酒法等,介绍常用诸药蜜制、泡酒之法,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简介

  程从美,别号志阳子,清代医家。新都(属四川)人。业妇产科数十年,精于其道。参考前代胎产诸法,集四十余年之经验,撰《胎产大法》2卷,经程尚琦校阅。近代名医曹炳章编《中国医学大成》,拟收编此书,未能如愿。《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载其书存佚不明。今据馆藏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年)文星堂刻本点校出版。

目录

自序

胎产大法上卷
修德延嗣
服药补肾
制药炼蜜诸法
人房忌期
调经止带
血脱补气法
月期谨慎
药食常戒
孕娠禁忌
诸药反忌
疮毒伤胎
产室避忌

胎产大法下卷
临产大法
催生方法
诸产逆证
下死胎法
下胞衣法
产后调理
恶露不下
血行不止
抚养须知
婴孩诸方

胎产大法后跋
胎产大法又跋

精彩书摘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胎产大法》:
  制药炼蜜诸法
  熟地黄要自制:每地黄四两,只用酒四两,不可多用。热酒滚水,同地黄入瓶内,扎口隔汤炖烂;或用砂锅,将水炙滚,加酒待大滚,将地黄入汤,急火煮一时,如糊烂。若汤干未烂,另炙滚水添入,候烂汤干用。若添入冷水一冰,地黄坚硬不烂,再煮一二日,失去正味,即无用矣。如煮地黄,预将诸药炮制整齐,候天晴早起煮熟,入臼捣烂,入诸药共捣,当日晒干。遇天阴雨,用火烘干。不然,天暖过夜,损害药之气味,服之伤脾胃,作胀泻。地黄同诸药为末,和丸服之,不腻膈胀闷。凡磨药,每料存渣头一二两,此乃皮骨,不宜人药,有损无益。
  制菟丝饼:菟丝子择去杂子,淘净泥沙,用冷水浸一夜,次早添些酒,慢火煮滚,频添些冷水,水出其丝易熟,候汤干,入臼捣做饼,晒干,天凉好制。如急用,同诸药捣匀,烘晒干,以防宿坏。须知急火煮地黄,慢火煮菟丝。
  制茯苓法:茯苓赤、白二种,有木心者为茯神。内木心即黄松节,又名神木,治疯痹筋痛,史国公酒内用此。松节茯苓,坚松大小不同,小者嫩而力微,大者年多气足为胜。咀片人汤剂,必要坚者,煎煮不散。若配丸药,要白松者为末,软而细腻。如补脾安神清痰,上中焦用,蒸熟人剂亦可。如补肾并明目用者,中有筋膜,妄配误服.渗漏真元,损耗肾水,令人黑珠瞳仁紧小,眼目昏盲,阳痿精清,欲求补益,反受暗害,失其炮制之法也。
  制茯苓膏法:拣大白松茯苓,去皮切片,水拌蒸熟,晒干为极细末,用清淡河水飞之。浮在面上者,皆是筋膜,损肾之物,尽去,净澄去水,用干灰隔纸窨之,晒干用,或人乳拌蒸三五次,或牛乳拌亦佳。天凉晴方可制,如天热,制茯苓宿坏,损气失味,服之伤脾作泻,可不慎察。
  制何首乌法:何首乌有赤、白二种,辨认真假,大者最佳。真者外有瓜瓣,切开内有花纹;假者外光圆无瓜瓣,剖开内如白匏无花纹。制时用米泔水洗净,铜刀切一二指厚片,入小黑马料豆拌蒸,晒干换豆,用淡酒拌蒸晒,如此九次,历记明白,不可多少,晒干用。
  制牛膝法:牛膝去芦净,用酒拌蒸三五次。生熟之性,功用各别,生则破恶血而下行,熟则补肝肾、填精髓。
  炼蜜熬膏糊法:用正蜂蜜,不渗饴糖不酸坏者。用铜锅炭火上熬炼,至老黄色,滴冷水内,纯蜜为丸,不软,如做蜜煎之时方好。若不炼老,药晒不干,霉斑失味。有蜜一斤,加水十二两,炙滚和均,候冷,用日晒即干,不硬滞,不霉渗,药被虫蛀,仍自可服。古语云:蛀药不蛀性。如沴过霉班,气味俱失,服之反伤肠胃。蜜中水少,药硬难化,仍随便出,为丸时蜜少加添,多捣自软;若用蜜多,黏滥腻滞。如法制合,晒干候冷,入双口锡罐收贮,过月许,复晒透收,二三年气味如新。药失方法炮制,服之何益?
  ……

前言/序言


《胎产大法》点校本,收录于“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之中,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临床指导意义的妇产科专著。本书深入探究妊娠、分娩及产后调理的各个环节,汇集历代名医的宝贵经验与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妇产科学领域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全书内容详尽,条理清晰,涵盖了胎产的生理病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药物的配伍与应用等多个方面。在妊娠篇,本书详细阐述了孕前调理、受孕之道、妊娠的生理变化、常见妊娠期不适的应对,如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妊娠水肿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方剂与疗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于胎位异常、早产、难产等高危妊娠情况的处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充分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繁衍的重视与智慧。 在分娩篇,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正常分娩的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妊娠期并发症对分娩的影响。对于各种难产,如骨盆狭窄、胎儿过大、产道阻碍等,本书不仅详细描述了其病因病机,更提供了多样的助产方法,包括手法助产、药物催产等,并强调了临产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要点。书中提及的许多古老而有效的助产技巧,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资源匮乏或特殊情况下,更能彰显其独特的作用。 产后篇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本书对产后生理变化、常见产科疾病,如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产后抑郁、乳汁不足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从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各种产后调养的原则、方药选择及使用方法。本书强调“产后调补”,认为产后不仅需要恢复体力,更需调理气血,固护子宫,以期达到“形神兼顾”的康复目标。书中提及的许多温补、活血、益气养血的方剂,经过历代临床实践检验,疗效确切,至今仍是临床医生常用的经典方剂。 本书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它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强调了孕前调理的重要性,以及在整个孕育过程中对母体和胎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关注。书中对于药物的药性、配伍、炮制等细节的考究,以及对于不同证型采用不同治法的精妙运用,都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临床经验。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的出版,旨在为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胎产大法》作为丛书中的一员,其点校本的问世,不仅是对这部珍贵古籍的保护与整理,更是对其学术思想和临床价值的重新发掘与推广。经过严谨的点校与注释,本书能够更清晰、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便于研究者学习、临床医生参考,也为广大对中医妇产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传统智慧的窗口。 总而言之,《胎产大法》点校本,是一部集理论、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妇产科经典著作。它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丰富的临床内容和精湛的辨证论治,为我们展现了中医在保障母婴健康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对于理解和应用中医妇产科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我最近收到一本关于《神农本草经》的研究性专著,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这本书的固有印象。以往我对《神农本草经》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药性理论”和“分级论”的层面。而这本书则从一个更加宏观和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作者不仅详细梳理了《神农本草经》的成书过程、版本流传,还重点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社会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中的奠基性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三品”理论的分析,作者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药物分级,以及这些分级背后所反映的古人的健康观和养生观。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献,来佐证《神农本草经》的真实性和其对后世的影响,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让原本枯燥的文本分析变得生动有趣。阅读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本药学经典,而是将其视为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智慧的窗口。

评分

评价一: 最近有幸翻阅了一本关于《本草纲目》的点校本,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本家喻户晓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价值自不必说,然而历经岁月的洗礼,原著的文字、编排都存在不少晦涩难懂之处,甚至会有一些传抄的谬误。这套点校本的出现,无疑是给广大中医爱好者和研究者送上了一份厚礼。点校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对照了不同的传抄本,仔细辨别字迹,考证词义,对原书进行精细的校订和注释。书中的每一种药材,都配有详尽的图文,不仅有高清的彩色插图,还在关键部位进行放大标注,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药材的形态特征。更令人称道的是,每条条目下都附有详细的考证和辨析,对于一些争议性的药材或记载,点校者会引用古籍和现代研究成果,给出自己的见解,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此外,书后的附录也十分丰富,包括药材的炮制方法、配伍禁忌、临证应用等,这些内容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这个中医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对《本草纲目》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透彻。

评分

评价三: 我最近入手了一套关于《伤寒论》的解读本,简直是中医学习路上的“明灯”。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的“图说”部分,将那些抽象的病机、证候,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示展现出来。比如,书中对于“太阳病”的条文,就配有详细的病程走向图,从外感风寒到入里化热,每一步的变化都清晰可见。对于复杂的方剂,更是采用了“方剂结构图”和“药物功效关系图”,一目了然地展示了方剂的整体架构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我这样一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往阅读《伤寒论》,总觉得那些文字描述过于抽象,难以将其与实际的病情对应起来。有了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透视眼”,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方剂的治疗机理。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通过实际病例的讲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让我对《伤寒论》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套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得力助手。

评分

评价二: 我最近淘到了一本关于《金匮要略》的精装本,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采用了一种复古的纸张,摸上去有着温润的手感,封面上的烫金纹饰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翻开内页,纸张的质地同样上乘,印刷清晰,字迹工整,排版疏朗有致,阅读体验极佳。内容方面,这本书对《金匮要略》的解读更是细致入微。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印了原文,而是配有大量的注释和解读。这些注释不仅解释了原文的生僻字词,更深入地剖析了方剂的组方原理、药物的配伍意义以及症治的辨证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方剂的深入剖析,例如桂枝汤、麻黄汤等,作者不仅列出了原文,还详细讲解了每一个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以及加减变化背后的逻辑。读完这些解读,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张仲景这位伟大的医圣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深刻体会到了古人高超的医学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

评分

评价四: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针灸甲乙经》的点校集,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资料搜集能力,让我肃然起敬。本书的编纂者们,显然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了市面上能够找到的各种版本的《针灸甲乙经》,并进行了一一比对。在点校过程中,他们不仅细致地辨别了文字的差错,还对一些古老的穴位名称、定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解释。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后附带的“历代针灸学研究综述”部分,将历代学者对《针灸甲乙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部经典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被传承、发展和解读的。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针灸学的人来说,无疑是节省了大量的查阅文献的时间。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与《针灸甲乙经》相关的古代图谱,这些图谱保存了古人对人体经络、穴位的直观认识,虽然与现代的解剖学有所不同,但却蕴含着独特的东方智慧,对于理解古代针灸理论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胎产大法

评分

活动购买,实惠又实用!

评分

非常便宜,谢谢,还会再来

评分

活动购买,实惠又实用!

评分

结和西医手术治“不治"重症,中药调理更好,能中医尽免西医手术.

评分

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胎产大法

评分

活动购买,实惠又实用!

评分

借鉴

评分

学习中医的古籍资料,及现代对上述资料的整理成果,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